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东外语教育思想立足国情,秉承中华文化而推陈出新;借鉴国外理论而洋为中用;针对我国外语教育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而自成体系。所以张老不愧为“在中国土地上研究如何帮助中国学生学好外语”的杰出学者,他为我们今后建构出完善的中国外语教学体系以加速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大路。本书为他有关外语教育、教学法、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的精选,凝聚了从教六十余年的治学心得,体现了他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为推动英语教学与科研所做的不懈努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 |
分类 |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
作者 | 张正东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正东外语教育思想立足国情,秉承中华文化而推陈出新;借鉴国外理论而洋为中用;针对我国外语教育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而自成体系。所以张老不愧为“在中国土地上研究如何帮助中国学生学好外语”的杰出学者,他为我们今后建构出完善的中国外语教学体系以加速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大路。本书为他有关外语教育、教学法、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的精选,凝聚了从教六十余年的治学心得,体现了他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为推动英语教学与科研所做的不懈努力。 内容推荐 本书为西南大学张正东教授有关外语教育、教学法、教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的精选,凝聚了从教六十余年的治学心得,体现了他对我国外语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为推动英语教学与科研所做的不懈努力。 本丛书收录了我国知名英语教育家的学术论文,以填补两方面的空白:1.以英语教育名家为主线的自选集;2.以英语教育为主题的系列丛书。本丛书读者对象为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研究生、师范院校英语本科生等,可作为其从事科研、撰写论文的参考文献。入选文章多散见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且时间跨度很大,读者不易寻得。自选集展示了作者在英语教育方面的研究脉络,汇集成丛书,是我国英语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资料。 目录 序 代序(一)——张正东外语教育思想简介 代序(二)——论张正东的学术贡献 自序——我与中国英语教育 第一部分 理论探索 论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 二十一世纪外语教学发展的瞻望 外语教学法发展的新趋势——热点问题的冷静思考 怎样理解外语教学法 英语外语教学的回归 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理念——一《王策三—钟启泉对话》的读者反馈 第二部分 政策漫议 我国外语教育的国情特点 外语是把双刃剑 探讨我国英语课程的目标 开好小学英语的政策性措施 论双语教学 为西部大开发制订外语教育政策 第三部分 流派选荐 谈运用任务型教学的三个问题 辩证综合法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 第四部分 教学内容 我国英语教学的属性和内容 论外语课的对象——结构与功能浅议 语言知识是外语教学的立脚点 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 第五部分 教改讨论 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道路 外语教学怎样与时俱进 外语教学的普及、提高、改进——学习李岚清同志有关外语教学讲话的体会 中学英语终点水平的实证研究 谈谈怎样教外语 小学英语教学的两个“必须” 从优生学习十法看学法改革 走自己的路——《中日英语教学比较研究》第一阶段结束语 第六部分 教师发展 高师外语院系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外语教学科研的方法 跋 附录:张正东主要学术著述 试读章节 一、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的根本特点 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是与国外外语教学法理论相对应的说法。国外外语教学法来源于西欧,发展于西欧。20世纪40年代虽在美国提出了听说法/结构法,而结构语言学的鼻祖索绪尔却是在西欧提出他的观点;结构法以外的外语教学法理论、流派大都产生于西欧。所以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的根本特点,存在于与西欧/西方/欧美外语教学法理论的差异之中。因此,论述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的根本特点,也就是将两者进行比较而阐述其主要差异。 从历史角度宏观地比较中国与西方的外语教学法理论,其种种差异之产生,都来源于下述三个不同。 (一)母语与目的语的关系不同 西欧是西方文化、语言的传播中心,而他们是先通用外语后通用母浯,母语借助于外语而不断完善。因为罗马继承、发展希腊文化后统治欧洲很久,拉丁语在欧洲流行一千年,五世纪西罗马帝国撤离英伦三岛后,拉丁语仍然是官方语言、科学语言、宗教语言(当时是教会管皇帝)。当时英、德、法、西诸语种大多还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准“方言土语”。直到文艺复兴前后,这些语种才以拉丁语为典范而规范化,并逐渐作为外语广泛使用。以英语为例,它的语法就抄自拉丁语语法。中世纪英语在英国都还没有足够的地位。直到1399年英王亨利二世才在宫廷官方语言中废除法语(属拉丁语支)而使用英语(日耳曼语支)。1646年荷兰才首先开始英语教学,16世纪欧洲的基督教改革运动受到天主教的残酷镇压,大批从西班牙、意大利等地在镇压中的漏网之基督教徒,逃到英国,这才开始在英国本土学习英语的活动(第二语言教学),直到17世纪之前英国人仍把Grammar。一词理解为“学习拉丁语”。到17世纪前期,欧洲各国的小孩八岁左右进公立的语法学校,可以先学习本族语的读和写,接着就强行学习拉丁语,教材大多数用拉丁语编写。这时的拉丁语教学仍类似一个国家中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通用的官方语言。迨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执政,英语学校大幅度增加,拉丁语在英国才退居外语的地位,而拉丁语学校仍坚持教拉丁语,把拉丁语看得重于英语。这种情况不仅英国为然。相传19世纪德国的孩子还闹这种“意见”: 甲:我再不跟汉斯一起玩了! 乙:为什么? 甲:他连拉丁语的格都变错了,这个小无赖! 