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是“帝国三部曲”的第一部,是作者准备沿着历史的轨迹探求历史的本源的尝试之作。本书是清王朝二百六十七年皇族内部残酷斗争的记录。作者真实、客观地反映清朝政治历史人物、事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温相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是“帝国三部曲”的第一部,是作者准备沿着历史的轨迹探求历史的本源的尝试之作。本书是清王朝二百六十七年皇族内部残酷斗争的记录。作者真实、客观地反映清朝政治历史人物、事件。 内容推荐 一些清史研究作品并没有认真地领会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一些涉及清代帝王将相的人物传记除了歌功颂德,就是扬长避短,甚至可以说是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一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清朝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但不够丰满,而且已经有了断章取义的嫌疑。清代政治斗争史说到底其实就是皇族政治斗争史,如果连皇族重要成员的原貌都不能如实地再现,又遑论其他?本书就是真实的还原了清代皇族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史,真实、客观地反映清朝政治历史人物、事件。 目录 第一章 囚弟杀子 第一节 “船将”舒尔哈齐 1.建州军第二号人物 2.努尔哈赤诱杀舒尔哈齐 第二节 褚英的短暂崛起 1.乌碣岩大战 2.谋废褚英 第三节 代善失宠 1.代善上台 2.诡谲的“桃色风波” 3.“硕托外逃事件”内幕 第二章 南面独尊 第一节 皇太极崭露头角 1.如此“宠儿” 2.扑朔迷离的阿敦下狱 3.皇太极弄巧成拙 第二节 大妃阿巴亥殉葬 1.“殉葬”的由来 2.“殉葬”的侧面 第三节 “三尊佛” 1.皇太极即立 2.代善·阿敏·莽古尔泰 第四节 全面宰割诸王 1.从“掺沙子”到“挖墙脚” 2.皇太极“扔石头” 3.幽禁阿敏 4.鲸吞正蓝旗 5.打压代善父子 第三章 摄政代天 第一节 多尔衮其人 第二节 皇太极暴毙前后 1.议立新皇 2.多尔衮的“三把火” 第三节 削除异己 1.分化两黄旗 2.构陷豪格 第四节 太后下嫁 1.“皇叔父摄政王”与“皇父摄政王” 2.布木布泰的思第五节阿济格沉冤 1.多尔衮猝死 2.顺治的全面反扑 第四章 阿哥争位 第一节 康熙刻意扶植皇子势力 1.清初“政治后遗症”的延续 2.康熙肢解八旗旧有势力 第二节 太子兴废 1.一废太子 2.二废太子 第三节 雍正即位真相 1.雍正的政治手腕 2.雍亲王麾下的“四大金刚” 3.胤褪悄然崛起 4.雍正获取皇位探秘 5.胤褪新皇储地位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 |207 6.隆科多与“畅春园政变” 第四节 清洗政敌 1.胤樱集团收拾殆尽 2.年羹尧、隆科多的下场 3.斩草除根 第五节 透视“弘皙谋逆案” 1.乾隆即位的背后 2.弘皙为何谋逆 第五章 垂帘风云 第一节 兄弟反目 1.奕拧、奕诉争位 2.“恭亲王”之谜 3.首轮贬斥奕诉 第二节 祺祥政变 1.重用肃顺 2.咸丰出逃 3.顾命体制的确立 4.热河密谋 5.慈安、慈禧、奕诉三驾马车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贬黜奕沂 1.慈禧连杀二臣 2.奕诉再度出局 3.“炮打”奕诉与同治之死 4.慈安死因求证 5.“甲申易枢” 第四节 悲情傀儡 1.“帝党”和“后党” 2.“戊戌政变” 3.慈禧末日 后记 试读章节 因为明王朝的腐朽没落导致努尔哈赤接二连三的取得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而这些来之较易的胜利冲昏了努尔哈赤的头脑,使他不断发出“既征大明,岂容中止”一类的政治狂言。后金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发动数万大军再度出征明朝,兵锋直指山海。关于这次努尔哈赤所带的兵力到底有多少,历来史家众说不一。《满洲实录》卷八转引明朝宁远守将袁崇焕的话说是后金兵大约有十三万之多,而明朝辽东经略高第向朝廷报告的后金兵数字为五万余,谈迁的《国榷》则认为后金兵大约为五六万之众。有清一代,各种官修史书从来讳言清军每次出动的具体人数,所以很多著名战役清军的实际兵员很难考证。如果按照天命末年后金汗国总牛录数400个一共12万人计算的话,努尔哈赤这次统帅的部队总兵员应在6万左右,这对于女真人来说已经差不多可以算得上“空国之兵”了,努尔哈赤一反当年用兵谨慎的特点,一次性调动如此大规模的部队益加说明努尔哈赤的骄狂、轻率。