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教育必须从探索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关注孩子到18岁(家庭教育必读书) |
分类 | |
作者 | 邓代玉 |
出版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一所学校,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研究、探索的对象。 教育必须从探索孩子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内容推荐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孩子的整体素质应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养。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仅仅表现在作业辅导上,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热情豁达,勇敢顽强,乐于助人,开拓进取的个性,以及适应环境,自我控制的能力,密切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从做人的根本学起,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性教育的基石,而且还主导着其他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引导、现代技术支持以及法律化,能对家庭教育起到提升和导向作用,保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平稳、和谐、持续健康地发展。 本书是家庭教育必读书! 目录 第一章 婴儿期(0—1岁)——孩子意识初形成阶段 ◎婴儿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懂得表达你对孩子的爱 ◎关注孩子最初的语言 ◎对孩子进行幽默感训练 ◎鼓励孩子的智慧动作 ◎呵护孩子的断乳期 ◎关注孩子的1岁打人事件 TIPS如何对待占有欲强烈的孩子 第二章 幼儿期(1—3岁)——孩子习惯初培养阶段 ◎幼儿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如何教育“左撇子”的孩子 ◎如何纠正孩子的嫉妒之心 ◎教育说“脏”话的孩子 ◎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 ◎不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小皇帝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做 TIPS教育幼儿期孩子礼貌待客 第三章 学前期(3—6岁)——孩子社交初奠定阶段 ◎学前期孩子心理发育特征 ◎学前期女孩的教育方式 ◎学前期男孩的教育方式 ◎教育喜欢撒谎的孩子 ◎让孩子从小树立理财意识 TIPS学前期孩子的特殊教育 第四章 小学期(6—12岁)——孩子学习能力初训练阶段 ◎小学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小学期孩子常见的课堂问题行为 ◎培养孩子爱动脑子的习惯 ◎让孩子自己寻找学习动机 ◎和孩子一起寻找学习方法 ◎培养孩子早起的好习惯 ◎不要让孩子养成攻击他人的性格 ◎如何教育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TlPS不要让上小学的孩子养成爱磨蹭的习惯 第五章 初中期(12—15岁)——孩子叛逆期初形成阶段 ◎初中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中学期孩子追星行为心理解读 ◎理解中学期孩子常见的叛逆心理 ◎懂得中学期孩子常见的异性朦胧感 ◎给孩子一个独自选择的机会 ◎如何面对孩子的喋喋不休 ◎如何教育爱顶嘴的孩子 ◎面对做错事后不爱道歉的孩子 ◎怎样理解中学期孩子的打架行为 ◎怎样教育爱打断话的孩子 ◎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告诉孩子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TIPS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第六章 高中期(15—18岁)——孩子目标初建立阶段 ◎高中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培养高中期孩子的自制能力 ◎让高中期孩子的梦想更明确 ◎给高中期孩子动力充电 ◎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强之心 ◎如何让高中期孩子的个性更成熟 ◎接招:高中期孩子的反抗期 ◎如何面对高中期孩子的早恋倾向 ◎学会走进高中期孩子的内心 ◎将孩子的争执变成一门功课 ◎如何教育自尊心强的孩子 ◎不为孩子的“慢吞吞”而动怒 TIPS不可忽视高中期孩子的害羞之举 第七章 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让软弱的孩子变得坚强 ◎关注孩子意志力的形成 TIPS给你的孩子一个快乐的心情 试读章节 一、关注孩子最初的笑 每个父母在发现孩子会笑的时候都非常高兴,而孩子的第一个笑容往往就是对逗他的人(妈妈和爸爸)的回报。据迈阿密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多雷士·伯根说,父母的鬼脸、可笑的声音会让孩子觉得有趣并兴奋起来。当父母发出有趣的声音,他们的情感电波会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因此感到安全和满足,就会手舞足蹈地笑。 当孩子的这种微笑保持一段时间后,他就能咯咯大笑了,这是他在表达身体上的快乐。父母这个时候可以边拍拍孩子的肚子,边发出咂舌头的声音;挠他的脚底板;把他举起来,轻轻地在空中抛…… 孩子4个月大的时候,会因为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事物而微笑,当你夸张地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并发出“突、突”的声音时,他会因为这种极其简单的傻动作而咯咯大笑。当孩子咯咯笑的时候,意味着他正在享受,但此时他对幽默还没有真正的意识,在接下来的6个月中他就会逐渐形成对幽默的辨认能力。 二、幽默感的出现 当孩子9个月大的时候,孩子就开始有一定的幽默感了。虽然他依然会因为父母拍自己的肚子而快乐,依然微笑着反映自己对高级事物的理解,但是他会有自己的幽默表现,比如我们经常见到孩子会这样做: 1.破坏规则 乱扔食物或是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会让孩子兴奋地大嚷大叫。发现这些行为的乐趣表明孩子已经懂得什么是规则,并知道怎样去破坏规则了。 2.