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润是一个君子的仁”,作者以温润如玉的笔调写出东晋一朝的风流俊逸,以极具娱乐性的手法写微妙而残酷的政治斗争,深入描绘了谢安这个高级干部的政治秀。书中常用台湾政治实践为例,跟东晋政局相互印证,极富启发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门阀旧事(谢安在他的时代)/汉语江湖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倪政兴 |
出版社 | 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温润是一个君子的仁”,作者以温润如玉的笔调写出东晋一朝的风流俊逸,以极具娱乐性的手法写微妙而残酷的政治斗争,深入描绘了谢安这个高级干部的政治秀。书中常用台湾政治实践为例,跟东晋政局相互印证,极富启发性。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一个风流时代的风流人物——东晋名士谢安——为中心,讲述了一段微妙的历史。东晋皇权衰落,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隐士谢安40岁出山,巧妙地周旋在权力的缝隙之间,维持了东晋政局的恐怖平衡,成为一时的政治明星。至主持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安的声望达到顶点。他既是一个宽袍大袖、携妓吟啸的风流名士,又是一个谈笑间强虏飞灰烟灭的超级政治家。本书以深具才情的笔调探测了汉人历史上曾经达到的人格深度。 目录 第一章 前途无量 出身决定前途 郡望是登龙门槛 谢家转型 贫学儒,贵学玄 偶然机遇 烂泥扶不上墙 第二章 明星攻略 大事业,得有大声望 可造之才 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的内心 行为艺术 第三章 人情练达 朋友值千金 裙带关系 后谢安时代的裙带关系 第四章 深谋远虑 为什么要接受桓温之请 你预备让苍生怎么办? 皇帝蹊跷之死 谢万之死 温润是君子的仁 最后的金色 第五章 短兵相接 决战紫禁之巔 谁是木马 一屁过江 豪士集新事,举目山河迥 杀敌八百,自伤一千 行行复行行,年命如朝露 第六章 江湖险恶 攘外必先安内 第一步 赚徐、兖 江湖险恶,小心自处 治大国如烹小鲜 徐、兖和扬州的分量 第二步 谋扬州 第三步 豪夺徐州 『政治声望』是把柳叶刀 政治声望的炼成 第七章 王者归来 《孝经》讲筵 使命为何,条件为何?? 乌龟战术 桑葚甜甘,鸱鸮革响,奶酪养性,人无妒心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按丁收税 第八章 谢系子弟兵 高处不胜寒 成功是失望之母 又来一个谢司马 谢家宝树 北府练兵 流民是最大的兵源 北府兵前史 形势比人强 梅花三弄 第九章 前秦攻略 主攻襄阳 襄阳落日 襄阳的外援 江淮战场 第十章 进退两难 兄弟反目 分封诸氏 四海一心梦 大国崛起 第十一章 箭在弦上 攻心为上 秘密组织南征领导班子 淝水大战的前戏 苻坚东征 第十三章 宫廷混战 皇帝怠工 安抚桓冲 无赖的政局 桓谢之争 天下兴,亡两盘棋 第十三章 决战淝水 洛涧战役 淝南战役 功高不赏 风云变色 第十四章 当时明月在 禁脔谢混 悲剧政治家 山水诗人谢灵运 好人谢弘微 后记:并发症 附录 陈国阳夏谢氏世系表 两晋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升平三年(359年)冬天,东晋部队打了一个败仗,损失了15000人,丢了几座城池。其实,这对屡战屡败的东晋部队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总指挥谢万不仅被革职,而且被贬为庶人,永远不能再当官。虽然合情合理,但真是有点小题大做了。陈郡谢家面临灭顶之灾,这下满朝文武不干了,劝说的人络绎不绝跑到谢家,要谢安出山。 为什么满朝文武这么紧张谢家? 因为他们害怕桓温一家独大。 桓温是当下最有权有势的人,他不仅占据着荆州这样的军事要地,掌控全国近一半地方的实权,而且还拥有强大的军队。 在强势的桓温面前,一直以来,朝廷依靠拱卫首都建康(今南京)的周边大区扬州、西府豫州和北府徐州,与桓温维持恐怖平衡。特别是豫州,它是谢家经营十五年的领地,桓温用了许多手段,始终不能拿下。 现在谢家在豫州受到重挫,唇亡齿寒,东晋皇室和名门大户人人自危。 能挽救时局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谢安。 这年谢安40岁,按我们现在45岁还可以评“十佳青年”的惯例来说,他还年轻,可是放在一千七百年前,中国人的寿命普遍只有50多岁的情况下,他已经是中老年了。不过,比起姜太公70岁才出来上班的榜样,40岁的谢安算是风华正茂。 作为当代最出名的隐士,谢安曾屡次拒绝为国效力,为此,中央组织部(吏部)还有一个“谢安条款”:永远不许谢安当官。其实谢安年轻时候,也学兄弟们,选择公务员之路,到国务院当秘书(司徒府当著作郎),但是秘书这活,有过无功,替人作嫁衣,很消耗青春,不多久,谢安就告病回乡。后来,扬州刺史庾冰慕名,几次来请他出山,庾氏当时权倾朝野,又是皇亲国戚,谢安实在逃不过,不得已到庾冰那里上了一个多月的班,还了人情之后,不知道又找了什么借口,辞职回家了。但是朝廷并不放过他,还不断地叫他当官,给他好多选择,比如他愿意当散官的话,可以当琅琊王司马昱的琅琊王友,这是个闲职,名义上是官,实际上是友,相当于国策顾问,地位超然,但是谢安不愿意。后来吏部尚书范汪又叫他当吏部郎,这是实职,相当于中央组织部非常务副部长。他还是不当。 所以,比照现在“年轻化、专业化”的用人标准,众人心中的“超级男生”谢安同学,其实是一个“老大难”青年,搁今天,当公务员?