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南怀瑾先生的脚步,漫游《孟子》的仁义礼智天地,采撷人生身前事后的智慧。
孟子是一位智者,我们跟随南怀瑾先生解读智者的思想。本书根据南怀瑾先生对孟子思想的深刻体悟,加之值得品味良久的妙言趣语,将生活中的种种气象贯穿其中,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席思想与智慧的盛宴,使您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获取意味隽永的人生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听南怀瑾讲孟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邢群麟//于海英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跟随南怀瑾先生的脚步,漫游《孟子》的仁义礼智天地,采撷人生身前事后的智慧。 孟子是一位智者,我们跟随南怀瑾先生解读智者的思想。本书根据南怀瑾先生对孟子思想的深刻体悟,加之值得品味良久的妙言趣语,将生活中的种种气象贯穿其中,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席思想与智慧的盛宴,使您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轻松而又深刻地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习,获取意味隽永的人生智慧。 内容推荐 先生讲《孟子》生动幽默、平实易懂,且内涵深远,如莲绽放。听先生言,如沐春风,没有任何负担与倦意,在不知不觉中便受其感染,或心有所悟,或豁然开朗。 先生之思想弱水三干,在此仅取一瓢,与读者共享。本书立意即在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将先生关于《孟子》一书的研究中最具启发性的东西进行通俗而生动的解读,并与我们每个人的现实人生结合起来,让你在古朴而富有韵味的文字中轻松地漫步,并在不经意间找到生命的和声,受到启迪。 目录 第一讲 凡圣只在一念问,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未必是高蹈者的歌唱,但一定是此时此刻的坚持 司马迁眼中的孟子:人格魅力在艰难选择中彰显 圣人之道:坚持道不同不相为谋 “谦谦君子”与“铮铮汉子”:成功者应具备的两种人格特质 正义、尊严、人格:人生中无法交出的立身三宝 凡圣只在一念间,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第二讲 盛世如莲,在民富国强的进程中悄然绽放 天下“定于一”:中华民族群体精神的一个心灵共振 孟子王道政治路线中的社会福利观 孟子心中的“清明上河图”、“桃花源” 坐而论道气象万千,起而行之则尽随我转 第三讲 义与利,千古一辨 人生就是一个以利为圆心的圆周运动 透视见小利的人性弱点:蝇头小利的背后是磨刀霍霍 舍生取义,拓展生命的深度,活出人生极致 伪君子的暗箭与真小人的明枪让你防不胜防 自私与无私之辩:最大的自私是无私 第四讲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 养浩然正气:君子挺立天地间的不二法门 持物我两忘之心处滚滚红尘,自得悠闲自在 留一只眼睛,看住心中的狂野与贪婪 自立、自强,自会走出一片碧水长空 胸怀决定人生格局 君子之勇与匹夫之勇: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 第五讲 留一只冷眼观盛世 君子之争与小人之争:争义与争利之间本色尽现 现代知识分子的立身准则:承担意识与批判精神 留一只冷眼观盛世 民族气节铸就中华民族之魂 平民何罪?为何要为战争埋单 以生命的名义,爱惜天空、大地和生灵 第六讲 眼睛看到之处,是你能到达的地方 宁做搏击风雨的苍鹰天下尽览,不做安然自在的青蛙坐井观天 成功源自精神软件与身体硬件的完美结合 弯曲,成功的另一重境界 “君子远庖厨”,意在恻隐之心 “有恒产者有恒心”:《物权法》的最佳诠释 男女二重奏,谱写和谐的生命乐章 第七讲 世上无如人欲险 剔除生命杂质后,快乐自然盈心 行为心理学的真谛:拿捏方圆之道 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力是仁爱与善良 世上无如人欲险 宽容是消灭敌人的最佳策略 第八讲 人情练达即文章 知人知面难知心:读懂他人的第二张面孔 没有分享的人生是一种惩罚 投其所好与交际之道 在人之上以人为人,在人之下以己为人 推己及人:一切道德与智慧的原点 尊重,从“叟”说起 顾左右而言他,化尴尬于无形 纵横捭闺,岂如润物无声 第九讲 “情”字蕴涵的领导哲学 取才,不拘一格是道 人人皆可为我所用:知人善任的用人哲学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领导者的底线:在其位,善谋其政 “情”字蕴涵的领导哲学 任凭谗言风起云涌,我自有慧眼巧思明辨 第十讲 生,如夏花绚烂,若秋叶静美 人生如棋,输赢只合转眼看 得意失意,皆以平常心处之 君子三乐,带你从人生之苦中成功突围 人生玄机于因果中暗藏 生,如夏花绚烂,若秋叶静美 人生如梦,且行且珍惜 后记 试读章节 自古关于“利”的成语很多,例如追名逐利、见利忘义、利欲熏心。提到这个“利”字,似乎所有君子都嫌它是一块烫手山芋,不敢明着去招惹,可是有几人仔细想过,究竟什么是利? 南怀瑾先生这样说:“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事,当某一时间,某一空间中,能够产生‘利用安身’的功能效果,那么它就具有‘利用安身’的价值;也就是在当用、该用、要用、可用、适用、值得用的条件下,那么对这人或事或物来说,就构成了价值;也就是对这人或事或物的利。” 讲得明白些,就是人生在世,怎能不讲利?