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魅力与狂欢(出没在图书馆里的主人公们)
分类 文学艺术-小说-外国小说
作者 (美)艾略克·格瑞伯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把你整夜关在图书馆,你会怎样?”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最可能的回答是,“我已经有过那种噩梦般的经历了!”或者“太棒了!只要灯还亮着,只要我能进入阅览室。”

本书讲述发生在图书馆里的故事。

内容推荐

图书馆古怪的氛围以及身居之中的体验,唤醒了作家的创作欲望。他们都对图书馆有着强烈的感情,认为这是一粒可以唤起魔力和狂欢的强效药。这些作家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发生在图书馆里的故事。他们包括伏尔泰、凡尔纳、伍尔芙、艾柯、斯蒂芬·金……

目录

艾略克·格瑞伯

序言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节选

伏尔泰

《老实人》节选

乔纳森·斯威夫特

《书籍之战》节选

华盛顿·欧文

《文学易变性》节选

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节选

爱德华·贝拉米

《回顾》节选

伊迪丝·华顿

《欢乐之家》节选

埃德蒙·李斯特·帕森

《图书馆和图书馆员》节选

阿道斯·赫胥黎

《克洛姆·耶娄》节选

弗吉尼亚·伍尔芙

《雅各布的房间》节选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巴别图书馆》节选

雷·布拉德伯里

《魔法当家》节选

安伯托·艾柯

《玫瑰之名》节选

斯蒂芬·金

《图书馆警察》节选

唐纳德·奥尔森

《留待抵达者收取》

伊丽莎白·麦克莱肯

《巨人屋》节选

乔治·克瑞伯

《图书馆》节选

晋璧东/编写

试读章节

骑士还在呼呼大睡呢,理发师便带着神父来了。他那些害人的书都在书房里。神父便问堂吉诃德的外甥女要钥匙,她欣然应允,大家走进了书房,女管家也跟进去了。发现里头有一百多部精装的大部头书,还有一些小册子。女管家一见这些书,忙去拿了一杯圣水和一把用来洒圣水的刷子,说:“给你,神父大人,请您在屋子里的每个角落都洒上圣水吧。这些书里的魔术师实在太多了,我们要把他们一个不留地赶走,免得他们报复我们。”看到女管家那副天真的模样,神父大人忍不住笑了,他让理发师把书一本一本地递给他,他要看看里面说什么,当中有些或许可以不用烧掉。外甥女说:“哦,千万别那样,可不能赦免任何一本啊,他们都毒害过我舅舅的头脑。最好把书从窗口扔出去,扔到天井里,堆在一起烧掉;要不就搬到后院去烧,去那儿烧更好,免得这儿烟呛人。”女管家也同意她的说法,她俩都一心想把那些无辜的书烧掉。可是神父不答应,他至少得先看看书名。

尼古拉斯师傅递给神父的第一本书是《阿马迪斯·德·高拉》四卷集,神父说:“这本书有些神秘。我听说这是西班牙出版的最早的一部骑士小说,别的骑士小说都因它而生,对这样的一个始作俑者就应当毫不留情地判处火刑。”理发师说:“这话不对,先生,人们告诉过我,这是一本杰作,是骑士小说中写得最好的一部,应该判它无罪。”“那这样吧,”神父说,“暂缓判刑,我们先看看它旁边的那部书吧。”“那是《埃斯普兰迪安的英雄业绩》,是《阿马迪斯·德·高拉》的嫡传。”神父说:“说实在的,父亲的长处不能归于儿子,管家太太,你把它拿下来,扔到后院去,一会儿我们要生火烧书,就让这本书垫底吧。”女管家欣然从命,这本书被扔到后院,耐心地等待烈火焚身。“下一本。”神父说。“这一本是《阿马迪斯·德·希腊》,我以为这一边都是阿马迪斯家族的。”理发师说:“那么就把他们都请到后院去吧。这里头的宾蒂季内斯特拉皇后啊,达利奈牧童啊,还有他的牧歌,再加上那些杂乱无章,令人作呕的文章,都要通通烧掉。如果我看到自己的父亲在外游荡做骑士,我宁可让他和这些书一起遭受火刑。”“我也是这个意思。”理发师附和道。外甥女也表示同意。女管家就说:“那么让我们去后院,在那儿把它们都烧掉。”众人便把书都交到她手里,为了不用搬那么多书下楼,女管家把它们一股脑儿从窗口扔了下去。

