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作者石太昆将此前的各种包公故事传说,无论是舞台戏曲,说唱,还是诉诸文字的野史,笔讳疾忌医、小说,进行了融会创新,内容精彩丰富,情节曲折生动。
宋仁宗年间,河南陈州旱情严重,包拯奉皇命到陈州放粮赈灾。陈州恶霸庞煜仗着自己是皇亲国舅,竟派人刺杀包大人。南侠展昭、锦手鼠白玉堂、老隐士晏子陀等人暗中保护、帮助包大人,使包大人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随后,包大人得以刀铡国舅,除暴安良。随后,包大人又查清了多年前的皇宫冤案“狸猫换太子”之事,使仁宗与李娘娘母子二人得以团聚。仁宗封南侠展昭为御猫,锦手鼠白玉堂十分不服,故屡屡制造事端,百般刁难南侠,但最终被展昭的大度与真诚及高超武艺所折服,归顺了开封府。此后,南侠、五鼠、北侠欧阳春、黑妖狐智化等众侠士又舍行忘死协助钦差颜散剪除欲谋反叛的襄阳王的党羽,白玉堂不幸命丧铜网阵,但众英雄最终还是平定了军山,为最后扫平襄阳王之乱奠定了基础。
华夏文明绵亘数千年,有多少英雄人物驰骋江山,他们的故事流传不断,而中国古典小说正是讲述传播这些故事的重要阵地。“华夏英雄传系列”小说即是选取描述历代各路英雄传奇事迹的优秀作品,统一设计,整体推出。包括:以奇幻笔法反映商周更替的《封神演义》、展示春秋战国烽火岁月诸侯争霸的《东周列国志》、叙述大唐帝国来龙去脉的《隋唐演义》、谱写杨氏一门忠烈保家卫国的《杨家将演义》、描绘各路草莽英雄襄助包青天的《三侠五义》、读后令人扼腕的民族英雄传奇《说岳全传》。
这几部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虽然不如四大名著登峰遣极,但其完整巧妙的篇章结构、曲折动人的情节布局、生动多姿的人物形象仍然堪称经典,刊行后吸引了众多读者,广为流布。
本书为这几部小说中的其中一部。
话说宋朝自陈桥兵变,众将立太祖为君,江山一统,相传至太宗,又至真宗,四海升平,万民乐业,真是风调雨顺,君正臣良。
一日早朝,文武班齐,有西台御史兼钦天监文彦博出班奏道:“臣夜观天象,见天狗星犯阙,恐于储君不利。恭绘形图一张,谨呈御览。”承奉接过,陈于御案之上。天子看罢,笑日:“朕观此图,虽则是上天垂象,但朕并无储君,有何不利之处?卿且归班,朕自有道理。”早朝已毕,众臣皆散。
转向宫内,真宗闷闷不乐,暗自忖道:“自御妻薨后,正宫之位久虚,幸有李、刘二妃现今俱各有娠,难道上天垂象就应于他二人身上不成?”才要宣召二妃见驾,谁想二妃不宣而至。参见已毕,跪而奏日:“今日乃中秋佳节,妾妃等已将酒宴预备在御园之内,特请圣驾今夕赏月,作个不夜之欢。”天子大喜,即同二妃来到园中。但见秋色萧萧,花香馥馥,又搭着金风瑟瑟,不禁心旷神怡。真宗玩赏,进了宝殿,归了御座,李、刘二妃陪侍。宫娥献茶已毕,真宗道:“今日文彦博具奏,他道现时天狗星犯阙,主储君不利。朕虽乏嗣,且喜二妃俱各有孕,不知将来谁先谁后,是男是女。上天既然垂兆,朕赐汝二人玉玺龙袱各一个,镇压天狗冲犯;再朕有金丸一对,内藏九曲珠子一颗,系上皇所赐,无价之宝,朕幼时随身佩带。如今每人各赐一枚,将妃子等姓名、宫名刻在上面,随身佩带。”李、刘二妃听了,望上谢恩。天子即将金丸解下,命太监陈林拿到尚宝监,立时刻字去了。
这里二位妃子吩咐摆宴,安席进酒。登时鼓乐迭奏,彩戏俱陈,皇家富贵自不必说。到了晚间,皓月当空,照得满园如同白昼。君妃快乐,共赏冰轮,星斗齐辉,觥筹交错。天子饮到半酣,只见陈林手捧金丸,跪呈御前。天子接来细看,见金丸上面,一个刻着“玉宸宫李妃”,一个刻着“金华宫刘妃”,镌得甚是精巧。天子深喜,即赏了二妃。二妃跪领,钦遵佩带后,每人又各献金爵三杯。天子并不推辞,一连饮了,不觉大醉,哈哈大笑道:“二妃如有生太子者,立为正宫。”二妃又谢了恩。
