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所写的文章。文章记录了他通过激烈的考验和出国申请的竞争,靠自己的努力蜕变成一个年轻的“国际中国人”的独特历程。书本所写的都是作者生活中沉淀下来的真实感受,阅读本书,可以使众多拥有出国留学梦想的学子获得参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哈佛日记 |
分类 | |
作者 | 张杨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所写的文章。文章记录了他通过激烈的考验和出国申请的竞争,靠自己的努力蜕变成一个年轻的“国际中国人”的独特历程。书本所写的都是作者生活中沉淀下来的真实感受,阅读本书,可以使众多拥有出国留学梦想的学子获得参考。 内容推荐 一个出生在80年代的年轻人,带着梦想独立地自我规划,走进了中国和世界上的顶级学府。这本书既沉淀了他生活中最真实的感受,也记录了他通过激烈的考验和出国申请的竞争,靠自己的努力蜕变成一个年轻的“国际中国人”的独特历程。希望他的故事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快乐、启示和感动。 目录 序一:俞敏洪的话 序二:徐小平的话 序三:朱成的话 前言:瞬间?永远 从清华到哈佛 从清华到哈佛——笑看过去 选择改变命运:我所经历的留学与考研 你好,哈佛 你好,哈佛 哈佛园里的中秋 美国学校的信用制度:多元化和主动性 请让我来帮助你! 天幕电影及其他 人生的河 哈佛的管理模型、财务制度及奖学金制度
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纽约,未知的以后 生命的轮回 感受不一样的世界 走出期末的压力 给点阳光就灿烂 母亲 哈佛留学学什么? 完整地生活 当公主嫁给海盗 梦想的力量 美国的家庭价值 不一样的活法 “乐极生悲”坐警车 爱是责任——写在情人节 过年 中国机会?中国年 完整地生活 名校带给我们什么? 细节?气度 遭遇美国规则 一生有你——献给新东方的歌 明亮的平凡 乐观的悲观主义 哈佛一日 梦幻维加斯 名校带给我们什么? 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遭遇”美国消防警 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亲历美国东部贵族中学 弗吉尼亚理工,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 音乐会?熬夜及其他 在哈佛听易中天讲《中国智慧》 暂别——我深爱的哈佛 想到什么写什么 哈佛广场五月集市节 经历哈佛裸奔 西部六州行 暂别——我深爱的哈佛 归国小记 温暖阳光 眼光有多高,天空就有多高 路透实习手记 运动是一种活法 温暖阳光——我的新东方生活 考试之后 杰出来自普通人的认真 年轻的战场——写在27岁生日这一天 后记 试读章节 从清华到哈佛——笑看过去 从1998年9月离开父母去武汉读书算起,2007年是我在外求学的第九个年头了,也是最后一年。九个年头里我经历了四所学校:本科的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的清华大学和哈佛大学,当然还有新东方,虽然我没有机会上过这所学校的任何一个班,但是却在这里教了将近4年的书。 从1985年五岁走进小学算起,27岁的我已经在学校里待了22年。从小学到惊险考入当时我们那个小城历史上唯一一届的重点初中(之前好像没有,之后取消重点初中制了),到后来更加惊险,几乎是最后几名考入在我们那里久负盛名的枝江一中,再到后来高中成绩起起落落,连累爸爸妈妈也跟着我一惊一乍的,担惊受怕。 很多人说,教育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相信这句话的道理。教育让我从一个小县城走到了湖北的省府——九省通衢的大武汉。在那里我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见过的新奇东西,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小小的改变。大一暑假,我带着几百块钱,坐着最便宜的绿皮火车,和一个朋友去北京看了清华和北大。当时看着北大的未名湖和清华的大牌坊,我心里默默地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到这两所中国顶级的大学读书,该有多好啊!”然后从北京到上海,去看了看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当时住在刚刚从上海交大毕业的一个大哥家里。大哥对我非常好,以前两个暑假和寒假都给我免费补课。但当时我坐不住,就像一个猴子一样动来动去。按照我妈的说法:“补课的人比上课的人还认真。”大哥带着我去看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记得当时塔有三个珠子可以让游客参观,越往上的价格越高。我们当时钱不多,所以只能爬到第二个珠子。当时和大哥有一个约定:若干年后再回上海,我们一定要爬到最上面的那颗珠子的餐厅去吃晚餐。若干年后,大哥从密歇根大学毕业,侨居休斯敦,还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而我在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学习。