“那部大书是什么?”神父问。“是《堂奥里芳德·台·劳拉》。”理发师回答。“写这本书的就是《芳菲园》的作者。我实在不知道两部书中哪一部真话多些,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哪一部谎话少些。这本书很荒谬,得去后院。”

“下一部是《弗洛里斯玛德·台·伊尔加尼亚》。”理发师说。“弗洛里斯玛德也在这儿吗?他当然得去后院,虽说他有离奇的身世,也历尽了艰险,但文笔粗糙。管家太太,送它去后院,还有那一本。”“我当然乐意啊。”女管家马上执行了命令……

……理发师赞成神父的做法,因为他知道,神父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坚信真理,决不说不合情理的话……

……“但是剩下的那些小册子该怎么办呢?”“那些肯定是诗歌什么的,不是骑士小说。”神父说着,翻开其中一本,是蒙特美尔的《迪亚娜》,料想其余的书也是同类,就说:“这些书不像骑士小说那么害人,不用烧了,读了还能增长知识,没有坏处。”外甥女说:“哦,神父大人,把剩下的都烧了吧。等我舅舅养好了骑士病,一读这种书,说不准又会去当牧羊人,跑去树林田野唱歌奏乐。他如果又萌生出想当诗人的念头那就更糟啦,听说那是不治之症,还会传染呢。”“这个姑娘说得挺有道理,为我们朋友的前途去掉这个魔障还是宜早不宜迟。我们就从《迪亚娜》下手。我觉得这本书还是不要烧,只要删去书中有关女巫费丽西亚和魔水的部分,还有长诗,只留下散文部分就可以了,这样,这部书就是同类作品里的佼佼者了。”理发师说:“下一本是《迪亚娜》的续集,《撒拉满卡人》,还有一本是吉尔·波罗写的《迪亚娜》。”“撒拉满卡人的那本就送到后院去充数吧。吉尔·波罗的那本应该被当成阿波罗的作品珍藏起来。快点儿干,老兄。时间不早了。”神父说。

P14-17

序言

“图书馆”这个词会激起一种强烈而本能的反应。如果你怀疑我的说法,不妨问问别人:“如果把你整夜关在图书馆里,你会怎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最可能的答案是:“我已经有过那种噩梦般的经历了。”或者:“太棒了!只要灯还亮着,只要我能进入阅览室。”

普通人对于图书馆的感觉多种多样,这些感觉常常来自对公共机构并不愉快的童年记忆,他们觉得图书馆里空气浑浊,灯光昏暗,又有些假正经,用毫无用处的书籍和过时的期刊杂志故意制造一种古代陵墓的氛围。另外有些不合时宜的人认为图书馆是一个温暖、平静的绿洲,里面藏有无数的可能,是一个充满无数珍宝的所在。

这本选集会用一种不同的角度来展现对图书馆的印象,通过几个世纪以来小说家们对图书馆的描写来展示人们的各种不同感受。为了要在相对短小的篇幅里用选文说明人类思想的巨大变迁,我选择了从纪实到幻想类的不同作品。凡篇幅过长或内容重复者均不入选,在搜集和删汰时,我们发现:这些故事同时为我们提供了小说中虚构图书馆的历史概况。

在这本书里,我们会遇到一些老朋友和熟面孔,比如伏尔泰、凡尔纳、弗吉尼亚·伍尔芙、斯蒂芬·金等。这些名作中,有的多少有些晦涩,但恰恰向我们证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图书馆的感情是多么强烈。

在图书馆的“抚育”下,常年浸淫在书籍中的“图书馆之子”们该如何在小说里回报他们的“父母”呢?

