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自问世以来,她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有多种版本,各版本之间均有不少差异。本书既忠实于原著,又博采各家版本之长,并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校勘的新版《红楼梦》,她以程甲本为底本,选择近十种不同版本,由著名红学家白盾先生仔细斟酌后,作出选择,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作画,将这部思想博大、艺术精湛的文学巨著更广泛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楼梦(上中下专家名师解读版)/中华国学经典读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清)曹雪芹//高鹗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自问世以来,她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在社会上流行的有多种版本,各版本之间均有不少差异。本书既忠实于原著,又博采各家版本之长,并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校勘的新版《红楼梦》,她以程甲本为底本,选择近十种不同版本,由著名红学家白盾先生仔细斟酌后,作出选择,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作画,将这部思想博大、艺术精湛的文学巨著更广泛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妇孺皆知的《红楼梦》可谓凝聚了曹雪芹一生的心血。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驾构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美的爱情,是一部读不完、说不尽的千古奇书。 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赴家宴宝玉会秦钟 第八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第九回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宝钗戏彩蝶 埋香冢黛玉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画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受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贾宝玉品茶栊翠庵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音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芸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出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褶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飒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姐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心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r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r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娩姬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起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第九十回 失棉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癫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第一〇〇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一〇一回 大观园月夜惊幽魂 散花寺神签占异兆 第一〇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稷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第一〇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第一〇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第一〇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第一〇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一〇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第一〇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第一〇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第一一〇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第一一二回 