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把脉(现在的孩子怎么啦)
分类
作者 严行方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家庭教育有奥妙,但没有秘传。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包括四个栏目。针对每个问题,首先举出典型案例,列出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错误表现,然后为家长支招,最后提出一句发人深省的家教名言供家长思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解剖家庭教育的关节要点,做到有的放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抓住家庭教育面临的重点问题和家长的困惑,在有机传播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人才学等知识的同时,就事论理,通过具体案例阐述道理、诠释方法、增强指导作用,力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信,您读了本书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沁人心脾的感觉。果真如此,本书的作用就算达到了。

内容推荐

大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说:“每个孩子生来都是天才,是错误的教育方法扼杀了他们的天才。”

21世纪的家长正面临着两大困惑:一是看不懂“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二是不知道“现在的家长怎么办?”本书通过深入剖析当代家庭教育的10大误区,试图解答这两大困惑,为家长提供切实帮助。

目录

第一章 “妈妈,我不要做哈佛女孩”——面对拒绝当标准产品的孩子

 现象:揠苗助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得离谱

目光短浅,影响了孩子的深度开发

千篇一律,只会照抄别人的家教模式

白日做梦,世上哪有万能的教育方去

 支招:解放孩子,充分展现他的自由个性

破除迷信,批判地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

因材施教,这是家教成功的前提条件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器来得实在

第二章 “这次没考好,是没遇上幸运日”——面对从小迷信的孩子

 现象:不可不信,现代迷信正在困扰青少年

生活空虚,沉溺于迷信游戏不能自拔

浑浑噩噩,家长带着孩子求神拜佛

耳濡目染,贪官污吏在制造迷信

 支招:探根究源,搞清楚孩子为什么迷信

破除迷信,教给孩子以科学观念

标本兼治,帮助孩子树立人生理想

告诉孩子,探索未知永远是科学最宝贵的品质

第三章 “谁和我过不去,我就摆谁”——面对崇尚暴力的孩子

 现象:小事一桩,往往造成人命关天

内外勾结,动不动就去校外搬救兵

网络游戏,喜欢玩血腥暴力

聚众斗殴,一不小心就滑向犯罪

 支招:防微杜渐,及时发现事故苗头

严加管束,不让孩子成“小霸王”

做人大度,培养孩子的应有气量

提高情商,教孩子学会与人交往

第四章 “山无棱,天地合,才民君绝”——面对早恋以至同居的孩子

 现象:学生早恋,如今已是见怪不怪

校园爱情,一半友谊勾兑一半爱情

星星之火,动不动就会灼伤孩子

伟人早恋,早恋者的救命稻草

 支招:与时俱进,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

因势利导,适当鼓励孩子与异性交往

扬长避短,降低早恋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认清形势,能避免的是早孕而不是早恋

第五章 “网络上谁都不知道你是一条狗”——面对迷恋电脑网吧的孩子

 现象:网络游戏,你玩游戏游戏玩你

网络聊天,除了无聊还是无聊

网络色情,诲淫诲盗引诱犯罪

网络交友,拖人下水受害匪浅

 支招:堵不如疏,禁止上网并不可取

允许上网,但要实行有效管理

打开心锁,解铃还需系铃人

孤立无助,莫忘寻求外界帮助

第六章 “年轻没有失败,一切皆有可能”——面对别人眼里的“问题孩子”

 现象:浑身毛病,“问题孩子”后面有“问题标准”

离家出走,“问题孩子”后面有“问题家长”

作业如山,“问题孩子”后面有“问题老师”

谎话连篇,“问题孩子”后面有“问题社会”

 支招:顺应天性,冷静对待孩子的“失败”

倔犟任性,适当引导能促进成才

成绩不好,家长有责任加以辅导

尊重老师,与老师达成教育合力

第七章 “心好,一切都好”——面对有情绪障碍的孩子

 现象:人非草木,孩子的心情谁能顾及

身心疲惫,孩子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

麻木不仁,家长的眼里只有学习

赏识教育,容易降低心理素质

 支招:从小抓起,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放弃比较,找个理由喜欢孩子

题目太难,不逼孩子钻牛角尖

心情教育,排遣情绪障碍的五条途径

第八章 “为了母亲的微笑”——面对惧怕考试的孩子

 现象:高考情结,能上大学才叫成才

考得不好,学生处处受到排挤

素质教育,培养不出现代公民

爱因斯坦,这样批评中国教育

 支招:旁观者清,告诉孩子考试的重要

重视基础,告诫孩子要脚踏实地

孩子考试,家长应当避免什么

多多鼓励,这是家长要切记的

第九章 “道理我也懂,可总是改不掉”——面对习惯不良的孩子

 现象:家长陪读,学习上的包办代替

四体不勤,什么家务也不会做

作业拖拉,非要拖到最后一刻

注意力差,做作业时心不在焉

 支招:浇树浇根,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

认真作业,培养良好的养成教育

聚精会神,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艮好习惯,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第十章 “通则不痛,不通则痛”——面对有陌生感的孩子

