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乌尔禾/十月长篇小说创作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红柯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红柯连续二十年的写作中,本书最终推向了一个高峰,一种不同凡俗的创造力在这部小说中酣畅地发挥。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充满了诗性的想象力。举凡草原、大漠、羊群、石人像等,灌注了饱满的激情。现实与想象、传说与生活融在一起,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灵异的新疆。小说努力在小镇与世界、人性与自然、历史与个人之间谛听一种奇妙的灵性声音,并以叙述者的身份将这种灵性声音放大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草木、动物和人的灵性,这种灵性与所有的人与生物都浑然天成。

内容推荐

小说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活为背景,主要叙述了两个男子王卫疆、朱瑞和一个叫燕子的女子之间的情感故事。  小说发生的地点是准噶尔盆地乌尔禾绿洲。独身的海力布一人看守着团部的牧场,他心地善良,性情豪爽,能听懂鸟类的语言。王卫疆的童年和海力布叔叔紧密联系在一起。王卫疆和一个叫燕子的姑娘恋爱了。燕子天性善良,对生命怀着圣徒般的敬畏。他们相爱了好几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燕子却爱上了汽车修理工朱瑞……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地窝子

第二章 海力布叔叔

第三章 放生羊

第四章 黑眼睛

第五章 燕子

第六章 刀子

第七章 永生羊

尾声

在现实与想象之间飞翔(后记)

试读章节

所有的垦区都是从地窝子开始的。严格地说,乌尔禾的地窝子在奎屯垦区不是最早的,1958年了嘛,人家石河子都有楼房了,农七师师部所在地奎屯也有了像样的平房,乌尔禾才开始挖地窝子。那些住毡房的蒙古人哈萨克人明白了,人们一代又一代去林子里抓野兔,野兔越来越少,这些汉人在地上打洞养兔子了,真是善举啊!乌尔禾本来就是大地上最吉祥的地方。这些汉人打了洞,自己住进去了。地开出来了,渠修起来了,庄稼长高了,他们还住在地窝子里。可以这样说,乌尔禾的地窝子在奎屯垦区时间最长。

海力布叔叔的地窝子是第一个,在乌尔禾的最西边,连长和张老师家是第二个,接二连三,地窝子跟蜂巢一样出现一大片,王卫疆的父母属于这一大片地窝子中的一个。海力布叔叔就走错了门。有一天晚上,后半夜吧,海力布叔叔迷迷糊糊去解手,回来往被窝里一钻,摸到热乎乎一个大活人,可以想象,那个场面有多么慌乱。海力布叔叔跟兔子一样蹿到野地里,里边的女人恍若梦幻。王卫疆的父亲放水浇地,后半夜回家,就留着门。在那个年代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大概发生在王卫疆出生前七八年吧。王卫疆出生比较晚,他母亲想在房子里养孩子,哪怕是一间草房子,一间土坯房,一间破窑都成,女人就是这么对丈夫说的。女人一直跟丈夫闹别扭,从那天晚上以后,女人就不闹了,安静下来了。

海力布叔叔那时候不叫海力布,叫刘大壮。他不是蒙古人,是个正宗的汉人,是从朝鲜战场上回来的战斗英雄,最后一批撤出朝鲜的,大概是1958年吧,只能到农七师最边远的137团乌尔禾团场。跟所有的军垦战士一样,海力布叔叔必须有一个女人。海力布叔叔那时不到三十岁,又高又壮,战争所有的痕迹全留在脸上了,弹痕刀痕,好像在打磨一块石头。奇怪的是他身上连一块疤都没有。据说这个陕西冷娃不止一次赤裸上阵,不是赤膊,是赤身,挖坑道的铁锹寒光闪闪,成了可怕的兵器,怒吼着冲向人群密集的地方。那时候的海力布叔叔只有一个心思,对手的子弹跟鸟儿一样在身上搭个窝,跟黄鼠一样打洞都行。那是跟联合国军打仗,十几个国家的兵商量好似的,就是不碰海力布赤裸的身体,就打他的脸。人家也是兵,你不打枪,抡着铁锹,人家就不好意思用枪,就用刀,各个民族的奇形怪状的刀砍过来,砍不到身上,全砍在脸上了,海力布叔叔那张方正的秦人的脸就这样毁掉了。他身体壮得不得了,跟公牛一样,跟虎豹一样。那张伤痕累累的脸在部队是一种荣耀,一种自豪。可女人们怕这张脸。各种办法都用过,指导员甚至想了一个绝招,让海力布叔叔戴上大皮帽子,裹上狼尾巴围脖,火焰一样飘动的狼毛基本上遮住了海力布叔叔的面孔,只露出那双黑而有神的眼睛。指导员肚子里有几点墨水,还懂一点女人心理,指导员有老婆嘛,指导员就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把海力布叔叔黑而有神的眼睛比作森林里的星星:女人呢,这么给你说吧,女人就像大气球,绷得紧紧的,圆滚滚的,不透风,男人只要用一个优点打动她,这个优点就会变成锋利的刀子或针,就能瓦解女人,突破女人,用咱们的军事术语说,这就叫突破一点震撼全线。