从上述情况可见,拉丁语在西欧作为外语,是在西欧现代语恢复本族语席位之后。到了那时各种现代语言才得以以本来面目通行于世,这种格局的形成得力于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还带动了学习古罗马人文思想的趋向,使西欧各国通过学习作为外语的拉丁语而有意识地吸取了希腊一罗马文化。所以拉丁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实际上在西欧现代语言中成了一种共有成分。这样,当代欧洲一些学校仍把拉丁语作为外语语种之一,就毫不足怪了。同时西方人学习作为外语的现代语言之不同语种,也就具有了一种天然的认同和自我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必然转化为学习外语的潜在动力;因为学习外语会使他们发现祖国语言的故乡亲友,满足文化上的“思乡之情”。 中国在接触外语之前已经有了自己完美的语言;深刻的语言研究,如小学(与经学相对应,指文字学);以及丰富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中国的汉语与外语近乎西方的拉丁语与现代语/外语。所以中国人对外语的价值观不如西欧人那样高,对外语不能自然地接受。比如,1862年开办京师同文馆之时招生就有困难;1872年资送第一批官费留学少年时,大人小孩更把出国学习看作是九死一生的冒险活动,父母考虑一再才出具“生死各安天命”的生死契,让孩子出洋学习。(詹天佑的父亲就写了这样的文书。)此外,中国人在进行外语教学中,自然会引用母语语文教学的经验,近似西方外语教学中引用拉丁语的教学经验。因为作为中国人学习的外语是西欧现代语言,它们对中国学生发挥不了拉丁语对西方学生的作用。而西方学生的母语又是现代语言,他们缺乏类似中国语文教学的经验可以引用。这样,西方外语教学法理论的根源大都与目的语民族文化相联系,先是拉丁语,后是法语、英语等等,很少与学生的母语文化相联系。比如,直接法的源头是16世纪初期由Rogge Ascham带动的拉丁语教学改革运动和夸美纽斯的《感性世界图解》(也可称作拉丁语教学新法)。18世纪末期形成于德国的近代语法翻译法来源于拉丁语的语法。听说法可溯源于,Thomas Predenrgast句子生成法。 这个不同虽然是由拉丁语教学“输入”的,而在西方似已“习惯成自然”,进而逐渐形成了外语教学法的“西方中心”观点。因为研究外语教学法的传统着眼于目的语民族文化,近代外语教学的目的语逐渐转变到了以西欧现代语言为主,研究人员又主要是西方学者,于是在外语教学法研究与实践中,“无意地”形成了这种西方中心。西方的外语教学法理论被认为是科学的、先进的,值得引用和学习的。加之,现代语言作为外语在世界范围扩散之际,西方正值工业革命之后,在科技、经贸都拥有优势,还有相应的炮舰武力,非西方国家大多是为了应付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侵略而学外语,或者是为了学习西方科技以图自强而学习外语,人们往往把西方的国力强盛和科技先进的影响带入了外语教学,因而对于外语教学法里的西方中心很少提出怀疑。此外,西方的语言教学法研究投入多,群体大,也确实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这样,世界范围的外语教学法理论研究就在不同程度上围绕着西方中心打转,中国的外语教学法研究也在所难免。但中国汉语负载着悠久丰厚的文化,母语教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大于西方,在承受西方中心的左右之际,又力求自行其是。这使我们在外语教学法的理论发展上,既有创造,也走了一些弯路。 走弯路当然不好,但在一百多年的迂回前进中,我们终于明确地认识到中国的外语教学法研究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要善用中华文化遗产,也要科学地引用西方研究的成果。这已成为当代同行的共识。建国后同行中流行的口号从“博采众长,唯我所用”,逐渐转变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就标志了这个共识的形成过程。当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而发展不平衡,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力量薄弱,外语教学法的教育投入不够,不少人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的内涵了解不够,也还有相当数量的人仍然为外语教学法领域的西方中心所笼罩。所以宏观上清楚地认识我国外语教学中母语与目的语的关系不同于西方,应是研究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的重要前提。否则,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就会失其依托,中国外语教学法也难以成为语言教学法里的一个独立概念了。P3-6 序言 《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丛书终于和读者见面了,第一批共推出10本,入选作者有王宗炎、桂诗春、胡壮麟、胡文仲、戴炜栋、秦秀白、刘润清、张正东、文秋芳、刘道义等英语教育名家。 本丛书专收我国知名英语教育家的学术论文,以填补两方面的空白:1.以英语教育名家为主线的自选集;2.以英语教育为主题的系列丛书。本丛书同时入选“北京外国语大学校级自选课题项目”。本丛书读者对象为英语教师、英语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可作为他们从事科研、撰写论文的参考文献。入选的文章多散见于国内外学术期刊,且时间跨度很大,读者不易觅得。自选集展示了诸位名家在英语教育方面的研究脉络,汇集成丛书,将成为我国英语教育史上不可多得的史料。 本丛书将在推出第一批后,陆续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外研社还将推出《国际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敬请读者关注。 本丛书的编写体例如下: 一、只收发表于刊物或论文集中的学术论文以及学术演讲,字数没有限制。专著中的章节一般情况下不收。 二、所收论文的语言仅限汉语和英语。 三、所收论文的内容必须与英语教育有关,如语言政策、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法、词典与英语教学、第二语言习得、特殊用途英语、计算机辅助教学、文学文化与英语教学、语料库与英语教学、教师培训与发展、评估与测试、课程设计与材料评估、英语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儿童英语教学、双语教育、在线英语教育、远程英语教学,以及其他与英语教育有关的论文。 四、所收论文大多为原已发表的文章,基本保持原貌以尊重历史的真实。文章一般注明论文发表的时间和发表刊物的名称(或论文集名)和期号(或出版社名)。文章格式也基本保持发表时的原貌。未在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如演讲等,则注明对外发布(成稿)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五、作者可将新的观点以尾注的方式放在当篇论文的后面,表明作者目前的观点与当时有所不同。 六、书前有作者撰写的《我与中国英语教育》为自序。书后附有作者著述目录。 中国英语教育名家自选集编委会 2006年9月9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