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圣贤智慧的缩影,全书简单明了,内容丰富,是本让你一见就知圣贤思想的读物。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就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就会找不到生活的目标……翻开本套丛书,让你走进智慧大门,踏上成功的捷径。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人、散文家。一生创作宏富,著述甚丰。他的爱国诗词与言情之作,尤为后人称道。前人赞其“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等等,均见出其创作的影响。该集以能够反映其多方面创作成就与揭示其心灵精神世界为标尺,精选其诗、词、散文,并加以精注、精评,是一本富有特色的选本。
陆游是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同时努力陶熔时代的人物,虽然最后理想破灭,在人生舞台上引吭高歌,只是一曲悲壮的颂歌,但是他精神不朽,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发出了声声战斗呐喊,擂响了心灵战鼓,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本书既充分重视陆游创作的“主旋律”,又极其注意反映其艺术的丰富多样性:除了爱国主义等重大题材外,还精选了爱情、书法、饮酒、饮茶、养生、民俗、重商、教子等方面的内容,以求尽可能立体而圆融地表现伟大诗人的全貌。
前 言
诗 选
夜读兵书
喜小儿辈到行在
游山西村
观村童戏溪上
霜风
黄州
晚晴闻角有感
山南行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剑门道中遇微雨
即事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观大散关图有感
夜读岑嘉州诗集
金错刀行
胡无人
花时遍游诸家园(十首录一)
过野人家有感
病起书怀(二首录一)
和范待制秋兴(三首录一)
浣花女
关山月
楼上醉书
猎罢夜饮示独孤生(三首录一)
秋晚登城北门
醉中出西门偶书
游诸葛武侯书台
弋阳道中遇大雪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喜甚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
北窗
小园(四首)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
草书歌
夜泊水村
读书
赠猫
夜步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秋雨北榭作
估客乐
若耶溪上
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录一)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录一)
读陶诗
赛神曲
明妃曲
蔬食
书室明暖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挟杖至小园戏作长句(二首录一)
农家叹
读杜诗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四首录一)
枕上偶成
怀旧(六首录一)
感事(四首录二)
晨起
书愤(二首录一)
沈园(二首)
北望感怀
冬夜读书示子聿(八首录一)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十首录一)
阿姥
追感往事(五首录一)
客去追记坐间所言
雪后龟堂独坐(四首录一)
梅花绝句(六首录二)
送子龙赴吉州掾
养生
秋思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
书事(四首录三)
山村经行因施药(五首录二)
赠论命周云秀才
老马行
示子通
示儿
词 选
钗头凤(红酥手)
青玉案(西风挟雨声翻浪)
鹧鸪天(插脚红尘已是颠)
临江仙(鸠雨催成新绿)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汉宫春(羽箭雕弓)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渔家傲(东望山阴何处是)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文 选
烟艇记
代乞分兵取山东札子
铜壶阁记
书巢记
丁未严州劝农文
青词(二篇)
跋李庄简公家书
书包明事
南园记
祭朱元晦侍讲文
澹斋居士集序
放翁白赞(四篇录一)
入蜀记(节录)
老学庵笔记(节录)
毛德昭
赵广断指拒画
吕元直作相
贾公望
田登作郡
秦嬉焚黄
王子溶骄横
秦丞相晚岁权尤重
东坡先生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黄州①
局促常悲类楚囚,② 迁流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④
万里羁愁添白发,⑤ 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⑥ 生子何须似仲谋。⑦
【注释】