“这不是骗人家女人吗?”海力布叔叔声音都变了。

“眼睛是你的嘛。”

“你让人家只看我的眼睛不看我的脸,人家要跟我这个人过一辈子,不是跟我的眼睛!眼睛能当饭吃能当水喝?”

“哎呀,你这个同志你不懂女人,女人动了心,就不顾一切了,这么给你说吧,就是个浑蛋,她都跟哩,国民党反动派、日本鬼子、美国鬼子都没有打光棍的嘛。”

“你心目中的女人就是这?”

“女人很简单,你不要想得那么复杂。”

“还不复杂?给我把盖头都戴上了,我成啥了?我日他娘,我只露个眼睛。”

海力布叔叔已经是新疆人了,海力布叔叔见过那些戴着盖头只露一双黑眼睛的穆斯林妇女,太伤男人的自尊了,海力布叔叔快要哭了。整整一年,海力布叔叔让人家摆布过来摆布过去,肚子胀得要爆炸了,海力布叔叔就爆炸了,大皮帽子呼一下飞到门后边,狼尾巴围脖凌空一闪扑到指导员脸上,海力布叔叔摔门而去。指导员气得大骂:“陕西二尿,陕西二百五。”连长跟海力布叔叔是乡党,连长笑了半天说:“陕西没有二尿,没有二百五,陕西娃都是冷娃。”

“狗日的打光棍去,打上一辈子光棍。”

海力布叔叔还真打了一辈子光棍。像海力布叔叔这样的光棍兵团有好几千,那些边远团场的角角落落里好像被人类遗忘了的地方,生活着一大批没有女人的男人。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因素。

P7-9

后记

      在现实与想象之间飞翔(后记)

我很小的时候就向往北极的冰雪世界。我是个胖人,怕热,从五一节到八一节都在熬日子,什么都干不成。从秋天开始,生命力回升,冰天雪地的时候就到了生命力的顶峰状态。这还不算,我从初中开始,每天冷水浴,给自己营造一个“冬天”。冷水浴后身轻如燕,有一种飞翔的感觉。也就是说秋天和冬天是我创作的高峰期,跟候鸟似的。后来看到有关北极的图片与电视节目,我就两眼放光,我是那么羡慕海豹、企鹅与北极白熊,包括苔原地带锈迹斑斑的植物。

好多年以后,我带学生到阿尔泰实习,见到额尔齐斯河的那个瞬间,我就想到北冰洋,想到北极的冰雪世界,想到北极白熊。中学地理课本上就学过,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置身于额尔齐斯河边,不胡思乱想是不可能的,尽管我所目睹的这条大河还不到它全部长度的千分之一,这并不妨碍我对白熊的想象。我想象中的白熊伟岸高大,傲然地逆流而上,额尔齐斯河的波涛也只配涌到它的脖子给它做围脖。我收集有关白熊的资料,布尔津、哈巴河都有不少白熊的传说,当地的史志里记载着1987年白熊光临阿尔泰。但我没有亲眼看到过白熊,心里痒痒得不行,犹如对佳人的向往,让我辗转反侧。后来我写了《金色的阿尔泰》、《库兰》、《哈纳斯湖》,都无法消除我对额尔齐斯河波浪与白熊的无限向往。2002年上天赐福予我,我有幸摆脱繁重的教学工作,到鲁院学习半年,跟李敬泽交谈我以后的创作打算,我有好几部长篇的构思,交谈的结果就定下了额尔齐斯河。从2002年9月动笔,到2003年1月16日凌晨5点完稿。18日离校,一气呵成,就是2004年1月出版的长篇《大河》。有关这本书的评论不少,至少我本人也认为其中有关白熊的描写完全出于想象,整部作品近于童话,从构思到创作差不多十四年。2004年冬天我又开始另一部长篇的写作,我迁居西安,在丝绸之路的尽头描绘遥远的准噶尔盆地一个叫乌尔禾的绿洲。当年从奎屯去阿尔泰,要在乌尔禾住一晚上,那个小镇我太熟悉了,有汽车站、小饭馆、兵站、白杨河、南北干渠,那是很狭小的一小块绿洲,完全是瀚海里一个岛屿。这回就不是白熊这些大猛兽了,是兔子,据说乌尔禾就是因兔子而得名,蒙古语“套子”的意思。我常常站在戈壁滩,望着兔子感叹不已,就像维吾尔人的手鼓,兔子把大地都敲响了。在这本书里,我还写了羊,跟兔子一样可以穿越大漠。短篇《美丽奴羊》中的羊离不开青草地。到了长篇《乌尔禾》,羊就要离开草地,到戈壁沙漠去了。中亚腹地就这么神奇,绝域里有仙境,砾石滩中往往能找到青草地。这也符合准噶尔的地貌特征。长篇应该有大地的某些特点,甚至包括天空。长篇就是长天大野,就是一方天地,万类霜天才能在其中竞自由,以显其性。我甚至想象傲然横渡瀚海的羊,其高度绝对超过骆驼,其生命力也在骆驼之上,据说骆驼的眼睛美妙无比,我笔下的这只羊理所当然有一双摄人心魄的黑眼睛。书中用了新疆民歌《黑眼睛》。穿越瀚海的羊,应该有一双美目,超越生死的界限,作为一部长篇的主题歌应该是不错的。

