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闲情偶寄随园诗话(经典珍藏版)/国学大书院
分类
作者 (清)袁枚//李渔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闲情偶寄》是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该书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该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该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又名《笠翁偶集》,为李渔重要著作之一。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作者李渔,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评论家和美学家,学识渊博,一生著述甚丰。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成书于嘉庆年间,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其内容旨在阐述“性灵”诗论。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自此,从事诗文著述,为诗坛所宗仰。著述甚丰,有《随园诗话》、《子不语》、《随园尺牍》、《随园随笔》等。

目录

闲情偶寄

闲情偶寄·声容部

 选姿 小序

 肌肤

 眉眼

 手足

 态度

 修容 小序

 盥栉

 薰陶

 点染

 治服 小序

 首饰

 衣衫

 鞋袜

 习技 小序

 文艺

 丝竹

 歌舞

闲情偶寄·颐养部

 行乐 小序

 贵人行乐之法

 富人行乐之法

 贫贱行乐之法

 家庭行乐之法

 道途行乐之法

 春季行乐之法

 夏季行乐之法

 秋季行乐之法

 冬季行乐之法

 随时即景就事行乐之法

 睡

 坐

 行

 立

 饮

 谈

 沐浴

 听琴观棋

 看花听鸟

 蓄养禽鱼

 浇灌竹木

 止忧小序

 止眼前可备之忧

 止身外不测之忧

 调饮啜小序

 爱食者多食

 怕食者少食

 太饥勿饱

 太饱勿饥

 怒时哀时勿食

 倦时闷时勿食

 节色欲 小序

 节快乐过情之欲

 节忧患伤情之欲

 节饥饱方殷之欲

 节劳苦初停之欲

 节新婚乍御之欲

 节隆冬盛暑之欲

 却病 小序

 病未至而防之

 病将至而止之

 病已至而退之

 疗病小序

 本性酷好之药

 其人急需之药

 一心钟爱之药

 一生未见之药

 平时契慕之药

 素常乐为之药

 生平痛恶之药

闲情偶寄·饮馔部

 蔬食 小序

 算

 萱

 莼

 菜

 瓜、茄、瓠、芋、山药

 葱、蒜、韭

 萝卜

 芥辣汁

 谷食小序

 饭粥

 汤

 糕饼

 面

 粉

 肉食 小序

 猪

 羊

 牛、犬

 鸡

 鹅

 鸭

 野禽野兽

 鱼

 虾

 鳖

 蟹

 零星水族

闲情偶寄·居室部

 房合 小序

 向背

 途径

 高下

 出檐深浅

 置顶格

 甏地

 洒扫

 藏垢纳污

 山石 小序

 大山

 小山

 石壁

 石洞

 零星小石

闲情偶寄·种植部

 木本 小序

 牡丹

 梅

 桃

 李

 杏

 梨

 海棠

 玉兰

 辛夷

 山茶

 紫薇

 绣球

 紫荆

 杜鹃、樱桃

 石榴

 木槿

 桂

 合欢

 木芙蓉

 夹竹桃

 瑞香

 茉莉

 藤本 小序

 蔷薇

 木香

 月月红

 姊妹花

 玫瑰

 素馨

 凌霄

 真珠兰

 草本 小序

 芍药

 兰

 蕙

 水仙

 罂粟

 葵

 鸡冠

 玉簪

 凤仙

 蝴蝶花

 菊

 菜

 众卉 小序

 芭蕉

 翠云

 虞美人

 书带草

 天竹

 虎刺

 苔

 萍

 竹木 小序

 竹

 松柏

 梧桐

 槐、榆

 柳

 黄杨

 棕榈

 枫、桕

 冬青

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卷一

 文中寄志

 诗在骨不在格

 存其是去其非

 金公政简刑清

 切勿抄袭

随园诗话·卷二

 诗才清警

 唐翰林最荣

 名未必符实

 福薄生慧

 改诗难于作诗

 诗贵其有深意

 每出必携书

 心有灵犀

 天下无如吃饭难

 以故事育人

 赋诗抒怀

随园诗话·卷三

 诗难事也

 不能评第一

 诗称家数

 各朝富贵诗

 吟杨花诗

 妙在孩子语

 预知中榜

 应酬诗作

 改诗论

 刚柔相济

 贤人留恋故地

 闺秀能文

 论因缘

 席间赋诗

 仿古风

 儒释名家

随园诗话·卷四