活冤孽妙姑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第一一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劫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第一一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一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一二〇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试读章节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日“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侉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日“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②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人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乃复苦求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制,乃叹道:“此亦静极思动,无中生有之数也。既如此,我们便携你去受享受享,只是到不得意时,切莫后悔。”石道:“自然,自然。”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人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P1-3 序言 曹雪芹出生在赫赫扬扬的家庭,自幼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13岁之前过着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优裕生活。家境衰落后,他饥寒交迫,极度贫困。曹雪芹经历了自己的家庭由昌盛到没落的过程,家庭的变故使他对封建制度下的虚伪、腐朽、尔虞我诈等各种丑恶现象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世态炎凉,恩怨情仇,使他对道德的沦丧深感悲哀,同时也发现了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宝贵因素。曹雪芹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又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于是,他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创作出这部不朽的艺术巨作。封建社会崩溃前的危机、家庭由盛到衰的转折,他本人生存状态的跌落,汇合成他创作的契机。 曹雪芹去世后,80回以后的未定稿不得而知,但这80回的《石头记》则发现不少抄本,主要有甲戌(1754)本,己卯(1759)本,庚辰(1760)本等十多种。乾隆五十六年(1791)出现120回本的《红楼梦》,其中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他所续写的部分虽未能尽如人意,但基本上保存了前80回所创造的悲剧结局。 目前《红楼梦》流行的版本主要有:文学古典刊行社1995年影印的庚辰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整理的《红楼梦》;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袁世硕等整理的《红楼梦》。 二、三种悲剧的互渗互动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它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在贾府这一世代富贵之家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中,叙写了大家族里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许多人物的悲剧命运,描摹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景象,预示出封建社会行将灭亡的必然性。 《红楼梦》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部具有深刻和巨大承载的悲剧作品。对这部作品的多重题旨,作者在书的前5回反复作了昭示。第l回甄士隐梦中听一僧一道谈论通灵宝玉与绛珠仙草的因缘,暗示这将是一对风流冤家的爱情婚姻悲剧。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讲的是家庭衰落的悲剧,荣国府的衰落主要从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是经济上亏空,人不敷出;二是家庭成员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 第5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见到标示金陵十二钗身世、结局的图册,最终以曲[飞鸟各投林]结束。十二钗图册标示的只是大观园一些女子的命运,这支曲所展现的则是世上各类人的命运。无论是金陵十二钗,还是人间各类角色,他们的命运基本都是悲剧的。表现人的命运悲剧,是贯穿《红楼梦》的又一条主线。 由此看来,《红楼梦》的悲剧主题可以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以宝玉、黛玉为代表的爱情、婚姻悲剧,二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悲剧,三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命运悲剧。这三种悲剧纠结在一起,往往是互为因果,双向或多向互动。不过,在以上三种悲剧中,宝玉、黛玉的爱情、婚姻悲剧所处的地位更为突出,是作者着力加以表现的内容。 三、木石前盟的爱情婚姻悲剧 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悲剧人物,是曹雪芹重点刻画的对象,在他们身上,爱情婚姻悲剧、命运悲剧、家庭悲剧交织在一起,是两个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贾宝玉身上兼有怡红公子和混世魔王双重品格,曹雪芹在塑造这个形象时,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处理方法,是按照由石头到人、又回归石头,从神界到人世,最后又回归神界的程序安排故事情节。