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全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陈玲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4 避免直接向对方说“不对”,假借“自言自语”

某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部门经理,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却是一个管理高手。在下属面前,他威信很高,对于他的要求,下属总是竭力去做。

奇怪的是,他从不指名道姓地批评下属。当然,这并不表示他对下属的行为一概赞同。只不过,面对下属的失误或不良行为,他有自己的处理方法,那就是“有意识地自言自语”。

比如说几位下属在工作时闲谈,他不会直接过去指责下属“这是工作时间,不是让你们来闲聊的”,相反,他会小声地嘟囔“早一些把事情处理完,不就可以早点轻松吗!”

如果迟到的人不少,他不会在办公室大喊大叫“一次迟到扣一百,超过三次就没有年终奖了”,他会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大家能不能来得稍微早一点儿呢”,一边在办公室内来回转悠。

如果夏天冷气开得太猛了,办公室内寒气逼人,有的同志已经在打喷嚏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不会向别的经理那样怒吼“要凉快回家凉快去,这不是冰窖,是办公室!”。他会做出一副感觉很冷的表情,摸摸双臂,自言自语地说一句:“真凉啊!”还未等他说完,已经有人去把空调的温度给调高了。

假借“自言自语”指出对方的不对,这的确是一门非常有效的心理战术。

因为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不喜欢被人指责,不愿被人强迫去做事情。

如果是长辈、上级或资历优于自己的人发出指令,要求你改变某种行为,出于尊重、畏惧的心理,你只有遵从,但你的内心一定是不大痛快的。

如果是平级的同事、家人或者下属,直白地要求你改变行为,你可能会反对、抗拒,拒绝执行。说不定,你们之间还会为此发生口舌大战。

如果对方换一种方式,不直接对你说,而是像那位部门经理那样,自言自语的表达他对你的行为的看法与期待,你还会怒火中烧吗?多半不会!

首先,对方用“自言自语”代替“厉声指责”,不会让人觉得他很强势,似乎他的意见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其次,“自言自语”隐藏了他的不满,避免了你的反感。“自言自语”让人觉得,对方并非指责你的过失,而是希望你有更好的表现。这样,你还会生气并拒绝改正自己的行为吗?想来也不会。

或许这一心理技巧看上去很消极,但用于指责对方的“不对”时,往往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尤其是那些即使你劈头盖脸地大声呵斥却同样会无动于衷的家伙,较之与他面对面地直接说,不如故意对他暧昧地自言自语,反而能够产生好的说服效果。

哪怕是稍微触及到他的“不”,他也多半会意识到这个自言自语是冲着自己来的。通常,他会有所回应。即使没有立马改正,他也会暗自检讨自己是否有些过分了。

有些聪明的父母,规劝儿女时,就是运用这一技巧。

大多数为人父母者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孩子长大以后,不再听他们的劝导。有的孩子逆反心重,每次父母一开口劝导,孩子就把脸偏向了一边,有的甚至大声回敬“你不懂”之类的话,让父母哑口无言,伤心无奈。

不过,有的父母却很聪明,他们不直接教训孩子,而是采用自言自语的方式。

“如果现在开始做作业,十点钟就可以上床睡觉了。”父亲说。

结果,孩子看看自言自语的父亲,关掉了电视、打开了书包、取出了作业本。

“要是少吃点冰的东西,胃就会好受些。”母亲说。

结果,孩子吃完手里的那块西瓜,把桌上的冰冻酸奶放回了冰箱。

“要是浴缸总是干干净净的就好了。”母亲说。

结果,孩子每次用了浴缸,都会自觉地打扫干净。

“电视要是小声点,就好了!”父亲说。

结果,孩子虽然一声没吭,但电视的声音却渐渐变小了。

这些事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要想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不对”并自觉改正,不必高声责备,你只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冷静的态度,“自言自语”,说出规劝的话语。P12-14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聪明做人,智慧做事

 1.对小错可予责备,对大错则尽量若无其事

 2.当对方情绪激动时,以从容不迫的态度来应对

 3.见面时间长,不如见面次数多有效

 4.避免直接向对方说“不对”,假借“自言自语”

 5.克服心理定势,切忌以点代面,用老眼光看人

 6.避免“投射效应”,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对方

 7.多提几个被选方案,增加被选中的几率

 8.欲言又止,激发对方的好奇心

 9.让受屈者得到过望的回报,自会冰释前嫌

 10.冷庙高香提前烧,自然会有贵人帮

 11.对付整体意见的有效方法,就是予以各个击破

第二章 说话办事,滴水不漏

 1.请教对方“假设您是我,您会怎么做”,令其为你着想

 2.如果对方不易说服,让对方认为你与他的立场一致

 3.用“如果我是你的话”.表示理解对方的烦恼与不满

 4.运用“转换法”.引导话题转向自己期待的方向

 5.说服没有主见的人,对他说:“大家的意见都是这样”

 6.如果进言会引起愤怒,不妨先来一句“虽然明知会挨骂!”