天子酒后说了此话不知紧要,谁知生出无限风波。你道为何?皆因刘妃心地不良,久怀嫉妒之心。今一闻此言,惟恐李妃生下太子立了,正宫,李妃居左,自己在右。自那日归宫之后,便与总管都堂郭槐暗暗铺谋定计,要害李妃。谁知一旁有个宫人名唤寇珠,乃刘妃承御的宫人。此女虽是刘妃心腹,他却为人正直,素怀忠义。见刘妃与郭槐计议,好生不乐,从此后各处留神,悄地窥探。
单言郭槐奉了刘妃之命,派了心腹亲随,找了个守喜婆尤氏,他就屁滚尿流,又把自己男人托付郭槐,也做了添喜郎了。一日,郭槐与尤氏秘密商议,将刘妃要害李妃之事细细告诉。奸婆听了,始而为难。郭槐道:“若能办成,你便有无穷富贵。”婆子闻听,不由满心欢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郭槐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郭槐闻听,说:“妙,妙!真能办成,将来刘妃生下太子,你真有不世之功。”又嘱咐临期不要误事,并给了好些东西。婆子欢喜而去。郭槐进宫,将此事回明刘妃,欢喜无限,专等临期行事。
光阴迅速,不觉得到三月,圣驾到玉宸宫看视李妃。李妃参驾,天子说:“免参。”当下闲谈,忽然想起明日乃是南清宫八千岁的寿辰,便特派首领陈林前往御园办理果品,来日与八千岁祝寿。陈林奉旨去后,只见李妃双眉紧蹙,一时腹痛难禁。天子着惊,知是要分娩了,立刻起驾出宫,急召刘妃带领守喜婆前来守喜。刘妃奉旨,先往玉宸宫去了。郭槐急忙告诉尤氏,尤氏早已备办停当,双手捧定大盒,交付郭槐,一同齐往玉宸宫而来。
你道此盒内是什么东西?原来就是二人定的奸计,将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认不出是何妖物,好生难看。二人来至玉宸宫内,别人以为盒内是吃食之物,那知其中就里。恰好李妃临蓐,刚然分娩,一时血晕,人事不知。刘妃、郭槐、尤氏做就活局,趁着忙乱之际,将狸猫换出太子,仍用大盒将太子就用龙袱包好装上,抱出玉宸宫,竟奔金华宫而来。刘妃即唤寇珠提藤篮暗藏太子,叫他到销金亭用裙绦勒死,丢在金水桥下。寇珠不敢不应,惟恐派了别人,此事更为不妥,只得提了藤篮,出凤右门至昭德门外,直奔销金亭上,忙将藤篮打开,抱出太子。且喜有龙袱包裹,安然无恙。抱在怀中,心中暗想:“圣上半世乏嗣;好容易李妃产生太子,偏遇奸妃设计陷害。我若将太子谋死,天良何在?也罢,莫若抱着太子一同赴河,尽我一点忠心罢了。”刚然出得销金亭,只见那边来了一人,即忙抽身,隔窗细看。见一个公公打扮的人,踏过引仙桥。手中抱定一个宫盒,穿一件紫罗袍绣立蟒,粉底乌靴,胸前悬一挂念珠,斜插一个拂尘儿于项左;生的白面皮,精神好,一双目把神光显。这寇承御一见,满心欢喜,暗暗的念佛说:“好了,得此人来,太子有了救了!”原来此人不是别人,就是素怀忠义首领陈林。只因奉旨到御园采办果品,手捧着金丝砌就龙妆盒,迎面而来。一见寇宫人怀抱小儿,细问情由,寇珠将始末根由说了一回。陈林闻听吃惊不小,又见有龙袱为证。二人商议,即将太子装入盒内,刚刚盛得下。偏偏太子啼哭,二人又暗暗的祷告。祝赞已毕,哭声顿止。二人暗暗念佛,保佑太子平安无事就是造化。二人又望空叩首罢,寇宫人急忙回宫去了。
陈林手捧妆盒,一腔忠义,不顾死生,直往禁门而来。才转过桥,走至禁门,只见郭槐拦住道:“你往那里去?刘娘娘宣你,有话面问。”陈公公闻听,只得随往进宫。却见郭槐说:“待我先去启奏。”不多时,出来说:“娘娘宣你进去。”陈公公进宫,将妆盒放在一旁,朝上跪倒,口尊:“娘娘,奴婢陈林参见。不知娘娘有何懿旨?”刘妃一言不发,手托茶杯,慢慢吃茶。半晌,方才问道:“陈林,你提这盒子往那里去?上有皇封是何缘故?”陈林奏道:“奉旨前往御园采拣果品,与南清宫八大王上寿,故有皇封封定,非是奴婢擅敢自专的。”刘妃听了,瞧瞧妆盒,又看看陈林,复又说道:“里面可有夹带,从实说来!倘有虚伪,你吃罪不起。,’陈林当此之际,把生死付于度外,将心一横,不但不怕,反倒从容答道:“并无夹带。娘娘若是不信,请去皇封,当面开看。”说着话,就要去揭皇封。刘妃一见,连忙拦住道:“既是皇封封定,谁敢私行开看,难道你不知规矩么?”陈林叩头说:“不敢,不敢!”刘妃沉吟半晌,因明日果是八千岁寿辰,便说:“既是如此,去罢!”陈林起身,手提盒子才待转身,忽听刘妃说:“转来!”陈林只得转身。刘妃又将陈林上下打量一番,见他面上颜色丝毫不漏,方缓缓的说道:“去罢。”陈林这才出宫,倒觉的心中乱跳。这也是一片忠心至诚感格,始终瞒过奸妃,脱了这场大
