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阿宽从教记(刘永宽)/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丛立新//黄华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数学教师刘永宽的身上似乎散发着一种非常独特的魅力,我们甚至无法将其归类,他就是他,独一无二,天赋异禀。讲台上的刘老师,轻松幽默,风趣诙谐,神采飞扬。经常被小学生视为”苦差”的数学课,被他演绎得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本书采用采访的形式来记录这位刘永宽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内容推荐

轻松的课堂、融洽的氛围、跳跃活泼的思路,打动了所有的听课教师,课堂电子点评好评如潮。这就是对于刘永宽老师——一个没有接受过一天师范教育,甚至连高中都没有念完的“教师”,那潇洒大气,在不懈的追求中推陈出新得教学实践的赞赏。本书采用采访的形式来记录这位刘永宽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目录

楔子

 第一回 误人江湖

 第二回 另类学艺

 第三回 初露锋芒

 第四回 苦心修炼

 第五回 贵人相助

 第六回 独门秘籍

 第七回 行走江湖

 第八回 坐看云起

 第九回 华山论剑

 第十回 武林传说

 第十一回 功成拂衣去

 第十二回 金盆不洗手

阿宽外传

结束语

附录 刘永宽教学实践与研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实录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堂实录及评析

 3.“面积的认识”教案及评析

 4.课真是好难磨啊——再上“分数的意义”的再反思

 5.新标准、新理念与新课堂——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6.回归——关于简便运算教学的思考

 7.小学生智商和数学能力的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

 8.对当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认识

试读章节

[访谈者,以下简称“访”]给我们说说你的“革命家史”吧,比如,你是怎样走上“教书”这条道路的?

[刘永宽,以下简称“刘”]我呢,经历跟其他教师是不太一样的。我没上过师范,直接就去教书了。那个时候,因为我养父是一名小学老师,在宁海农村里一个很偏僻的学校,教了将近30年。他是教全科的,因为那时候的老师少,而且村校主要是复式班,就是那种一、二、三年级在一起的,教了一年级,再教二年级,然后再教三年级……

[访]那可是“全能”型的教师啊。

[刘]对,他什么都教。他之前身体一直很好的,50岁的时候,突然得了癌症,这件事我们一开始都不知道。那年快放暑假的时候,他的腿被凳子碰了一下,本来大家都觉得没什么,但是他之后一直觉得疼,去医院看,也没看出什么,等过了2个月再检查发现是癌,骨癌。

[访]可以试试截肢啊什么的,想办法啊。

[刘]那个时候医疗条件还是很差的,就在我们县城的医院里看了一下,看看不行。我奶奶还去祖上拜一拜,也没用的。大概过了两个月他就去世了,非常快的。那个时候我还不到16岁,因为是两年制初中嘛,我高一刚读完。当时我还是农业户口,而我养父是公办教师,这样一来,我就面临着两个选择:是继续读书呢,还是去“顶班”?

[访]“顶班”是什么意思啊?

[刘]就是顶替职位啊,我们那里有个政策,叫“顶替”,就是说你父亲去世或者退休以后,你可以接替他的岗位和工作。现在没有这种政策啦。当时按照这个政策呢,我可以直接去接替我父亲的工作,也就是去那个村校当教师。当然如果不去教书也行,国家会给你一点抚恤金啊、生活补助啊什么的。当时家里面有几个舅舅,他们还是很尊重我的意见的,说这个事情他们决定不下来,还得要我自己来定。于是他们就来问我:“是去教书,还是继续读书?”

[访]那个时候已经恢复高考了吧?

[刘]已经恢复啦,1978年了嘛。

[访]你小时候读书成绩怎么样?

[刘]实话讲,小时候非常调皮的,不过读书嘛,成绩是很好啦。只是呢,我母亲身体很不好,她30岁就中风,瘫痪在床。那样的一种情况下,我母亲想着,我父亲也去世了,如果我继续去读书的话,考进大学,不是也要离开她吗?所以她就不想我走,一天到晚地哭。当时我的几个舅舅呢,也下不了决心,他们就说:“如果你要继续读书,我们一定会供养你,最后还是得你自己决定。”

[访]你自己当时怎么想呢?家里就你一个孩子吗?

[刘]就我一个啊。我呢,当时也小,不到16岁啊!我女儿现在正好也16岁,我看她成天还是小孩子一样,什么都不懂的。我想自己当时也就是她现在这个样子吧,什么都不知道的。反正心里想,教书就教书吧,就这样子去教书啦。

[访]还是去你父亲原来的学校吗?

[刘]按照规定,应该是去我父亲的学校,但是呢,这样又有一个困难,因为我父亲是在乡下的学校里教书的,如果我去的话,不是又要离开我母亲了嘛。于是我母亲又哭起来了。正好我舅舅那个时候也是教书的,所以他就把这个情况向教育局反映了,大概意思就是不要让我到乡下去啦,在城区里找一所学校教教算啦,反正还是小孩子嘛。那个时候教育局也很以人为本的哦,看我这个样子,就把我放到了城东小学去教书。我记得我是11月11号办好手续,然后就去教书啦。

[访]教什么呢?

