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和庄子赏鱼去(一个渔翁思想家的闲适与从容)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星
出版社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鱼,对于庄子,是生命鲜活流动的象征物,也是他自由论与生命哲学的起点。鱼的自由灵动,生机活泼,象征了庄子哲学追求自由与逍遥思想的精髓。而庄子本身就是一个钓鱼者。钓鱼亦是一项文化活动,象征着远离世俗,寄情山水,从容悠闲。品读庄子,从鱼开始,是一条捷径,无疑也是一次充溢着人性的生机与灵气的智慧之旅。

内容推荐

鱼在中国古代,是常见的生命象征物。鱼水之欢,至今仍是天地之和谐的形象表达。先秦诸子,对鱼的描写,没人可及庄子项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相忘于江湖”这些都是作为庄子哲学的生动标签而被人们津津乐道,鱼的自由灵动,生机活泼,正象征了庄子哲学追求自由与逍遥思想的精髓。

而庄子本身就是一个钓鱼者。钓鱼亦是一项文化活动,象征着远离世俗,寄情山水,从容悠闲,而庄子是中国哲学家中,跟渔翁形象,最贴近的一个。

目录

前言 庄子,一个真正的渔翁

第一章 北冥有鱼,遨游于逍遥之境

 一条大鱼的自由

 人之境界,由心而生

 有用和无用的困惑

 是与非的死胡同

 蜗牛角上的战争

第二章 濠上赏鱼,人间至乐

 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谁会去暗算一个乞丐呢

 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水的淡然,安之若素的快乐

 知其不可而安之若命

第三章 独钓濮水,悟透世情

 大梦谁先觉

 名与利的根源

 世上为什么会有盗贼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第四章 个渔翁的伤感

 是耶非耶,俱化为蝴蝶

 两个人的友谊

 真正的“视死如归”

 一个骷髅眼中的生与死

 无情未必真豪杰

第五章 近水知鱼性,习惯成自然

 最重要的事情:认识你自己

 为什么鱼儿不能在岸上生活

 违背本性,就是背离了天意

 心定神闲的神射手

第六章 鱼水相合,天地之大美

 最气势磅礴的一次钓鱼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唐僧取来的无字真经

 花香中的禅意

试读章节

自恃聪明的惠子,一向对庄子的“道”家学说不屑一顾,曾经不止一次地对庄子说:“你的观点听起来好听。但没有用处。”庄子说:“只有懂得什么是没有用处的人。你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的东西。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那这块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如果旁边的地方都空了,只留下脚站立着的那一小块地,这样的话,这块地也就没有用处了。”庄子说:“如此说来,你认为没有用处的那些地方,实际上也是对你大用处的了,你也同样少不了它们。”

有一位旅行者,走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地方。在那里他发现了一大片兰草。经仔细辨认后,他确定那是兰花中的珍品,佛兰。旅行者惊喜至极,决定把这些花带回城里出售。旅厅者找到一户农户,想借一把锄头。当憨厚的男主人明白了旅厅者的来意后,很爽快地把锄头递给他,只是提出一个要求:跟着他去看一看是怎样的一种花儿,竞让旅行者如此着迷。

看过之后,农民很是失望。“原来是这种自生自灭的小草,我们这里的人谁都不要,这草是没用的,我们曾割回去喂牛,可是它嗅也没嗅一下呢。”说完,农民遗憾地走了。几天以后,旅行者回到了城里,带回去的几十株佛兰,很快使他成为富翁。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其实,世上本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罢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际遇里,往往会有不同的价值。说不定看起来无用的东西,在他人眼里却是最有用的。

张爱玲很有名的一部小说叫《倾城之恋》,里面的男主角范柳原说刍流苏是个善于低头的女人,白流苏幽幽道自己不过是个无用的女人罢了,范却笑着说:“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了。”范的这句精彩对白其实是套用了英美人说的“无用的女人是强者和猛兽”。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对流苏说出来,便是另一种意味了。

