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军最早授衔的几十位上将中,有一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69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战功卓著,被国民党授中将衔,又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晚年的董其武又由民主人士成为共产党员,为其一生写下了闪光的句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董其武上将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子申 |
出版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解放军最早授衔的几十位上将中,有一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69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战功卓著,被国民党授中将衔,又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晚年的董其武又由民主人士成为共产党员,为其一生写下了闪光的句号。 内容推荐 出身农家,誓师北伐,从普通士兵成长为赫赫战将;抗日战争中指挥战役三百余次,是战无不胜的英雄;解放战争中冒九死一生之危,率十万大军和平起义;蒋介石曾授予他上将,毛泽东再授予他上将……本书讲述了董其武传奇的革命生涯。 目录 第一章 苦难艰辛的童年 充满幻想的岁月 黄河鲤鱼跳跃龙 门背炭娃欲越吕梁山 “玉盒子”自比是璞玉 何日才得遇卞和氏 十六岁莽撞少年郎 组织起义自任都督 第二章 戎军图大志 求索路茫茫 八百里徒步考军校 七千名考生得第一 造反阎锡山军督府 毅然决然离开军校 彷徨路上效力北伐 万里北上再寻前程 千里有缘偶来相会 一见钟情爱定百年 第三章 讨蒋大战试锋芒 请缨抗日意志坚 淡名利投效傅作义 求上进从此志不渝 中原大战方显才能 苦战敌后誉为英雄 戡平匪患区别对待 勤政爱民安抚百姓 整军经武训练部队 赤诚为国请缨抗日 第四章 长城抗战奋勇杀敌 政府签订屈辱协定 进军长城抗日战场 昼夜强奔百余公里 长城抗战激怀壮志 勇杀日寇岂顾身家 怀柔战役悲壮惨烈 数百男儿长眠九泉 第五章 绥远安危系北疆 抗日全国乃先声 红格尔图保卫战 强劲致命猛一击 长途奔袭百灵庙 全歼绥境日伪军 全国抗日之先声 御侮英雄之楷模 第六章 转战绥晋两省 喋血平型关隘 全国抗战旗开得胜 董其武率部克商都 平型关战场惜撤退 董旅坚守最后一刻 第七章 奇袭板垣指挥所 孤军奋战守太原 忻口战勇插敌心脏 奇兵袭板垣指挥所 危难中受领新任务 率先回撤据守太原 孤军困守省城太原 激烈鏖战七天七夜 第八章 学习游击战术 转战晋西绥南 寻找主力晋西整编 战功卓著荣膺中将 结识贺龙成交挚友 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学习战术“引蛇出洞” 全歼日军大获全胜 第九章 学八路军建军经验 绥西抗战三战三捷 联络延安诚请老师 效仿中共政工制度 南线吃紧北线牵制 包头战役奇袭成功 绥西战役局势逆转 率部突围重创日军 亚马赖众将领聚会 傅作义赏罚必严明 第十章 五原战役气吞山河 收复失地誉满华夏 巧用流凌陷敌泥潭 亲临前线顽强阻击 董其武长跪祭英烈 宋海潮“烈士”又复生 扩大战果追歼残敌 击毙日军水川中将 第十一章 绥西全胜影响深远 雾都谒蒋陆大深造 绥西作战意义重大 董其武获荣升军长 烈士遗孤千里寻父 董其武落泪妥安置 雾都谒蒋迷雾更迷 陆大深造困惑不解 第十二章 抗战胜利东进受 降奉蒋指令全力拼抢 抗日疆场民族英雄 内战沙场华北悍将 绥远争战连绵不断 两军对垒各为其主 第十三章 大势所趋追求和 平矢志不移举行起义 茫然无措急飞北平 心心相印一拍即合 绥远前线再开争战 毛泽东捧出“定心丸” 蒋介石欲调虎离山 董其武不自投罗网 第十四章 绥远方式指导起 义北平谈判艰难进行 友好与敌意水并火 困难谈判时断时续 董其武部竭尽全力 起义准备艰难进行 绥远和谈一波三折 毛泽东一语惊平绥 第十五章 黎明前更加黑暗 董其武巧妙周旋 刘万春鬼心怀鬼胎 董其武大义顾大局 蒋诡施计恩威并用 毛力劝董收下黄金 军统疯狂袭击中共 聂薄命令不准游行 蒋李阎各自耍阴谋 内部斗争尖锐复杂 毛人凤奉命密杀令 董其武施计闯险关 第十六章 光辉的历史时刻 九一九绥远起义 董其武又大难不死 起义军自必有后福 广州政府垂死挣扎 徐永昌再次当说客 从不理解到渐理解 为促起义竭尽全力 孙兰峰徘徊拒签字 董其武苦诉倾衷肠 功德谱写绥远方式 起义电波飞中南海 第十七章 新生的绥远 明媚的春天 毛朱致佳电表庆贺 董其武感慨赋诗歌 中共热赞绥远报告 毛周召见推心置腹 董傅任职引起争论 毛说要吃“杂货菜” 第十八章 组建兵团整顿改 造入朝参战再立新功 起义将士血书请战 毛泽东赞起义兵团 特殊战将特殊战役 为扼制美军制空权 石头与炸弹对抗战 机场不好不下战场 鲜血染红排弹场地 董其武洒泪葬英烈 超额完成施工任务 朝鲜人民最高奖赏 第十九章 担任军长授上将 建设现代化军队 毛泽东说任军长好 避嫌明升暗降释权 董其武推倒一堵墙 万间营房拔地而起 董其武上书毛泽东 要求上将改为中将 战备训练开拓新篇 实事求是一身正气 第二十章 始终不渝的追求 共产党人的胸怀 国防施工支援地方 勇担重任铸造辉煌 指挥最后一场“战斗” 涌现“爱民模范”谢臣 半生追求始终不渝 耄耋之年实现夙愿 与世长辞名留青史 风范人杰日月同辉 后记 试读章节 十六岁莽撞少年郎组织起义自任都督 儿童时代,董其武最爱听外祖母讲故事。