 身份不等心胸不同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女人建功

 文简谈画

 文贵在曲婉

 野外诗意

 才女嫁俗商

 风刮女子六千里

 论《声调谱》

 论诗的悟性

 美妙的诗

随园诗话·卷五

 得随园记

 五斗米与诗

 行医与作诗

 娘子秀才

 扬州游

 身临其景

 诗词谈

 苏州秀才

 诗的意境

 女司马相如

 厚积而薄发

 庸师妄评真才子

随园诗话·卷六

 评王荆公

 棋艺与诗作

 喝酒与买书

 墨禅和尚

 题《芝城话旧图》

随园诗话·卷七

 偶吟香亭

 上天造人

 诗文集之名

 别号非古

随园诗话·卷八

 讽世语

 戒滥评

 英俊少年留佳作

 新不如旧

 诗人的不同运气

 恬淡添寿

 沈周之诗

 遇才结友

 人参换野菜

 正者拒妓

随园诗话·卷九

 姑表二兄弟

 尊唐贬宋遭戏

 任氏姐妹情

 诗词救名妓

 对客挥毫

 宴席上的诗作

随园诗话·卷十

 作诗的名医

随园诗话·卷十一

 咏叹别离苦

 勤奋尚书

 题仙人诗

随园诗话·卷十二

 诗人笔不出美景

 难得知己

随园诗话·卷十三

 不得志者诗

 貌短小诗犹佳

 多种解释

 三揖学艺

 人各有趣

随园诗话·卷十四

 胭脂有泪

 编辑七病

 风尘奇士

随园诗话·卷十五

 谣和乐

 “花旦”考

 “结发”与“敛衽”

 贵在考证

 幽清之诗

 以讹传讹

随园诗话·卷十六

 小议唐诗

 士大夫记

 闻一道

试读章节

眉眼

【原文】

面为一身之主,目又为一面之主,相人必先相面,人尽知之,相面必先相目,人亦尽知,而未必尽穷其秘。吾谓相人之法必先相心,心得而后观其形体。形体维何?眉发口齿,耳鼻手足之类是也。心在腹中,何由得见?曰:有目在,无忧也。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子舆氏笔之于书,业开风鉴之祖。予无事赘陈其说,但言情性之刚柔,心思之愚慧。四者非他,即异曰司花执爨之分途,而狮吼堂与温柔乡接壤之地也。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粗而大者,居心必悍;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目常定而白多黑少,或白少黑多者,必近愚蒙。然初相之时,善转者亦未能遽转,不定者亦有时而定。何以试之?曰:有法在,无忧也。其法维何?一曰以静待动,一曰以卑瞩高。曰随身转,未有动荡其身,而能胶柱其目者;使之乍往乍来,多行数武,而我回环其目以视之,则秋波不转而自转,此一法也。妇人避羞,目必下视,我若居高临卑,彼下而又下,永无见目之时矣。必当处之高位,或立台坡之上,或居楼阁之前,而我故降其躯以瞩之,则彼下无可下,势必环转其睛以避我。虽云善动者动,不善动者亦动,而勉强自然之中,即有贵贱妍媸之别,此又一法也。至于耳之大小,鼻之高卑,眉发之淡浓,唇齿之红白,无目者犹能按之以手,岂有识者不能鉴之以形?无俟哓哓,徒滋繁渎。

【译文】

脸是身体的主要部位,眼睛又是脸的主要部位。看人先要为他相面,这道理人们都知道;相面一定要先相眼睛,这人们也都知道,但未必能完全懂得其中的奥秘。我认为,相人的最好方法是先相心,知道了他的心是怎么回事,然后再看他的形体。形体是什么呢?眉毛、头发、嘴巴、牙齿和耳朵、鼻子、手臂、脚掌等都是。心在人的肚腹当中,怎么能够看得见呢?我认为:有眼睛在,就不用忧虑了。考察人心是邪还是正,没有比观察眼睛更好的了。子舆先生把他的相面经验整理出来,已刻印成书了,开创了相术的祖业。我无意在重复他的理论,只想谈论女子性情的刚与柔、心灵的愚与慧。这四者是区分女子日后是赏花品草还是烧火弄饭的根据,是凶悍如同河东狮吼还是温柔体贴的娇娘的关键。眼睛生得又细又长的女子,性情一定温柔;眼睛生得又粗又大的,心思一定凶悍善妒;眼珠灵活善动而且黑白分明的,大多很聪明;眼珠凝滞不动而且白多黑少的,或者白少黑多的,一定与愚笨比较接近。然而,一开始相面的时候,眼波善于流转的也不能总是急剧的转动,眼光有时候也会发呆。怎么来做检验呢?我认为有办法,不用着急。是什么办法呢?第一条叫以静待动;第二条叫从低相高。眼光是随着身体转动的,身体没有动,眼睛一动不动定在一个地方的女子,可以让她来来回回,多走动几步。我用眼睛围绕她的眼波来观察,那么,她的眼波即使不转,看起来也像转动一样,这是一种方法。天性怕羞的女子,眼睛一定向下看。我如果居高临下地看她,她位置低,又向下看,那我永远都无法看见她的眼波。一定要让她处在较高的位置,或者站在高台、土坡上面,或者站在楼阁前面,而我又故意俯下身子来观察她,那么,她想往下看也无法往下看,势必会转动着眼珠躲避我的观察。虽然说眼珠灵活的眼睛会转动,眼珠不灵活的眼睛也会转动,但是从勉强地动还是自然而然地动,就会看出高贵与卑贱,美好与丑陋的差别,这是又一种方法。至于说耳朵的大小,鼻子的高低,眉毛头发的疏密,嘴唇牙齿的红白,连瞎子都能用手触摸得出来,懂得相术的人难道不能从它们的形状就会判断出优劣吗?我用不着在这个问题上绕舌多嘴,再说只是多余。

