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多少僧人曾于此听晨钟暮鼓,修身成佛,普度众生……
而今,少林僧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自何处来?向何处去?是沉浸在往昔中,还是在书写新的历史?
本书向你讲述了49位少林人——释永信、释印松、释永乾、释延达、释印海等人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少林遇见他们(49位少林人的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李阳泉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往,多少僧人曾于此听晨钟暮鼓,修身成佛,普度众生…… 而今,少林僧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自何处来?向何处去?是沉浸在往昔中,还是在书写新的历史? 本书向你讲述了49位少林人——释永信、释印松、释永乾、释延达、释印海等人的故事…… 内容推荐 请随作者走进少林,走进这禅、武、医、艺的世界走进少林僧人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内心…… 一个人人品正,一心一意做人,就自然而然昌盛成佛了; 我是修行的人,修行的人也在滚滚红尘中,只是我们想的问题不同,做的事业有别; 佛法不离世间法,生活也是佛; 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愿力有多深,你的成就就有多高; 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拥有佛一样的大智慧; 如果我们对这个一日干里的世界没有什么反应和了解,那你又该如何去度众生; 少林文化足以整个华夏文化为底蕴的,我在这里直接吸收到了禅的真意。 目录 序言 释永信 释印松 释永乾 释永福 释延达 释圣智 释行慈 释永基 释延裕 释延琳 释延颖 释永了 释仁纯 释延王 释行修 释印海 释延教 释行舟 释延鲁 释延藏 释宏正 释延净 释圣和 释延江 释永成 释永水 释永传 释延学 释永持 释永坡 释延良 释延悦 释延续 释延传 释延印 释延可 释延修 释延宏 释延化 释延超 释延慈 释延嗣 释延春 释恒福 山力 释小虎 释小龙 释小广 附录 写在后面 试读章节 第一次见到永信大和尚,是在2000年6月的北京,职工之家。 那天中午,职工之家的大堂,一个身体有些微胖的和尚被几个记者闱着,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有人说了一句,“这就是少林寺的方丈!”立刻又围上来几个扛摄像机的人。 这有些出人意料,印象中方丈大和尚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可是眼下的方丈看上去不过三十几岁。怀着极大的好奇,晚上便去他住的房间找他,想好好聊聊,可是他有约在先,便不好继续打扰,只简单聊了几句,了解到他1981年就去了少林寺,而且,在1987年就开始担任少林寺的住持了。匆匆和大师交换了名片,临别,大师说,有时间欢迎去少林寺。 只当是一句客套,之后一年也没有联系过。2∞1年10月,我决定探访少林出家人的生存状况时,拨通了大和尚的电话,原本心中没有多少底,可大师在电话那头轻轻说了两个字:“来吧”。 少林寺方丈室,永信方丈正坐在桌前用笔记本电脑浏览着互联网。他的身边围了几个小和尚,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评论着什么。引我们进来的小和尚正要通报,大和尚已然站了起来,冲我们双手合十,我们赶紧“入乡随俗”地还礼。 谈话从他来少林寺开始。 那是1981年,他告别了父母,背着一床旧被子,带了20斤粮票、30块钱,来到了少林寺,不久便拜当时的方丈行正长老为师了。“说起来,我的佛缘真是不浅,那一天,师父正要为我在立雪亭前举行皈依仪式时,正好白马寺海法方丈来到少林寺。我和海法方丈也认识,他便做了我的引进师,行正大师则做了我的剃度师,并赐我法号为永信。两个名寺方丈为一个年轻人举行皈依仪式,这样的机缘实在是不容易获得的。当年的少林寺一片破败,只有孤零零几个大殿,香火也不旺盛。因此,我们必须得种地养活自己。那时候,我们几个年纪稍轻的便承担起了挑粪、担水、种地的活儿。说实在的,那时候的生活真是苦,但是,师父一再对我说,艰苦的岁月应该是对自己的一种砺炼,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练就平常心,便有可能通往大道。几年过去了,1984年,师父让我负责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协助他老人家处理日常寺务。