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八一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以革命的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所打响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新的尝试。在这场斗争中,叶挺作为起义部队的主要领导者、指挥者之一,在起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是根据叶挺将军北伐和南昌起义的史料事迹撰写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八一起义中的叶挺将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陈幼荣//廖金龙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八一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以革命的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所打响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新的尝试。在这场斗争中,叶挺作为起义部队的主要领导者、指挥者之一,在起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是根据叶挺将军北伐和南昌起义的史料事迹撰写的。 内容推荐 叶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代名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将军伟大的一生,可歌可颂的事迹很多,本书选取叶挺将军北伐和南昌起义为切入点,搜集史料,讲述将军伟大的革命事业。 目录 序 第一章 奉命北伐 第一节 先遣人湘初振声威 第二节 攻占长沙平江直捣汀贺 第三节 血战武昌饮马长江 第二章 斥汪讨蒋 第一节 面对蒋汪逆流 第二节 追剿夏斗寅、何键叛乱 第三章 举义南昌 第一节 伟大的决策 第二节 风云际会南昌城 第三节 八一枪声 第四章 转战江闽 第一节 依计南征临川整训 第二节 首战壬田恶战会昌 第二节 从瑞金到汀州、上杭 第五章 激战粵东 第一节 次第占领大埔三河和潮汕 第二节 激战汤坑、山湖失利 第六章 撤往香港 第一节 流沙会议的决定 第二节 撤向香港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书刊目录 试读章节 8月19日凌晨,四、七、八军二路大军同时出击,打响了汨罗江战役。 汨罗江位于湖南省东北部,由东向西注入洞庭湖。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忧国忧民,投此江而亡。吴佩孚、叶开鑫妄图凭借汨罗江阻挡住北伐军的进攻。北伐军中路军第七军由夏威指挥。发动进攻后,很快就击溃了驻守浯口的敌军孙建业部,然后,从浯口、黄塘强渡汨罗江。渡河船只虽被敌军掠走,但河水很浅,涉水就可通过。 胡宗铎率第七军第2路也由滑石滩强渡汨罗江,占领了张家碑,汨罗江防线中段遂为第七军所控制。 两路人马渡过汨罗江后,奋勇追击。 汨罗江北部都是山地,而敌军又多属北方平原地区的人,不善于行走山路,因此,北伐军追歼敌残部数股。23日,北伐军进抵北港。24日,占领大沙坪。 唐生智指挥的第八军准备在长乐街渡过汨罗江。因长乐街一带水深流急,无法徒步涉水,只得迟至8月20日才渡江成功。23日占领了岳州。24日占领羊楼洞。25日与第七军会师蒲圻。因为第四、七军进展神速,已在蒲圻、汀泗桥一带截断敌人退路,因而逃敌被迫向第八军投降。 在敌人的汨罗江防线中,平江是一个主要支撑点。平江北靠古城岭,南濒汨罗江,地势险要,宜守难攻,是兵家必争之地。守平江的是吴佩孚第五十混成旅旅长陆潭,此人是吴佩孚的心腹爱将,素以“健将”著称。陆潭指挥万余部下,在汨罗江沿岸的丘陵地带,尤其是平江东南钟洞山、鲁肃山、审思岭、无岳山、黄甲山等高地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遍埋地雷,架设鹿砦、铁丝网等障碍物,并配备了重炮,严密防守。陆潭在进驻平江后,还宣布戒严,封城闭市。经过一番经营,陆潭叫嚣,平江“固若金汤,不可逾越”。 而平江、浏阳等地人民,则在当地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正积极准备配合北伐军的军事活动。早在7月初,平江各地党支部即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通过农民夜校,秘密向农民宣传:北伐的意义,布置支援北伐的任务。在北伐军攻打平江前,中共党组织不断将侦察所得的有关敌军兵力、火器、工事、道路、障碍等情况绘制成简易的图纸,通过敌人的封锁线,送到北伐军第四军驻守的浏阳。 在参战之前,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和党代表廖乾吾来到前线,鼓励战士们英勇杀敌。 8月19日拂晓,第四军向平江发动攻击,其中十二师三十五团和炮兵部队,向鲁肃山、审思岭等高地展开正面佯攻,吸引和牵制敌人的主力,而叶挺独立团、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和第十师全部,从右翼绕到敌人主阵地侧后,向城北和城东薄弱部位发动猛攻。 战役开始之前,叶挺独立团就运动到距离敌人只有十里路的止马铺一带隐蔽露营。总攻开始后,在乎江城内工人带领下,独立团迅速推进到横槎一带,又在农民向导队的引导下,经破壁滩、狮子岩向平江搜索前进至金窝村。 这时战报传来,黄琪翔率三十六团已从北门攻入平江,正在进行巷战。叶挺闻讯,考虑到平江已在掌握之中,而童子岭方向敌人兵力集中,且负隅顽抗,应该立刻抽调兵力进行支援,否则,平江战果将不保。