虽然作家们笔下的文字各不相同,但对图书馆强烈的感情却是相似的。他们往往认为图书馆是一粒可以唤起魔力和疯狂的强效药。

事实可以证明,塞万提斯创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他在文学地图上插上了很多“此时,彼地”的旗帜。在《堂吉诃德》(1605,1615)里,他创造了一个令人着迷的主题,一个充满魔力和疯狂的千变万化的王国,图书馆错综复杂的本质(有些人把图书馆称为“宇宙”),还有那些在书架上永远进行着的关于古代作家和现代作家之间的空间争夺战。塞万提斯也意识到图书馆的本质是灵活的,可以成为社会学、政治学、文学或者评论类作品的渊薮,也是未来的人们可以信赖的工具。

堂吉诃德被充满着“骑士浪漫精神”的图书馆所吸引,开始了他与现实作战的骑士之旅,无意中记下了“藏书癖”,成了日后描写此类人物的嚆矢。

堂吉诃德为僧院式的研究所压抑,为卷册的坟墓所束缚,迷恋于头韵体诗歌的影射,读到那些装帧蹩脚的传记文学中幽默俏皮的语言后,他一下子就栽了进去,不可自拔。当激情演变成强迫症,就得穿上隔热的石棉衣服,因为此时,其体内的温度肯定已经达到了华氏451度。

藏书狂们有时亦会被猛击一棍。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贝瑞尼斯》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个故事写于1835年,故事的叙述者——贝瑞尼斯的表兄——最后在家里过上了令人费解的隐居生活,他将这归因于遗传、病态和“图书馆里的奇异读物”,其细节则痛苦得让人无法言表,他对不幸的表妹产生了一种哥特式的痴迷,进而偏执地迷恋她身体的某个部分,最后拔掉了她所有的牙齿,这是一种初级的口腔解剖知识。

阿纳托尔·法朗士把图书馆视为三个基本场所中最重要的一个。在《天使的反叛》(1914)中,赛若特先生掌管着一个无甚价值的私人图书馆,他将图书馆的分类设计得如同迷宫一般,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后来,他的藏书一本本神秘地消失,使其备感焦虑。一次,赛若特在一家艺术商店找到一本丢失的书,却无法赎回,于是他变得精神恍惚起来,最后将自己的知心密友扼死,而精神亦完全崩溃,将所有藏书悉数扔出窗外。

一项非正式的调查表明,在文学作品中提及的所有暴殄书籍的方式里,“把书扔出窗外”和“把书付之一炬”分别排在第三、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把书投进窗外的篝火里。  埃利亚斯·卡内蒂(198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他唯一的一部小说《迷惘》中,对根深蒂固的成见和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进行了探讨,这种探讨有些恐怖,歇斯底里。小说的主人公彼得‘基恩是一位汉学教授,十数年的研究生涯,并未被学术界的种种腐败所玷污,他一头扎进自己的图书馆,从事学术研究,图书馆的规模很大,足以让卡利马科斯(古希腊学者)和玛丽安垂涎羡慕。基恩虽是专注的学者,他却允许自己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会在书架上选出几个“朋友”,在第二天早晨散步时请他们作陪。

一系列的误会可以让肥皂剧或者情景剧的剧情推进一周,基恩,这个实实在在厌恶女性的学者竟突然结了婚,对象是在他家工作了八年的女管家泰蕾兹。这个女人本身就是一部小说、一部三幕剧。基恩心头有一种近平本能的强烈欲望,想让自己的新婚之夜成为一种仪式。于是,基恩在其会客室里堆起了高高的书墙,作为献给配偶的圣地。当泰蕾兹兴高采烈地打扫房间,并将“圣地”推倒时,基恩的世界就像一匹负载过重的老马顿时倒塌。

后来,基恩被赶出家门,被迫离开了他视如生命的书籍,基恩只能在脑子里构建起一座临时图书馆。“图书馆”构建起来之后,他突然觉得自己还需要一把梯子,他要把存在于幻想中的书全部摆放出来,堆在他旅馆房间的床头。他认定有人将典当给慈善机构的书籍悉数焚毁,为了拯救这批书籍,他找来自己的桑丘·潘沙,和想象之火大战起来。基恩的桑丘是一个驼背的矮子,心眼儿很坏,一心梦想着成为国际象棋冠军,巴望着从基恩那儿赚点钱,于是就照着他说的做了。德语中,“基恩”就是引火物的意思,作为一个引火物,他的趣事才刚刚开始。

说完这个故事,似乎应该就图书馆和疯狂之间的关系,做一些后现代派的学术分析。幸运的是,篇幅有限,不容我在这儿详说,但我还是可以凭我在图书馆供职十八年的经验稍做解释。

这些解释也不劳西·奥古斯特·杜宾来做,因为实在不值一提。

迷人的读书馆世界有时也会略显沉闷,然而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就会有神奇的事情发生。书从生活中来,混合了真实和想象,神奇的书揭露了宇宙的秘密。