出了禁门,直奔南清宫内,传:“旨意到!”八千岁接旨人内殿,将盒供奉上面,行礼已毕。因陈林是奉旨钦差,才要赐座,只见陈林扑簌簌泪流满面,双膝跪倒,放声大哭。八千岁一见,吓得惊疑不止,便问道:“伴伴,这是何故?有话起来说。,’陈林目视左右。贤王心内明白,便吩咐:“左右回避了。”陈林见没人,便将情由细述一遍。八千岁便问:“你怎么就知道必是太子?”陈林说:“现有龙袱包定。”贤王听罢,急忙将妆盒打开,抱出太子一看,果有龙袱。只见太于哇的一声,竟痛哭不止,仿佛诉苦的一般。真是圣天子,百灵相助。贤王爷急忙抱入内室,并叫陈林随入里面,见了狄娘娘,又将原由说了一遍。大家商议,将太子暂寄南清宫抚养,候朝廷诸事安顿后,再做道理。陈林告别,回朝覆命。
谁知刘妃已将李妃产生妖孽奏明圣上。天子大怒,立将李妃贬入冷宫下院,加封刘妃为玉宸宫贵妃。可怜无靠的李妃受此不白之冤,向谁申诉!幸喜吉人天相,冷宫的总管姓秦名凤,为人忠诚,素与郭槐不睦,已料此事必有奸谋。今见李妃如此,好生不忍,向前百般安慰。又吩咐小太监余忠好生服侍娘娘,不可怠慢。谁知余忠更有奇异之处,他的面貌酷似李妃的玉容,而且素来做事豪侠,往往为他人奋不顾身。因此秦凤更加疼爱他,虽是师徒,情如父子。他今见娘娘受此苦楚,恨不能以身代之,每欲设计救出,只是再也想不出法子来,也只得罢了。
且说刘妃此计已成,满心欢喜,暗暗的重赏了郭槐与尤氏,并叫尤氏守自己的喜。到了十月满足,恰恰也产了一位太子。奏明圣上,天子大喜,即将刘妃立为正宫,颁行天下,从此人人皆知国母是刘妃了。待郭槐如开国元勋一般,尤氏就为掌院,寇珠为主管承御,清闲无事。
谁知乐极生悲,过了六年,刘后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呜呼。圣上大痛,自叹半世乏嗣,好容易得了太子,偏又天亡,焉有不心疼的呢?因为伤心过度,竟是连日未能视朝。这日八千岁进宫问安,天子召见八千岁。奏对之下,赐座闲谈,问及“世子共有几人,年纪若干”,八千岁一一奏对。说至三世子,恰与刘后所生之子岁数相仿,天子闻听,龙颜大悦,立刻召见。进宫见驾。一见世子,不由龙心大喜,更奇怪的是形容态度与自己分毫不差,因此一乐病就好了。即传旨将三世子承嗣,封为东宫守缺太子。便传旨叫陈林带东宫往参见刘后,并往各宫看视。陈林领旨,引着太子先到昭阳正院朝见刘后,并启奏说:“圣上将八千岁之三世子封为东宫太子,命奴婢引来朝见。”太子行礼毕,刘后见太子生的酷肖天子模样,心内暗暗诧异。陈林又奏还要到各宫看视。刘后说:“既如此,你就引去,快来见我,还有话说呢。”陈林答应着,随把太子引往各宫去。
P1-5
原夫《龙图》一传,旧有新编,貂续千言,新成其帙。补就天衣无缝,独具匠心;裁来云锦缺痕,别开生面。百廿回之通络贯脉,三五人之义胆侠肠,信乎文正诸臣之忠也,金氏等辈之烈也,欧阳众士之侠也,玉堂多人之义也,命之以《忠烈侠义传》名,诚不诬矣!作者煞是费心,阅者能弗动目?虽非熔经铸史,且喜除旧翻新;勿论事之荒唐,最爱语无污秽。使读者能兴感发之善,不入温柔之乡。开笔悦闲情,雨窗月夜之馀,较读才子佳人杂书,满纸脂香粉艳,差足胜耳。况余素性喜闻说鬼,雅爱搜神,每遇志异各卷,莫不快心而浏览焉。戊寅冬,于友人入迷道人处得是书之写本,知为友人问竹主人互相参合删定,汇而成卷。携归卒读,爱不释手。缘商两友,就付聚珍板,以供同好云尔。
光绪己卯新秋,退思主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