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学人文(第7辑)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夏中义//谢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文文化是一种自省的文化,人文关怀体现了高度的文化使命感。人文精神指向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类理想体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核蕴含。

人文教育是“无用”之“用”,因为其宗旨在于促成人作为生命主体、精神主体的完全独立与自我完善,在“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大题目上深入、广泛地进行切磋琢磨。

人文教育的地位,从终极意义来说,体现了自由在我们心中的地位,体现了生命意义在人生中的地位,体现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内容推荐

本书是《大学人文读本》的后续工程,宗旨不变,仍是传播人类文明发展的普世价值谱系,探究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充盈当代国人的人文情怀,刷新人文文化殿堂,激励大学生“精神成人”。

“人文日新”的境界是本书的追求,也是当下国人的企盼,任重而道远,唯望有识之士助成之。

目录

[独立评论]

让人文感动青春——“大学人文”在上海交大四年回眸

大学之外的人文主义

从马尔罗的《人的条件》说起

“寻回他们的声音”

福柯——让权力短路的人

[知识生活]

鲁迅:为人子与为人父

知耻近乎勇  吴宓如何学外语

韩国得书记

1977级考生日记

1988年甲肝流行亲历记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沉钟]

1943:人文中国五重奏

激进的逻辑——《叩问陈独秀》之第五章

留学康乃尔时的胡适

[观察]

上海交大”大学人文”2006年试卷暨答题撷英

汕头大学”大学人文”2006年试卷暨答题撷英

检视与成长——师资队伍建设之我见

“大学人文”责编纪事(四)

[新青年]

选择的两难

我与妈妈隔着一个”朝代”

漂亮的人生无关乎美貌

[我的大学]

南开史学与郑门学风——写在郑天挺先生逝世廿五周年之际

爱笑的大眼睛的记忆

为了忘却的纪念

我们一同走过

编后语暨稿约

试读章节

这是我在上海交大“大学人文”精品课程优化建设咨询会上的发言,也是对这几年工作的一个系统的回顾和思考。该发言有两个特点:一是用数字来说话;二是让具体事例来作证。

从课程角度来讲,“大学人文”自2003年9月在交大开设,至今已有三年半的时间。假如从《大学人文读本》暨《大学人文教程》编撰的角度来讲,应从2001年暑假算起,已有五年半了。十年磨一剑,“大学人文”精品课程建设到今天,可谓过程已经过半,应该露出它的锋芒,或者说有待精细,提升的空间也已显示。

“大学人文”在这五年经历了什么?

第一,2002年8月《大学人文读本》三卷出版,共120万字。连续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召开学术界、思想界、教育界座谈会,受到.的欢迎出乎我们编委的想象。在北京座谈会上,有的思想界人物说:《大学人文读本》不仅要成为出版物,也不仅仅应该作为高校的一门课程的教材,更可以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还有一个思想界人物这么说:假如有下辈子,我的理想是到中学去当公民教员,想编一本书,叫《公民读本》,但读了么大学人文读本》以后,我觉得可以不编了,因为这本书非常接近我最想做的那件事。后来,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教授到交大做演讲,留下了一句话:我还有一个愿望,想见一见《大学人文读本》主编,听说这位主编已到上海交大工作了。当时不管央视还是《光明日报》、么北京日报》、《文汇报》、《南方周末》、《广州日报》,全国一些大型媒体都对《大学人文读本》的出版表示了极大关注。当时从互联网搜集关于大学人文的信息有两万三千多条。《大学人文读本》的出版已成为一种现象,半年就发行了14万册,至今已经第七次印刷,接近20万册。上海的一个图书发行市场在文庙,文庙有很多书商一边在翻大学人文的书,一边说看不懂,那么严肃的书怎么卖得那么好。2003年8月,《大学人文教程》出版。2003年9月,交大始设“大学人文”课程。同年11月10日《解放日报》第五版以整版篇幅发表热点报道:《关于一代人的神圣情怀——上海交大首开“大学人文”必修课》。全国有50多所高校相继开设“大学人文”课程。

第二,2004年春“大学人文”现象被中国学界评为影响2003年中国社会的十大热点之一。同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团中央、全国妇联、总工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委联署提名《大学人文读本》为中华民族全民读书运动推荐书目500种之一,在人文类排行第五。

第三,2005年,《大学人文教程》被上海交大评为优秀教材特等奖;2006年,“大学人文课程创新工程”被评为上海交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2006年,“大学人文”课程荣获上海精品课程称号。

“大学人文”课程在上海交大做了什么?