 现象:视同陌路,家长为不了解孩子而苦恼

亲情淡化,双方找不到沟通办法

七大冲突,凸现家庭教育主要矛盾

不懂孩子,四分之三家长偷看日记

 支招:理解孩子,每天交流一小时

书信交流,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恩小惠,孩子毕竟是孩子

把握契机,让爱直达孩子心田

试读章节

自古以来,传染性极强的“天才综合症”在我国弥漫了上千年。然然的父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到了“一定程度”:看到别人的孩子成才了(这里姑且把“哈佛女孩”们看做是“成功者”),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要超过他们,至少要和他们一样。只有这样,家长才感到孩子有出息,自己脸上才光彩。

这是当今家庭教育的突出误区之一。这些家长根本忘记了这样一个朴素真理:世界上本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又怎么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能够通过标准化产品的生产模式取得同样的“成功”呢?

照搬照抄“哈佛女孩”的培养模式,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如果一定要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必定不是幸福而是痛苦,不是成功而是失败。

类似于这种不切实际的望子成龙,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形:

揠苗助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得离谱

许多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什么的,这本来并没错。然而我们知道,任何社会都是芸芸众生占绝大多数。如果家长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有更多的兴趣爱好,这本无可非议,可是要他们必须成名成家,就多少难为他们了。

尤其是,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家长不择手段,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然后希望从中得到加倍回报,就大大超出了培养兴趣的范畴。孩子的业余时间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像绷紧了的弦一样,势必会影响学习状态,反而误了大事。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主要表现为:父母没有取得成功的,希望孩子将来一定要成功,以报父母的“一箭之仇”;父母已经取得成功的,希望孩子将来取得更大成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许多孩子不得不走上一条单行道——开足马力、赶超他人,哪里还管得上“交通规则”?

科学研究表明,重压之下的孩子由于受家长支配、指责太多,学习上反而缺乏积极性、生活上缺乏激情。而且,由于他们享受不到应有的童年乐趣,社交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发育都会受到一定影响。除此以外,由于早期压力太大,自信心和自觉性也会因此受到打击。凡此种种,都是他们成才路上的绊脚石。

处于这种要求下的孩子,开始时的确具备暂时超越他人的能力,家长为之感到欢欣鼓舞,觉得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胜人一筹。可是他们很快会发现,没过多久,大多数孩子就会因缺乏“可持续学习能力”而败下阵来,反而不如自然状态下成长的孩子更优秀、更成功。

这时候的家长基本上会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家长从此失去信心,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孩子又重新回到自然状态下生活和学习;另一部分家长则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反而变本加厉。在这种情况下,少部分孩子会通过调整,急起直追,绝大多数孩子仍然毫无起色、表现平平。这又重新激起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中突,进入下一个恶性循环。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周围,随着孩子年龄的渐渐增长,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到唉声叹气的队伍中去——

每个孩子生下来时家长都会欢天喜地,俗称“落地欢喜”。他(她)的一举一动、一啼一笑都是那样的迷人和令人陶醉。连他(她)撒了一泡奇臭无比的尿,家长也会觉得别有风味。如果说“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时候就是“父母眼里出王子(公主)”了。

这种热乎劲在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时达到高峰。为了孩子能上一所艺术幼儿园,家长愿意掏出数万元赞助费。在家长眼里,这时候的孩子无不聪敏伶俐、活泼可爱,大多数还能歌善舞,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必定能成大器。  所以,你看看周围的一些幼儿园,派头之大、牛气>中天,一点也不输于重点大学!