范柳原是英国长大的广东生意人,事业成功,为人精明。他游戏于情感与女人之间,对女人就像是对生意一样知根知底。他风流自持,凭着一点家底和俊朗的外型,早已被名门闺秀所包围。他被白流苏所吸引,希望白流苏跟着他,当他的情人,他会供给她的生活所需,但不会跟他结婚。

范柳原所给予的。自然不是流苏所想要的生活,白流苏是一个旧式家庭中长大的女性,离婚后住在娘家。眼见韶华将去,等待她的命运,无非就是孤老终死,或嫁作填房,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吗?说自己“无用”,这确实是无可奈何境遇之下的喟叹了。因此,她也只能作为一个情场赌徒,把婚姻作为职业,在男人身上寻找最后的庇护。

向来和女人周旋无往不胜的范柳原这次遇上了劲敌,虽然这两人可以说是处在非常不对等的地位上,但论起情场斗智,则是男人够精明,女人也绝非省油的灯,双方都拿出了百分百的智慧和精力去攻守这场“爱情之战”,范柳原无疑占据了大部分的主动权,而流苏看似不露声色且又被动的态度却是她的一个“致命武器”,所以范柳原才会对她说,无用的女人是最厉害的了。幸好,香港的沦陷帮了白流苏,也可以说是让两颗自私的心走到了一起。这个总是说自己“无用”的女人最终得到了一个好的归宿。

因循守旧,只能让人的生命止于一种苟且的状态:创新求变,则会让人生焕发出耀眼的光芒。何不改变一下思维,让“无用”的东西变为“有用”呢?

美国有一个叫罗伯特的人,用几年时间收集了七万多件“失败产品”,然后创办了一个“失败产品陈列室”,并一一配上了言简意赅的说明。由于这一展览给人以真实深切的警示,开展后观者如潮,给罗伯特带来了滚滚财源。

展览“无用”的废品竞创造了成功!联想到一句西方的幽默:所谓垃圾,就是放错了地方的好东西。生活中的很多事也是如此。既然放错了地方,就不妨给它换个位置,谁找准了这个“地方”,谁就能让那些“垃圾“大放光彩!

人生就如一场棋局,这世上本没有天生无用、天生失败或者天生成功的人,关键是你处在什么位置,或者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所以不要说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能,只不过你就像那株后来价值倍增的佛兰一样,还没有被发现而已。那么,我们何不换一个角度看自己,试着走出去,充分展现自己的长处。在“平庸”中挖掘亮色,从“无用”中寻找价值呢?

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到他的一位朋友家中作客。主人很是殷勤好客,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一只不会叫的雁杀了来招待客人。

庄子的学生听了很疑惑,向庄子问道,老师,山里的巨木因为无用而保存了下来,家里养的雁却因不会叫而丧失性命。命运差别如此之大,那么,我们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繁杂无序的社会呢?

庄子回答说:还是选择有用和无用之间吧,虽然这之间的分寸太难掌握了,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规律。但却可以避免许多争端,而足以应付人生的许多难题。

在这个世上。“有用”和“无用”的分寸真的很难把握,如在职场中,太聪明的员工招人嫉妒,而太不聪明的,可能就只能卷铺盖走人了。这样的分寸拿捏就如同陪皇上下棋一样。如果故意让自己输,很可能被冠以“欺君之罪”,若是不让皇上赢,那又有可能是吃不了兜着走。

据说清末慈禧太后与某太监下象棋,那太监吃了慈禧的马。说道:“奴才杀了老佛爷的一只马。”慈禧怒他说话无礼,立时命人将他拖了出去,乱棒打死。

到底该赢还是该输,这其中的分寸实在是难以把握,也许陪皇上娱乐时,最安全的方法,便是像《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总结的那样,在最开始的时候,尚可假意出力厮拚。杀得难解难分,直到最后关头方输。但如何能运用巧妙,存乎一心。就在于各人的领悟了。所以这个世界上,得宠的宠臣这么少。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名言,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糊涂”本为贬义词,他巧妙且哲理深邃地把“糊涂”演化成带有非常智慧色彩的褒义词,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其实谁都知道,在中国古代步步杀机、尔虞我诈的官场上,真要是脑筋不甚开窍的愚笨之人,别说升官发财了,连保命都有问题。所以,郑板桥在写完“难得糊涂”之后,还写了一行小字:“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看来想做糊涂人,就是表面装傻,实际精明就行了。

