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家国学(钱基博卷)
分类
作者 钱基博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家国学》者,钱基博大师的国学修为,今日大众的国学养分也。

在“国学热”经由电视讲坛进入百姓视野、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

而国学常识却明显匮乏的当下,听听昨天的大师怎么说,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参照。

内容推荐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江苏无锡人,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教育家、国学大师。历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北京清华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杭州浙江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以及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则继任武昌华中师范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语言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学贯四部,著作等身,为了牖启后学阅读古典要籍,还做了大量解题、疏证、读法之类的阐释、普及工作。著作有《国学必读》、《读<庄子·天下篇>疏记》、《<周易>解题及其读法》、《韩愈文读》、《中国文学史》等。

本书是关于钱基博先生的国学读物。

目录

总 序

前言

上编 国学研究

国学之意义及治国学方法之评判

(女师大附中三月二十七日演讲稿)

国学历代变异的问题

(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第二次国学演讲稿)

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方法

(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第三次国学演讲稿)

今日之国学论

《上古学术文编》叙录

从读书方法以勘朱陆异同而折中于孔子为大学读者进一解

张子之学

——国文系第二次学术讲演

后东塾读书杂志(二)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一册)

孔子圣诞演说

读经问题

《周易》为忧患之学

我之读经教学之旨趣及学程

(又名《钱基博师范学校读经科教授进程说明书》)

《中国历史问题研究集》序

《史记》之分析与综合

孔学真诠谈

庄子闲谈

墨辩学考略

《(增订新战史例)孙子章句训义》卷头语

“阿弥陀佛”之教育观为潘生进一解

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

近代提要钩玄之作者

下编 国学要籍解题及其读法

清华园解题记

《周易》解题及其读法

读《礼运》卷头解题记

《四书》解题及其读法

《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

读《庄子·南华真经》卷头解题记

读《韩非子》卷头解题记

《文史通义》解题及其读法

《古文辞类篡》解题及其读法

试读章节

中国学术思想之盛始于春秋,大于战国。而春秋以前,则比诸发蒙之世耳!然而我民族一切宗教、道德、法律、制度之根菱,胥于是乎蘖焉。约而论之,盖有三端:一日天道;二日人伦;三日天人相与之际。综斯三事,而纬以二说:一日修己以安人。安有胜残去杀之意。若以西洋生存竞争、优胜劣败之说证之,则修己者,所以自存而竞胜于世焉耳。同一修己也,有仁暴之分焉。窃尝谓西洋人之自我观:大抵以我为主,以人为从。而廿世纪之社会主义,其反响也。至吾国古先圣哲相传人伦道德之自我观,则以全人类为主,以我为从。仁者人也,杀身成仁之说,厥为我先民思想之中枢焉。一日即人以验天。粤我先民敬天畏天,此亦初民之常也。顾其言天也,与各国异。天者,有自然之法则以为人事之规范,道德之基本。皋陶所谓“天叙有典,天秩有礼”,是也。各国之尊天者,常崇之于万有之外。而中国则常体诸人生日用之间。此中国所特长也。其说之可考见者,盖具于《尚书》一编云。录《皋陶谟》、《高宗肜日》、《洪范》、《多方》。

夷考孔子之道,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之历史,即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故谈历史者,不可不知孔子之道。然欲考孔子之道,必先明孑L子道之所自出。孔子者,老子之问业弟子也。孔子之道,虽或与老子殊异;然源流则出于老。故欲知孔子者,不可不知老子。老子之学,虽主无为,而其用在无不为;虽体至柔,而其用在驰骋至坚。儒者以克己为务,以谦退不伐为贵,其义即本于老子。史称孔子问礼于老聃,奉之为严师。孔学之胎于老,无可讳言。至老子之言日:“天下之宝三: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为天下先。”《道德经》五千言,可以此三者括之。其日不为天下先,杨朱之学所从出也。其日慈日俭,墨翟之学所从出也。墨翟得老之慈,故有《兼爱》之篇;得老之俭,故有《节用》、《节葬》之篇。唯慈,故不嗜杀人。老子日:“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又日:“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此即墨子《非攻》之旨也。唯俭,故不尚技巧。老子日:“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此即墨子《经说》之旨也。杨朱亦老学别子:列子书备引其说。盖老子之学,无所不赅。知柔知刚,亦实亦虚。学之者不得其全,遂分为数派。其得老学之消极一派者为杨朱;得老学之积极一派者为墨翟。而孔子则折中于杨、墨二者之间。子日:“舜其大知也欤?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吾于孔子之道亦云!录老子《道德经》,孔子《易·说卦传》、《序卦传》、《系辞传》、乾坤二卦《文言传》,《杨朱篇》,墨子《兼爱篇》、《非攻篇》、《节葬篇》。

战国之世,老子之徒,有列御寇、庄周焉。孔子之徒,有子思、孟轲、荀卿焉。然思孟与庄列不同者其宗师;而同者则“道法自然”之旨;譬之同门而别户耳。盖孟轲者,子思之徒;子思者,孔子之孙;而孔子则老子之问业弟子也。老子之明道也,究极于虚无。而孔子则以真实无妄为归宿。(《中庸》日:“诚者天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老子崇道于天地万物之外,而孔子则体诸人生日用之间,此孔子之所以别于老也!然孔子“率性为道”之说,实本于老之“道法自然”;辙迹显然,不容讳也!