到了孩子上小学时,家长们悉心呵护、勤加督促,又是学小提琴,又是学剑桥英语,又是上奥数班,又是请家教补习……家长忙得不亦乐乎,孩子累得东倒西歪。

在这样的紧张学习中,苦不堪言的孩子们一个个败下阵来,于是一部分家长打起了退堂鼓。一句“随他去吧”,意味着他们的望子成龙暂时告一段落。

勉强跟得上这种紧张节奏的孩子,则失去了起码的童年乐趣,变成了“机器人”。家长在对他们快马加鞭的同时,又把目光瞄准了小学升初中时的择校。

虽然都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然而毫无疑问,总有一些孩子要不断地“输在起跑线”上。

尤其是到了孩子上初中时,这时候大约有一半家长开始“头脑清醒”起来,逐渐对孩子失去信心。剩下的另一半家长,因为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基本稳定下来,所以还在做“最后挣扎”。这部分孩子就是将来升入普通高中的主要生源。

到了孩子上高中时,其中一部分家长又要继续重复前面小学升初中时的打退堂鼓过程。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由小学阶段的“望子成龙”到初中阶段的“逼子成龙”,孩子身上已经没有多少潜力可挖,对孩子的希望不得不“现实”起来,终于回到了现实世界。

可以说,大多数中国家长都经历过或即将经历这样一个揠苗助长的痛苦过程。在所有独生子女家长中,几乎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当工人、农民;而放眼人才劳务市场,哪十白是招聘一名营销员也要具有本科学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又有哪个家长敢不揠苗助长呢?

目光短浅,影响了孩子的深度开发

什么叫成才?这个问题虽然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应该从孩子的一生来考虑。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上大学看做是成才。不要说面对中学生、小学生了,就连孩子还在幼儿园时,整天就唠唠叨叨希望他们考大学。

在这些家长眼里,读大学就等于成功。至于读了大学后下一步的人生发展,则全然没有更多考虑。

这就是现在一些大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得过且过的根源所在。

早在《哈佛女孩刘亦婷》红遍全国之初,就有一位研究中外教育差别的学者指出,中国人历来习惯于以起点论英雄,而美国人则更喜欢以终点论英雄。

他说,这两种“英雄观”哪个更理性呢?很简单,只要看看田径比赛,你见过哪个项目是以起跑时运动员的速度最快来决定胜负的吗?毫无疑问,即使孩子上了哈佛大学,也并不一定就算“成功”。

坦率地说,按照理性观念来理解,最有资格介绍家庭教育经验的应该是杨振宁、邓稼先、袁隆平等人的父母,因为他们的孩子确确实实取得了成功,而且是巨大成功。

孩子还在上大学(哪怕是上哈佛大学)的一些家长,由于孩子距离“成功”还很遥远,所以,家长根本就不具备这种资格。否则,就难逃上述“目光短浅”之嫌。如果是这样,马加爵的父母在儿子没有出事之前,是否也同样可以写一本怎样教育儿子成才的书呢?P4-8

序言

家庭教育是天下最大的学问。要想孩子成功,家长自己必须优秀,必须具备先进的家教理念,并付诸实践。

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爱孩子是一辈子的事,你怎么去实现,你准备好了吗?”

在我们周围,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家长教育孩子依然凭借的是母鸡式的动物本能,由此很容易出现两大困惑:一是看不懂“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二是不知道“现在的家长怎么办?”两者交织,导致家长频频犯晕。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在家长这里。独生子女教育本来就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再加上孩子面临的社会环境与过去完全不同,家长如果不注重转变家教观念、不注重学习家教方法、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就必然犯晕。克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企图无师自通,是注定吃力不讨好的,也不会收到实效,更被孩子所不屑。

事物已经发生变化,刻舟求剑当然会可笑之至。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这就是家长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有鉴于此,本书试图通过深入剖析当代家庭教育面临的十大常见误区,为您解答这两大困惑,为您指导孩子走向成功提供切实帮助。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

精选案例

家庭教育案例何止千千万。大凡家长,或多或少具备一些家教常识、原理和方法,关键是如何恰当运用。所以,泛泛而谈的描述不会有效果。本书从实践中选择十个最具典型意义的方面加以阐述,说深说透,以切实帮助家长解决疑难问题。

有破有立

家庭教育有奥妙,但没有秘传。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包括四个栏目。针对每个问题,首先举出典型案例,列出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错误表现,然后为家长支招,最后提出一句发人深省的家教名言供家长思考。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解剖家庭教育的关节要点,做到有的放矢。

实用性强

阅读本书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抓住家庭教育面临的重点问题和家长的困惑,在有机传播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人才学等知识的同时,就事论理,通过具体案例阐述道理、诠释方法、增强指导作用,力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相信,您读了本书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沁人心脾的感觉。果真如此,本书的作用就算达到了。

最后,衷心感谢著名教育专家黄旗萍老师为本书创作精美插图。

严行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