①黄州:故治在今湖北黄冈。 ②“局促”句:局促:拘束,不自由。楚囚:春秋时楚人钟仪在作战中被晋人俘虏,称为“楚囚”。见《左传》成公九年。后比喻处境窘困的人。③齐优:《史记·乐书》载:孔子在鲁做官时,齐国送优人(乐工)给鲁国,孔子认为有了优人,政治就没有清明之望,辞官而去。陆游借用此事,说自己从山阴到夔州,和齐优自齐至鲁相同。 ④秋:秋天草木凋零。 ⑤羁愁:旅客在他乡的愁绪。 ⑥赤壁:三国时周瑜和诸葛亮大破曹操的地方,其地在今湖北武昌西。苏轼作《赤壁赋》以黄州赤鼻矶为赤壁,陆游依其说。 ⑦“生子”句:曹操看到孙权的能干,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陆游反用其典,意思说即使有孙仲谋这种才能又有何用?故用不着似仲谋。何须:何必,用不着。
【品评】
诗作于乾道六年(1170)去夔州的途中,是年诗人四十六岁。
乾道三年言官论陆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罢官,闲居三山。此次西行万里,官职依旧通判。国事身世之愁叠加纠缠在一起,首联不免发出“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之叹。局促,指志士胸中郁闷,如战争中的俘虏,命运任人掌控;迁流,指颠沛流离,到处不受人欢迎,故以齐优自比。颔联“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情感复杂,表面说诗人的遗憾有如江水东流,碌碌无为又是一年。仔细品味,这两句似又别有深意,另有关涉。苏轼《前赤壁赋》中有苏轼对历史及人生的深刻思考:魏武挥鞭,横槊赋诗,何其壮哉!赤壁一役,却樯橹灰飞烟灭,怎能不留下“英雄恨”?苏轼的思考,对陆游有所启示。更进一层,陆游指出,吴主孙权奋发有为,但造化弄人,最终虎踞龙蟠的石头城也没能抵挡住司马氏的铁蹄,吴国最终为西晋所灭,从而“金陵王气黯然收”,孙权若地下有知,也会发出无奈的感叹吧!这样,与历史上效慕孙仲谋的心理不同,陆游对建功立业的价值观也进行消解。颈联“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将诗题写足写尽,“万里羁愁”更是诗眼,从家乡到黄州,并没有万里,这里只是夸张虚写,就像杜甫《登高》诗中“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式的情感抒发,不如此则不足以写其心情之黯淡。但话说回来,若从出仕那时算起,多年来奔波流离,东折西荡,加起来又何止万里!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则是在颔联基础上水到渠成的情感宣泄。这是一句牢骚话,以反说正,反中有正,读者不难透过纸面体会其欲哭无泪的英雄恨和报国无门的激愤情!
晚晴闻角有感
蜀雨初收白帝城,① 小荷新竹夕阳明。
十年尘土青衫色,② 万里江山画角声。③
零落亲朋劳远梦, 凄凉乡社负归耕。④
议郎博士多新奏,⑤谁致当时鲁二生?⑥
【注释】
①“蜀雨”句:初收:刚停。白帝城:在四川省奉节东白帝山。 ②青衫:古代低级官吏穿的衣服。 ③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上有彩绘,故名。这句话的意思是:全国都是号角声,意谓不太平。④“凄凉”句:乡社:古代乡村里春社、秋社的节日,都是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负归耕:陆游在夔州为官,不能回去耕种。。负,辜负。 ⑤议郎、博士:都是秦汉官名,议郎掌顾问应对,博士掌儒家经典传授。 ⑥“谁致”句:致:招来。鲁二生:鲁地的两个儒生。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儒生叔孙通为之定朝仪,征召鲁国儒生三十余人来参加这一工作,有二儒生不应召,他们认为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还不是定朝仪的时候,指责叔孙通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地位而奉迎天子。
【品评】
诗写于乾道七年(1171)夔州通判任内,是年诗人四十七岁。
首联写景。暑雨初收,小荷新竹沐浴在夕照里,晶莹明净,何等清新。颈联“十年尘土青衫色,万里江山画角声”,写景兼及抒情。一阵角声入耳,诗人心情陡变,正所谓“四面云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正是古诗中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画角为军中乐器,发声哀厉高亢。万里江山传来的画角声提醒诗人,这正是国难当头、烽火不息的时刻;也使诗人认识到十年奔波,一无所获。陆游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初官福州宁德县主簿以来,已有十三年。虽说比不上杜甫“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的悲辛,可也是风尘仆仆、事业毫无起色。颈联有尺幅万里之妙。诗人笔锋一转,由眼前的白帝城,将画面转换到万里之外的故乡山阴。诗人对亲人含有无限的抱愧之情;同时在乡情与宦情的对比中,微妙地传达出“归去”之意。尾联运用汉高祖时二儒生不应召之典,借此讽刺南宋朝官中没有一个像鲁二生那样有骨气的人。正如清郑燮在《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中所描述的:“南宋时,君父幽囚,栖身杭越,其辱与危亦至矣……在朝诸大臣,皆流连诗酒,沉溺湖山,不顾国之大计,是尚得为有人乎?”衮衮诸公,惟求自保;庙堂之上,充斥着和议之声,怎能不使诗人思潮翻涌?