真正的聪明人实际上是内心聪明之人,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将聪明表露在外面,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倒不如表面浑浑沌沌,装作无用之人,反而更容易生存。

P24-28

序言

庄子,一个真正的渔翁

要了解一个人,有许多种方法。

要了解一位思想家,当然也有许多种途径。

庄子是一个非凡的人,毫无疑问也是一个非凡的思想家,关于他的哲学以及他本人生平的著述,早已经是汗牛充栋,铺天盖地。但今天,我们只想换一种方式,从另一个平实的角度,来走近他,好好地看一看他。

庄子被很多人知晓,甚至,被很多人喜欢,似乎都跟鱼有点关系。

首先, 《庄子》一书的开篇,就是从鱼开始的。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庄子起笔,绝对气势磅礴。一条不知几千里大的鱼,在沓无人迹的自然空间遨游,背负大风,翅临山水,逍遥自在。这种已经达到无我境界的逍遥之游,不仅是庄子,也是中国文人几千年来孜孜追寻的终极目标。而庄子选择了“鱼”这个特殊的参照物,作为他自由论与生命哲学的起点,无疑是别有其深意的。

其实,对于鱼,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象的动物,先秦的哲学家们都是极感兴趣的,在他们的著作中也有所涉及。例如老子说,“鱼不可脱于渊。”孔子日,“多识于鸟兽虫鱼。”孟子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韩非子》中,也有公仪休爱吃鱼,却不受鱼的故事。但这些“鱼”,跟庄子的“鱼”相比,十足都是“小鱼见大鱼”。

鱼对于庄子,不仅是生命鲜活流动的象征物,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成了庄子的个人标签和象征了。庄子的笔端,一接触到鱼,便特别的生机盎然,活泼而有灵气。品读庄子的时候,人们甚至有时候还怀疑,庄子是不是也把自己当成了鱼,经常幻想着自己就是那条无忧无虑的鱼,所以,他才会对鱼有如此的倾心和喜爱。

比如有一天,庄子与好友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看着水里游来游去的鱼儿大发感叹,道:“这些鱼儿在水里自在遨游,从容不迫,自由自在,叫人羡慕。他们过得真是快乐啊。”惠子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惠子认为,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这种理解上的差异,引发了这两个出色的思想家关于此身的存在与感知的哲学大讨论。辨论的结果,是庄子铩羽而归。然而,此后的千百年来,人们宽容了庄子在惠子面前张口结舌的窘迫。而只是心驰神往庄子在濠上的堤边,对游来游去的鱼儿这般挚诚而朴素的爱慕之情。

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讲两条小鱼被困在水已干涸的车辙里面,为了生存,它们彼此靠在一起,用嘴里的唾沫来相互滋润对方,这便是成语“相濡以沫”的由来, (语见《庄子·大宗师》)。这样的情景也许令人十分感动,但是,对于鱼儿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海水终于漫了上来,两条鱼也终于要回到属于它们自己的天地。最后,它们“相忘于江湖”——在自己最适芏: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了对方。

这两个故事,——特别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知道的人很多。冯友兰,还有现在的诸多学者大家,总是喜欢从深奥的道理上分析“庄子之所以为庄者”,然后引经据典地写上一大堆洋洋洒洒的文字。其实,我们只要弄明白了这两则关于鱼的故事,也就明白了庄子之所以为庄者的玄机所在。

除了上面两个鱼的故事,庄子还说了好些其他关于鱼的哲言。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庄子·至乐》)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庄子·外物》)