人类文化思想包含了政冶、经济、军事,乃至人生的艺术、生活,等等,都是以求利为目的。如果不求有利,又何必去学?做学问也是为了求利,读书认字,不外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方便或是自求适意。即使出家学道,是为了成仙成佛,这何尝不是求利? 其实早在两千年前,孟子已经思考过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义与利这千古一辨。孟子来到魏国,见到魏国国君梁惠王,于是遭遇了这句问话:“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老头儿,你能为我们国家谋什么利益吗?孟子听后,没有拍案而起,针锋相对,而是颇有风度、庄重地说:“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意思是说,大王您何必只图目前的利益?其实只有仁义才是永恒的大利。按照孟子的说法,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可见,人们追求有用或没用的东西都是利,只不过有大利、小利之别而已。 人与人的追求不同,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能够对自己产生“利用安身”的价值的东西也不同。有的人求子孙满堂,得之,心满意足;有的人求福如东海,得之,心中无憾;有的人求无上智慧,得之,最是得意;有的人求万事如意,得之,甚为欢喜;有的人求名扬四海,得之,心中风光无限;有的人求家财万贯,得之,幸福无比。但是无论是求喜求乐求名求财,说穿了,求的还是一个利。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以他那高洁的品质和优美的诗句,留香于中国的文学与历史的天空。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为世人传诵。 在晋安帝义熙即位的那年夏天,陶渊明被任命为彭泽县县令。他上任不到3个月,有一天,接到上级官员送来的一份公函。公函上说,郡里有个官员要来彭泽县检查公务,文中暗示陶渊明放聪明些,小心谨慎地伺候。 陶渊明一向正直,他一生办事公道,从不阿谀奉承。接到公函后,他感到很纳闷,猜不透文中的深层含义,于是他叫县衙里的师爷来给他解释一下。 这位师爷看完之后,心领神会,他说:“历任的县太爷为迎接上级每一位官员,都要好生准备,恭恭敬敬地到路边迎候,安排欢迎仪式,为的是讨得他们的欢心。” “讨得他们的欢心又如何?”陶渊明问。 “啊,这您还不懂?要是讨得这些官老爷的欢心,那升官发财之路就光明了。否则的话,恐怕连您头上的这顶乌纱帽也保不住了。大人,您可千万别马虎啊!” 陶渊明听到这里,拍案而起,愤怒地说:“岂有此理,怎能为这五斗米官俸向乡里小人折腰!这官,我不做了!” 说完,陶渊明脱下官服,交出官印,毅然回家耕田去了。 世人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悠然处世的典范。殊不知,他去除名利的束缚,求来的却是另一种利,这对陶渊明来说也许是一种大利,因此在面临选择时,他毅然抛弃了世人所向往的官阶财富,而选择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操守,以取得心灵的宁静,保持心中那份做人的崇高感。 古今中外,像陶渊明这样为求大利益而抛弃小名利的人还有很多,例如越国那富可敌国的范蠡,更是在身居高位、家财万贯时毅然弃之,选择另一种人生。 在勾践灭掉吴国后,辅佐勾践二十余年的功臣范蠡却上书请辞,他对勾践说:“过去大王受辱,臣不敢言退。今日大仇已报,臣不敢居功享乐。” 勾践十分不解,劝他说:“你遍历辛苦,难道不想有快乐的这一天吗?现在你功高位尊,无所忧患,正是尽享富贵的时候,为何轻言放弃呢?” 范蠡搪塞掩饰,不肯正面回答。后来他对家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久;人不知止,其祸必生。勾践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 他的家人不相信他的推断,都劝他不要在功成名就之时离开。 但范蠡自信无失,他长叹道:“人的一念之差,往往决定着一生的生死福祸。若为贪念所系,不加约束,祸发之日再想收手,就为时已晚了。” 于是他带着家人从海路逃到齐国,改名换姓,在海边耕田,再创家业。 范蠡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经营有方,加之苦心不懈,没多久,就积累了数十万家产,富甲一方。齐王听说了他的才能,深以为奇,便任他为相。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殊荣,范蠡的想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忧心地说:“治家能积累千金,居官能升至将相,这是平民百姓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了。至此若不思退,不用理智制止放纵之念,凶险马上就会降临。” 于是他退回了相印,决定散尽家财远走,他的家人苦劝不止,又说:“有官不做,我们无话可说,可散尽家财就不可理喻了。这是我们辛劳所得,不贪不占,为何要白白送给别人呢?” 范蠡开口说:“官高招怨,财多招忌,这都是惹祸的根苗。人贫我富,人无我有,若只取不施,为富不仁,钱财再多也无益,不如放弃!” 他把家财分给好友和乡亲,自带一些珍宝来到陶邑,隐居下来。 初到陶邑,范蠡自觉无比快乐自在。时间一长,他不甘清闲,又思治业大计。他的家人心有怨气地说:“人人思富,个个求财,你富不珍惜,认为钱财无用,今日何必再提此事?钱财有那么好赚吗?” 范蠡轻松一笑说:“穷富之别,在乎心也。只要有心,钱财取之何难?” 范蠡在陶邑以经商为业,求取利润。范蠡的经商谋略也是超群的,他采用“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的方法,买贱卖贵,有进有止,遵循“积贮之理”,没用多久就又积聚了巨万资财,成了当地首富,号称“陶朱公”。 