自2003年9月设课,课程形态有二:必修与选修。必修课是为部分二级学院的新生开课。一开始是一个人开班,90个人听课。到2006年9月,已变成5个教师同时开4个班的课,受益面一学期近500学生。上海交大现设大学人文教研室,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毕业的讲师有4人。

上海交大“大学人文”课程教学已成为全国同行的一个聚焦。一是全国大学人文研究会筹委会的发起单位是上海交大;二是《大学人文》丛刊的前期编辑主要是交大做的;三是“大学人文”的师资培训其实已在上海交大起步。2006年5月,全国30所大学的相关课程的师资相聚在闵行校区,观摩“大学人文”课。这是一堂由课代表主持的、有百余同学参与的、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大学人文”课程习作讨论会,在一个可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举行,氛围非常好,很多兄弟高校的老师叹为观止。还有2005年秋,教育部在清华召开中国高校展开文化素质教育十周年大会,上海交大代表华东地区高校发言,效果非常好,当时教育部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一位负责人(西安交大副校长于德弘教授)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十年,我认为上海交大的“大学人文”课程教育,是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旗帜真正插在泥土里。

课程团队如何理解“大学人文”的定位?

文化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开展十年,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外乎如下两种:一是把文化素质教育当成技艺型教育,唱歌,跳舞,拍照,甚至插花,打高尔夫球,都成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分支;二是知识学层面,所谓文理相通,让理科生学文,让文科生学理,很多高校都这么做。但我们团队认为文化素质教育有它的内核,重点是教大学生精神成人,即在价值根基上懂得做人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内化为德性,来规范行为,提升心灵一 这才是文化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核。“大学人文”课程恰恰是在这方面想做点事。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已成了高等教育的讨论热点。当时有两种模型:一是哈佛的核心课程模型;一是芝加哥大学的名著阅读模型。我们团队更赞赏芝加哥大学赫钦斯校长提倡的名著阅渎运动。因为该运动明确地把名著阅读定位在大学生的精神成长这个层次。赫钦斯认为,人类的有利于文明发展的普世价值谱系在世界名著中保存得最好.最纯粹。他们有一个思想社会委员会,让芝加哥大学最优秀的人文学者来为本科生开课。赫钦斯在这方面作出了大贡献。

无论从国际角度还是从国内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角度来讲,我们对自己的“大学人文”课程逐步形成了如下四个共识。

第一,“大学人文”课程的宗旨是什么?是让大学生精神上成人,为大学生一辈子的生活提供精神根基,亦即大学生的真正成人不仅是在生理上,也不仅在法理上,更在价值理念上。

第二,“大学人文”课程的实质是什么?是将人类普世价值谱系内化为大学生的德性,让他们懂得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根基何在。

第三,“大学人文”课程的资源是什么?资源主要有三:一是18世纪后的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所提供的;二是1915年后中国思想文化启蒙的先驱所留下的;三是1978年后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精英所奉献的。

第四,“大学人文”课程的特征是什么?这就是提倡真正的理想的大学与大学的理想,大学不仅应让大学生专业成才,更要让他们精神成人。这一点拿到医学院去讲就更合适。我曾在解放军第二医科大学对年轻的军医说,你们本科毕业,谁也无权苛求你们一个个医术都高明得像大长今,但我们有权期盼你们有医德。也就是说,要学会一份敬畏,当患者将生命的安危放在你手里,你应该感到这份信赖的沉重。假如一个人医德不怎么样,医术很高,可能更可怕。因为在临床医疗吋把人给悄悄地治死,那太容易了。因此,在医学院给大学生讲精神成人,或许要比在其他学院讲更重要,这恰恰是我们对大学理想的理解。

诚然,对大学理想的如此表达并非我们的发明。19世纪中叶,英国爱尔兰天主教教会大学校长纽曼就这么表述大学理想。他说,真正的大学理想是在让每个学生的品性上升到博雅的高度。这就是说,不仅要有开阔的视野,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更要有人之所以为人的风度。在他看来,剑桥是最能体现这种“大学理想”的“理想大学”。缘由之一是剑桥实行导修制,一个教授带一群学生每周必须共进餐,饭后散步,再请他们到教授的书房去,在背景音乐里和教授谈谈,教授不谈话就吸烟。后来剑桥的大学生说,我们都是被教授的烟斗熏出来的。其实教授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哪怕暂无言说也是沉默是金。因为他可在人格层面给大学生的精神信仰有一种全方位的影响。P2-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0: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