本诗种种情感思想交叠在一起,富于张力。由个人坎坷生涯,想到江山战乱频仍;由自己的飘零,想到家乡亲朋的亲情;由国土的沦丧,想到当时朝廷中缺少有气节的人物;在结构脉络上,由厌倦漂泊而生归去之意,但其内心深处,“尘缘未了”,难以放弃对国家的责任,而转生忧虑牵挂,真个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P10-13
陆游是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同时努力陶熔时代的人物,虽然最后理想破灭,在人生舞台上引吭高歌,只是一曲悲壮的颂歌,但是他精神不朽,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发出了声声战斗呐喊,擂响了心灵战鼓,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
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绍兴)人。南宋四大诗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之一。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逃归故乡山阴。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这对少年陆游的思想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使他从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雄心壮志。陆游从小表现出了对文学的热爱,十三四岁的时候,“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卒不就食”(《跋渊明集》)。青年时代,曾师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同时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中年入蜀以后,前线火热的军营生活提供了新的天地,使他能够直面人生,突破江西诗派的藩篱而发现诗歌的三昧,诗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约二十岁时,陆游与表妹唐琬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这位儿媳,在封建礼教的压迫摧残下,终于棒打鸳鸯,夫妻离散。这件事使得陆游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绍兴二十二三年(1153),陆游二十九岁时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然而在第二年的复试中,却因他名列于权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又喜论恢复,被黜落第。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得到起用,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回朝廷,历任敕令所删定官、大理寺司直、枢密院编修官。孝宗即位后,主战派占了上风,张浚以右丞相兼枢密使主持北伐,他对陆游十分赏识。但很快北伐失利,隆兴和议签订,张浚被解除职务。不久前刚刚调为隆兴府通判的陆游也被扣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宋史》本传)的罪名,罢黜归乡,一住就是五年,直到四十六岁时出任夔州通判。入蜀的壮游,使陆游开阔了眼界,了解了民风民情,他一路上饱览了雄丽的山川景色,凭吊了屈原、李白、杜甫等诗人的遗迹,把经历见闻写入《人蜀记》六卷。乾道八年二月,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请,人幕襄理军务。陆游到了南郑前线,感到非常兴奋,从此生活与创作都出现了一片新天地。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他身穿戎装,置身金戈铁马问,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但不久王炎调回临安,陆游也被调至成都担任安抚司参议官的闲职,先后到蜀州、嘉州、荣州代理地方官职务。在失望之余,他把时光多半消磨在歌儿舞女、酒宴应酬之中,以此忘却痛苦。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兼四川制置使,请陆游担任参议官。他们本是文字之交,旧友异地相逢,常在一起饮酒酬唱,甚为欢快。但因不拘礼法,被同僚讥为颓放,索性自号“放翁”。陆游在川陕九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一振,境界大开,并将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词文章。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淳熙五年,五十四岁的陆游奉诏回朝,担任过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但不久就被弹劾,罢职回乡。此后近三十年间,虽几度出任公职,但为时不长,大部分时间过着比较清寒的乡野生活。他一方面与乡民亲切交往,从而对农村生活有了较深的理解;一方面优游山水,赋诗作词,在大自然山水中寄托自己的情怀,排遣自己的愁思。