后来,范蠡又散尽家财,周济贫困的乡党故旧,为此他表白说:“在我看来,经商是一种乐趣,在求取金钱上不该贪得无厌。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过分看重它才能得到它,此中真谛非守财者所能悟出。它让人受益无穷啊!” 这位“三聚三散”的越王臣可谓是不追名逐利的典范,清代诗人徐公修也曾写诗赞道:“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舟,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可是范蠡真的是不求利吗?其实不然,范蠡在离开越国之前,写了一封信给越国大夫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述,文种不听范蠡的忠告,后遭越王勾践猜忌,伏剑自尽。同为越国重臣,一功成身退而生,一身在高位而死。这让我们看出了范蠡的大智慧,即知道如何保全自己,这不也是一种利吗?生命,难道不是人生的大利? 其实综观人的一生,人们都在围绕着利这个圆点,不停地做着圆周运动,追求的东西多了,这个圆就大一些,人也就跑得累一些;追求的东西少,圆就小一些,自会轻松不少,但无论如何,这个圆总是存在。难怪司马迁在自己的巨著中叹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这一叹,固有对世人追逐现实名利的无奈,却也说明了人生天地间,利用安身的道理。 P39-42 序言 明朝诗僧苍雪诗云:“松下无人一局残,空山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毕竟输赢下不完。”人生可不就是一盘下不完的残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想要达到生命的巅峰,谈何容易?虽然不能说南怀瑾先生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生极致,但他活出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精彩一生,留给了世人无限智慧。 先生身材不高,平时总是身穿一袭青衫、脚踏一双布鞋,既是骨格清奇、神采飘逸、眉宇间隐现着智慧之光的仙佛中人,又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博大精深的学界泰斗,还是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永远宁静超脱且情意醇厚的仁慈长者。 被尊称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出入百家言”的传奇人物的南怀瑾先生,从青年时代起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资禀超脱,不为物羁,遍访高僧奇士,最终成为一代旷世贤师。有人称他为国学大师、易学大师;有人称他为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也有人称他为当代道家或现代隐士;还有一部分人,形容他是一位世界上第一流、最高明的江湖术士;也许他还有点像古老农业社会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论语》、《孟子》……先生一生出入于儒、佛、道之间,为现代人开辟了一块可以让心灵充实、让灵魂栖息的芳草地,抚平文化断层期人们心中的伤痛。 先生用什么方法来治疗这种阵痛呢?他选择了传统文化,选择了《论语》、《孟子》、《老子》,等等。在这些传统文化被打倒在地的那一刻,我们的文化开始出现了断层、断裂的情形,我们开始找不到自己的根。文化的断层使人们内心不安与彷徨,从此人们的灵魂没有归所,人像无根的浮萍,在社会的大潮中浮浮沉沉,随波逐流。我们在人世之中碰壁了,才想起了圣人之言,如同一个淘气的孩子,只有自己吃亏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大人之言”的深刻性。儒家思想在经历了被奉上神坛又被打倒在地之后,我们自身也经过了几十年的反思,终于明白了传统文化之于我们每个人心灵的重要,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典范,《孟子》终于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先生讲《孟子》生动幽默、平实易懂,且内涵深远,如莲绽放。听先生言,如沐春风,没有任何负担与倦意,在不知不觉中便受其感染,或心有所悟,或豁然开朗。 先生之思想弱水三干,在此仅取一瓢,与读者共享。本书立意即在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将先生关于《孟子》一书的研究中最具启发性的东西进行通俗而生动的解读,并与我们每个人的现实人生结合起来,让你在古朴而富有韵味的文字中轻松地漫步,并在不经意间找到生命的和声,受到启迪。 你可以伴随轻柔的音乐,或者温馨的阳光,或者声声鸟语、丝丝花香,徜徉在大师朴素的智慧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廉勇、欧红梅、周珊、张艳红、柳絮恒、赵一、赵红瑾、齐红霞、齐艳杰、陆晓飞、赵广娜、徐春艳、王非庶、李秀敏、王杰、张保文、李亚莉、何瑞欣、杜莉萍、李卫平、李敏、梁素娟、许庆元、姚迪雷、毛定娟、尹娜、王巧、杨婧、王娟娟、张艳芬、许长荣、王爱民、李琳、李伟楠、王鹏、罗华杰、武敬敏、甘艳河、阎妍妍、杨英、罗婷婷、李良婷、上官紫薇、杨艳利、于海英、曹慧利、肖冬梅、张乃奎、王源、杨巍、刘瑞杭、刘红强、段文艳。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指正,特驰惠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