我们没有实现那个同回上海的约定,但是我却一个人爬到了纽约帝国大厦的最高层,哪怕那张门票比东方明珠的要贵得多。 考上清华之后,实现一个小小的梦想一一来到了北京。刚来北京,似乎觉得自己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是没几天就发现这里应该不是我的终点。我的导师董关鹏老师是剑桥大学的毕业生,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他毕业典礼时跪着接受学位的照片,而董老师的外交风范也让我向往一个更大的世界。李希光老师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访问学者,他独特的见解让我认识到自己思维和视野的局限。所以刚刚到清华的时候,我就开始向往一个更大的世界——我希望走出中国,看看世界是什么样的。读书的时候在新东方默默地教了近四年书,认认真真地旁听了北京大学法语系的课程,那个时候很想去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学习,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我没有受过正式的法语训练,最早是在华中师范大学跟着杨芬老师学习,后来在法国文化部的法语联盟学校学习。但是我一直学得很努力,2004年还得到了北京地区法语演讲比赛的三等奖,而我是其中唯一的一个非法语专业的学生。 2004年底,我申请了巴黎高政,本来是志在必得,没想到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看着和我一起申请的同学拿着法国政府的艾菲尔奖学金去巴黎学习,我经历了自己所谓的“人生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消沉的几个月里,董老师给我联系了路透社实习的机会。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结识了路透中国的首席记者罗朗先生,他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政治系。后来,我又得到机会参加了中宣部和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这个全国各省巡回的培训项目中,我有幸跟着时任美国新闻发言人的裴士莲女士和公使衔参赞裴孝贤先生,他们和美国大使馆公共事务处高级助理王培女士对我的英文翻译给了极大的鼓励和肯定,所以我也跟着参加了很多省份高级官员的培训。旅行成了一份工作,也成了一种学习。这些经历让我走出了申请赴法国留学惨败的阴影,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刚好这个时候,我在新东方的好朋友张晓楠被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MPA公共管理硕士项目录取。临走的时候,我们几个新东方的好朋友做饭给她饯行,晓楠给我们讲了她申请的经历,这些经历给了我非常大的信心。 我也开始了向美国大学的申请。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晓楠能申请上这么多所美国知名的大学,也许我没有她优秀,但是我可以广泛申请,总有一所会录取我吧。”可是当我准备申请的时候才突然发现,自己居然从来没有参加过托福和GRE考试,而这个时候距离考前最后一次托福和GRE考试只有三个月了。这三个月足我最辛苦的三个月一一路透社的实习、新东方的暑假班,再加上新闻办的全国培训,身体处于非常透支的状态。10月份,我在一周内陆续考完了托福和GRE,开始了申请。由于上次申请失败的经历,这次申请我非常谨慎。我挑选了自己比较向往的8所学校,根据每所学校的情况认真写好了申请材料,赶在2005年圣诞节之前寄出。刚刚寄完材料,就传来爷爷在圣诞节去世的消息。我陪着妈妈度过了她最痛苦的一段时刻,回北京上完了寒假班,然后去三亚度假。三亚让我慢慢从爷爷去世的悲痛中走了出来,暂时忘记了过去的很多事情——不过,也把自己刚买的一个很好的相机忘在了那边。 回到北京的那天晚上,也就是2005年3月1号的晚上,我正在为丢相机的事情伤心不已,却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电话——我已经被这所学校提前录取。这是非常超出我意料的一个结果。因为哥大正是晓楠读书的学校,美国排名第9。我恨不得马上就告诉哥大我会去读书,妈妈劝我再等等。这个时候反而是最难熬的时候:一方面很想去哥大,一方面又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更好的机会。正好新东方在烟台、威海和青岛有一个巡讲,好友新东方多语种部的主任范猛叫上我和他一起去讲讲学习法语的心得。出差旅行让我暂时缓和了等待的焦虑。3月7号的晚上6点钟,去青岛海洋大学讲座前的5分钟,我最后检查了一遍邮箱,意外地收到了斯坦福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及政策领袖专业的项目主任给我写的一封信,我知道自己被美国排名第4的斯坦福大学录取了,马上给曾为我写过推荐信的路透社北京首席记者罗朗写了一封短信,告诉他我已被他的母校录取。他的回信是“你会发现,斯坦福有全世界最美的校园。”