 7.不要问“做不做”,只让他二选择一

 8.先否定,后肯定,效果会最好

 9.不说对方的建议“不好”,只说什么是“好”

 10.假借第三者的名义,了解对方的真实看法

 11.向对方报忧时,要坏话缓说

 12.运用“惯性法则”,在进入正题前,引导对方说“是”

第三章 欲擒故纵,以柔克刚

 1.利用“禁果效应”,吸引对方的注意力

 2.故意制造些意外,刺激对方想了解更多

 3.面对谣言不辩解,谣言不攻自破

 4.假造更多的竞争对手,令对方主动让步

 5.故意责骂其中一个,让其他的自省

 6.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麻痹松懈对方

 7.故意激怒对方,让对方失去理智,进而满足自己的要求

 8.让顽固不化的下属,去说服与其状况相似的第三者

 9.假扮白脸与黑脸,让对方在软硬兼施的压力下不打自招

 10.要对方选择乙,只需要强调甲的缺点

 11.就对方不想干或不敢干的事情,故意进行相反的劝告

第四章 胆大心细,有备无患

 1.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该管的别管,不该做的别做

 2.第一印象往往是不可靠的,避免仅凭第一印象判断人

 3.在展现自己的才华时,別忘了消除上级的猜忌

 4.在评价一个入之前,要全面地观察,客观地分析

 5.牢记对方在小事情上的好恶,赢得对方的好感

 6.对看起来很小的过错,不能掉以轻心,以防问题丛生

 7.掌握好与下属的临界距离,树立权威

 8.不要忽视“小人物”,更不要得罪“小人物”

 9.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10.选择对方最脆弱的时刻去说服

第五章 揣摩心理,对症下药

 1.活用“偶尔”的效果,让对方朝自己期待的方向努力

 2.传递积极的期望给对方,让对方“不行”也行

 3.假装巧合来制造见面的机会,减少对方的心理负担

 4.给对方留些纠错的机会,比当面奉承他的学问深更有效

 5.要摆脱他人的妒忌,只需让妒忌你的人值得妒忌

 6.如果你希望某件事情能变成现实,不妨对此怀抱强烈的期望

 7.给对方一件合适的“睡袍”,激发对方主动实现自我转化

 8.说服一意孤行的人,顺势引导比严厉要求更有效

 9.如果对方疑虑重重,不妨用具体的数字去说服

 10.如果对方怕负担,告知他回避负担所带来的是更大的负担

第六章 韬光养晦,深藏不露

 1.示以更大的不安,降低对方的期望值

 2.逐步提出自己的要求,获得最大的让步

 3.在闲谈间询问对方的想法;在对方不提防时考察其言行

 4.刷用“钟摆心理”,巧妙拒绝对方的请求

 5.先把办事要求提高,再降低,对方就容易接受

 6.告诉对方这是“最后一次”,促使对方尽早下决心

 7.故意沉默不语,让对方摸不着虚实

 8.迎合从众心理,故意制造群龙之首

 9.让对方加入你的行动,由对立者变为合作者

 10.借用权威者的意见,影响意志不坚定者的判断

第七章 嘴上留情,脚下有路

 1.以缓慢的语调复述对方的话,让对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提供建议给对方,让对方认为建议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3.对方有缺点,要婉转地为其掩饰

 4.批评对方时,别忘了保全他的面子

 5.要想抑制人陸的弱点,不如唤醒人性的优点

 6.不要让对方没面子,否则你会更没面子

 7.满足上司的“尊重需要”,切忌自我表现过度

 8.想让对方认识错误并克服缺点,不妨先肯定对方的优点

 9.指责伤害了对方的自尊,也让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10.向对方提出忠告时,多“私下”少“当众”

 11.下达命令时,用“请”来谋求身份的逆转

第八章 低调做人,进退自如

 1.率先小小地退一步,方可大大地进一步

 2.首先承认对方的说法,最终却让对方改变做法

 3.假装没有主见,避免过早地卷入升迁之争

 4.发怒并威胁对方多半没有效果,相反会暴露你的弱点

 5.表面上服从对方,暗地里引导对方,让对方最终屈服于你

 6.关系陷入僵局即将破裂时,让双方有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

 7.承认对方的权威,尽量避免争论

 8.将目标放在退一步的地方,让对方的选择符合你的期待

 9.先当对方的出气筒,在对方的情绪发泄完后,再顺势引导

第九章 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1.看到对方出丑,最好不露声色

 2.批评是出于爱护而不是怨恨,才会有良效

 3.必要时替对方背黑锅,对方会回报你更多

 4.激发对方的同情心,变“不可能”为“可能”

 5.满足对方的情感需要,以出乎意料的方式打动对方

 6.增加对方的心理负担,让对方不忍拒绝你

 7.唤起对方需要协助的心理,就可以征服对方

 8.从感情入手,让对方依赖感情而非理智来判断

 9.聆听对方的苦恼,让对方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

 10.关心对方最亲近的人,更能打动对方的心

第十章 同甘共苦,齐心协力

 1.缩短空间距离,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2.直呼其名,缩短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3.想要轻松说服对方,只需无所顾忌地靠近对方

