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考古中国(法门寺神圣佛骨重现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岳南//商成勇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本纪实文学。它主要重现了法门寺神圣佛骨的再现全过程,以及佛教东传与珍宝秘藏再次面世的情景。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1981年8月24日子夜,一声轰然巨响,屹立千年的“关中塔庙之祖”——陕西扶风法门寺真身舍利宝塔在风雨中崩塌1987年5月,考古人员来到法门寺院,在地宫中发现了密藏一千多年的四枚佛指真身舍利与两千多件包括武则天绣裙在内的稀世珍宝。……

内容推荐

1981年8月24日子夜,一声轰然巨响,屹立千年的“关中塔庙之祖”——陕西扶风法门寺真身舍利宝塔在风雨中崩塌。1987年5月,考古人员来到法门寺院,在地宫中发现了密藏一千多年的四枚佛指真身舍利与两千多件包括武则天绣裙在内的稀世珍宝。作品描述了法门寺倒塌、地宫发现的全过程,以及佛教东传与珍宝秘藏再次面世的情景。

目录

序章 灵光1

 一路成长到佛陀5

第一章 穿透岁月的雄塔25

 佛光初照帝王家25

 宝塔辉煌36

 轮回之途44

第二章 玄宫初露51

民心难违51

考古人员走进古刹60

良卿法师焚身护寺63

发现玄宫68

第三章 在玄宫的隧道里73

 碑刻春秋73

 帝王初临81

 大唐七帝地宫迎佛骨87

 玄宫内落石伤人93

第四章 一代女皇与佛祖灵骨

 从才人到女皇99

 抹不去的庆山情结109

第五章 地宫奇闻 121

 奇珍又至121

 菩萨捧真身126

 感慨金银 128

 地宫茶具与“佛茶” 133

 地宫茶具的艺术魅力 137

 最后的秘密144

第六章 佛光沉浮147

 谏迎佛骨酿惊天大案 147

 韩愈辟佛余波不绝153

 佛门大劫与地宫事变160

 最后的圣光168

第七章 度尽劫波法门在173

 “西府王”的兴灭173

 宋微宗与“皇帝佛国” 178

 扑朔迷离的玉镯奇案184

 战火过后硝烟散196

第八章 佛骨面世20l

 佛指舍利安在201

 第二枚佛指接着面世210

 神秘的第三枚211

 第四枚佛指藏在阿育王塔中215

第九章 地球的金刚座217

 世界震撼217

 法门新生220

 又一个重大发现223

 辉煌的梦想230

试读章节

一路成长到佛陀

1978年,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哈特出版了一部《世界100名人排行榜》的论著。这部论著在美国初经问世,便轰动一时,旋即成为全美畅销书并传遍世界各地。书中,作者把人类自创世以来的第四把伟人的交椅给了佛教的创始人、同时又和法门寺有着骨血之连的佛教圣祖释迦牟尼,位列耶稣基督之后,孔丘之前。

不论麦克·哈特的排列正确与否,但有一点却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人类无法绕开这个伟大的名字去谈论文化发展史,尽管这个名字已变得十分久远和古老。

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长河,回溯到那个遥远的日子。

二千五百年前,在古印度北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巴格马提河和比兴马提河的交汇口处,有一个富裕的国家——迦毗罗国。

迦毗罗国的国王净饭王,是释迦族中颇有治国才略的族长。自从登上了国王的大位之后,在他的整顿治理下,这个国家很快迎来了繁荣强盛的局面。

像历史上大多数英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一样,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温和贤淑,美丽绝伦,识见广博。自从十八岁被选进王宫作了国王的宠妃之后,夫唱妇随,恩爱非常。

但如同世间万事万物总有不完美的地方一样,净饭王夫妻俩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摩耶夫人已年近四十,眼看脸越来越黄,皱纹像蛛网一样在滋生繁衍,腰也越来越粗,但就是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这使二人颇为不爽。

