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近年来国内外输血专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总结了国内输血工作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基层输血的实际情况,全面介绍了与临床输血最为密切的血型系统基础理论、血型血清学技术、成分血的输用、输血相关疾病的检测等。尤其对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士以及输血科人员更为适用,可作为一本专业参考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是为指导基层医院合理输血和用血而编写的一部实用手册。作者总结了多年临床输血工作经验,参考和汇集了国内外有关输血的新观念、新技术。全书共15章,全面介绍了与临床输血最为密切的血型系统基础理论、血型血清学技术、成分血的输用、输血相关疾病的检测与预防等。适于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和输血科人员阅读参考。
第1章 ABO血型系统/1
第一节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2
第二节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5
第三节 ABO血型鉴定/8
第四节 ABO亚型鉴定/12
第五节 对ABO血型不一致的解决办法/15
第六节 ABO血型的遗传/19
第七节 ABO血型物质/20
第2章 Rh血型系统/25
第一节 Rh血型的发现/25
第二节 Rh血型的遗传/26
第三节 Rh血型系统抗原及抗体/28
第四节 Rh血型的变异型/30
第五节 Rh血型的临床意义/31
第六节 Rh血型的鉴定/32
第3章 红细胞的其他血型系统/36
第一节 MNSs血型系统/36
第二节 P血型系统/39
第三节 Lewis血型系统/41
第四节 其他血型系统/42
第4章 HLA系统/44
第一节 HLA系统的发现/44
第二节 HLA抗原/47
第三节 HLA抗体/47
第四节 HLA抗原抗体检测/48
第五节 HLA的实际应用/57
第5章 血小板血型学/61
第一节 血小板抗原/61
第二节 血小板抗体/64
第三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66
第6章 输血前检查/73
第一节 输血前检查的目的与范围/73
第二节 受血者的病史和标本等检查、核对及处理/74
第三节 ABO和Rh定型/75
第四节 抗体筛查试验/78
第五节 交叉配血试验/81
第六节 血液的选择/82
第七节 标签与发血/84
第7章 交叉配血试验/85
第一节 盐水介质配血法/86
第二节 胶体介质配血试验/89
第三节 酶配血试验/93
第四节 抗人球蛋白配血试验/96
第五节 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100
第六节 微柱凝胶卡交叉配血试验/107
第七节 大量输血的配血法/111
第8章 成分输血/115
第一节 成分输血的概况/115
第二节 全血输注/119
第三节 红细胞输注/122
第四节 白细胞输注/128
第五节 血小板输注/130
第六节 血浆输注/133
第七节 冷沉淀输注/136
第八节 恒温循环解冻箱/138
第9章 自身输血/140
第一节 贮存式自身输血/141
第二节 稀释式自身输血/145
第三节 回收式自身输血/148
第四节 自身输血相关事宜/151
第10章 新生儿溶血病/155
第一节 发病机制/155
第二节 临床特征/157
第三节 血清学检查/158
第四节 治疗/166
第五节 预防(摘自《临床输血》)/172
第11章 临床输血常见的反应/175
第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175
第二节 发热反应/176
第三节 过敏反应/178
第四节 溶血性反应/181
第五节 细菌污染反应/190
第12章 输血传播的疾病/194
第一节 艾滋病/194
第二节 乙型肝炎/200
第三节 丙型肝炎/204
第四节 梅毒/207
第13章 输血相关疾病的检测/212
第一节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记物的检测/212
第二节 丙型肝炎抗体(HCV)检测/223
第三节 梅毒螺旋体抗体(’TP)检测/235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抗体检测/245
第14章 输血科有关制度/260
第一节 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260
第二节 输血核对制度/260
第三节 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262
第四节 血库质量管理/265
第五节 血液领发制度/266
第六节 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监测反馈报告/267
第七节 自身储血工作管理制度/270
第八节 合血操作规程/272
第15章 输血技术与输血护理/274
第一节 输血技术/274
第二节 输血护理/287
第三节 成分血输注护理/290
第四节 输血病人的心理护理/297
附录A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标准/299
附录B 输血常用表格/306
附录C 常用名词英汉对照/311
附录D 血液保存液配方及保存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