《三国演义》中传奇的诸葛亮为世人所推崇,人们往往用诸葛亮的谋略比喻聪明者之智慧。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他是五行八门中,智的代表、慧的楷模。可是他的智慧掺杂了多少权术,揉进了多少虚伪,拼凑了多少狡诈,埋藏了多少阴谋。他的智不是大智,他的慧不是聪慧。本书用事实向世人证实: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梅朝荣品诸葛亮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梅朝荣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国演义》中传奇的诸葛亮为世人所推崇,人们往往用诸葛亮的谋略比喻聪明者之智慧。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他是五行八门中,智的代表、慧的楷模。可是他的智慧掺杂了多少权术,揉进了多少虚伪,拼凑了多少狡诈,埋藏了多少阴谋。他的智不是大智,他的慧不是聪慧。本书用事实向世人证实:诸葛亮是中国最虚伪的男人。 内容推荐 诸葛亮的一生是带有传奇性的一生,他是一个谋士,他是一个儒生,他是一个道士,他是一个忠臣,他是一个贤相。同一人演示了不同的角色,但是中国有句古话:物极必反。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充满疑问的一生。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诸葛亮的才华、智慧、为人等,认为《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东西经过了作者再加工,骨子里有作者自己个人观点取舍,罗贯中其实是演义了诸葛亮,美化了诸葛亮。 目录 第一编 前期做秀 背靠大树 中南捷径 言不由衷 毛遂自荐 言语宣传 欲擒故纵 名人效应 第二篇 多此一举 逆天而行 贪天之功 指手画脚 国不治吏 事必躬亲 装神弄鬼 第三篇 假仁假义 拉打结合 巧取豪夺 左右逢源 溜须拍马 以退为进 第四篇 投机取巧 欺上媚主 阳奉阴违 绩效泡沫 劳民伤财 第五篇 赔本生意 唯我独尊 争权夺势 自作聪明 贪图权利 罪孽深重 第六篇 笑里藏刀 独占鳌头 借刀杀人 替罪羔羊 第七篇 任人唯用 虚假捏造 排除异己 过河拆桥 谎话连篇 后继无人 附录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诸葛亮生平事迹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前期作秀 诸葛亮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他出山前在隆中躬耕作隐士时期;第二个阶段是出山辅佐蜀汉一直到刘备死;第三个阶段是他辅佐幼主刘禅直到他死。他这三个阶段既是他人生的轨迹,也是三国时期社会动荡变革时期。 处于乱世之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不甘寂寞之人,他有自己的一个人生宏伟目标,尽管隐于田间,可他始终盼望着走向仕途。 裴松之在《三国志》注疏里面就写道: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时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于余哉!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而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岂区区利在边鄙而已乎。 从西汉到东汉,社会出现一种特殊阶层——士族阶层。 自汉武帝以来崇尚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至东汉时逐渐形成了累世公卿的状况。 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特殊阶层有它特殊的特点,它们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士族是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寒门。世族又称门阀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权阶层。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垄断政权。世族、寒门两者身份高下不同,“服冕之家,流品之人,视寒素之子,轻若仆隶,易如草芥,曾不以之为伍”(《文苑英华》卷七百六十引《寒素论》)。因此,这两个阶层之间是不相往来的。寒人虽至位通显,上升为贵戚近臣,亦不为世族之所礼接,甚至会受到侮辱。 为维护这种制度,士族非常重视编撰家谱,讲究士族世系源流,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于是谱学勃兴,谱学专著成为吏部选官、维持士族特权地位的工具。 尽管两汉时期这种阶层还不太盛行,只是刚刚露出锋芒,但在当时这种门阀士族制度正在逐渐形成和壮大,到了两晋时期达到鼎盛。这种社会大背景下,诸葛亮的仕途路就有些难走。为了扩大影响力,他找到了一条捷径——自我推销。 诸葛亮自我推销第一步是要有个好的家庭出身背景,这一点上他确实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诸葛亮先祖本名并不是姓“诸葛”,诸葛是他们后加的,那么诸葛亮放着好好姓名不用为什么要该姓呢?这还得从他出身说起。 诸葛氏之姓氏来源,《诸葛亮传》并未记载,而裴松之注《诸葛瑾传》中却有记录:“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至于葛氏又从何而来?《元和姓纂》卷十也有叙述:“葛天氏之胤,子孙氏焉。夏时葛伯,嬴姓国也,亦为葛氏。汉有颍川太守葛兴。”也就是说,葛氏来源有二,一是远古帝王葛天氏的后裔,一是夏代诸侯国葛国君主的后代。 