正是焦急又不知怎样才能遂心如意的时候,一件对三千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影响至深且巨的大事发生了——一天晚上,正独自一人在宫内沉睡的摩耶夫人突然看到一个相貌堂堂的大汉,骑着一头白向向她奔来,人和象的周围飘荡着五彩祥云。当来到她的面前时,人和象突然越来越小,辨不清首尾,成为一个白色的雾球。只见这雾球围着她的光滑柔软的身子转了几圈,尔后猛地从她的右肋下钻入腹中。摩耶夫人感列一阵钻心巨痛,遂大喊一声,打个激灵醒了过来。待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湿漉漉的汗水,方知自己刚才做了一个恐怖离奇的梦。

第二天,摩耶夫人走出后宫,把自己昨夜梦见白象驮着大汉一同入腹的事说出,净饭王于惊诧中认为这是一个吉兆,嘱咐夫人久安勿躁,养好身体,等待吉祥时刻的来临。果然,不久以后,摩耶夫人有了身孕,净饭王闻报大喜,自此不再顾及其他妃嫔淑女,渐远渐离的身心又重新落到了摩耶夫人的后宫之中。

在各种优越条件的滋养保护下,摩耶夫人直到怀胎14个月方有临产的感应。按照当时的风俗,夫人有孕需到娘家临盆,作为王妃同样不能例外。当净饭王派出的护送车队行至国都城外蓝毗尼的时候,摩耶夫人被此处明媚艳丽的湖光山色所吸引,她忘记了母腹中燥动的即将呱呱堕地的婴儿,命令护卫停车赏舂。

蓝毗尼迷人的自然风光使久住深宫的摩耶夫人如痴如醉,留恋忘返。正在这时,忽觉肚腹阵阵作痛,预感到临盆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慌忙中刚要转身上车,不料惊动胎气,羊水进出,身下一片血红。——王子降生于大地。

摩耶夫人仰靠在湖边一棵无忧树下,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小王子一出世,便挣脱母体,三蹿两跳地蹦到湖中高高舒展的一尊莲花之上,一手指天,一手戳地,挺胸昂头作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随着阵阵吼声,大地在微微颤动,天空五色彩云飞卷而米,两道银线似的甘露净水自云端缓缓降下,沐浴着王子白中透红的肉体。天空大地百鸟歌唱,音乐齐鸣。小王子周身周身洋溢着馨香圣光,微笑着迈向人间大地。

——这一天是公几前565年,阴历四月初八。

王子回到宫中后,净饭王专门请了一位相术之士为其看相卜卦,预测吉凶,并取名叫悉达多,意思是成就一切。多少年后,王子悟道成佛,他的弟子们将这一天称为“浴佛节”或“佛诞节”,以此对这位佛家始祖的缅怀纪念。

冬去春来,光阴荏苒。悉达多太子也逐渐长大、成亲、生子,一切似乎都按着常规在进行着。

然而,悉达多太子在皇宫中住了近二十年,却越来越感到生活呆板沉闷,缺少活泼清新的气息。

一天,悉达多王子到野外散步,看到一群喜鹊正在和一群乌鸦争斗。他看了许久方才明白,原来是乌鸦要抢占喜鹊的窝,喜鹊当仁不让,于是双方发生一场厮杀搏斗。交战双方均是皮开肉绽,血滴飞溅,悲鸣不断。悉达多为鸟类的相残而悲哀,他拾起一块石头掷向树梢,惊飞了交战的喜鹊和乌鸦,然后登上象车,向宫中走去。

路上,突然有一个人从沟中爬了出来,疾进的象车险些将他撞倒。悉达多王子细细地打量起这位呆立不动的人,只见此人头发、胡子白如飞雪,面如黄蜡,满脸纵横交错的褶皱,全身上下骨瘦如柴,躬腰驼背,手里拄着一根木棍,情形极为可怜。王子上前扶住老人,亲切地问对方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老人回答:“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嘴一张一合,可以看到他的牙已全部脱光,张开的嘴如同一个阴森森的黑洞,令人倍感岁月的沧桑、人生的短暂、命运的残酷。

一丝悲苦袭上悉达多的心头,他望着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再一次问道:“老先生,你有儿女吗?”