上天赐福予我,我于2006年6月6日下午6点,在宝鸡渭河边的小房子里完成了这部长篇,乌尔禾绿洲上黑黑的羊眼睛让我打破了热天不能写作的常规。长篇就是长篇,在空间上要保持天地的特征,也要在时间上有季节感。7月份我有机会再次去新疆,去了喀什、阿克苏,也去了阿尔泰,我再次看到乌尔禾绿洲时心里很平静,我已经用一部长篇完成了我的乌尔禾,包括这块绿洲上的兔子与羊,包括绿洲以外的广袤的戈壁滩……我生长在陕西关中农村,从小就是家里的强劳力,大学毕业后若干年我手上的老茧都没有褪完。重体力劳动的好处就是很小就了解许多民间高人,我所说的民间高人是指有绝活、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我总是不经意地把创作的注意力投放到这些极富智慧的人身上。到了新疆,执教于伊犁州技工学校,技校大概是所有学校中最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了,我就有机会走遍新疆大地,结识形形色色的西域民间高人。一个浇地的蔫老汉会告诉你他是黄埔几期的,参加过淞沪抗战,一个守瓜摊的老婆婆会告诉你她到过乌里雅苏台,到过科布,到过黑海、高加索,你就觉得你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仅仅是瀚海里一股小小的旋风,吹不起几片草屑,你就会细细地琢磨大漠浩大的生命,比如书中的海力布叔叔和老奶奶这样的人物,平凡而奇特。真所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了,真所谓应该用三十年去壮游天下,然后用三十年再写书,这是古波斯诗人萨迪说的。古人所谓见识,有见才有识。我居小城奎屯十年,又居小城宝鸡十年,2004年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迁居西安南郊,基本上游荡于丝绸之路,但我还是觉得入省会城市太早,没有达到我所敬仰的萨迪所说的三十年,所以我的见识还是比较浅的,目光也不怎么遥远。

感谢画家朝戈先生让我无偿地用他的画做本书的插图。“朝戈”在蒙古语中是“火”的意思。读者一定会发现插图与书是那么的贴切。

                 2006年11月于西安

书评(媒体评论)

红柯的作品是近年小说创作的一个奇观。红柯坦然地写出了人和自然的境界,因为他有巨大的想象力,作家的一支笔仿佛在现实生活、心灵、幻觉三个世界中穿梭般地行走,似真似幻,却又没有丝毫故弄玄虚的成分。读这样的小说,无疑是一次很满足的精神享受。

——著名学者、复旦大学教授 陈思和

红柯是一个对世界自有尺度的作家。他在大地和天空的规模上感受生命和心灵,所以他的故事近于史诗和传说:巨人们在行动,爱、恨、愤怒;人的生活壮观如神。

《乌尔禾》是这种红柯式世界观的一次全面的、精力充沛的展现,乱石滚滚,神采飞扬。这小说如一个绚丽的长梦:在这人成为消费者和被消费者,人淹没于浩大人群的时代, 《乌尔禾》想象和求证人的骄傲、尊严,咏唱人身上隐没不彰的神性。

——著名评论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李敬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