当然也有其他说法,如: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有大将葛婴屡立战功,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杀害。西汉文帝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称诸葛氏。 不管是哪种说法,诸葛亮原来的祖先并不在襄阳,也不是本来的复姓诸葛。为了适应东汉后世族门阀们的价值标准,在如此社会背景下,诸葛亮为了寻找一个出身显贵家族改为复姓。诸葛氏在琅邪郡虽然不能算是什么名门望族,可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所以,诸葛亮为了增加自己的影响力,自称是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给自己找了一个来头很大的祖先。 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见“不奉法度”者,即严惩不贷。他曾上书汉元帝,表达其“不待时而断奸臣之守,悬于都市,编书其罪”的决心,并痛斥“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的小人之举。诸葛丰的为人处世原则,为当时世人和后来人所推崇、所赞誉。当然如此清廉勇敢的清名,为诸葛亮出身加重了不少砝码。 诸葛亮的祖先如此出名,他的身价也跟着倍增。于是就有了诸葛亮的籍贯上说的是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他的先世本姓“葛”,后来才加上“诸”字,于是形成了复姓。诸葛亮的出身也就显贵了。 诸葛亮运用这一套,解决了出身难的问题,同时还起到了扩大影响力的宣传作用。即使是在当今社会这种情况也随处可见,在文坛上、娱乐圈,最好的宣传媒介就是爹妈。所以,能攀上名家,也就遇着真龙真凤了。看看国内当今某些当红明星,哪个不是靠某位名导“慧眼识珠”才红了的。国人从来就迷信权威,只要名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至于演技到底如何,无人去较劲。再加上新闻媒体的一番吹嘘,于是一位明星就“新鲜出炉”了。 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珪,字君贡,在东汉末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生母章氏和父亲诸葛珪于中平六年(189年)和初平三年(192年)先后去世。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初平二年(195年),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他及姐弟随叔父赴豫章。P3-6 序言 《红楼梦》第一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门上有一副对联写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曹雪芹写这《红楼梦》就是在叙述真事时用假象给以遮掩,讲述假事时又有真事作铺垫。历史长河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太多的史实,后人不能一一弄清楚;太多疑问,后人不能一一去解决。 与《红楼梦》同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也为世人所推崇。人们对曹操的奸,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张飞的猛,诸葛的智所倾倒。人们往往用曹操来比喻猥琐者之奸诈;用刘、关、张比喻兄弟手足之情深;用诸葛亮的谋略比喻聪明者之智慧。可以说一部《三国演义》里面,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有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有阴险狡诈的权谋之术。一本书里留给后人太多的故事,吸引后来者不断去钻研,去领会。 诸葛亮是整个《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的描述对象。隆中躬耕数十载,埋没乡间无人问,等到皇叔三顾请,一鸣惊人天下知。自从诸葛亮出山后,一直左右三国发展形势。诸葛亮一生,得到了许多人盼望得到而始终不能得到的东西,留下了许多人应该得到而没有成为现实的东西。 诸葛亮的一生是带有传奇性的一生,太多的褒奖纷纷落入他的头上。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辅佐后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一个谋士,他是一个儒生,他是一个道士,他是一个忠臣,他是一个贤相。同一人演示了不同的角色,但是中国有句古话:物极必反。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充满疑问的一生。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至于他有没有两人的才能,却是有疑问的。《三国演义》中他确实有无人能比的才华。但是,《三国演义》毕竟是演义,它里面有许多东西经过了作者再加工,骨子里有作者自己个人观点取舍,无法避免罗贯中演义了诸葛亮,美化了诸葛亮。崔浩曾在他的《典论》中这样评价诸葛亮:“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人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崎岖之地,僭号边鄙之间,此策之下者。可与赵佗为偶,而以为萧曹亚匹,不亦过乎?” 管仲是一个治世之能臣。公元前681年,周庄王姬佗去世,其子胡齐即位,是为釐王。按说天子去世,诸侯应去吊唁奔丧,新君继位,更应前去朝贺,可当时没有一个异姓封爵前往,就是同姓一宗的也都没一个拿此事当回事。这时已登上齐国国君的齐桓公,采用管仲计策,认为此时是树立“良好形象”的最好时机。