老人面带怒色,回答道:“儿女?有。可有儿有女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嫌我老了,不能为他们做事了,就盼我早些死去,还把我赶出了家门……”老先生说着说着,已泣不成声。

“那我把您带回宫中,为您养老送终吧。”王子沉思了一会儿说。

老人苦笑着说:“我十分感谢你的大恩大德,可我不能随你进宫。你可以给我饭吃,给我衣穿,可你无法让我的头发变黑,让我的聋耳听到声音,让我掉光的牙齿再生出来,我需要的是生命青春的再来。”

面对老人那富有哲理的问话,王子无言以对。

老人躬身向太子深施一礼,然后拄着拐杖,踉跄而去。

王子站在那里,呆呆地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直到老人消失在丛林树木之中。

王子重新坐上象车,令驭手驱车回官。正行进间,象车突然又停了下来。

一位侍卫官跑上来禀报:“前边有一位麻风病人躺在大街中心乞讨,不肯让路,我已吩咐侍卫把他拖开。王子稍候,待病人移开,即可起驾。”

王子走上前去观看,只见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躺在路中间,全身衣服破烂不堪,头发已经脱光,满脸脓疮,鼻骨已经烂掉,露着两个污秽恐怖的黑洞,两只眼睛向外淌着殷红的血水,看上去人妖不分,鬼魔难辨。那早已烂掉的双脚和双手,使他无力行走,只有滚爬在地,辗转行乞。

悉达多王子望着望着,不觉泪水溢出眼眶,他大步来到麻风病人面前,躬身温和地说:“我很同情你的不幸遭遇,不过我没有带钱,只是身上这件衣服还能够换得钱来,你将它卖掉,换些钱治病吧。”王子说着,就要脱身上那件缀满珠宝的农衫。  麻风病人吃力地坐起来,伸出一只溃烂流脓的胳膊阻止了王子的行动。他用含混不清的浓重声音说道:“虽说您的宝衣价值万金,可仍然不能使我的病治好,我这种病是人间无法医治的。尊贵的太子,我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而不是珠宝。请问,您能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吗?”

王子摇摇头,长叹一口气,无奈之下,只得转身回宫。

耳闻目睹到的人生苦难,令王子痛苦不堪,整日忧郁寡欢。这一情形被其父净饭王知道后,净饭王对太子两次出游遇到的事更是十分不快。他除了训斥左右侍卫官,又想出一个新的招数,命令王官的禁卫军,对太子宫加强警卫,没有国王的命令,严禁太子外出。同时,他又和谋臣商量,下令在全国选拔五百名能歌善舞的美女放入太子宫,并密诏美女,谁要是能让太子忘记忧愁,添些欢乐,即有重赏。谁要是被太子喜欢临幸,身怀有孕,就晋升为妃……

遗憾的是,净饭王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招数,不但没使太子感到欢乐,反而更增添了他的烦恼和忧愁。在他的脑海里,跳跃闪动着的是争夺厮杀的禽兽,是白发苍苍、无家可归、叫喊着还他青春的老人,是滚爬于地、全身溃烂的麻风病人,是那口黑漆涂就的棺材,是嚎哭不止的一群男女老幼,是无尽的苦难,无尽的生老病死,无尽的恶性循环。就连他的父王、他的爱妃爱子,包括他自己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这种结局。还有那五百名美貌绝伦的女人,自从她们出生那大起,生老病死的命运就跟在身后紧紧地缠住她们的灵魂和肉体。她们由小变大,由大变老,由老得病,由病而亡。最后,她们只不过是七窍流脓的死尸,几堆磷火点点的白骨而已——这就是她们也是自己的命运。

想到这里,太子内心的痛苦已达到极点。在这痛苦的煎熬中,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走出深宫,去寻求一条摆脱人类苦难的大道。他要出家修行,为苍生,也为自己。

主意已定,悉达多选定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地骑上一匹快马,疾速向宫外奔去。

这是公元前536年,悉达多时年29岁。

从此,悉达多失去了迦毗罗国,迦毗罗国失去了太子。

来到苦行林后,悉达多合弃了宝马和华贵的衣衫,遍访各处进入林中菏炼修行之人。当他几乎访遍厂利用止语、倒悬、火焚、烧臂、断食等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苦行者后,感到十分失望,这些苦行者没有一个能回答他提出的彻底解脱人生痛苦的问题。于是,他放弃了这种参学生活,独自一人在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中,开始了新的苦行生涯。

