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的结合出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如何灵活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本书主要讲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传输和调制技术,具体涉及A/D、D/A、A/A和D/D 4种方式。全书从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教学出发,教材体系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新颖;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基础性、实用性、系统性和方向性;文字表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逻辑性和可读性强;并尽量回避电子通信类专业通信教材的理论推导过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通信原理(高校教材)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作者 | 王建平//张宝剑//王军涛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的结合出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如何灵活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已成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本书主要讲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传输和调制技术,具体涉及A/D、D/A、A/A和D/D 4种方式。全书从计算机专业的实际教学出发,教材体系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新颖;在内容的选取上注重基础性、实用性、系统性和方向性;文字表达条理清楚,深入浅出,逻辑性和可读性强;并尽量回避电子通信类专业通信教材的理论推导过程。 内容推荐 本书是面向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教材,主要讲述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模型,数据传输损耗和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方法,常用的数字编码和编码方法,帛样定理,脉冲调制技术,傅里叶变换,数字信号的模拟调制技术,模拟信号的线性调制和角度调制过程,FDM、TDM和WDM复用方式,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常见的数据链路通信控制规程,数据通信接口和设备等。 本书适合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通信原理课程,也可以作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籍。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通信系统的组成 1.1.1 信号的分类 1.1.2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1.3 模拟通信系统 1.1.4 数字通信系统 1.1.5 数字通信的特点 1.2 通信系统分类 1.3 数据通信方式 1.3.1 串行和并行传输 1.3.2 单工、半双工和双工 1.3.3 异步和同步传输 1.3.4 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1.4 通信标准化组织和论坛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基础概念和计算 2.1.1 数据传输速率 2.1.2 信噪比 2.1.3 香农定理 2.1.4 奈奎斯特定理 2.2 有线传输媒质 2.2.1 双绞线 2.2.2 同轴电缆 2.2.3 光纤 2.2.4 电力线通信(PLC) 2.3 无线传输媒质 2.4 数据传输损耗 2.4.1 衰减 2.4.2 失真 2.4.3 噪声 2.5 通信系统的性能衡量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数字数据和数字信号 3.1 数字编码概述 3.1.1 ASCII码 3.1.2 EBCDIC码 3.1.3 Unicode和UTF-8编码 3.1.4 汉字编码方式 3.2 单极性编码 3.3 极化编码 3.3.1 非归零编码(NRZ) 3.3.2 归零编码 3.3.3 双相位编码 3.4 双极性编码 3.5 其他混合编码 3.5.1 弥勒码 3.5.2 多电平码 3.5.3 双二进制码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模拟数据和数字信号 4.1 抽样定理 4.1.1 低通抽样定理 4.1.2 带通抽样定理 4.2 脉冲振幅调制(PAM) 4.2.1 自然抽样的脉冲调幅 4.2.2 平顶抽样的脉冲调幅 4.3 脉冲宽度调制(PWM) 4.3.1 基本原理 4.3.2 PWM信号的产生 4.3.3 正弦脉宽调制(SPWM) 4.4 脉位调制(PPM) 4.5 脉冲编码调制(PCM) 4.5.1 PCM实现原理 4.5.2 PCM数据的量化 4.5.3 PCM数据的编码 4.5.4 PCM抽样标准 4.6 增量调制(△M) 4.7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4.8 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ADPCM)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 5.1 傅里叶变换和傅里叶分析 5.1.1 频谱的傅里叶变换 5.1.2 傅里叶变换的相关性质 5.2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 5.2.1 二进制幅移键控(2ASK)调制 5.2.2 二进制信号的解调 5.3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调制 5.3.1 2FSK信号的产生 5.3.2 2FSK信号的解调 5.4 二进制相移键控 5.4.1 2P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5.4.2 2DPSK信号的产生和解调 5.5 多进制调制技术 5.5.1 多进制幅移键控(MASK) 5.5.2 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 5.5.3 多进制相移键控(MPSK) 5.6 混合调制技术 5.6.1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制(DSBSC) 5.6.2 正交幅度调制技术(QAM) 5.6.3 幅度相位混合调制(APK) 5.6.4 最小频移键控(MSK)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模拟数据和模拟信号 6.1 常规调幅(AM) 6.1.1 AM时域波形 6.1.2 AM的频谱 6.1.3 调幅信号的功率 6.1.4 AM产生电路 6.1.5 AM信号的解调 6.2 双边带(DSB)调制 6.2.1 DSB信号的产生 6.2.2 DSB信号的解调 6.2.3 DSB信号的频域和功效 6.3 单边带(SSB)调制 6.3.1 SSB信号的产生 6.3.2 SSB信号的解调 6.4 残留边带(VSB)调制 6.4.1 VSB信号的产生 6.4.2 残留边带信号的解调 6.5 频率和相位调制 6.5.1 频率调制的基本概念 6.5.2 窄带调频(NBFM) 6.5.3 宽带调频(WBFM) 6.5.4 相位调制(PM)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多路复用 7.1 多路复用概述 7.2 频分复用(FDM) 7.2.1 FDM基本原理 7.2.2 FDM的应用 7.3 时分复用(TDM) 7.3.1 TDM复用原理 7.3.2 TDM数据复用方式 7.3.3 统计时分复用(STDM) 7.4 波分复用(WDM)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8.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8.1.1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8.1.2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8.1.3 差错控制编码性能 8.2 检错码 8.2.1 奇偶校验码 8.2.2 方阵校验码 8.2.3 循环冗余校验码 8.2.4 恒比码 8.3 纠错码 8.3.1 海明码 8.3.2 卷积码 8.4 差错控制方法 8.4.1 差错控制方式分类 8.4.2 停止等待ARQ方式 8.4.3 回退N帧ARQ方式 8.4.4 选择性重传ARQ 8.4.5 其他差错控制方式 8.5 数据流量控制 8.5.1 停止等待流量控制 8.5.2 滑动窗口流量控制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数据通信规程 9.1 异步通信规程 9.1.1 XMODEM协议 9.1.2 YMODEM协议 9.1.3 ZMODEM协议 9.1.4 KERMIT协议 9.2 面向字符的同步通信规程 9.2.1 BSC控制字符 9.2.2 BSC帧格式 9.2.3 BSC数据透明性和同步 9.3 面向比特的同步通信规程HDLC 9.3.1 HDLC帧格式 9.3.2 HDLC链路结构和传输模式 9.3.3 HDLC帧类型和功能 9.3.4 HDLC操作规程 9.3.5 HDLC的特点 9.4 其他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本章小结 习题9 第10章 数据通信接口和设备 10.1 通信接口概述 10.2 常见接口和标准 10.2.1 RS-232-C标准 10.2.2 RS-449标准 10.2.3 RS-485接口标准 10.2.4 USB接口 10.2.5 IEEE 1394接口 10.2.6 ISDN接口 10.3 数据通信设备 10.3.1 网络接口卡 10.3.2 调制解调器 10.3.3 中继器和集线器 10.3.4 交换机 10.3.5 路由器 10.3.6 网桥 10.3.7 网关 本章小结 习题10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