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篇开业报道如何见报?80篇采写体会把秘密告诉你——新闻背后的故事!
本书里,作者舟记对自己采写的酒店商店、专业市场、商场超市、要素市场等各类开业报道进行梳理与总结,既有报道文章,还附有采写体会,让读者在欣赏其新闻作品的同时,也通过他的采写体会知道这些报道是“如何见报”的,从而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知识和经验。这些采写体会,舟记通过朴实的语言娓娓道出,对于如何发现新闻、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等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尤其对于业余通讯员,包括新闻初学者更是如此。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闻背后的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曾舟记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20篇开业报道如何见报?80篇采写体会把秘密告诉你——新闻背后的故事! 本书里,作者舟记对自己采写的酒店商店、专业市场、商场超市、要素市场等各类开业报道进行梳理与总结,既有报道文章,还附有采写体会,让读者在欣赏其新闻作品的同时,也通过他的采写体会知道这些报道是“如何见报”的,从而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知识和经验。这些采写体会,舟记通过朴实的语言娓娓道出,对于如何发现新闻、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等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尤其对于业余通讯员,包括新闻初学者更是如此。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畅谈开业报道写作体会的专辑。书中收录发表在海内外报刊上的消息120篇,以及为回顾这些消息采写过程的体会文章80篇。消息涉及到酒店、商店;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商场、超市;要素市场、政务中心和市场建设成就五大类型。体会文章用一篇体会对应一篇或两篇以上消息原文的形式,详细叙述这些消息采写时的经历与感受,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新闻采访目的、态度、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而揭示新闻主题提炼、角度选择、素材收集、事例挑选、细节把握、内容表达和五要素的运用与讲究等奥秘。作者以自己的切身实践为背景,述说开业新闻采写之难,以及如何化难为易的经验之谈,看后对于学习和研究新闻的人,尤其是对于已经掌握一定新闻写作知识正欲进行实际操作的新闻实习生定有补益。 目录 序一:新闻爱好者的执着追求 序二:值得品与思的选读书 酒店 商店 1.原文:“四季美”汤包馆喜迎“六六大顺” 体会:靠“角度”取胜的新闻 2.原文:中国茶道在毓华 毓华茶庄改建后一店变十店 体会:品茗论道时听出的新闻 3.原文:花甲老店“东来顺”龙钟鹤发换童颜 体会:“物以稀为贵”的新闻 4.原文:香港和高公司请武汉老人过圣诞节 体会:彰显饮食时尚的新闻 5.原文:风味小吃城迎战“洋快餐” 体会:寻找饮食“对手”的新闻 6.原文:老会宾酒楼收回出租门面创办美食府 体会:扣准舆情焦点的新闻 7.原文:新姿妆出更明丽 体会:遮遮掩掩里露出的新闻 8.原文:老会宾楼请“名厨游子”回归故里 体会:采访到最后才发现的新闻 9.原文:老福庆和靠“子承父业”恢复名店声誉 体会:为人“补火”得来的新闻 10.原文:德华酒楼靠“无形资产”扩大发展 体会:挖掘出“无中生有”的新闻 11.原文:老福庆和请“乡里婆婆”做菜传技 体会:楼上楼下看出来的新闻 12.原文:江汉区“产业扶贫”结硕果 木兰湖江城花园倡导“文化扶贫” 体会:隐藏在扶贫背后的新闻 13.原文:“四季美”“蔡林记”让市民重饱口福 体会:贴近大腕傍出的新闻 14.原文:四季美汤包在青岛坐正席 体会:坐飞机去采访到的新闻 15.原文:换人不易名老店获新生 体会:借名扬名的新闻 16.原文:北湖风味小吃城收回经营迎来回头客 体会:刨根问底得来的新闻 17.原文:“红松”餐馆深化改革现生机 体会:称颂“两个第一”的新闻 18.