鱼,在庄子的骨子里,象征着生命的存在与自由。庄子无疑是从心底酷爱这些无忧无虑、自由活泼的小生命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把自己当成了鱼,完全移情成了一条鱼。然而,做一条逍遥自在的鱼也绝非容易,难免会有与现实磕磕撞撞的时候,在《淮南子·齐俗训》的篇尾,也有庄子和鱼的故事,是真是假暂且存疑,却颇有几分味道:

故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子见之,弃其余鱼。

惠子那时还不是庄子的朋友,他带着几百乘车马,路过孟诸,去拜访庄子。庄子当时可能正在钓鱼,见到了惠子前呼后拥,不可一世的排场,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当场就把钓上来的鱼全都放回了池塘。这种举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几百年后留下“广陵散”绝唱的魏晋名士嵇康与其好友山巨源致书断交的气魄。

这里顺便说一句。庄子和惠子,是后来才成了朋友的一一两个才子之间既对立又惺惺相惜的友谊。想必,这次的“倒鱼抗议”。也许就是他俩友谊的缘起。在此以后,就有了庄子上大梁去找惠子;也有了惠子回国后,俩人携手游濠上的美谈;更有了惠子死后,庄子在他的坟前感慨知音难寻的叹息。的确,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友谊,往往是从双方的立场对立和私下的倾慕而开始的。

纵观和庄子同时代或稍后的先秦诸子,别说对鱼的描写,没人可及庄子项背,更没有哪位哲学家像庄子那样,本身就是一个纯粹的钓鱼者。除了说鱼之外。庄子还经常亲自钓鱼。

某一天,庄子在濮水河边垂钓。楚威王派两个大夫先去通知庄子,告诉他,楚王打算把国事都交给他,请他为国家大事多操操心。

濮水波光粼粼,投钩处水花直冒,游鱼已经在他的钩边转悠,庄子聚精会神地看着浮漂的动静,根本没有空回头看一眼身后正在等他回话的两位楚国大夫。

当然,庄子没有让那两个风尘仆仆的大夫太过难堪。他问他们:“楚国的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精美的竹箱子装着它,用漂亮的丝巾盖着它,把它放在宗庙内。你们说这只龟是用死来换取富贵好呢,还是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好呢?”那两个大夫答道:“当然是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好啊!”

这正是庄子想要的回答,于是庄子说道:“那你们走吧,我也要像乌龟那样拖着尾巴,在泥水中自由自在地活着。”

这个故事,另有两个版本:一个被司马迁写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写庄子,总共用了293个字,这故事,就占用了105字。另一个在《庄子·列御寇》里,虽说内容有点出入,但意思都差不多,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都是说庄子宁愿钓鱼,也不愿当官。

以竹为竿,以丝为纶,垂以钩饵,静候鱼儿上钩。这样的钓鱼之乐,在中国早已有之,但是钓者的最初目的很单纯,不过渔其小腥,聊供盘餐。然而到了后来,钓鱼的内涵与意义都发生了转变,成了一种专门的文化,由专一对鱼的守望和猎取转为一种自得其乐的消磨和享受。在这时候,钓鱼就不仅仅是在钓鱼,而是一种存在的方式,一种生命的状态,甚至还是一种精神境界了。钓者背靠蓝天,面向碧波,自得其乐,在流逝的微澜和时光的消磨中领悟着生命的宁静和幽然。

但是,一个真正的渔翁,虽然看上去极为优雅别致,可实际上却并非人人都能做的。世事不挂怀,得亦乐,失亦乐,这种境界远非普通人之所能为。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钓”这个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用,由单纯的钓鱼逐渐转为钓取名利,《韩非子》日:“饰非诈谋,以钓利于秦。”《管子》认为:“钓名之人,无贤士焉。”自从世上多了几许钓名钓利之徒后。“钓叟”之意不在鱼而在于功名利禄,而真正的渔翁似乎也就此隐匿了踪迹,这应该说是鱼的幸事,但却是钓鱼文化的不幸了。