[刘]先教体育,因为学校里面中途安排进来一个教师,通常也没什么可教的,当时正好有一个体育教师去北京参加全运会开幕式,所以学校就让我教体育。大概半个月以后,有一个英语教师去参加招工考试,考进了工厂,做工人去啦,所以我又去教英语。

[访]放到现在很难想象啊,教师考试去当工人。

[刘]那个时候呢,做工人还是蛮好的,教师是没什么人愿意做的,就这样,从1978年到1979年,我又教了一年多的英语。再到后来呢,小学阶段不再开设英语课了,我一下子没什么好教的啦。当时想想语文肯定不行啊,因为自己高中还没毕业,才读了一年,肯定教不了的。最后想想,小学数学还是可以教教的,反正“1+1=2”嘛,所以校长就叫我去教数学。一直教到现在,就是教数学啦。入门就是这个样子的。

访谈手记

阿宽走上教师的道路实在不那么“正规”,现在的年轻人看起来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一个15岁的孩子,没有接受过一天师范教育,甚至连高中都没有念完,居然就成了教师。这种经历的确比较特殊,类似的经历在现在的年轻教师中已经是极为少见了。这样一份多少带有偶然色彩的经历,对于他的成长,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种特殊的经历与他后来取得的一次次的成就和荣誉之间,是不是也有着某种联系?

随着对阿宽老师的了解,我们终于“悟” 出这种特殊的入职方式,的确给予了他一个特殊的起点。阿宽是以儿童的单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无意”闯入了学校,进入了教师的职业。在成为一个教师之前,他甚至还来不及与社会有直接的接触,还来不及从社会中获得和品味各种各样包括积极或消极、正面或反面、乐观或悲观的经验。因此,他也还来不及去权衡这份职业所意味的人生道路,还不懂得这份职业所要求的付出与回报的迥异与其他职业的关系……一切都来不及,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就从学校进入学校,从学生变成了教师。虽然今天所有年轻的教师们也是从学校进入学校,从学生变成教师,然而无论是师范教育各种各样的课程,还是教育实习与实践的酸甜苦辣,都会令他们在成为教师的时候,对于这一职业有一份期待,也有一份准备。而就业市场的开放和流动,社会职业的五光十色,也会让他们在选择成为教师时,总是会伴随着某种情感、某种判断,这当然无可非议,其实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的进步,但对于阿宽老师而言,这种经历上的缺失,更加衬托出他在职业起步时的与众不同。阿宽老师没有任何专业背景,没有接受任何职业训练,这必定令他的教师生涯起步艰难。然而这样的起步,也赋予他在职业上无限的可塑性,作为大男孩的阿宽,就是一张白纸,一杯清水,一匹素绢……,单纯而没有丝毫杂质,无条件、无保留地投入到了教师的角色之中。

这样一种经历,今天听起来十分有趣,这是一个带有很强的时代特色的起点,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小插曲,既不可学,也不值得学。并且,这种偶然的“入门”所带给阿宽老师的,恐怕更多的是一种艰难和压力,他之所以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想必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年轻教师们在入职之初都要比他幸运得多。不过,相信阿宽的这种特殊的经历一定会给年轻教师们很多的启示。如果说今天的我们都已经不可能像偶然走上讲台的阿宽那样毫无保留,至少我们可以提醒自己,经常清洗一下被世俗红尘遮蔽的内心世界,使自己的内心更见纯净。P4-6

序言

教育是一门艺术

许多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我更觉得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而且科学的真理是可以重复的。但是教育不同。教育虽然也有规律,教育活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一个特征是多样性、差异性、个性化,对不同人的教育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教育有法,没有定法,需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教育更像艺术,艺术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一幅画、一首歌都不是重复的,而是不断创新的。教育的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个儿童也不能重复,需要不断的创造。

我看了“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更坚定我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的信念。林良富老师是一位智慧型的教师,既能宏观把握又能脚踏实地,处处显示出他的教育智慧;刘永宽老师潇洒大气,在不懈的追求中推陈出新;俞正强老师在平淡中显心智,在朴实中表现美;金莹老师喜欢琢磨,把每一堂课都上得完美;邱向理老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总能捕捉到教育的细节,关注学生。他们中,有的老师以严肃认真见长,有的老师以诙谐生动见趣,有的老师以细腻关爱感人,个个老师的风格都不一样,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是艺术是什么?

其中也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这些名师都说自己当初并不想当教师,都是无奈的选择。这说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还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他们后来却都成为了名师!为什么?他们都说是责任,是对孩子成长的责任、对民族未来的责任,促进他们不断钻研,不断创造。但是,我还想说,因为教育是艺术,有无尽的创造力在吸引着教师。我们每一个人只要走进艺术的殿堂,总会被一件件艺术品所吸引,被他们的艺术创造所震撼。学校就是艺术殿堂,儿童就是一件件艺术品,他们吸引着我们去创造。

教育是艺术,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用自己的心和情来画出你的最美丽的画卷!

2007年国庆前夕于北京求是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