原文:再造粮店功能重塑国有形象 体会:替国有粮店叫好的新闻 19.原文:江汉区医药商店调整经营策略见成效 体会:“捆绑打包”式的新闻 20.原文:江汉区中药材公司连续三年无富余职工下岗 体会:摸到社会热点的新闻 21.原文:武汉开办首家参茸专卖行 体会:区别生存与生活的新闻 22.原文:老字号“亨达利”向三镇延伸 体会:品味一字之差的新闻 专业市场 1.原文:武汉首家鞋类批发市场开业 体会:找行家查证到的新闻 2.原文:昔日马路市场今日柜台店堂 体会:大规模引摊入室的新闻 3.原文:汉口沿江大道水果市场整体搬迁启动 沿江水果一条街整体迁往唐家墩 体会:到旧闻背后找到的新闻 4.原文:前二集贸市场玉立闹市 前二集市“喜迁新居” 体会:一事两写两用的新闻 5.原文:腾出黄金地兴建大市场 体会:蕴含在量变中的新闻 6.原文:汉口交通路水产品市场整体搬迁 体会:从历史回顾中刨出的新闻 7.原文:交通水产品批发市场大幅度提高年货鲜活率 春节期间,保你吃上不涨价的海鲜 体会:盘查经营新招拧出的新闻 8.原文:武汉建成华中最大室内电子电器市场 体会:地摊上捡来的新闻 9.原文:唐氏集团建小区一并建好室内集贸市场 体会:从房地产开发政策中找到的新闻 10.原文:武汉建成首家标准化集贸市场 我市建成首家标准化集贸市场 体会:由“树同叶不同”发现的新闻 11.原文:武汉中南最大建材市场建成 体会:贴近人大政协做出的新闻 12.原文:武汉兴建全国第五大皮革批发市场 体会:火灾隐患里扒出的新闻 13.原文:汉派服装有了“粮草”基地 体会:拿汉派服装说事的新闻 14.原文:靠什么留住顾客? 体会:明贬暗扬的新闻 15.原文:“万国摩市”武汉开张 “万国摩托”用服务给市场定位 体会:定位“国家级”的新闻 16.原文:江汉区建成再生资源大市场 体会:逼到绝境而再生的新闻 17.原文:前进电子市场音像制品经营步人正轨 体会:触及敏感问题的新闻 18.原文:常青化工“移植成活” 体会:引导市场搬迁的新闻 19.原文:江汉装饰材料大市场建设启动 体会:跟领导步行调研听到的新闻 20.原文:全国服装面料展销会在汉开幕 汉派服装企业有了自己的“家” “汉派”服装正在崛起” 体会:再拿汉派服装说事的新闻 21.原文:永安市场推出“摊位一日一租”新举措 体会:“金点子”造出的新闻 22.原文:武汉建华中最大五金电料市场 体会:用同情心写就的新闻 23.原文:闲置的亏困企业被盘活 江汉粮食复制品一厂被改建成新型管材市场 体会:淘房时想到的新闻 24.原文:广州市场“巨头”进军武汉 体会:接受市场判决的新闻 25.原文:二手家电市场卖“新货” 体会:旧货堆里翻出的新闻 26.原文:“半空壳”华中五金“起死回生” 银河皮革鞋料市场自行搬迁 体会:“贬低政府”的新闻 27.原文:香港泰源20亿打造东汉正街服装批发“航母” 体会:“一题多义”的新闻 28.原文:李和庆6年盘活闲置资产3.5万平方米 体会:一“死”带三生的新闻 29.原文:万家隆建材超市隆重推出“一口价” 体会:揭开建材市场三大黑洞 体会:放大“对立面”的新闻 30.原文:武汉首家名车城亮相新业态 体会:“追捧”高端消费的新闻 31.原文:东汉正街“竖起来” 东汉正街拆摊进楼 “银河”近邻打造“华中第一鞋市” 商家就近抢占商铺 东汉正街将现“双塔”市场 体会:让媒体各显神通的新闻 32.原文:江汉区建成电动车专业市场 华中筑慧创办节约型电动车专业市场 电动车有望取得上路资格 体会:紧随“国家倡导”的新闻 33.原文:汉来广场涅架“三级跳” 体会:和商家一起找到的新闻 商场超市 1.原文:大型企业舞龙头黄金宝地更繁华 体会:广告代替不了的新闻 2.原文:9个拆迁小门点换得一座新商城 体会:一个“换”字引出的新闻 3.原文:汉派服饰有了“家” 体会:环顾左右而言它的新闻 4.原文:武汉建成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珠宝首饰大厦 体会:用商家眼光发现的新闻 5.原文:“白马王子”悄然而至“万商姑娘”苦尽甜来 体会:“反话”正说的新闻 6.原文:武汉挑起全国服装贸易大梁 武汉全国服装贸易中心一炮打响 体会:为开业报道留一手的新闻 7.原文:家电新苑亮相江城 体会:迈出南市北移第一步的新闻 8.原文:千余金条在汉露面 体会:黄金市场上淘来的新闻 9.原文:新一佳在汉掀起“厨房革命” 体会:不可以重复的新闻 10.原文:大连万达斥资10亿打造“销品茂” 江汉路十字商圈涅槊重生 武汉商圈格局“变脸”在即 江汉路人流漩涡在哪里? 江汉路“千家商”谁生谁死 江汉路频频催生新业态 谁来解开江汉路死穴 商业大鳄调理商圈购物环境 商业大鳄成房价新标杆 体会:“动态”做成“深度”的新闻 11.