于是,派主力一部向童子岭、审思岭侧翼进攻,直扑敌人的防御中心,自己则亲率一营向平江冲去,以图扩大战果。 平江守敌陆潭自恃地势险要、工事坚固,对北伐军的大举进攻并不在意。当参谋人员向他报告审思岭发生激烈战斗,他却领着一班幕僚人员,大搓麻将。 当陆潭得知叶挺独立团第一营和三十六团已打进北门,直逼他的指挥机关,童子岭阵地已难固守时,陆潭才如梦方醒。他急忙调预备队沿城东北小河死守,并将机枪集中于画桥,企图背水一战。 但是为时已晚,大势已去。 陆潭率百余名卫兵突围。在混战之中,逃到下西街的萧曹庙里,陆潭跪拜在汉初大臣萧何和曹参的神像前,乞求彩绘的泥胎挽救他的性命。 陆潭的行踪很快被工人暗探队队员李春生发现。在李春生的带领下,三十六团和独立团部队对萧曹庙进行包围攻击。陆潭指挥他的卫队困兽之斗。北伐军战士们久攻不克,战士们举火焚攻,破墙而入,俘虏了敌参谋长及数十名北军士兵。陆潭自知不能脱逃,拔出手枪,饮弹自毙。 平江被占领后,鲁肃岭、审思岭仍在激烈的战斗。不等叶挺下命令,独立团战士们在完成攻击平江城,任务后,自动地按照“枪声就是命令”的行动准则,拉出乎江城向鲁肃山背后敌阵地冲去。敌我两军在乎江东南一带的高地,犬牙交错地纵横厮杀,炮火连天,杀声不断,战况空前。直到下午3时,战斗才结束。所谓“固若金汤”的平江城防线灰飞烟灭。 平江一役,第四军在10个小时中,摧毁了敌军坚固的防线,以伤亡173人,获得了俘敌军官79人、士兵1061人,缴大炮11门,缴回各种枪近800枝,并使敌主帅毙命的胜利。 湖北地处华中腹地,地控长江、汉水及京汉、粤汉铁路交通枢纽。自从1912年以后,湖北一直为北洋军阀所控制。 北洋军阀退出湖南境内后,唐生智决定迅速追击,以实现占领武汉的目标。 8月23日,唐生智命令第八军三、四师沿铁路以西至长江地区向武昌前进;第七军沿铁路以东经羊楼洞、咸宁附近向武昌周围集结;第四军经崇阳、金牛向鄂城推进,到鄂城后,再以一部协助进攻武昌;第1军2师也由新店驿,嘉鱼、金口向武昌开拔;何键任江左先遣队指挥官,率第八军二师及鄂军第一师和野炮一连、山炮二连,在临湘至嘉鱼之间北渡长江,向汉阳挺进。 中路第四军从8月21日起,就开始昼夜兼程追击前进。22日,进入湖北境内,当晚占领通城。本来,部队十分疲惫,应该进行一下修整,但是,23日中午,军部便下达进攻命令,要求部队立刻向中伙铺、汀泗桥开拔,占领铁路,截断敌人的归路。 此时,吴佩孚在南口大战冯玉祥的国民军,当他得知北伐军已逼近湖北省境,慌忙命令湖北督办陈嘉谟,速调军队南下,沿铁路扼守交通要道,遏制北伐军的攻势。其中汀泗桥是吴佩孚指定要全力布防的重点。因此,赶在吴军主力到达之前,及早拿下鄂南门户汀泗桥,成为第四军的当务之急。 在第四军的前敌作战会议上,当讨论哪个师团充当先遣队任务的时候,由于连日来行军作战的艰苦,部队疲惫不堪,因而许多将领都有畏难情绪。在这关头,又是叶挺站起来,勇敢地承担起先遣重担。 24日晨,叶挺率独立团又开始了长途奔袭。 在沿途农民群众的帮助下,部队行军速度很快,黄昏之前赶到崇阳,并在拂晓前,接近了距汀泗桥30里的中伙铺火车站。 当时,敌军孙建业部第二团官兵数百人正乘火车向汀泗桥撤退,途经中伙铺车站。独立团展开截击,生俘敌团长李金门及手下数百人,削弱了敌军在汀泗桥的力量。 26日晨,第四军十二师以三十五团为前卫,独立团为本队,从中伙铺沿铁路北上,向汀泗桥守敌作正面进攻。P26-31 序言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和廖金龙同志大学毕业后,一起分配到叶挺将军的故乡——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县工作。我在将军的故乡一干就是四十余年(包括在惠州市下作的时间),而廖金龙同志后来因家庭原因调回梅州工作,并长期从事党史和地方志的研究,成果斐然。最近,他邀我一起编著关于叶挺将军的书,我欣然应允。考虑到将军伟大的一生,可歌可颂的事迹很多,写《全传》大浩繁,故我们选取叶挺将军北伐和南昌起义为切入点,搜集史料开始了我们的编著工作。从而成就了这本小册子《八一起义中的叶挺将军》。 叶挺(1896-1946),原名为询,小学毕业时改名挺,字希夷,号西平。出生于清代归善县秋溪乡(今广东惠阳秋长周田村)会水楼一贫苦农家。幼年甚爱读《前后出师表》,文天祥的《正气歌》、西汉《苏武致李陵书》以及秋瑾、赵声等人的诗,常“感动至涕零”。13岁时手抄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以及《民报》等进行学习。叶挺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代名将,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912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循序以优等生资格升人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18年底毕业后,当时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欲委任他为惠阳县县长,叶挺坚辞不就,表示“决不当吸人民血汗的官僚!”。1919年,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参加援闽粤军,任第一支队参谋、工兵营副营长,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陈炯明部在广州发动叛变、炮轰总统府时,叶挺率部激战一昼夜,打退叛军多次进攻,护卫孙夫人宋庆龄脱险转移,受到孙中山的特别嘉奖。8月,孙中山离粤赴沪,叶挺避居香港待命。年底,与邓演达、张发奎等到西江沿线策动部分粤军反正,与桂军组成讨陈联军,并于1923年1月收复广州。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设立大元帅府,叶挺先后任宪兵司令部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粤军第一师三团三营营长。