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的斗争很激烈。在加州的小城和纽约之间,我更希望到纽约,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机会,但又有些舍不得斯坦福。 这个时候,其他学校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波士顿大学的通知陆陆续续都到了,除了哈佛。当时也没有在等哈佛。这所学校的网站上写着每年录取的竞争是多么多么惨烈,我想自己不可能会被这所美国排名第一的学校录取。于是每天就在斯坦福和哥伦比亚大学之间斗争来斗争去,实在是一个很难的决定。为了放松心情,我每天6点起床去北京的郊区学车,好暂时忘记这些事情。3月15号的中午学完了最后一节课,约好了路考,看看时间还早,就去新东方总部办了一些事情。正好范猛在办公室,大家约好一起吃饭。快出门的时候,也就是中午12点刚过,范猛关电脑的时候我说来查查邮箱吧。没有抱任何的希望,因为这个时候是美国东部时间深夜12点,没有哪个教授会这个时候给你写信。但是打开信箱,收到了一封哈佛的信。看标题看不出到底是录取还是被拒了。打开信,第一句话是:“恭喜您,经过认真考虑,您已经被我们录取。”后面写的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我不用再选择了,我有机会可以去这所著名的大学学习了。 现在回想当时的整个申请过程,我似乎还有一些激动。最渺茫的希望慢慢变成了现实,我越发觉得人生的很多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使是最小的梦想也有可能慢慢变成现实。前提是这个梦想本身是可行的一一如果一只大马哈鱼的梦想是爬到喜马拉雅山上去,这只大马哈鱼这辈子估计很难实现这个梦想了。现在回想当时的每一个场景,似乎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当时最受打击的时候,幸好自己没有放弃和消沉下去,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些机会,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自信;比如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尽量避免用自己的弱项和别人的强项硬拼;比如多向身边朋友请教,很多人生重要的决定或许是在一次不经意的交谈中获得灵感的。 P2-8 序言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写书对自己而言是一件遥远的事情。我已经习惯了去阅读别人写的好书,然后细细地去体会他们所经历的那些故事,然后继续做自己的梦,过自己平凡的生活。 离开北京,离开求学三年的清华和工作近四年的新东方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我在美国过着自己安静却快乐的生活,每一天对于我而言都是那么地新鲜。我游学于美国社会,享受着哈佛带给我的快乐和充实。 直到有一天,一个新东方的兄弟在msn上给我留了言,他的大意是:别忘了你曾经教过的那么多学生,还有新东方正在准备出国或者考研的学生,你应该把你的经历告诉他们,给他们一些帮助。在他的鼓励下,我开始写这本书,记录我所经历的每一个瞬间和感受。 人生中有很多瞬间。记得曾在北京和一个很铁的兄弟聊天,那天他刚好经历了一些打击,所以情绪有些低落,我拿着PDA,放着温兆伦的一首老歌《随风缘》,啪嗒啪嗒地跟在他后面走,他说了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其实人在回忆的时候,不会记得所有的瞬间,只会想起一些很深刻的瞬间。” 瞬间会连成线,线会串成永远。 27年前,我出生在南方的一个小镇,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天走出个小镇,走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8年以前,我刚刚走进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漂泊到北京,一个这么大的城市; 5年以前,我考上了清华研究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成为一名新东方老师,在3年多的时间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遇到这么多的大学生朋友; 2年以前,我研究生毕业,没有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就离开北京,漂泊到大洋另一面的波士顿; 1年以前,收到哈佛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没有想到现在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这样的一段时间; 即使是1个月以前,我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生活又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 一年在人的一生中很短,对人生的一个阶段而言却很长。