悉达多身穿破衣烂衫,每天只吃一顿粗粮,并跟其他修行者一样,对自己的肉体实施种种苦刑,以寻求渡越“生死大海”的真谛。他的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

时间像悉达多修行处的尼连禅河水一样悠悠而逝。一晃六个年头过去了。王子的修行毫无结果,只是他越来越感到,人们所以有烦恼,最根本的症结是心地的不净。而要清除人们心灵中的污垢,只靠年复一年地折磨自身的肉体和精神是达不到所追求的那个至高无上的目标的。

经过痛苦、严肃的反思,悉达多决定放弃这种毫无希望得道的苦行生活。他站起身,向不远处的尼连禅河走去。

滚滚奔流的尼连禅河水,清澈碧绿,凉爽宜人。悉达多脱去身上的破衣烂衫,进入河中。他撩拨着水花,将覆盖在身上的污垢慢慢洗掉,又在水中漂浮了许久,才缓缓走上岸来。

当他在柔软的沙滩上刚走出几步后,突然袭来的一阵头晕目眩,使他倒了下去,昏迷不醒。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一个名叫难陀波罗的美丽少女,头顶一罐新鲜的牛奶,从河边经过。她发现了昏迷中的悉达多,并以一种慈悲救世的情怀,将牛奶喂进悉达多的嘴里。

悉达多喝了少女喂进的牛奶,慢慢苏醒过来,感到脉管里的血液在沸腾,周身充满了力量。他站起来,冲少女深施一礼之后,独自一人渡过尼连禅河,向高耸秀丽的枷耶山走去。

伽耶山位于古印度波罗奈斯国的西北部,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这里绝美的风光,山上山下万木竞秀,秀草飘动,鲜花盛开。在这花香草露、树影婆娑中,一道道溪流潺潺从其问流过,在长藤密林中迂回缠绕,清脆悦耳,而那洁白如絮、升腾不止、缥缈不定的缕缕烟雾,更映衬出山体林海的空灵与神秘,清新与虚无……悉达多心旷神怡。

当他来到伽耶山的半山腰时,一棵枝粗叶茂的菩提树,使他的精神为之一振。他走上前来,双手抱住树干,眼望遮天蔽日、纵横交错、硕大无比的树冠,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情与亲近之感,这股温隋使他再也不想离开,他要在这棵树的庇护下重新开始修行生涯。

当悉达多刚要在树下一块圆石上坐下时,身后传来了一个男童的声音:“喂,修行的先生,你知道眼前是块什么石吗?”

王子望着从树丛中闪出的身背柴草的男童,又看看身边那块光洁如玉的石头,摇了摇头。

“这是金刚石,先生要在这里修行,我愿意把身上的柴草铺在石头上,给你当垫子。”男童说着,将柴草放在金刚石上。

悉达多一边道谢,一边不解地问道:“这是什么草?”

男童笑了笑说:“这叫吉祥草,要修行,就得坐在这种草做的垫子上,只有这样才成正果。”

悉达多再次谢过男童,端坐在金刚石的吉祥草上,在菩提树的呵护下结跏趺坐,心中默发大愿“我悉达多不悟到无上正觉,不离此坐,宁可就地而死……”

这个极具悲壮意味的誓愿一经发出,他闭目静思,开始了那伟大觉醒的最后一瞬。

P5-11

序言

在考古的现场触摸中国

朱大可

考古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想象性工作,需要考古学家对文化遗存的历史想象和科学还原的能力。一个优秀的考古学家同时也是一个诗人和战略家,他必须善于组织和指挥一个庞大的工程,并且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阐释所获得的材料,令其呈现出意义的夺目光辉。