原文:龙王庙30亿建商贸广场 营造现代汉正街 兴建开放式公园 汉正街启动成片开发 江汉公园要变脸 龙王庙商贸广场昨开工 江汉公园将可直观江景 房产巨头谈武汉崛起 体会:500年等一回的新闻一 12.原文:香港金马凯旋建“家居销品茂”吹“文化风” 体会:一篇被“窒息”的新闻 要素市场 1.原文:引外资私营进入促中小国企退出 体会:虚心学习后发现的新闻 2.原文:武汉市房地产告别“有市无场”“二手房”购买意向火暴 体会:选用两个角度报的新闻 3.原文:武汉建立首家中小企业担保服务中心 体会:资金市场上“粘”来的新闻 4.原文:网上购物“落网”三镇 体会:带着新奇感写出的新闻 5.原文:汉口创业中心开园 体会: 画龙尤需点晴的新闻 6.原文:“蓝领”“白领!”同场竞技 体会:分“才”不分“人”的新闻 7.原文:24个行政审批部门集中办公 各区政务服务中心10月全面运行 新“龙”胜旧“龙” 体会:策划成“系列报道”的新闻 市场成就 1.原文:东汉正街金秋交易会事事为灾区着想 江汉区举办’99专业市场金秋交易会 江汉专业市场红透金秋 挖掘区域资源追求规模规范 体会:多角度展示成就的新闻 2.原文:汉口火车站区域市场管委会挂牌 体会:借机回眸的新闻 3.原文:大市场建设扮靓老汉口 体会:侧目而视的新闻 4.原文:武汉新商业街靓丽出镜 万松园路商业街近日开街 体会:盯住很久的新闻 5.原文:江汉区集纳零散经营门点 专业市场迁出老城区 体会:想心事找话说的新闻 附录: 1.消息写作 2.如何把消息写生动 3.莫把消息写成信息 4.新闻稿中易错字词 后记 试读章节 香港和高公司请武汉老人过圣诞节 水塔街20位老寿星提前跨入“21世纪” 本报讯(通讯员曾舟记) 上月23日,坐落在汉口前进四路上的21世纪美食广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顾客——20位穿着整洁的老寿星。他们是被这家独资企业特别邀请前来这里欢度圣诞节的。 21世纪美食广场是去年8月由香港和高饮食娱乐有限公司出资与武汉市楚风艺术开发中心联合创办的具有欧美和东南亚异国风情的美食连锁店。在盛行于西方而改革开放后也逐步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的圣诞节即将到来的时候,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泽霖想到在创办21世纪美食广场以来,得到大陆各界多方面的支持,计划借过圣诞节之机,借助某种最佳的方式,向大陆同胞表达感谢之情,从企划推广部拟设的5套方案中,选定了体现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精神,“请中国老人过洋节”这种方式。于是,他们一方面就近与水塔街民政科、老委会取得联系,从各居委会邀请20位80岁以上走得动、吃得动的老寿星到21世纪美食广场去渡圣诞节,让老人们见世面,看新鲜、品尝西餐,领略广场内异国装饰与摆设,感受改革开放的时代气息。另一方面在店堂里做好欢度圣诞节的准备和为每位老人准备一套可口的西餐和一份圣诞礼物。 上午10时半,这些老寿星由街党政领导和民政、老委等部门干部陪同着,依约准时来到21世纪美食广场,总经理李泽霖和部分员工以及圣诞老人、21世纪大叔扮演者伫立大厅两侧,恭候老人们的到来,出生于1903年的许桃英太婆,进门后新奇地光顾左右,禁不住脱口道出她的第一感受:“呀、好清爽,活到91岁头一回见到这样气派豪华的餐馆”。老人们象外宾一样一一接受总经理、圣诞老人和21世纪大叔的热情握手和亲吻,第一位感到突然和不自然,随后的老人都主动迎了上去,个个乐得合不拢嘴、笑弯了腰。许多老人自我打趣地说:“头一回韵这个洋泡子,蛮有昧”。圣诞联欢活动开始了,82岁的陈元瑜激动地唱起了《圣诞之歌》,歌声未落,意犹未尽,又朗诵了他自己昨天晚上创作的一首反映水塔街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长诗《颂水塔街》。身体健朗的舒植国在品尝由圣诞老人送来的西餐时,兴奋地告诉笔者:“我今年91岁了,我很有信心活到21世纪,到那时我就有108岁了,说不定还能活到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呢!” 吃过西餐,老人们又兴趣盎然地要求大家一起或独自站在圣诞小屋和圣诞树下,和圣诞老人以及体现企业形象创意的21世纪大叔一起照相留念,据负责照相的小高说:“一口气照了两个彩色胶卷,老人们还意犹未尽地要求再照一张,再照一张”。整个活动持续了3个多小时。 (原载1995年1月6日《武汉商报》) 彰显饮食时尚的新闻 《香港和高公司请武汉老人过圣诞节,水塔街20位老寿星提前跨入“21世纪”》这篇“市场新闻”,其实是篇迟到的开业新闻,是对开业时想报道而未报道的“补课”。 