贾宝玉的人生,经历的是思凡、悟道、游仙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的有大荒山神界,太虚幻境的仙界,以及由富贵场、温柔乡构成的俗界。曹雪芹在塑造贾宝玉形象时,运用的是古老的思维方式,反映的是人向自然、向自身回归的终极关怀。 林黛玉具有与生俱来的感伤气质,又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猜忌多疑,再加上幼年丧母、寄人篱下,体弱多病,尤其是她和宝玉屡经磨难的爱情、婚姻,使多种不幸集于一身,经常以泪洗面,是悲剧因素的集大成者,是痛苦最深、命运最不幸的人。 宝玉、黛玉是两位悲剧人物,他们又生活在一大批悲剧人物组成的群体中,这就注定他们之间的爱情、婚姻必然只能是悲剧结局。对于宝玉、黛玉的姻缘,曹雪芹把它称为木石前盟,小说第1回通过僧人之口说的那段恍惚迷离的文字,对于宝玉、黛玉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的爱情、婚姻作了许多暗示,是为故事情节的展开预设的铺垫。石头是宝玉的前身,他各处游玩,预示宝玉生性好动贪玩,追求逍遥自在;他以甘露灌溉绛珠草,而绛珠草是黛玉的前身,预示宝玉喜欢接近女孩子,对她们充满爱心。再看绛珠草,她游于离恨天外,预示黛玉将要沉溺于恨海之中;她饥餐秘情果,预示黛玉在两性交往中情深意切;她渴饮灌愁水,预示黛玉将多愁善感。再看对宝玉、黛玉爱情婚姻的预示:绛珠草因得石头的甘露灌溉而幻化成美女,这是预示宝、黛的爱情首先是宝玉培育浇灌的,同时,黛玉也离不开宝玉的呵护,一旦宝玉离开黛玉,就像绛珠草无人用甘露灌溉一样,她的生命也就完结了。石头是以甘露灌溉绛珠草,于是黛玉将终日以泪洗面,用这种方式报偿宝玉。一旦眼泪流干,就是报偿完毕,也是生命的终结。《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婚姻,正是沿着上述几条线索展开的。 宝玉、黛玉是木石前盟,那么,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状况如何呢?对此,小说第5回用曲[枉凝眉]做了生动的描绘。这支曲对后来宝、黛爱情、婚姻悲剧做了多方面暗示:黛玉、宝玉是纯洁的,他们是没有罪过的。他们爱情有缘,但婚姻无分;他们谁也不能离开对方,但却无法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爱情、婚姻追求是实实在在的,但这种理想却又总是虚幻的,难以成真。木石前盟、姻缘前定,他们的缘分是在神界结下的,在人间却遭到破坏,这种悲剧令人心酸、心碎。 四、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曹雪芹在叙述贾府这个高门望族由盛到衰的历史悲剧时,所持的是盛极必衰的古老观念,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力量无法逆转的。小说第一回跛足道人在自己的《好了歌》作注解时说的大段话中,每一个句子都列举截然相反的两种事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极相反的事象,一类繁华昌盛,一类冷落衰败。其中固然也有由衰转盛者,但以由盛转衰者居多,曹雪芹的主要兴趣是在后一方面,即展示盛极而衰的家族演变趋势。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假托贾家先祖宁国公、荣国公之灵,说贾府的荣华富贵已经过了鼎盛期,气数将近,必然一天天衰落下去,谁也无法改变这种趋势。后面虽然寄希望于警幻仙子对宝玉的点化,但也没有什么信心。 小说第13回,秦可卿临终前对王熙凤所说的一番话,把盛极必衰的道理说得更加透彻。秦可卿所引的那些俗语,实际上是世间流传的名言警句,有的是古老的格言。《周易·丰》卦彖辞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这是用自然现象暗示人世间的盛极必衰。《管子·白心》:“满盈之国,不可以仕任;满盈之家,不可以嫁子。”曹雪芹正是从这种古老的观念出发,站在历史的高度对贾府盛极而衰的过程加以艺术的显现。第16回元春探亲是贾府的鼎盛期,第105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则是贾家彻底衰落的标志,全书基本是按照贾家盛极而衰这条线索组织材料,安排情节。贾家毕竟是百年望族,它的衰落也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正如第2回冷子兴引古人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雪芹通过描写各种事象,展示出贾府盛极而衰的渐进过程,就是在表现昌盛期的过程中也不时暗示衰败期的即将到来。第54回在叙述荣国府元宵盛会的结尾,王熙凤说道:“外面已经四更多了,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散了罢,实际是贾家衰落的谶言,可以和秦可卿盛筵必散的预测相印证。 曹雪芹以盛极必衰作为基本线索,把贾府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与此相关的还有金陵的其他三个大家族。对于金陵的四大家庭,小说第4回通过引述民谣道出了它们的富甲天下。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声名显赫,相互联姻。贾家是盛极而衰的悲剧命运,其他三家同样如此,只是曹雪芹详写贾家,而对其他三家采取略写的笔法,这三个家族的衰落往往是一笔带过或通过少量事件加以暗示。 曹雪芹创作的前80回,以盛极必衰为线索贯穿前后。高鹗续写的部分却在第109回出现了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的情节,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作为贾府的结局。这就违背了曹雪芹的初衷,把富有变革性的盛极必衰的主题,代之以一盛一衰迭相更替的历史循环论的宗旨,是一种退步。 五、荣国府里的女儿国 《红楼梦》巾的悲剧人物如果按性别划分,有男性女性之别。女性悲剧角色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曹雪芹在她们身上所用的笔墨甚多。’金陵十二钗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大观园,那里是她们的世界。 大观园内除了宝玉之外全是女性成员,是女性的矢地,是荣国府里的女儿国。