但是,他期望抗金北伐的热情始终不曾减退,常常在梦里都想着打到了北方,收复了失地,平时则看到一幅画、几朵花,喝上几杯酒,听了一声雁叫,都会激起他的满腔心事。正因为这种心情,他才在嘉泰二年(1202)以七十八岁高龄又一次复出,并为主战的权臣韩健胄写了一些颂扬文字。但直到去世,他也没有盼到北伐的胜利。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二十九日(按公历算已是次年元月),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留下了一首《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创作甚富,据欧小牧《陆游年谱》考辨,计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入蜀记》6卷),《放翁逸稿》2卷,续添1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1卷,《陆氏续集验方》2卷,《感知录》1卷,《清尊录》1卷,《绪论》1卷。其他尚有《放翁家训》、《斋居纪事》及《家世旧闻》等。
陆游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诗歌方面。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对于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有着深刻的理解,收复国土是人民群众最普遍最迫切的愿望,这也正是陆诗最重大的主题和题材。陆游留下的大量诗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反映这一种思想情感的作品。这类作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宏伟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无论是早年的“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或是中年的“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还是晚年的“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都始终纠结着上述两方面的情绪。而且,这两者相互激荡: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悲愤、忠烈的感情一直在他心灵中激荡,使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时常以记梦的形式表达诗人的心结。其记梦之作是潜意识的结晶积淀,是最真诚的感情和思想的形象体现。爱国、收复是贯穿陆游一生的理想,也是他观察和评价一切的价值标准。从这一标准出发,他激烈地抨击那些苟且偷安之辈和朝廷的妥协求和政策。在《关山月》中,他以“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追问沉醉于歌舞的将领们的良心与责任;《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则把北方父老的殷切期待和南宋统治阶层对主战人士的压制加以尖锐的对照,对朝廷的用人政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当然,生活是丰富复杂的,文学家也是人,他的生活同样有自己的方方面面。因而,陆游还有不少诗歌,以细腻冲淡的笔法、闲适恬和的情调,写自然景物和Et常生活,它们构成了另一种旋律。这一类并不意味着陆游忘却了北方那象征着耻辱的土地,而常常是他在报国无门的情况下一种无奈的寄托。特别是他后期的二三十年,大部分时间闲居在乡野,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隔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他只能在山水田园中寻求一时的解脱。像《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热情的农夫农妇,与官场的肮脏,无形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还在许多诗篇中,以盎然的兴趣,描绘出山水景物与日常生活中的美,像《临安春雨初霁》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在给人以美的享受时,透露了生活的一缕春的阳光。
……
陆游本人,一生扮演了多重角色,诗人、学者、志士,儿子、恋人、父亲、朋友,各种身份纠结在一起,复杂的情感相互交缠,使其性格成为一个富有张力的矛盾的综合体。就思想方面而言,他的身上交织着爱国报君与求取个人功名的矛盾,一往无前的入世精神与悄然思退的归隐情怀的矛盾,报国立功的丈夫和沉醉书斋的书生的矛盾,养气修身的儒者与衰颓放纵的酒徒的矛盾;就诗歌艺术来看,又交织着创作勤奋、精力旺盛与题材繁复、句法稠叠的矛盾,气吞沧海、气势磅礴与仗才使气、少凝练含蕴的矛盾……落实到选篇上,也是矛盾难解,不选则九千首诗读者难以卒读,精选则可能有遗珠之憾。所以我们的选本既充分重视陆游创作的“主旋律”,又极其注意反映其艺术的丰富多样性:除了爱国主义等重大题材外,还精选了爱情、书法、饮酒、饮茶、养生、民俗、重商、教子等方面的内容,以求尽可能立体而圆融地表现伟大诗人的全貌,这也算是我们对这位“亘古男儿”特殊的缅怀和纪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