斯蒂芬·米尔豪斯的《墨菲斯的世界》(1986)里有一章“墨菲斯的图书馆”,在这一章里,作者引领读者漫游温瑟·麦凯式的超现实图书馆。在那令人放松的国度中,远古时代遗失的珍宝完整地保存着,所有未完的手稿均已完成,每一本仅存于想象中而实际并不存在的书都能找到。其中有一个房间,里面的书居然是可食的,有一本关于教皇的书,味道像橡皮糖,卡夫卡的书,其味道像“纯洁而极冷的水”。

拟人图书馆可以追溯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书籍之战》,古代的作者干九泉之下,为争夺都柏林的圣·詹姆斯图书馆,与当时的作家吵得不可开交。这篇文章写于1697年,通篇是嘲讽,模仿英雄文体。《书籍之战》讽刺了那个时代文坛上的不睦,在这篇讽刺文章里,图书馆是重要的辅助物。文章发表后大约十年,斯威福特对喋喋不休的争吵已不感兴趣,他转而描绘一种普遍的主题,作家们为挤进文学伟人祠而互相倾轧。

这部作品中最神奇的是作者营造的那种感觉。我们还是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图书馆魔力的双刃剑作用吧。

霍华德·菲力普·洛夫克莱夫特的小说《时光魅影》(1934)描绘了一个叫格雷特·雷斯的人,他利用图书馆获得了关于水槽的信息,使自己在与入侵的甲虫比赛时领先了几毫秒,获得了胜利。图书馆有恩于格雷特·雷斯,而在外星人入侵时,反为敌方所用,以此来了解人类,利用人类。经典的洛夫克莱夫特式恐怖是这样的:纳撒尼尔·温科特·皮斯利教授,这个有过噩梦般经历,曾经变过形的教授正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里做研究,在此,他第一次看见了自己的异形,一个“长着鳞片,浑身皱巴巴,红色的巨大圆锥物”,教授尖叫出声,惊醒了阿克罕半数的居民。

在尼奇-乔瓦尼的小说《图书馆》(1970)中,一个年轻的女孩很想知道自己这个在美国的非洲人的命运何以会是如此。她的邻居是一位图书管理员,很同情她,把她送进了一个神秘的地下通道,该通道可以通到“黑人博物馆”,里面有无数的珍宝,其中有一件是一本叫《伟大的黑人书》的书,只要朝里瞥一眼就能神奇地看到未来。它也保证这世界上确实有“模糊地带”存在,无论你在现实生活中身处何地,那儿才是你真正存在的地方。

在我们这本选集里提到的神奇图书馆中,还有一个在安伯托·艾柯的《玫瑰之名》中。这座1372年在意大利建造起来的图书馆是一个历史性的谜团。修士圣方济各建造了这座图书馆,为的是阻止平民接近智慧之书,这个观点在后来的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也有所体现。

艾柯书中有很多地方借鉴了迷宫大师博尔赫斯(1899一1986)的作品,博尔赫斯是伟大的阿根廷作家。他涉笔之初,只写诗歌和散文,1930年后,出于政治原因,开始写小说。1955年,阿根廷驱逐胡安·贝隆,博尔赫斯受命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个任命让他觉得很好笑,居然由一位双目几近失明的作家掌管汗牛充栋的典籍。

双目可视时,博尔赫斯饱读各种作品,深受很多作家的影响,比如塞万提斯、爱伦·坡、惠特曼、瓦雷里、威尔斯、卡夫卡以及切斯特顿和奎因的侦探小说。就拿塞万提斯来说,他着迷于文学与生活的界限,魔幻和疯狂的分水岭。他混合了很多形而上学的概念:时间、空间、无限、镜像、双重、循环、幻影、周而复始的历史和记忆,这些在博尔赫斯的创造中都有所体现。我有没有提到“重复”?