每天晚上,在昏暗的小油灯下,他依偎在外祖母的怀中,静静地听着关于孔子、孟子、司马光、王羲之等人少年时代的故事。稍大一些,外祖母讲得最多的便是关于外祖父的故事,有时舅父也给他讲外祖父惨遭清廷杀害的往事,每言及之,舅父都痛心疾首,涕泪纵横。虽然那时他还听不懂故事的内涵,不知道那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但是外祖父的所作所为和所遭受的迫害却强烈地撞击着他幼小的心灵,给他留下了没齿不忘的记忆。直到垂暮之年,他应河津县县志编纂办公室的要求,仍可写出《先外祖范居江公死难事迹略》,被收入《县志》,永垂史册。 董其武的外祖父范居江是县里的武秀才,孔武有力,好技击,有一身精湛的武艺;他为人刚毅、正直、豪爽,急公好义,勇于抱打不平,扶弱抑强,扬善嫉恶;他生而聪颖,长而好学,博读经史,很为乡里敬重,被称为贤者。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范居江与武举张守忠先生为全县义民所拥戴,共同举起义和团的旗帜,将河津县教堂焚毁,并将为非作歹的美籍传教士杀死,为国家雪耻,为同胞除害。对此正义行为,全县无不称颂,广大义民对范、张二公更是爱戴景从。 不料,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胁光绪仓皇出逃,并命李鸿章等向列强乞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为求媚于洋人,清政府竟传谕对各地义和团严行拿办,务求灭尽杀绝。张守忠为抗拒非法恶刑,毅然决然吞金自戕。范居江则大义凛然,不为所惧,安然就捕,被斩于太原。随后,清廷还将其头颅悬挂在河津县城楼之上,以示众震慑百姓。 董其武在给《县志》写的缅怀外祖父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噫!吾先外祖为争取民族独立,为挽救国家危亡而献身,饮恨地下八十又一载。而今日,放眼神州,我炎黄世胄已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禹甸光辉,华夏振兴。四化大业,前途似锦。是公之素志已酬,公在九泉当瞑目含笑也。” 董其武从小爱读历史书,十分敬重仰慕少有大志者;又多闻孙中山奔走革命,推翻清王朝;加之外祖父高举义和团的旗帜,为国民除害,从容就义的英勇事迹,耳濡目染,使他也想效仿他们图谋大业。 一天中午,他与几个情投意合的同学聚在山坡上的小树林中密谋。董其武说:“过去,我们在一起总是议论他人如何成就一番事业。今天,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 “我们还是学生,又住在这穷乡僻壤,能有什么作为?”有的同学不屑一顾地说。 “许多农民起义的首领都是贫苦农民出身,但他们或少年有志,或怀才不遇,或走投无路,却敢于与命运抗争,终成大业,我们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董其武说出了思考许久的话。 “我们无钱无势,年龄又小,能行吗?”有的同学说。 “可以动员、说服一些大人参加。”又有同学说。 “我已经想好了几个人,”董其武说,“周瑞成是乡里最有学问的人,可以请他当军师;张俊烈曾任过两广游击将军,可以请他当总教头;贺乘龙是本县的大财主,可以请他当总钱粮……”一口气,他连说了十多个官职。 大家看到董其武胸有成竹的样子,也都有些动心。有的问道:“这样还可以,那我们组织起来叫什么、做什么呢?” 董其武一看说服了大家,心中十分高兴,说:“名号我早就想好了,叫‘青龙兴汉军’。青龙区别于黄龙,兴汉区别于满清。” “好,这个名字好!很有气度。”大家一致表示同意。 “我们的主要活动是,”董其武继续说,“第一步,秘密分头串联、动员各界人士参军,尽快壮大队伍;第二步,公开打出青龙兴汉军的旗号,正式宣布起义,大造声势,进一步发展扩大队伍。” “那以后呢?”一个同学性急地问。 “然后,我们就杀富济贫,筹措钱粮。凡是不参加起义的大财主家都是我们的钱粮库,违令者杀无赦。我们的初步目标是推翻窃取全省军政大权的山西都督阎锡山,站稳脚跟后再向外省发展。” P10-11 后记 在为本书收集资料、写作和成书过程中,得到全国政协、军事科学院、北京军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各有关单位,董其武将军的老领导、老同事、老部下、有关部门领导和生前友好杨成武、裴周玉、赵志珍、伏来旺、王玉山、柳秀、张元凯、董恒宇、靳争平、齐雨生、张生、李诤、刘发林、魏响、王龙胜、石黎明、魏甘英等,绥远和平起义通电39名签字人之一王质武,董其武将军子女董都祥、董建民、董健申、董兰翔、董利翔等,孙兰峰之子孙本一、袁庆荣之子袁吉丰、安春山之子安自强、宋海潮之子宋培怀、杨奇峰和其子杨勇弟、畅兰生之子畅怀胜、白震和其子白红君、齐志诚和其子齐晓民、李玉儒和其子李卫平等,董其武将军家乡和他工作战斗地区的各级干部及其亲朋好友王立本、梁志义、原珊宝、赵荣泽、原社喜、董金爱、刘金立、薛新民、邵捐干、刘天生等,以及解放军出版社副总编辑董保存和责任编辑丁晓平,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包国俊、研宄员蒋风波,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和编研室的同志,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了便利。在此特向以上单位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作 者 2007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