大观园是作为温柔乡出现的,这个温柔乡坐落在贾府里,实际是置身于富贵场中,大观园兼有温柔乡和富贵场的属性。然而,温柔乡与富贵场并不总是协调的,有时富贵场给温柔乡带来波动和困扰,使它难以保持自己的平静;有时温柔乡又形成对富贵场的疏离、挑战,引起富贵场的干预。 大观园是曹雪芹为塑造人物,展开故事情节而营造的典型环境,他以大观园为舞台,让金陵十二钗登台表演。大观园最初是群芳荟萃,争奇斗艳,到后来却风流云散,飞鸟各投林,这是贾府由盛而衰的缩影,是贾府由盛而衰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普遍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与此相应,许多文学作品对女性缺乏必要的尊重。曹雪芹则反其道而行之,把金陵十二钗这个女性群体作为肯定的对象加以表现,流露出对女性的关注、喜爱和同情。小说第2回引述贾宝玉的话语:“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段话很大程度上是曹雪芹的自白,他对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要用男浊女清的思想取代它。《红楼梦》书中出现四百多位人物,除去那些身居方外的僧人道士,如果对世俗社会的人物进行定量统计,确实存在男浊女清的倾向。曹雪芹的性别观不是很科学的,但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六、艺术大观园的营造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是一部天才的、又是精心构撰的巨作。“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小说采取全方位的网状结构。曹雪芹突破了中国古代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联结又互相制约、有条不紊的网状结构。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下,以大观园这个典型环境为舞台,展示了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同时再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作品情节繁复,人物众多,但是在这个浑融一体的网状结构里,均能得到合理而巧妙的安排。 作者把荣国府、宁国府和大观园划分为许多小的单位,然后抓住一些横的线索,把这些小单位连接起来,由一个生活场面转移到另一个生活场面。例如林黛玉进京,周瑞家的送宫花,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刘姥姥三次进荣国府,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等,就像往返回环的织布梭一样,带着读者走遍了贾家的大小庭院,会见了上上下下的各种人物,在贾家由盛而衰的各个时期,一次又一次地周览它的全貌。书中写了无数生活小事,又写了一些较大的事件。写日常生活小事的时候,往往分别刻画某个人物;写大事件的时候,往往把许多线索聚拢到一起,刻画许多人物。小事与大事穿插交错,每件事都有它的来龙去脉,连环相牵,从不间断,而且每个情节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红楼梦》在表现家庭悲剧和人物命运悲剧时,是通过许多生动情节逐步展开的,而且多以三部曲的形式出现。其中有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贾府的三次丧事,贾府三次过元宵节、三次过中秋节的场面。以上三个系列具有众多情节,每一系列三个场面之间有前后继承关系,又存在差异,三个系列之间还相互照应。 其次,小说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小说中有名姓的就多达480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人。小说用各种方法塑造了这些人物的鲜明性格。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渲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 运用对比和映衬,也是《红楼梦》刻画人物的一个特色。《红楼梦》里有不少人物的身份教养相近,生活环境相似,年龄相仿,如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宝钗、黛玉、史湘云三个表姐妹等,作者没有把她们类型化、绝对化,而是利用对比或映衬来表现这些人不同的性格。例如晴雯心高气傲、真诚直率、眼光敏锐、口齿锋利,这些都与林黛玉相近,对林黛玉起了正面映衬的作用。但她比林黛玉开朗、刚强和泼辣,敢说敢笑,敢怒敢骂,不像黛玉那样脆弱和忧郁,当然更不会作缠绵悱恻的诗词,因此与林黛玉“相映而不相犯”,各有其可爱之处。花袭人像薛宝钗一样信奉封建道德,很会为人和处世。但薛宝钗是一个富贵人家的淑女,时时注意保持自己的尊严。花袭人是一个婢女,性格更温顺,更善于隐忍和委曲求全。总之,对比和映衬是用不同的方式把性格相反或相近的人物联系起来,使之相得益彰。 最后,小说运用了炉火纯青的语言。《红楼梦》是一个语言艺术宝库。在古代小说中,它的语言是最规范化的,平淡而又含蓄,简洁而又深刻,通俗而又典雅;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极强的表现力。这些成就主要通过作品中人物对话、诗词以及成语俗语的加工改造等体现出来。 《红楼梦》中的诗词韵文,共两百多篇,其数量为中国章回小说之冠,而其中大观园中的诗词多半富有个性特色,从诗词中可以看出人的品格,这也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如第37回探春等5人作《咏白海棠》,探春诗侧重赞颂白海棠之美,与她性格刚健而又勇于进取有一定的联系;宝钗以花喻人,反映出她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许的内心世界;宝玉借白海棠的形象来象征一位多愁多病的女儿,即以林黛玉为白海棠的化身;林黛玉以人拟花,塑造了一个空灵。高洁、哀愁的形象;史湘云诗则自然流荡,与她的豪爽率直的性格相匹配。作品中诗词的运用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其语言上的一大特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