在《巴别图书馆》、《沙之书》、《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和《(堂吉诃德)的作者皮埃尔·梅纳尔》中,博尔赫斯分别用图书馆、魔法书、百科全书和书中书来表达对自然及存在的感受。

博尔赫斯的小说集《虚构集》将重点置于形式和思想上,而非情节和人物。《巴别图书馆》里写的是对那座结构精严的图书馆的噩梦,这或许部分反映了博尔赫斯在市政图书馆任上的不幸经历。在这部小说中,一个已近迟暮的疲倦的图书馆管理员仍在徒劳地搜寻一本书,这本书和图书馆里其他那些看不懂的书都不同。他认定这个图书馆是无穷尽的,但“图书馆内有意义的书其实很有限”这个事实推翻了他的认定,可他依旧坚持自己荒诞的希望:图书馆的无序与循环往复正是他极其渴望的秩序。或者我所说的并不是这个故事的真意。可别忘了相当重要的一点:博尔赫斯总是抱怨人们太过严肃地看待他的作品。

博尔赫斯可能是所有作家中和虚构的图书馆打交道最多的了,但是从绝对产量和对图书馆的看法而言,雷·布拉德伯里才是图书馆的代表。在他最著名的小说《华氏451度》和《邪恶的东西过来了》中,图书馆总是在善恶的交战中站在天使的一边。

布拉德伯里所写与图书馆有关的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诗歌,再算上新近出版的《最后的权利》(1994)以及《交换》(1996),其数量之丰,和法国的一些多产作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伏尔泰、司汤达、凡尔纳、法朗土、科莱特、萨特。

《华氏451度》是作家在1950年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写成的。故事的形式和他先前的五篇小说差不多。其中有一篇叫《聪明的凤凰》,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用了不同的手法来处理愤怒天使这一角色。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城镇里,有一个顽固分子想要组织一场“烤书”野餐,这让当地的图书馆理员很苦恼。然而当野餐结束后,组织者竟然被打昏了,原来小镇上的居民吃了书以后记住了书中宣扬暴力的内容。组织野餐的人不胜困惑,最后发了疯。

“图书馆幽默”是一种逆喻,一种会比图书目录卡上的字迹消退得更快的概念,特别是在图书馆的赞助人企图插手图书馆的敏感事务的时候。有多少图书管理员会被支使着去旋电灯泡啊?去把那个弄好,我忙着呢。

埃德蒙·李斯特·帕森倒能够给图书管理员们支一招,教他们如何保持幽默感。在1908-1920年这段时期内,大众传媒确实还关注图书馆工作的时候,他负责《波士顿之夜副刊》的一个匿名专栏,这份报纸在东北部地区销量很好,帕森用故事、小说和散文,将图书馆的管理和在图书馆内所受的束缚嘲讽了一番。

作为一个图书管理人员,帕森还因节省了公共图书馆、国会图书馆、纽约公立图书馆的经费而获得声誉,1927年全职写作前,他一直在纽约公立图书馆担任出版部主编,历时十三年。

帕森全力投入写作后,兴趣转到了谋杀上,收集了很多现实案例,编辑成书,一共编了五本。另著有一部关于《开膛手杰克》的剧本,与人合写了电影《科学怪人的新娘》,并担任该片的顾问。

不过,还是帕森早年在为副刊工作时更有想象力,写了出闹剧《老图书馆长年鉴》,创造了巴克斯特的以斯拉·比斯利公益图书馆协会,协会里满是像奥斯卡·格斯塔弗森、杰瑞德·宾,还有潘西·帕特森之类的怪人。

图书馆幽默的传统在英国作家金斯利·艾米斯和戴维·洛奇笔下成为不朽。艾米斯的小说《靠不住的感觉》(1955),后来被改编成了电影《夫妇之道》,由彼得-赛勒斯主演,刻画了一个有趣的普通人形象。那是个图书管理员,没有工作前,他期待一次完美的面试,可以好好展现一番自我,不再盲目、压抑。《正在倒塌的大英博物馆》(1965)里运用了一系列的讽刺手法,引领读者走进著名的英国图书馆的黑暗中心。

伊丽莎白·麦克莱肯的小说《巨人屋》(1996)和唐纳德·安特里姆的《一百个兄弟》(1997)都表明,即便在数字化时代急速来临而且来临速度之快远超洛夫克莱夫特笔下甲虫奔跑的速度,书本仍是未来虚拟图书馆中的生力军。

但是,别管他们的想法吧,很可能都是些胡说八道。

在这本讲虚构的图书馆故事的书里,你可能会觉得不仅内容有趣,这种形式也挺有意思。这本集子是以古典的方式方法编纂的,但同时得感谢古登堡活字印刷的发明,让最古老的作品也能为普通大众、图书馆还有图书馆的赞助人享有。

              ——艾略克·格瑞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