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抵达宁远城下,努尔哈赤让人传话给守城的袁崇焕,要他赶快投降了事,还吹嘘自己统率二十万大军的虚夸背景。哪知道袁崇焕并不买账,他不但严词拒绝了努尔哈赤的招降,还同祖大寿、满桂等人积极组织力量进行防守。从正月二十四日开始攻城,后金军屡遭重创,这些曾经横行辽沈的所谓八旗劲旅在袁崇焕区区不足两万人马的守军的顽强打击下,死伤遍地、哀号痛绝。努尔哈赤生平自我吹嘘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豪言壮语竞在一个小小的据点-宁远城面前彻底毁灭。就努尔哈赤自己也在战斗中负有创伤,有关努尔哈赤负伤的情节,清朝的官修史书讳莫如深,仅说他“怀大愤恨回”,只字不提他的身体健康程度。有的研究者认为努尔哈赤在宁远战后八个月才病故,显然没有什么重伤在身。不过,努尔哈赤素来身体康健,他在五十六岁时还育有一子即后来的清朝豫亲王多铎,考诸历史,能够在五十岁以上的年龄还能继续维持生育,这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并不是多见的,尤其像努尔哈赤这样的始终处于戎马倥偬的开国君主。《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记载努尔哈赤是在后金天命十一年二月初九回到沈阳的,到得七月二十三日便深感身体不适乃去清河疗养。前后不过五个多月,如果没有新的创痛仅仅是因为心情的忧郁以致于得病需要静养,这是说不通的,尤其是努尔哈赤去清河是七月下旬,十八天以后努尔哈赤就病重而死,这种突如其来的病变显然不是像愤懑一类的慢性病的发作,而是新伤加上心病两重交加造成的。朝鲜人李星龄的《春坡堂日月录》中就明确记载道:“努尔哈赤先已重伤……懑恚而毙”努尔哈赤的子孙当然不可能如实的记述事件真相,因为如此一来,这位日后给吹捧成为“承天广运圣德神功”的“太祖武皇帝(一作高皇帝)”的下场岂不是过于窝囊了?P42-43 后记 这本《帝国杀戮——清代皇族政治斗争史》是“帝国三部曲”的第一部,是准备沿着历史的轨迹探求历史的本源的尝试之作。它的出版是与人民出版社(东方出版社)的领导、编辑们的扶持分不开的。尤其是副编审李惠同志对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在这里都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早在上初中的时候,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清史研究者孙文良先生所著的《清太宗全传》,该书详细的目录、通俗的笔调以及大量的史实吸引了我,这是我对清史萌发浓厚兴趣的开端。但是,随着以后我对清史了解的加深、资料的积累,我发现一些清史研究作品并没有认真地领会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一些涉及清代帝王将相的人物传记除了歌功颂德,就是扬长避短,甚至可以说是王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一来,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清朝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不但不够丰满,而且已经有了断章取义的嫌疑。例如对雍正即位这段历史的描述,以往的传统观点说是“得位不正”,而后某些学者则试图利用雍正的勤政、治平来模糊他继立问题上的实质性漏洞,这样诠释历史非但无助于我们廓清它的真相,反而进一步搅浑了水。清代政治斗争史说到底其实就是皇族政治斗争史,如果连皇族重要成员的原貌都不能如实地再现,又遑论其他? 我不揣浅陋准备对上述的缺憾做少许的弥补,而真实、客观地反映清朝政治历史人物、事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若我这本小书能够由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我个人来说则不胜欣慰。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内中不足之处一定不少,所以,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本书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硅酸盐研究所所长关宝琮教授所赐插图,增色不少,特此一并感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