那一年,我19岁。1987年,师父圆寂了。我继承了师父的衣钵,担任了住持,全面主持寺院工作。” 永信方丈如此简单地概括了自己的经历。后来谈到了少林寺的扩建,方丈说在历史上,少林寺遭受了很多磨难,原本非常好的建筑被人为破坏了不少。这些年来,法堂、钟楼、鼓楼、白衣殿等陆续重建、修复了。说起修复工作,这里还有一段佳话:那是在199()年年底,我应邀访问日本,到达日本的第四天,我们访问京都达摩寺,见到了达摩寺住持广濑正史。交谈中,他抱出几本大影集让我翻阅,并告诉我,近百年来达摩寺几代僧人常到中国拍摄寺院建筑和佛教文物,用来充实和推进日本佛教。在一本老影集里,我忽然看见了一组少林寺早年景象的照片,细看下面的文字,这组照片竟是拍摄于日本大正九年,即石友三火烧少林寺前八年的1920年!这组照片太珍贵了,我当即向主人提出复制一套的请求,主人慨然同意并代为复制了48张照片,这套照片基本反应了少林寺80多年前的全貌。我们后来的修复工作很多便是参考这些图片资料进行的。 我们很想听他继续谈自己不凡的经历和少林寺的故事。可是不巧得很,大和尚刚好有寺务在身,马上要动身外出,我们只好作罢。离开方丈室时,大和尚拿出他的著作《禅露集》以及一些少林寺的资料送给我。 晚上,我们像行脚僧一样挂单住在了山上,睡不着,便打开《禅露集》来看,刚一翻开,便被迷住了—— 佛说了些什么?容易理解吗?我告诉大家,佛所发现的人生真理,非常的简单,甚至简单到我说出来大家都不敢相信。……书上说,佛悟道后,不想也不愿把自已悟到的真理传授给别人,怕被别人耻笑。佛所悟的真理。以及49年说法传道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五个字:别胡思乱想。做人能做到不胡思乱想,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安祥,烦恼痛苦也随之而去。佛经上所说的八万四千种法门,数自己的呼吸也好,观心观空也好,念佛也好,拜佛也好,参话头也好,以及别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做到不胡思乱想。我们禅宗讲明心见性,想通了就好。同样是吃饭,过去是糊里糊涂吃饭,现在是明明白白吃饭;同样是睡觉,过去是七梦八梦睡觉,现在是踏踏实实睡觉。马祖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就是这个意思。切不要以为,成佛以后就腾云驾雾,万人朝拜,或者其他不着边际的奇迹,那都是妄想。都是外道。” 当年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到底悟到什么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发现了妄想,发现妄想掩盖了佛性,是一切众生沉迷不悟、流转六道的原因。” 我们学佛修行,要打掉妄想,就是要把八识田里的妄想,一个一个打掉。从眼、耳、鼻、舌,身五识开始打,一直打到阿赖耶识,全部打掉,只剩下佛性为止。我们平时说的修行果位,声闻四果呀,菩萨五十一地呀,实际上就是消除妄想的程度,这与我们小时候读书一样,学的知识越多,年级越高。不过修行相反,妄想越少,果位越高。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世俗人生尽管没有意义,但一个人一辈子几十年时间,却是很珍贵的,我们通过学佛,通过努力修行,可以过上与世俗生活方式有别的另一种有意义的人生,那就是成佛。有人可能要说了,佛也是人么?是的,佛也是人,佛是觉悟了的人。所以经上说,众生是未觉的佛,佛是已觉的众生。切不要以为成佛以后,就是坐在大雄宝殿的莲花座上,香绕烟熏,万人朝拜。不是这样的。当年释迦本尊成佛以后,还是风里来雨里去,托钵游化一生。成佛以后,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他心理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明亮宁静,没有任何困扰,生机勃勃,更有活力。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上下左右,东张西望,而佛说不定就紧贴着我们背后,在窃笑我们的糊涂,我有时和人开玩笑说,只要我们突然来个急转身,说不定就能和佛撞个满怀。悟道成佛,随时随地都是可能的,古代、现代的禅师们开悟的故事不是很多么?不要把开悟想象成升天成仙之类的,开悟只是平常事,就像放下肩上的重担一样平常。一个人人品正,一心一意地做人,就自然而然昌盛成佛了。P2-5 序言 几年前,还是《中国青年》杂志记者的李阳泉先生提出要来少林寺体验生活,进而提出想对少林僧人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采访。 我答应了他的第一个要求。那时候,我们相识时间很短,我并不了解他,在我的印象中,他对佛教也是刚刚有所接触。