 4.故意效仿对方的动作,引发对方的好感

 5.尽量不说“你”、“你们”,而说“我们”

 6.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多谈谈彼此都熟悉的人或物

 7.讲述相似或相同的经历,让对方有志同道合的感觉

 8.对对方的兴趣表示兴趣,他自然对你感兴趣

 9.创造共同体验的机会,缩短彼此的距离

 10.适当地吐露自己的隐私,令对方产生亲切感

 11.制造一个共同的假想敌,唤醒对方的协作意识

第十一章 巧妙迎合,左右逢源

 1.表现出喜欢对方的样子,对方就会喜欢你

 2.迎合对方的口味,异己也可成知己

 3.说出对方所期待的评价,让对方感觉“路逢知己”

 4.适当地拍拍对方的马屁,融洽气氛

 5.告诉对方“唯有你能”,对方果真就能

 6.给对方戴高帽,让“不”变为“是”

 7.期望一个人做什么,你就赞扬他什么

 8.故意请对方帮忙,让对方自觉重要,消除敌对情绪

 9.诚恳地向对方取经,取到的肯定不只是经

第十二章 地低成王,人低成海

 1.犯错之后,与其拙劣地罗列理由,不如毫无保留地道歉

 2.主动示弱,轻松赢得对方的帮助

 3.否定自己的论调,让反对者不再反对你

 4.表现出委屈的卑下姿态,消除对方的反感

 5.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巧妙避开对方的锋芒

 6.适当示弱,是最高明的说服技巧

 7.主动请求反感你的人给予批评,他反而会接受你

 8.运用自嘲,可轻松搞好人际关系

第十三章 勇往直前,百折不饶

 1.重复说明重要讯息,加深对方的印象,改变对方的看法

 2.以果断坚定的语气说话,让对方无法拒绝你

 3.向对方表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迫使其让步

 4.如果对方欺软怕硬,显示你寸步不让的决心

 5.让对方接受你的建议,只需告之拒绝建议的不良后果

 6.表示誓不后退的决心,迫使大家全力以赴

序言

俗话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事实也充分证明,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到底都是做人的失败。

人生一世,一是做人、二是做事。

在做事与做人之间,做事是能力,做人是品德。做事三分,做人七分,讲的是德重于能;做事是外因,做人是内因,做事三分,做人七分,讲的是内决定外;做事是目的,做人是根本,做事三分,做人七分,讲的是本立道生。

归根到底,做人与做事是密切关联、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失去了做事,做人无从谈起。失去了做人,做事南辕北辙。

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样只有在做人中才能体会做事的意义。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这话可谓一语中的。小小的钥匙之所以能打开坚实的大锁,凭借的不是它的力气,而是它对锁心的了解。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亦是如此。

一个人,人际交往能否如鱼得水、出门办事能否游刃有余,在很大程度上不在于他花费的力气有多大,而在于他是否了解人心,是否懂得人心。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着这样的困惑:勤勤恳恳地工作,却不被领导重视;好心好意地助人,却不被他人感激;语重心长地劝说,却让对方心生怒火;想方设法地迎合,对方却越来越冷漠……

如此费力不讨好或付出没有回报,原因在哪?

在于不了解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不懂得为人处世的潜规则。

只有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你才能了解他人的真正需要,从而投其所好,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他人的支持;只有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你才能知晓人性的弱点。从而以心攻心,化敌为友、转危为安。

本书重在传授你“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攻心策略。并非单纯的做事技巧,亦非空洞的做人理念,而是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来阐述做人的道理。可以说,本书是一把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不仅带给你解读人心的意外惊喜,还教给你说话办事的实用技巧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

内容推荐

人的一生无非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做事;二是如何做人。人做好了,事半功倍。人没做好,事倍功半。一个光会做事的人往往是不能或功的。一个光会做人的入也无法取得大成就。所以说,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真正的成功者无不深谙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奥妙真谛,所以才能达到无住而不胜的高超境界。

本书遵循“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理念,将做人寓于做事之中,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来阐述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可以说,本书是一把开启事业与人生成功的钥匙,不仅带给读者解读人心的意外惊喜,而且带给读者说话办事的实用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

编辑推荐

俗话说,三分做事,七分做人。意思是,决定人生成败的三分在做事,七分在做人。做人与做事密切关联、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偏废。不会做事,做人无从谈起。不会做人,做事南辕北辙。只有在做事中才能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样只有在做人中才能体会做事的意义。做人与做事关键在于了解人心、把握人心,这样你才能了解他人的真正需要,从而投其所好,赢得他人的好感,获得他人的支持;只有了解人心、把握人心,你才能知晓人性的弱点,从而以心攻心,化敌为友、转危为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