就像前年的今天,我在北京,准备着新东方寒假班的课程——给别人上课;而今年的今天,我准备着新学期的课程——听别人上课。 年轻的时候希望自己的生活密度尽可能高,所以我习惯了一种状态:奔跑。每时每刻不停地奔跑,从一个教室奔跑到另一个教室,从一个城市奔跑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奔跑到另一个国家…… 跑得太快,看到了很多风景,虽然我不知道我现在的努力奔跑到底会为我带来什么,但是我相信,某一天我看到的这一路的风景会改变我的生活,或者改变一些人的生活,当然也希望改变更多人的生活。 有时候,我试图跑得更快一些,超越了自己的极限。前几天终于跑病了,于是就什么都不做,休息下来,这是我安静时间最长的一次。因为我突然发现,跑得再快,也不可能一天跑完一辈子。人生一路是风景,不必太着急,慢慢去欣赏也是一种生活状态。 这本书是告诉家人和好朋友们我现在生活状态的一种方式,也是我和自己对话的一种方式。这本书也能让我和以前教过的学生保持联系。 回顾自己经历的这些人,经历的这些事,觉得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不同的时间重叠在一起。不知道自己明天会在什么地方,不过感谢自己经历的所有幸福的瞬间,尽力记住这些幸福的瞬间,然后用自己的方式把不愉快的瞬间忘掉。长大以后,发现以前那些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瞬间似乎也没有当初经历的时候那么痛苦,反而成了一种淡淡的幸福。因为经历过这些瞬间,才慢慢地长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最主要是要发现自己独有的价值。就像我每次在新东方课堂或者讲座的最后总是告诉我的学生,也是告诉我自己:“眼光有多高,天空就有多高;天空有多高,世界就有多大。”回想起来,从华中师大到清华,到新东方,到哈佛,我走过了一条非常顺利的求学之路。一路上有掌声和鲜花,也有自己默默经历的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挑战。我希望把这条路上看到的、经历的,真实地记录下来,留给自己,也留给正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们,希望给您带来一点微不足道的快乐或是一点小小的启示。 人生一路是风景,我们一起去欣赏…… 张杨 后记 这本书写了将近一年时间,在回国的航班上,我终于写完了最后一篇文章,终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期末考试之后,我去了一趟西部和尼亚加拉瀑布,然后每天抓紧时间忙书稿的事情,仔仔细细地校对了一年里写的13万字,想想幸好当时没有偷懒,把这本书写完了——挺好玩的,一直认为自己最最最最不愿意写字。连一封email都懒得写,恨不得打越洋电话了事的人,居然认认真真地写完了这本书,每一个字都是辛辛苦苦敲出来的。 这本书也是我送给母亲的礼物。母亲是我最应该感谢的人。她教我学会爱——爱生活、爱别人、爱这个社会。她也教会我在学会满足和感恩的时候不要忘记继续向前奔跑。 我要求这本书能够真实地记录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大家看到书以后,就会发现,这里讲的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英雄,而是一个很普通的小人物所经历的失败和成长。我知道如何用外交的辞令或者小说的语言去说话,但是这次,我放弃了这些语言,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是更多的是普通人。普通人也能有独特的精彩。 这本书是我感恩新东方和那里所有的朋友的一种方式。虽然我已经暂别那里,但是我们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给我最中肯的建议。特别是我最好的几个兄弟,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大家已经成为最坦诚的朋友,这样的友谊很不容易。还有尊敬的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老师和徐小平老师,两位教育界的专家在百忙之中欣然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在我1998年刚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很盲目地想出国,但是他们的讲座让我慢慢明白了应该进行更合理的规划。如果当时太冲动的话,我肯定就随便冲到了一所很普通的学校。 还有我的导师steven,他在我2005年失败最低谷的时候给了我最有力的帮助,让我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迅速地找到了另外一条更适合自己的路。在我刚来北京的时候,连一套像样的西装和皮鞋都没有,他慷慨地给我帮助,耐心地教给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还有我的一些学生。