因此,我没有建议他马上开始采访,而是希望他多了解少林。 之后,他成了少林寺的常客。每年都会来几次,而且每次来,都会停留一段时间。他常常住在挂单僧人的禅房中,和我们僧人一起过堂吃斋饭,在殿里,或者在禅房里,和一些僧人交流。久而久之,和寺里僧人都熟悉了。印象中最深的一次,那年春节前,寺里正在准备过年,他来了。他拿出自己写的几篇文章给我看,我大略翻了一下,全是与少林寺和少林僧人有关的,是这几年他在少林寺与僧人们交往后的感受。他的文字已有一种宗教的情怀,我很喜欢。觉得他“全面采访少林僧人”的机缘已经成熟了。 其实,对一个特定时期一个寺院中的众多僧人进行全面的生活记录,是一个很不错的想法。想想看,如果我们现在能够找到一本记载五十年前少林寺僧人群体生活的书,它的价值应该是很大的。但是,这项工作做起来并不容易。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字水平、交流水平以外,还需要有把握相似人群不同点的能力,更需要对佛教有所了解,要有善意。 半年之后,李阳泉先生把写好的40多位少林寺僧人的采访文章给我看。我认真阅读了他的文章。那些我非常熟悉的同修在他的笔下异彩纷呈。文章由一个又一个小故事穿起来,很好读,有些故事尽管就发生在我身边的同修身上,但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读来亲切又别有韵味。 去年,少林寺禅堂打七,他来体验。解七后,我问他感受如何。他说,感觉自己好像前世曾在这里修行过。其实,他这几年在少林寺的采访,就是一种修行。他用坚定的信念,树立正信,融入其中,终有所成。如今,《在少林遇见他们》马上要付梓了,作为他在少林遇见的人之一,我深表祝贺。 是为序。 释永信 2007年9月 后记 《在少林遇见他们》马上要付梓了,有几句话写在这里。 朋友们常说,这七八年来,你都成了少林寺的常客了,我说,不,我已经是这里的半个主人。 说来也奇怪,每次我走进少林的山门,都有一种回到家的安全感。那里古朴典雅的建筑,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常常充斥着我温暖的回忆。我手机中存的少林僧人的号码也渐次增多,无论走到哪里,偶尔打来的电话都会带给我心灵一片宁静。 这几年,正是少林寺一步步走向中兴的几年,释永信大和尚击大法鼓,竖大法幢,少林寺引起海内外的普遍关注。不久前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少林寺,使得少林寺的受关注度达到空前。这种被关注,是以少林僧人的践行为基础的,是的,每一位少林僧人。他们在这个古老的丛林中参与并感受着这个喧嚣的时代,他们用自己的修行向世人提供着多版本的“传奇”少林。 少林寺是一部动态的历史,构成历史的内核则是每一位少林人。这本书的前身是《寂寞喧嚣:我与少林的故事》,一晃已经出版五年了。我的朋友,文脉堂机构负责人刘太荣先生不久前表达了希望再版此书的想法。我很高兴,一方面,五年过去了,少林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被访问者的修行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需要给读者有所交待;另一方面,这几年我又陆陆续续访问了数位法师,也好趋此机会写出来,让读者更多方位地了解少林。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在少林遇见他们》,是49位少林人的故事,他们共同构成了少林的当下,也必将构成少林的历史。 感谢永信大和尚所作的序。 感谢我的好友张伯元先生多次陪我走近少林僧人。 感谢黑明先生,尽管由于种种因缘,我们没有再次合作,但是,在这本书中还使用了部分黑明先生拍摄的图片。 感谢阿德先生、张俊昌先生、永了法师、延悦法师为我的访问提供了便利。 感谢每一位接受我访问的少林人。 感谢东方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傅跃龙,感谢文脉堂同仁杨珊、杨培华、朱玉梅、邬小丹。当然,还有太荣。 感谢每一位关注少林的人。 感谢每一位有缘读到此书的人。 作者邮箱:butui@163.com,欢迎各位不吝赐教。 李阳泉 2007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那些我非常熟悉的同修在他的笔下异彩纷呈。有些故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读来亲切又别有韵味。 去年,少林寺禅堂打七,他来体验。解七后,我问他感受如何。他说,感觉自己好像前世曾在这里修行过。 其实,他在几年在少林寺的采访,就是一种修行。他用坚定的信念,树立正信,融入其中,终有所成。 ——少林寺方丈 释永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