考古同时又是多种学科的精细的综合研究,它包括空中勘探(航空遥感和大地遥感)、电磁脉冲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物理测量、磁力测量、各种物理测年方法、遗传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冶金学、矿物学、电脑三维技术、器物类型学,以及体质人类学、上古语言学、民族学等专业技术、研究领域和方法。它所指涉的领域,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基于“文化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中国跟西方先进国家展开联合考古,藉此引入先进技术和方法,这个目标还很遥远。“作坊式考古”仍然是中国考古界的主要方式,尽管如此,考古学家还是有了重大的考古收获。它超越了技术和方法的层面。这是因为,中国是全球文明遗存最丰富的地点。

考古不仅是对古代文明遗产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同时也是一种艰难的田野调查,其中包含着考古学者大量、缓慢、细致和繁琐的田野作业。它需要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和忍耐力。1982年,我在西安见到秦始皇兵马俑考古队长袁仲一的时候,他拿出来招待我的上等食物,就是一个窝窝头和一碗玉米糊糊。它也是整个考古队的基本食粮。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无疑就是中国考古学家的生活象征。他们在这样的贫寒艰难的环境中展开工作,但他们却是当时最“富有”的探宝人。他们所发掘的宝藏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必将惊动整个世界。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缘起,大多是因为盗墓、打井、挖掘防空洞、建造楼房和房屋倒塌,这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发出了警告:随着地球表面因发展商业、工业和农业而过度开发,文化遗物正在遭到大规模的破坏,而其中被妥善保护的只是少数。这是中国考古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考古学的另一难题,就是大多数古代文物在意外发现之后被迅速哄抢,成为文物走私和地下文物市场的抢手货。中国考古学的第三个难题,就是它总是超越了学术层面,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表述方式,20世纪的三大考古事件都发生在文革后期,如马王堆、秦俑和孙子兵法等,这种发掘和研究被赋予了浓烈的国家主义色彩。

毫无疑问,考古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人能够掌握其自身的历史。社会(国家)资助了考古学的活动,推进它的发展,但社会(国家)也是考古成果的最大消费者。在一个强大的消费主义时代,考古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考古学的成果不是自我封闭的,它不仅要对研究者开放,也要对普通公众开放。考古学的这种多元化后效,为考古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考古首先带动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西安兵马俑和成都三星堆都是这方面的成功例证。这两个地点现在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最迷人的摇钱树,其中包含了从膳食、交通、住宿到购物和门票等完整的产业链。兵马俑发现者、一位普通的陕西农民,早已放弃了耕作和打井的生活方式。他每天上午10点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班,在礼品销售店里为游客签名售书。他的收入取决于每天售书的多少。他的悠闲而富足的生活,乃是整个文明遗址居民生活的缩影。

考古学的第二轮后果,就是带动了出版业和影像业的繁荣。经过央视“百家讲坛”的鼓噪,《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等古典名著的研究专著,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阅读潮流。与此相应的是考古热的兴起。《达·芬奇密码》之类西方畅销书在中国的翻译出版,考古、神话、悬疑、探案等多元素组合的通俗读物,正在成为新的阅读热点。  海南出版社的考古类畅销读物《考古中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从万历皇帝的定陵、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孙子兵法》、秦始皇兵马俑、清代东陵珍宝、古蜀国三星堆遗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马王堆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夏商周断代工程,到北京猿人头盖骨等,这套丛书几乎囊括了中国20世纪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但它并未沉溺于学院式的文物训诂,而是在考古知识和历史研究成果的基石上,对考古过程进行充分的故事化叙事,注入探案逻辑和大量富有悬念的故事细节,以此建立生动有趣的“大众考古学”。这种学术叙事的转型,引领了学术大众化的新一代风气。与其追随知识界空唱“文化复兴”的高调,不如切实地启动历史文化的大众启蒙。

《考古中国》所记载的十大考古发现,为大众了解20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的重大收获,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指南。书中所陈述的考古事件,不仅跟考古学密切相关,也涉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令读者仿佛亲临考古现场,以书斋阅读的方式,触摸了中国历史的真相。

在我看来,《考古中国》所提供的考古学知识及其背景历史,不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本土文明的进程,也能够促使人们学会敬畏文明,唤醒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热切欲望。那些考古故事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要像保护自然生态一样保护文化生态,而我们所面对的这些历史文明遗产,正是这种文化生态的伟大核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