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们帮我管理我的新浪博客和Alex大联盟,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我每次看到他们在QQ上那么认真地讨论英语的时候,仿佛就看到了他们的年轻、上进的心和可爱的笑脸。 还有更多的朋友,比如双刀闯美国的新浪教育博客的负责人晓芸,她的快乐和热情促成了更多人对我这本小书的支持,给这本书强有力的媒体支持;还有我在过去和现在的好朋友老黛,Radhika,Janet等等等等。 同样给我支持的还有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朱成小姐。自从来到哈佛以后,很多朋友问我是否认识朱成,其实我刚来哈佛就是她给我们做迎新欢迎的。我们有过深入的长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朱成是哈佛的中国学生中非常优秀的一位。我自己亲身体验过,知道在美国,一个非白人学生竞选President of Haryard Graduate Council(哈佛研究生会主席)是非常需要出众的素质和能力的,因为她必须适应美国人的规则。但是即使是这样优秀的朋友也有她的迷茫,也有她的努力和奋斗。感谢朱成小姐的序言。她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收到我的邀请之后,她说要好好地写这篇序言,这也是她和中国的大学生朋友交流和沟通的一种方式。 哈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意料之外的窗。在来到美国之前,自以为经历过很多世面,自以为走过很多地方。来到这里,我却发现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一一不管是品格上的、还是事业上的。于是越发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无知和世界的精彩,也更加刺激了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热情。我于是像海绵一样把自己浸入这个世界,每天睁大了眼睛去经历陌生的未知。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快乐地自我否定,是为了更稳健的成长。 今天,我已经从哈佛毕业两天了,当我坐在从波士顿到纽瓦克机场转机回国的航班上,身边正好坐着一对夫妇,他们从夏威夷赶到波士顿参加他们小女儿的哈佛毕业典礼。这对满头银发的夫妇非常可爱,他俩什么行李都没有带,抱在身上的就只有红色的哈佛毕业证书,外面还裹着一层塑料薄膜,“我们听说可能要下雨,所以就把证书包了起来”。我问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么大的学位证书放在箱子里,那位女士告诉我:“我们什么行李都可以丢掉一一衣服啊、鞋子、电脑啊,就是女儿的毕业证书不能丢,所以我们就抱在身上了,带回夏威夷,我们要把这个证书挂在她的房间里。”从谈话中,我知道这位先生是夏威夷的一个外科医生,三个孩子都毕业于常青藤。当最小的女儿从哈佛毕业的时候,他们告诉自己:“我们再也不用交学费了,我们准备把钱都花在旅游上。”临别的时候,老先生给我留下了名片,然后在名片的最后写下五个英语单词,“这五个词是我每次在和孩子们告别的时候嘱托他们的,我现在也留给你,他们的顺序是——爱(love),诚实(honesty),责任(responsibility),勤奋的工作(hard working)和笑容(laugh)。” 把这一切奇妙的经历总结下来吧,留给正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人们…… 一个学期结束了,划上一个逗号,同时结束的还有一段感情,划上了一个句号。之前我们还心存希望,但是我和她在一起最后一次坦诚的沟通,发现不可能再继续下去,虽然我们都已经尽力了。回想起在一起的日子,快乐的回忆更多一些。我们会尽力地让彼此开心,我们会在一起想各种各样的好主意、坏主意,我们一起旅游,我们一起想像生活。但是我们的力量很小,没有办法将想像还原成生活,我们想像的童话在现实面前就会成为一个破碎的泡沫。不能够继续在一起是一种遗憾,但是经历了这一段感情,我们都成熟了不少,希望以后我们都能够生活得很快乐和幸福。 也许这就是生活。快乐,不快乐的;幸福的,不幸福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而过去了的,将成为我们永远的回忆…… Dream big,Never quit. 精彩,可以来自普通人的认真。 人生一路是风景,我们一起去欣赏……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一个人以积极的心态,带着梦想,占体验生命,寻找生命的盛宴,记录生命的痕迹,这个人一定能够比其他人活得更加丰富多彩。张杨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经历风雨之后他将会更加出色。 ——俞敏洪 张杨的教育和职业之路是成功、辉煌而激动人心的。他把自己这段激动人心的青春历程,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和大家分享,让更多青年人从中得到追求卓越,挑战极限的真实涵义和方法经验。 ——徐小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