见报于“今年1月6日”,稿中所指“去年8月”,实际上同属农历的当年,前后相隔4个多月。为什么四个月前,21世纪关食广场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泽霖,在这么时尚的餐饮企业开业时没有想到做新闻,而等到四个月后才让自己的企业在新闻界露脸?说起来有点费时间,原来香港和高于改革开放初期来汉,内地投资环境尚不宽松,在创业、开业时有许多“水土不服”的感觉,不经意中使得罪了某些有制约力的部门,一纸告到媒体主管部门,无奈地成为舆论界不受欢迎的企业,蒙受新闻封杀的不白之冤,被迫低调开业,使其知名度大受影响。因为,尽管企业经营方向正确,经营格调高雅,领先于肯德基、麦当劳入驻武汉,引领域外餐饮文化新潮,但生意一直做得比较平淡,完全靠原始口碑获得回头客,客源升值率十分缓慢,与企业功能可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去甚远。 在缺乏新闻舆论支持的日子里,公司企划人员钱省几次约请我到“21世纪”,商谈如何突破新闻封锁,尽快让更多读者、听众知晓“21世纪”,亲身感受“值得一去”的印象。在反复琢磨之后,认为只有让“21世纪”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爱心,才能取得媒体的理解,获得公正的国民待遇,与其他企业一样共同享受新闻资源的传播作用,成为新闻泽被的企业之一。有了这个主意之后,我们设想了五个方案,从中选择了一个能体现中华民族敬老尊贤精神的方案,为21世纪创造一个亲近新闻媒体的契机。 这个办法就是,在时逢元旦、春节到来之际,许多单位纷纷开展慰问老人活动,也由和高公司请一批老人到“2l世纪美食广场”吃一餐,再送一点礼物,由此衍生出“请老人过洋节”、品西餐,与圣诞老人握手、亲吻、照相,让老寿星提前跨入“21世纪”等概念与作为,赋予新闻一定的信息含量。未料,策划内容付诸实施后,实际发生的情况比在办公室里想像得还好,老人们吃得舒服,看得舒坦后,还唱起了《圣诞之歌》、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快乐地表示要活到21世纪,正好说到21世纪美食广场上来了,经理听了心里甜蜜蜜,口里乐哈哈。事后,我把这些老人的现场感受写进稿子,也使编辑感兴趣,认为内容生动活泼,颇有可读性,顺利地通过了发稿第一关、第二关,直至见报。这篇报道借重敬老尊贤的新闻事实,很间接地绕过“新闻封锁”,但却很详实地介绍了2l世纪。表面看是篇值得称道的社会慈善性公益报道,实际上是为21世纪美食广场做了篇经营性开业新闻,虽然是迟到的,却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应,使21世纪顾客连日里成倍增多,许多人感慨:“没有想到武汉还有这么一家高档时尚的快餐店”。自此,“21世纪”生意越做越红火,在三镇着实红火了好几年。但凡在21世纪吃过的,至今记忆犹新,回味起来,十分肯定。 P18-21 序言 新闻爱好者的执着追求 张述传 听说舟记同志的新书《新闻背后的故事》要出版了,我心里很是为之高兴。这是舟记同志的第三本书。在短短的四年间,有三本书出版,实属不易,而对于像舟记这样一个并非专业记者的城区宣传干部来说更是不易。 四年前,舟记出版了《考场见闻》,收录了他有代表性的新闻通讯及特写;两年前又出版了《评报与写稿》,收录了他“如何读报评报,如何采写稿件”的体会文章;这本即将出版的《新闻背后的故事》收录的是舟记同志的120篇开业报道及采写体会。从这三本书的脉络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作品都与舟记同志的本职工作紧密相连,可以看出舟记同志的深深的新闻情结,可以看出舟记同志的书新闻-“专业味道”越来越浓。作为一位由媒体通讯员成长起来的城区宣传部新闻报道负责人,舟记同志既非科班出身,又没有专门时间,在日常工作十分繁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业余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坚持新闻写作,并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没有一定的恒心与毅力,没有一番勤奋与钻研,是做不到的。 舟记同志原本是一名战士,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与新闻结缘,让他自此对新闻报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爱好,坚持自学新闻知识,自练写稿写作,坚持向媒体投稿,后转业地方,辗转武穴到武汉,从司法部门最后调到江汉区委宣传部,从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到专门从事新闻报道再到负责全区的新闻报道工作。