韩信在漂水边钓鱼,应该也是在钓鱼的,但他的目的显然在于鱼,而不在于钓,他要专心致志地等鱼上钩,这样他一天的食粮就有了着落;姜太公以直钩钓鱼,与其说是意在于钓鱼,不如说是作秀,但这一极富表演性的钓术,却也终于不负他望,钓到了周文王的恩宠;至于袁世凯的钓鱼,则怎么看都是有点不伦不类了,他隐居洹上,自称“洹上渔翁”,实则暂时避尹权力斗争的锋芒,韬光养晦。他坐而垂钓,眼里看到的不是游鱼出没,钓饵沉浮,而是满清皇朝的一举一动。这更让人无论如何想象,也不能把他和渔翁联系起来。幸好,在中国的钓鱼史中。总算还给我们留下了几个真正的渔翁。

然而这些渔翁,仿佛都不能与庄子相提并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酷则酷矣,但前面刻意铺设的“鸟飞绝”、“人踪灭”,太过冷冽清绝,绝非崇尚逍遥的庄子所为: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画面是如诗如画,但总让人感觉一丝渔翁在风雨中瑟瑟发抖,养家糊口的困窘之气,全然没有庄子的从容不迫;

“羊棹快,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看似傲风嘲月,超凡脱俗,但标榜得太着行迹了,所以既失去了钓鱼的原味,也不见庄子自得其乐的悠然: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快意而洒脱,息算还有一点庄子的感觉,但怎么细细品尝,也感觉有点刻意,带了人间的烟火气,与庄子的从容无碍相去甚远。

思想家的境界自然远非俗人可比,然而,爱鱼,更爱钓鱼的庄子对我们而言,却是这般的面目蔼然,可亲可近。那么,要怎样的钓鱼者才能够达到庄子那样,既从容亦高傲,游戏人生而又混迹尘世,俯就俗世而自卓而不群?那种境界自然远非“垂钓绿水间,系舟杨柳岸”的简单钓鱼者能够企及的。

曾经构筑起美国哲学鼎盛的哈佛大学教授罗伊斯告诉我们:“哲学家的生活是一种艺术性的游戏。不是尘世的情欲生活。”

而庄子的钓鱼,显然已经超越了这个概念。非但不是情欲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融自然为一体,了万物于化境的超拔。细细体会揣摸。想象中的庄子钓鱼的风雅,不禁让人回忆起美国人梭罗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人、一屋、一舟、手持钓杆,旁据草屋,超然而无挂碍,云在青天水在瓶,鱼儿上钩也好,不上钩也好,都是悠然自得,醉去深处,正所谓“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世外的桃花源终究是桃花源,尽管偶而会有不期而至的闯入者扮演着武陵人的角色,但那一片不属于人间的自在与逍遥似乎再也难以重回人们的视野。虽然早已时过境迁,而如今,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浮躁而疲乏的人们如此渴求着心灵的宁静与归属。尽管橄榄枝仍在簇生,但这个星球依然弥:曼着硝烟:尽管世界的确是平的,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依然横亘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尽管物质文明一天比一天地突飞猛进,但人类的精神家园不经意之间,仍然在悄悄的沦丧。

……

时下的国人似乎正在经历着一个复杂而艰难的时段,也许用“迷惘”这类词语来概括眼下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不会很让人满意的解释,但不管睿智的专家学者们能对现状提出怎样的见解与关怀,精神的寄托和内心的安宁仍然是人类最好的心灵家园,要想在这个急剧变化的年代中保持一份难得的闲适与从容,也许庄子——这个真正的渔翁早已为我们准备了最好的心灵礼物。

时空的隧道穿越千年,鱼依旧是亘古的鱼,而庄子则是永远的庄子。品读庄子,这个离我们非常遥远而又充满智慧的人,如果从鱼开始。无疑是一条捷径,相信对大多数人而言,也会是一次充溢着人性的生机与灵气的智慧之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