【原文】

眉之秀与不秀,亦复关系情性,当与眼目同视。然眉眼二物,其势往往相因。眼细者眉必长,眉粗者眼必巨,此大较也,然亦有不尽相合者。如长短粗细之问,未能一一尽善,则当取长恕短,要当视其可施人力与否。张京兆工于画眉,则其夫人之双黛,必非浓淡得宜,无可润泽者。短者可长,则妙在用增;粗者可细,则妙在用减。但有必不可少之一字,而人多忽视之者,其名曰“曲”。必有天然之曲,而后人力可施其巧。“眉若远山”、“眉如新月”,皆言曲之至也。即不能酷肖远山,尽如新月,亦须稍带月形,略存山意,或弯其上而不弯其下,或细其外而不细其中,皆可自施人力。最忌平空一抹,有如太白经天;又忌两笔斜冲,俨然倒书“八”字。变远山为近瀑,反新月为长虹,虽有善画之张郎,亦将畏难而却走。非选姿者居心太刻,以其为温柔乡择人,非为娘子军择将也。

【译文】

眉毛生得秀气不秀气,也关系到性情,应当把它和眼睛一样看待。然而,眉毛和眼睛这两种器官,形状气势往往是相互关联的。眼睛生得细的,眉毛一定很长,眉毛生得粗的,眼睛一定很大。一般来讲都符合这种规律,但也有不太符合这种规律的情况。如果眉毛眼睛的长短粗细不能样样都符合美的标准,那么就要取它的长处而宽容它的短处,要看它的短处可否用人工来修饰。汉朝有个名叫张京兆的人很善于描画眉毛,显而易见,他夫人的眉毛一定不是浓淡疏密适中,用不着修饰的。眉毛生得短,可以通过描画变长,其微妙之处在于怎样加长;眉毛生得粗,可以通过修剪变细,其微妙之处在于怎样修剪。但是还有必不可少的一个字,人们都忽视它,那就是“曲”字。眉毛必须天生有弯度,人们才可能修饰好。所说的“眉如远山”、“眉如新月”,指的都是眉毛弯曲得恰到好处。虽然不能达到像远山、像弯月那样,但也要稍稍带点儿月牙的形状,接近山形的起伏之状。有的上半部分生得弯,下半部分不弯;有的两边生得细,中间不细,都可以通过人为修饰来弥补短处。最忌讳的就是平空一抹,就像太白金星掠过天空;还忌讳两道眉头斜竖着,就像倒写的汉字“八”。这两种情况如同将远处山峦变成了近处乱溅的飞瀑,反把弯月变成了天空横跨的彩虹。就是遇到了最擅长描眉画黛的张京兆,也会畏惧其难而后退跑掉。这不能说选择姿色的人居心太刻薄,因为他是在为温柔乡选择佳人,而不是在为娘子军选择强悍勇猛的将领。

手足

【原文】

相女子者,有简便诀云:“上看头,下看脚。”似二语可概通身矣。予怪其最要一着,全未提起。两手十指,为一生巧拙之关,百岁荣枯所系,相女者首重在此,何以略而去之?且无论手嫩者必聪,指尖者多慧,臂丰而腕厚者,必享珠围翠绕之荣。即以现在所需而论之,手以挥弦,使其指节累累,几类弯弓之决拾;手以品箫,如其臂形攘攘,几同伐竹之斧斤;抱枕携衾,观之兴索;捧卮进酒,受者眉攒,亦大失开门见山之初着矣。故相手一节,为观人要着,寻花问柳者不可不知,然此道亦难言之矣。选人选足,每多窄窄金莲;观手观人,绝少纤纤玉指。是最易者足,而最难者手,十百之中,不能一二觏也。须知立法不可不严,至于行法,则不容不恕。但于或嫩或柔,或尖或细之中,取其一得,即可宽恕其他矣。(P7-9)

序言

《闲情偶寄》,又名《笠翁偶集》,是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其内容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共二百三十四个小题,论及戏剧创作和表演、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家具古玩、饮食烹调、养花种树、医疗养生等许多方面,内容相当丰富。在中国传统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中国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八十大奇著”之首。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更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创业已久,此时“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故李渔一出生时就享受到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的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族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康熙五年(1666)和康熙六年(1667)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之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这一生中生活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阶段内完成并付梓的。1672、1673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1680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离世。