他目睹社会动乱和政治黑暗,对国民党深感失望,开始认真阅读共产党主办的《前锋》、《向导》和《新青年》等杂志,接受社会主义思想。1924年秋,经孙中lu同意,并得到廖仲恺、邓演达支持帮助,辞去军队职务,赴苏联留学,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先后加入中国共青团和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为共产主义战斗的生涯。 1925年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参谋处处长、第三十四团团长。不久,担任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1926年率独立团为北伐先锋,直捣湘鄂,在汀泗骄、贺胜桥和武昌等重大战役中,屡建赫赫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1927年3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第十一军副军长兼二十四师师长,兼管武昌卫戍。同年8月1日,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是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军事总指挥、广州苏维埃政府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于1928年去苏联,受到当时中共党内“左”倾领导者和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冷落和错误的指责,后离开苏联,脱离党组织,到欧洲流亡十年,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回国。 1937年9月,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率领新四军挺进华东敌后,转战大江南北,先后创建了苏南、苏北、皖东、皖中、皖东北、豫皖苏、淮海等敌后抗日根据地,歼灭大量日伪军。毛泽东赞誉他“领导抗敌,卓著勋劳”。1940年兼任华中八路军、新四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叶挺率领的新四军完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而不听蒋介石的旨意,因此处处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限制和压迫,并不断挑起军事磨擦。但均被新四军击退。 1941年1月,蒋介石调动国民党军队8万多人,对奉命北移的新四军9000余人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率部英勇抗击,奋战7昼夜,因寡不敌众,粮尽弹绝,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在面对绝境之时,叶挺致电中共中央,表示要“打到最后一人一枪”,决心为革命牺牲。后根据党组织指示,下山与顾祝同谈判,结果被强行扣押。1月17日蒋介石诬告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其番号,要将叶挺交付“军事法庭审判”。先后被囚禁于上饶、重庆、恩施、桂林等地,度过了5年零2个月的囚禁生活。其身陷囹圖,仍继续跟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顽强斗争。当顾祝同转达蒋介石的旨意说,叶挺只要肯发表一个声明,说明事变责任不在国民党政府而在中共,便可以恢复自由,还可委任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叶挺拍案恕斥国民党顽固派道,你们做出袭击抗日部队这种使亲痛仇快的事,还要共产党负责,“怎么说得出口?”要求蒋介石赶快对他“公开审判”,以求将事实真相公诸全国。他表示,“只要全国人民了解我叶挺,那么要杀要留皆由你们”。国民党顽固派见无计可施,只好将叶挺长期囚禁在监狱里面。叶挺在囚室墙上写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10个大字。1942年初,被押到重庆。陈诚、蒋介石先后出面以高宫厚禄相诱,叶挺则横眉冷对,严词拒绝。11月21日叶挺在重庆渣滓洞写下著名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躯体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多次交涉,叶挺于1946年3月4日始获释,次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人中国共产党。7日,中共中央复电批准为党员。同年4月8日,奉命赴延安参加中央整军会议,由重庆赴延安途中,因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时年五十岁。 空难发生后,在延安和国内许多地方都举行沉痛的悼念活动。延安、重庆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写了“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挽词。周恩来在悼念文章中讲到叶挺功绩时说:“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 叶挺的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我与廖金龙同志愿以这本书祭奠叶挺将军的在天之灵,以及告慰将军故乡的父老乡亲。 忝为序。 2007年6月18日于惠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