几十年来,不论工作环境、工作岗位怎么变化,舟记同志都一直没有中断过对新闻的爱好,一直没有中断过新闻写作,一直没有放弃对新闻采写的思考。而在这个不短的新闻写作过程中,舟记同志的新闻写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发表的新闻稿件越来越多,稿件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舟记对新闻的“不解之缘”,也由过去的业余爱好上升到对新闻事业的执着追求,上升到如何为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舟记同志的这三本书,即是他对新闻事业执着追求的结果。 舟记同志是个有钻劲的人。他在长期的新闻写作过程中,对新闻的思考越来越深,由过去的单纯地采写到如何采写,再到如何采访到位写得精彩等相对专业的问题进行思考、钻研。这种思考与钻研,让舟记得到了别人无法得到的收获。而且,他还乐于把自己的新闻采写经验,通过书的形式毫无保留地告诉别人,告诉那些像他一样热爱新闻的人,这是舟记的可爱。 舟记是个有心人。在这本《新闻背后的故事》书里,舟记对自己采写的酒店商店、专业市场、商场超市、要素市场等各类开业报道进行梳理与总结,既有报道文章,还附有采写体会,让读者在欣赏其新闻作品的同时,也通过他的采写体会知道这些报道是“如何见报”的,从而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知识和经验。这些采写体会,舟记通过朴实的语言娓娓道出,对于如何发现新闻、如何选择新闻角度等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尤其对于业余通讯员,包括新闻初学者更是如此。 二00六年元月八日 (作者系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后记 受长江日报要闻部主任胡宗新的诚然鼓动,承江汉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冯忠民的达然赞许,感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述传的慨然嘉赏,花了整整一年的业余时间,终于把出版这本《新闻背后的故事》付诸现实,所以,我要首先把它献给上述最关心这本书出版的三位专家型的领导。 四年前,当我的首部拙作《考场见闻》面世后,有许多热心人建议我再出版一本《100个市场开业报道是如何见报的》,其中,胡宗新主任的建议最坚决,在多种场合提及此事,后因有多位市、区领导的热情支持,我便暗自下了决心,计划用一年的节假日、双休日等业余时间,把近20年来有关市场开业的500多篇消息报道清理出来,从中选出120篇有代表性的开业报道,据此追寻记忆犹新的采写经历,写出我印象深刻的体会。从鸡年春节闭门谢客开始清理原稿,自“五一节”长假着手撰写体会,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地写了一篇又一篇,直到2006年元旦前夕,一共写了80篇。 实言相告,在清理这些被新闻业内人士称之为“易碎品”的消息时,并没有因为它“易碎”而失去历史光泽,相反觉得它见证了一段历史,闪烁着时代的印记。与此同时,在我重读这些“易碎”的开业报道时,总要蓦然勾起一段采访中的故事和写作心路历程的回忆,所以我便在第一感受时将这本集子的书名定为《新闻背后的故事》。这本集子是采取一对一对、一组一组的方式写出来的,每写十个组合结为一小集。本来是为了激励自己快写,用集零成整的方法向最终目标冲刺,未料在写到暑期时,有几位媒体实习生和正在读大二、大三的新闻专业学生,在我的办公室和家里发现已经写完的前几集,看后认为“具有可操作性的启示作用”,将其索要走了。这种意外的赏识,给了我极大的心理鼓励,让我进一步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写完了后几集,同原作加起来计有20多万字,遂而整合成这样的归类编辑模式,意在便于寻类查阅。 谢谢这些年轻的准记者、未来的记者,在关键时刻给我由衷的感动,因而我以期许热爱新闻专业和新闻事业的年轻人快快成才成功的欣喜心情,把这本书献给他们,希望有所启迪、有所助益。 作者曾舟记 于二00六年元旦汉口马场角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