《闲情偶寄》中所介绍的审美情调、营造技巧、饮食结构、闲情逸趣、身心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他的社会生活实践的总结,反映了他的个人修养和生活情趣。李渔想他人之所未想,议他人之所未议,乐他人之所未乐,书中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所以一经刊印,便震惊文坛,多视之为奇人、怪物。自康熙十年翼圣堂首次雕版印行之后,翻刻者颇多,流传极广。

《闲情偶寄》是一部寄情之作,就连他本人也很看重这部书,他在给礼部尚书龚芝麓的信中说:“庙堂智虑,百无一能;泉石经纶,则绰有余裕。惜乎不得自展,而人又不能用之。他年赍志以没,俾造化虚生此人,亦古今一大恨事。故不得忆而著为《闲情偶寄》一书,托之空言,稍舒蓄积。”这部书较充分地反映了李渔的文艺修养和生活情趣,其中关于戏曲创作和演出的《词曲》、《演习》二部,尤其引人注目。人们普遍认为李渔这些经验之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中国戏剧美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著作。此外,对于园林建筑,李渔也颇有卓见。其他部分,虽然所谈不过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趣,但也间或触物兴感,如以草木喻人,借家事比国事等,流露了一些感慨。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内容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庸俗低级的生活情趣,因此,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应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

《闲情偶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回味无穷。清著名学者余怀为此书作序曰:“糊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明白;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忧郁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愉快;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将会霍然而愈。”林语堂在谈到《闲情偶寄》这本书时说:“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个重要部分,是专门研究生活乐趣,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室与庭院、室内装饰、界壁分隔到妇女梳妆、美容、烹调的艺术和美食的系列。富人穷人寻求乐趣的方法,一年四季消愁解闷的途径、性生活的节制、疾病的防治……”。

本书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随园诗话》是清代文学理论著作,袁枚著。随园,在江宁(今南京)小仓山,是袁枚辞官后所筑别墅名。袁枚的诗话即撰写于此,故名《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乃随笔式。本书的编撰,旨在倡导性灵说诗论,以反对乾隆诗坛流行的沈德潜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风气。本书于作者辞官后开始编撰,成书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由毕沅等资助付梓。补遗则写至作者病故为止,成书于嘉庆年间。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乾隆四年(1739)进士,选庶吉士,人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发江南,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乾隆十四年(1749)辞官,居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小仓山随园。以后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赴陕西任职不到一年外,终生绝迹仕途。袁枚主持乾隆诗坛,为性灵派领袖。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诗集》、《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随园尺牍》、《随园随笔》等十来种。传见《清史稿》卷四八五。

《随园诗话》记述了古今文坛掌故、文人轶事,评品古今诗人及诗作。集中体现了作者论诗力主性灵的主张。他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在袁枚的理论体系中,性灵大致与性情相等,都是指诗人真情的抒发,他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又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他甚至把“诗言志”的传统诗教也纳入他的性情之中,倡导“肌理说”,他又不一概排斥学识和能力,在学识和能力与天分二者的关系上,袁枚仍然以天分为先,这体现了他性灵说的内质。灵感的产生有突如其来和稍纵即逝的特点,袁枚在阐述性灵说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

作者在强调“性灵”的同时,他还提倡诗歌应有新鲜的风味,灵活的笔致,注重诗人的才情、个性与独创性。这种反传统、反模拟、求创新的特点,亦有不少诗坛掌故、诗歌本事、诗人轶事的记载,虽不无庸俗之处,但可见乾隆时期文化状况的一个侧面,是袁枚在继承前人进步思想的基础之上的新发展,本书的精华在于“话”,而基础却在于“诗”,故书中采录了大量印证诗论的作品,不拘时代、流派,不拘作者身份、性别,尤可称道者是闺秀之什颇多。独开生面,别树一帜并集结起性灵诗派,为反拟古、反考据为诗及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的轨道上来作出重要贡献。是对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挑战。《随园诗话》以其所具有的新兴社会思潮的因素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理论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本书编排严谨,校点精当,并配以精美的插图,以达到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效果。此外本书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双色印刷,装帧精美,除供广大读者阅读欣赏外,更具有极高的研究、收藏价值。

书评(媒体评论)

糊涂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明白;狭隘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旷达;忧郁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愉快;笨拙的人读了它将会变得灵巧,愁闷的人读了它将会欣然起舞;有病的人读了它将会霍然而愈。

——[清]余怀 评《闲情偶寄》

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

——钱钟书 评《随园诗话》

喜其标榜性情,不峻立门户,使人易受启发,参摆脱羁绊。

——郭沫若 评《随园诗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6:3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