管仲首先就让桓公派人去朝见新王,在君臣道义上占得先机。 其次宋国为争君位内乱,就请釐王为其立君平乱。周釐王自是求之不得,急忙颁发了为宋国立君的诏书,顺势就请齐桓公代为召集为宋立君的仪典。遗憾的却是诸侯对齐国招集立君大会结盟的反应极为冷淡,约会的八家诸侯也才到了一半,弄得齐桓公冷屋冷灶的挺没意思,就想还是拉倒吧。可管仲正色说:“三人成众,何况五国,盟则有信,废则失信,请君如期会盟!”这之前,齐桓公曾要带兵车如会,管仲制止说:“盟会是为了尊王安民,消除战乱,怎可耀武扬威呢?”虽然这次盟会参与国极少,但却为齐桓公日后的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楚国一向目无周室,自称夷狄,数世称王,恃强凌弱,众怒所向,但管仲在诸侯大军兵逼楚境,誓死一战之际,以静制动,仅用谴责楚国久不向王室进贡滤酒及祭祀用的白茅草为由,便使骄横的楚成王气焰跌落,理屈词穷,乖乖地重新贡茅复礼,并加入诸侯盟会,消除了一个最大的战争隐患,使自周平王东迁以来日趋混乱的天下稳定了数十年。 乐毅,战国时魏人。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趁火打劫,攻毁燕国都城。后燕昭王即位,刻意雪耻,励精图治,礼贤下士,这时在魏国任职的乐毅,正好也出使燕国,昭王知道这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优礼有加,真心挽留,遂感动了乐毅,居燕整顿训练军队。 二十八年后,齐君湣王暴失民心,燕趁机联络秦、韩、魏、赵四国,由乐毅为将伐齐,一战击溃齐师。后四国退出,乐毅指挥燕军半年左右便夺取城池七十二座,仅余莒和即墨二城。但这两座城乐毅却围了三年。 诸葛亮一心向往有管仲、乐毅的丰功伟绩。可是看看他后半生的轨迹,他付出百倍的努力却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答卷。也许有人怀疑是跟他辅佐的刘备、刘禅父子有关系。那么另外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选择的是刘备,而不选择曹操或是孙权。就当时的情况看,曹操实力最强,刘备三顾茅庐时,曹操已经统一北方,诸葛亮投奔曹操应该是每个人首选的对象。孙权的实力虽然不如曹操,但是毕竟还是比刘备强多了,跟随孙权,也有诸葛亮不小的发展空间,再说孙权手下还有个诸葛谨,作为诸葛亮的哥哥,无论如何也是对他有好处的。可是诸葛亮都没有选择他们,而是选择实力最弱的刘备。 刘备当时要兵无兵,要将只不过是关、张。诸葛亮选择他,难道真是看重刘备是皇叔的身份?一个虚名在当时社会环境中,并不能吸引多少人眼球。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刘备,就是因为刘备当时的弱势,也正因为刘备处于弱势,才能对人才有极度渴望,才能对人才有顶级礼遇。三顾茅庐是礼贤下士的典范,一次求贤经历,铸造了仁爱之主和一位忠心之臣。令人万万想像不到,所谓的三顾茅庐只不过是民间传言,以及历史演义小说的创造。诸葛亮被刘备请出之前,是他亲自向刘备举荐了一次自己。通过那次的表现,刘备才对诸葛亮这个人有所了解。 诸葛亮有过两篇文章大作被后人推崇,一是《隆中对》,一是《出师表》。《隆中对》是诸葛亮对刘备所说。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谋划江山,分析时局,三分天下。蜀汉之路基本是按照隆中对策路线行走。不过,令人推崇的战略思想也是一个假象。诸葛亮抛出的隆重对策基本上是刘邦及刘秀打天下所走的老路。另一个《出师表》是蜀汉后期写给刘禅的,文章看似言语恳切,忠心耿耿,殊不知字里行间却大有文章。一篇《出师表》把诸葛亮政治野心暴露无遗。 诸葛亮自从跟了刘备,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初露锋芒。在三个集团之间创出一点小名堂。曹操一生最大的军事亮点,莫过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战争,一胜一负。历史把赤壁之战的功劳分给了诸葛亮,说是因为诸葛亮借得东风,周瑜才能采用火攻战术。隆冬季节,诸葛亮竟然能够借得东风,这可不是一般人。七星台上,一身道袍的诸葛亮不知是人还是神。不管是人也好,是神也罢,总之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赢足了丰厚利益,赚足了面子。以至于有人怀疑,周瑜是因为怀恨诸葛亮比自己有能力而气死的。 刘备活着时候,诸葛亮已经锋芒毕露。刘备死后,诸葛亮跟李严同为托孤大臣。但是历史上,人们对李严这个人恐怕非常陌生,因为他在整个《三国演义》中没怎么出场。《三国演义》或者其他演义小说也不过多记载,但并不表示李严这个人不重要,他之所以被人们遗忘,是因为自从他被刘备确认为托孤大臣后,就被诸葛亮排挤在外面了。诸葛亮作为统领一切事务的“相父”,权力已经达到无人能比的地步。 诸葛亮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并不是刘备和刘禅一开始形成的情况。而是经过诸葛亮一步步“争取”得来的。诸葛亮后期在用人、掌权、出征等重大问题上都有发人深省之举。他七擒七纵孟获,并没有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军民彻底安定。他不知疲倦地连年北伐,最后无功而返。他“违众拔谡”的做法,挤压魏延的举动,无不为诸葛亮在忠臣贤相行列里抹了黑黑的一笔。 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代名词。他是五行八门中,智的代表、慧的楷模。可是他的智慧掺杂了多少权术,揉进了多少虚伪,拼凑了多少狡诈,埋藏了多少阴谋。他的智不是大智,他的慧不是聪慧。 正如习凿齿在挥泪斩马谡一节中这样评诸葛亮:“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随器付业;知之大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他的智慧是一种伪智慧,他的忠心是一种假忠心,他的辅佐是一种假辅佐。他是完完整整地演示了一生的虚伪。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