门都没有。 尽管如此,现在包括国务院总理(丞相)司马昱在内,都巴巴等着谢安点头出山。 首都建康的官僚圈子里,流传一句话,“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也就是说,如果谢安不出山,全国的老百姓就活不了。地球缺谁都会转,缺谢安就不好好转了。 远在会稽郡东山(今浙江上虞)隐居的谢安,这时候心情也很复杂。 其实一直以来,谢安的问题,都只有一个,就是什么时候出山,而不是出不出山。 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朝廷处庙堂之高关心子民谢安的同时,谢安处江湖之远也关心朝廷的时局变化,等待出山的机会。 作为一个志向远大的隐士,谢安等一个可以创建不世功勋的机会。 像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一样,谢安以静待动,表面上一副等待的姿态,玩行为艺术,其实私底下却是积极部署。 决定谢安出不出山,什么时候出山,有三个条件:一是家世,二是是声望,三是人脉。 家世高下决定他起点的位置,声望大小决定他职位的优劣,人脉深浅决定他事业的挥洒空间。也就是说,这三个条件,决定谢安有没有机会,有多大机会,能够创出多大的事业。 这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一是家世,二是家世,三还是家世。如果非得给这个条件加个限制的话,就是想当高官,必须有非常好的家世。 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从晋朝的公务员制度说起。P1-3 后记 关于谢安及其一切,我以为已经写得很多了。这里写一些不相关的事。 2006年,我做了四件事,都是我很喜欢做的事。 第一件事是上半年做了一档台湾新闻节目。我得承认,我并不热爱政治,但我喜欢台湾的政治,因为那里完全是一个秀场,我在这个秀场,印证我们历史书中的许多教训,甚至跟开赌盘一样,我们经常猜测台湾政局下一步发展,至今为止的几场选举,我最迟在选前一天,都能猜出大盘走向,这是我最得意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这本书里,我经常用台湾的政治实践为例,跟东晋政局相互印证。 第二件事是下半年做一档娱乐新闻节目。我也得承认,我极其热爱这个节目,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是当前最开放的领域,在这里,我们经常见到许多妙人妙语,而且娱乐圈中的许多事情,我从来没有猜对过。正因为娱乐圈的巨大魅力,所以我把谢安的时代,当作一个娱乐的时代,用娱乐的方式,写不娱乐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得到阅读的乐趣。 第三件事是在这一年中,我负责做管理主持人的工作。虽然在外人的眼中,这是一个名利场,但我得承认,我们的这些同事都是认真敬业的人,我花了很多心思,跟同事们交流,这使我获益良多。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不自觉地把某个人跟我的同事们对应起来,我觉得,这能使这本以人物为主的书,更加生动。 第四件事是年底的时候,我的孩子出生了,这对这本书的定稿影响很大,我本着与人为善的原则,删去了许多激烈的言词,所以大家看到的书将跟任何一个渠道看到的初稿大不相同。温润是一个君子的仁,这曾是我对谢安行事的一个总结,我也希望是这本书的风格。 所以这本书,其实就是我去年生活工作的一个并发症,所以我得感谢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各位领导和同事以及我的家人。 此外,还要加上两个说明。第一是纪年问题,为了更好还原事件,书中在提到东晋时,写的是东晋年号,提到前秦时,写的是前秦年号,为了让读者更加明了时间变化,在这些年号后面,我都加上公元纪年,当然,月份方面,都是农历月份,相信读者能够明白。至于地名方面,也是尽量以古地名为准,后面注明现在地名。第二是本书依据,这是很多人都提出的。本书主要依据《资治通鉴》、《世说新语》、房玄龄的《晋书》,其他比较重要的参考书还有田佘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等。关于参考文献,因为篇幅关系,我不在本书一一列明,但是在书出版后,我将在“汉语江湖”论坛(www.worldofchinese.com),发布一个考订本,将本书中的主要事实一一列明出处,以便诸位指正。 最后,感谢老朋友王怜花以及素未谋面的胡少,由于他们,我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书评(媒体评论) 世上只有一个江湖,就是讲汉语的江湖。不过,现在汉语的江湖很寂寞。 自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后,中华文明再也没有对世界文明做出多少原创性的贡献,除了那些了不起的不可替代的汉语文献外。儒术,也就是半本论语治天下的治术,曾经是中华文明在人类处于农业文明时代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当时交易成本最低最不坏的制度文明。但是,进入工业文明后一直到今天,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的东西都是西方文明带来的,只有汉语是我们惟一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财富了。 我们应该写出什么样的汉语? ——“汉语江湖”书系出品人 王怜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