独荀子以从性顺情为恶。违性制情为礼,矫自然而不法自然。言礼义与孔同,而所以言礼言义者,则与孔子异。孔子述尧舜,而荀子法后王。孔子畏天命,而荀制天命。孔子道率性,而苟重师法。孔子日:“夫礼必本于天.以人情为田。”而荀子日:“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要之荀子之意,率性而顺自然,则失其所以为人。拂性而矫自然,乃即其所以为礼。此又苟子之所以大别于孔也!呜呼!三古已还。二帝三王之所谓“天叙有典,天秩有礼”;老子之所谓“道法自然”;孔子之所谓“率性为道”;迨苟子起而其说摧拉无余焉!然则苟子者,虽日仲尼之徒哉,殆孔教之马丁路德耳!其高第弟子韩非薄仁义,厉刑禁;李斯焚诗书,陈督责。论者或以为惨礅少恩。自博观之,二人者,皆笃信师说而蕲措诸行事者也。虽所施或拂人心之同然。韩退之有言:“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众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一国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彼岂无所挟持而能之哉?殆笃信师说而不徇于流俗耳。余故特表而出之以念治国故者焉。录列子《天瑞篇》、《黄帝篇》,庄子《逍遥游》、《齐物论》,子思《中庸》,孟子《言性章》、《性犹湍水章》、《生之谓性章》、《人异禽兽章》、《尽心章》,荀子《劝学篇》、《荣辱篇》、《非相篇》、《儒效篇》、《君道篇》、《天论篇》、《礼论篇》、《性恶篇》,韩非《难》、《难势》、《问辨》、《六反》、《八说》、《五蠹》、《显学》,李斯《烧诗书议》、《陈督责书》。

(原刊于1923年9月16日《无锡新报·思潮月刊》)

P35-37

序言

《大家国学》这套丛书,是在“国学热”持续升温的氛围中问世的。承编者要我写几句话,考虑了一下,想有这样几点可说。

第一,我要讲的是,“国学”并不是“一阵风”式暂时流行的话题。

“国学”和“国学热”,现在已经成为媒体习见的热门名词。上海的《学术月刊》与《文汇读书周报》,曾将国学评选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在历史学部分专设“国学热的挑战”一节,描述国学怎样“得到学者和媒体的强烈关注,引发了如何重新评价传统学术文化和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及作用,当代中国是否需要‘重振国学’、‘重振国学’是要‘接续文脉’还是‘复辟返古’等问题的争论”。刚刚出版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7》,又设有“国学热的反响”一节,于叙说“国学热仍在持续,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之余,着重介绍了一些论作对这一潮流的批评讨论。不难预料,明年的《发展报告》还会把国学列为重点内容。

国学之所以热,决不是出于偶然,也非少数人炒作能致,应该说,这是历史必然趋势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振兴,正在国内外造成强烈的震撼。身历祖国由积弱转趋盛强的中国人,不会忘记反躬省察自己的文化传统,希望以其精华贡献于世界。外国人面对崛起的中国,也一定会更加关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要求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而这又增加了中国人探讨研究传统文化即国学的责任。这样看来,国学之热当前仅仅是开始,其高潮尚远在后面。

第二,我想说,“国学”是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范畴。

现在有了成熟的文学、史学、哲学等等学科,为什么还要谈什么“国学”?这样的问题,很早就有学者提出过了。前些时,我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光明日报》国学版合编的《年度国学2006》写了一篇题为《国学的存立》的小文,涉及这个问题。

我在那篇短文里提到,一九一一年初,王国维先生给《国学丛刊》撰序,主张“学无中西”,他说:“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钱穆先生在江南授课,其讲义《国学概论》弁言也说:“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需要指出王国维讲“学无中西”,其“学”是“专以知言”,即具体的知识,不能说中西的文化学术彼此一样,钱穆的“学术本无国界”,也应作如是观。

不仅文史,科学在一定意义上也是这样。二○○五年,我在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开幕式上说过:科学作为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本身确无所谓中西,但作为科学产生和发展背景的社会、文化是无法摆脱地域或民族色彩的。事实上,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中,科学的形成、发展有着不一样的途径和过程,在社会、文化中科学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中国的学术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独特之处,从而“国学”终不可废。

第三,我还想建议,大家通过学术史的角度来认识国学。

“国学”一词,本由与“西学”区别而出现,通行既久,其涵义似乎人人明白。然而如果像北京话说的“较起真来”,究竟什么是国学,国学的内涵、外延如何,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争论。今天要求一下子讲清楚,实际是做不到的事。

经常有朋友、同学问我,要了解国学,初识门径,应该从哪些书人手,我总是推荐两本书,一本是章太炎的《国学讲演录》、一本便是上面提到过的钱穆《国学概论》。章书从小学谈到经、史、子、集,是横的分类介绍,钱书自孔子下及民国,’是纵的历史叙述。两书体例不同,但和其他类似著作一样,贯穿着作者本人的见解。如欲比较全面地知道国学的范围与内容,特别是学者各家的异同,还必须博览种种重要论著,即所谓原典。

当然,国学历代论著浩如烟海,绝非有限时间所能涉猎,这便需要选择与我们最关紧要的优先阅读。前辈学者为我们树有典范,重视学术史的研究,尤其是上一世代学术史的研究。例如梁启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撰写《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对引导促进当时学术进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因为民国前期的学术文化是直接从清代延续变革而来。我们距离清朝已远,要接触学术文化传统,自然首先是二十世纪的国学诸家。认识国学,最好先来阅读二十世纪诸家的作品。

《大家国学》丛书,正是为此设计的。编者就二十世纪名家学者,“选择其关于国学、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学术等概论性、常识性的文字成一选本”,“以便于引导读者进一步了解、把握学者最基本的国学修养与学术思想”,这确是便利一般读者的创意。相信这套书会继续编印下去,对国学的普及和中国优秀文化的阐扬,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李学勤

二○○七年十一月一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