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诠释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关系、中国经济崛起所引发的“中国威胁论”和国际经济摩擦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本书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剖析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全球意义以及“中国威胁论”的荒谬性,探讨了近年来中外经济摩擦愈演愈烈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提出了中国今后继续和平崛起的国际经济战略。
本书从诠释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性、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关系、中国经济崛起所引发的“中国威胁论”和国际经济摩擦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分析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本书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意义,剖析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全球意义以及“中国威胁论”的荒谬性,探讨了近年来中外经济摩擦愈演愈烈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提出了中国今后继续和平崛起的国际经济战略。
第一部分: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
一、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世界经济大国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步融入世界经济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升级不断推进
(四)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二、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一)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二)三大产业全面发展
三、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二)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的发展逐渐趋于协调
(三)社会文化事业全面进步
四、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
(一)生产资料市场化测度指标
(二)生活资料测度指标
(三)资本测度指标
(四)土地资源测度指标
(五)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
第二部分: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一、中国为什么能够实现20多年的和平崛起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一)中国的发展充分利用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二)中国成功地化解了转轨和起飞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风险
二、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
(三)着眼于资源配置方式变革和效率的提高,探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四)实行政企分开,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五)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激发经济内在活力
(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始终以内需为主导
(七)实行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八)正确处理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使人民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得到实惠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策略
(一)充分做好舆论准备,争取社会共识
(二)稳步推进,避免社会动荡
(三)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五)重视法制建设
(六)在所有制上以增量改革带动结构性改革
(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相结合
(八)大力推进经济决策民主化
第三部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步骤
一、改革路径:从“计划”到“市场”的渐进转变
(一)行政资源配置方式
(二)市场资源配置方式
(三)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
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过程
(一)初试改革:1979—1984年
(二)渐次展开:1985—1996年
(三)整体推进:1997年至今
第四部分:中国经济崛起的途径
一、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一)经济快速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约束条件
二、统筹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发展
(二)统筹区域发展
(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三、打破国内贸易和要素流动壁垒,建立全国统一市场
(一)地方保护主义及其弊端
(二)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经济风险
(一)财政安全
(二)金融安全
(三)信息安全
(四)能源安全
(五)粮食安全
(六)战略资源安全
(七)生态安全
(八)建立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机制
第五部分:2020年和21世纪中叶中国发展的目标前瞻
一、中国经济崛起的条件
(一)社会发展背景
(二)具体条件分析
二、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
(一)两种假设情景的解释
(二)对两种模型结果的分析
三、2021至2050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可能情景
(一)人口及劳动力
(二)经济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