消失的东西 类似的游戏包括捉迷藏和变魔术等,当将要发生的事情符合孩子的预计时,他就会快乐地大笑。这种幽默感表明孩子已经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那些暂时从视线中消失的事物仍然存在。 3.悖论式的幽默 这种游戏首先要有令人吃惊的元素,即孩子认为某件事情将会发生,然而结果却与他预料的完全不同。比如说跟他玩分离游戏,告诉他妈妈要走了,要去上班了,当孩子因为妈妈的离去而大哭时,妈妈却又探头出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逻辑思维,他知道什么将会发生,也有能力注意到应该发生的事没有发生。 在具体幽默的表达方式上,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因为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件事情的感兴趣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很大程度取决于孩子的气质和他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比如一个非常敏感的孩子会憎恨“飞行”游戏,而喜欢被胳痒。 4.假装听不见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为他们起了名字,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孩子喜欢父母叫自己的名字。可有时你会发现,一直对自己的名字很喜欢的孩子,突然之间不理你了,明明他们已经听到了父母在叫他,可是就是假装着没有听见!其实,这也是孩子幽默的一种表现。 三、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从现在开始做好计划 婴儿期的孩子会通过各种活动来吸引大人的注意。他可以轻易地发现他就是舞台的中心,能够得到他人的注意将使自己产生快乐。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模仿一些他感兴趣的动作,比如把一张小毯子遮在头上做青蛙跳,然后把毯子从头上揭开,同时,用变化多端的表情和虎虎生威的运动展现自己。父母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可取得喜剧的效果。比如把一只鞋子戴在头上或是拿着他的果汁杯当话筒讲话等。这些行动即能使宝宝发笑,又可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体会幽默感。 因为孩子的幽默感往往是在9个月的时候才开始发展的,因此父母有必要从这个时候开始为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做好计划。比如当孩子1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蹒跚学步了,这个时候,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感呢? P14-15 序言 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但是却不懂得从小培养孩子的高尚品德和修养。更多的父母将孩子寄托于学校,希望学校能为自己“打造”出优秀的孩子。 当大多数父母把孩子不好的习惯,不良的行为,以及不满意的成绩归罪于学校和社会的时候,做父母的有没有想过我们自己? 事实上,孩子的很多习惯,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影响的!都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既要教会孩子学习知识,又要教会孩子学会做人。 很多父母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于是,很多家长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颇,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有些父母虽懂得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却简单地将家庭教育概括为家教,同时又把家教等同于辅导孩子学业,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更本末倒置的是,家长没有做好,就想把子女教育好;家长的素养没有提升,就想提升孩子的素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都认识到: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教育好教师。那么,要教育好孩子,也一样首先要教育好家长。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监护人缺乏科学教育方法,特别是近几十年内,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社会自然现状、家庭教育指导者身份混杂、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等,若不从现在加以引导和规范,必将给未来的国民教育留下隐患。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孩子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孩子的整体素质应从孩子一出生就有意培养。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仅仅表现在作业辅导上,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都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热情豁达,勇敢顽强,乐于助人,开拓进取的个性,以及适应环境,自我控制的能力,密切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教会孩子怎样做人,从做人的根本学起,真正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因此,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性教育的基石,而且还主导着其他的教育,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不可代替的。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能塑造孩子的道德品行、文化品位和价值观念。对家庭教育进行科学引导、现代技术支持以及法律化,能对家庭教育起到提升和导向作用,保障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平稳、和谐、持续健康地发展。 邓代玉 2007年11月23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