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葵花的博士学位论文《认知语境语义阐释功能的实证研究》,通过多义现象中认知语境的有声思维研究,探讨了认知语境的语义阐释功能。语境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作者设想了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五大语义阐释功能的相应运作模式。五种运作模式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模式,为了验证其实际的运行机制,本文作者进行了有声思维实验和回顾式访谈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认知语境语义阐释功能的实证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 许葵花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许葵花的博士学位论文《认知语境语义阐释功能的实证研究》,通过多义现象中认知语境的有声思维研究,探讨了认知语境的语义阐释功能。语境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作者设想了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五大语义阐释功能的相应运作模式。五种运作模式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模式,为了验证其实际的运行机制,本文作者进行了有声思维实验和回顾式访谈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内容推荐 语境在语言学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外的研究更多的是探讨语境在话语中的作用。而国内对语境的分类也做了充分的研究。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在计算机科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领域都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只是所用的术语不同。他们所用的术语包括框架、脚本、草案、域、认知模式等。本文作者认为认知语境是人们在经验基础上对某一概念图式化的认知构造网络。它是语言语境认知化、情景语境认知化、文化语境认知化的结果。它具有动态性、地域性、文化性、模糊性、网络分布性等特点。认知语境对语言具有强大的语义阐释力,但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的语义阐释功能还很少有人做过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通过有声思维实验探讨了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的语义阐释功能。 Collins和Loftus(1975)认为人类的心智是一个巨大而又强大的神经网络,当听到的某词与神经网络中的词相似时,网络中的词就自动被激活,同时与其相邻近的认知域也被激活。Turner(1996)认为意义不是植根于概念领域的心理物体,而是跨多重空间的投射、限定、连接、混合和整合。基于以上两者的理论,本文作者认为认知语境在多义词词义判定中先有刺激,刺激激活了相关的认知语境,产生五种意义生成模式,即语义投射、语义限定、语义连接、语义混合和语义转化。Turner提到的整合其实包括了投射、限定、连接和混合。本文作者认为语义转化也是多义词词义判定中的一种整合模式。根据内省的方法,本文作者设想了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五大语义阐释功能的相应运作模式。五种运作模式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模式,为了验证其实际的运行机制,本文作者进行了有声思维实验和回顾式访谈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有声思维和回顾式访谈转写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发现了认知语境与刺激的存在,但原五种功能模式没有明显的界限,都是原义到目标义的隐喻和转喻过程,它们体现在认知语境的静态功能——联想意义判定中。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有静态和动态两大功能机制。认知语境的静态功能包括原义重现功能、语法推理功能、意义推理功能等。对于动态功能,本文作者给出了认知语境动态运作模式图。认知语境的动态功能是几个静态功能连续运作的结果。每个静态功能在动态功能运作中都是一个焦点,随着动态功能的运作,认知语境内的焦点是连续变化的。在收集有声思维中认知语境活动量等数据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对英语水平和性别与认知语境运作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了显著差异。 语境具有认知的属性。由此也使认知语境虚无飘渺,难以捕捉。认知语境的活动规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我们有必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来深化对认知语境的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中。 目录 第一章 语境研究简述 1.1 引言 1.2 国外语言学界对语境的研究 1.3 国内语言学界对语境问题的论述 1.4 语境的认知研究 1.4.1 框架理论 1.4.2 草案理论 1.4.3 脚本理论 1.4.4 认知域 1.4.5 图式理论 1.4.6 认知模式 1.5 小结 第二章 语言中认知语境的语义阐释力 2.1 引言 2.2 认知语境的概念和特点 2.3 认知语境的动态功能 2.3.1 互为显映的认知语境 2.3.2 语境效果 2.3.2.1 新信息排除旧信息 2.3.2.2 新信息加强旧信息 2.3.3 认知语境的动态运作小议 2.4 认知语境的静态功能 2.4.1 联想意义 2.4.2 联想意义的产生机制举例 2.5 小结 第三章 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的语义阐释功能 3.1 引言 3.2 多义词的定义 3.3 多义词和同形异义词的区别 3.4 多义词的发展模式 3.4.1 辐射型 3.4.2 连锁式 3.4.3 半辐射式 3.5 多义词的分类 3.5.1 隐喻动力多义词 3.5.2 具体化动力多义词 3.5.3 概括化动力多义词 3.5.4 语义转化动力多义词 3.6 认知语境在多义现象中的语义阐释功能 3.6.1 理论依据 3.6.2 语义投射 3.6.3 语义连接 3.6.4 语义限定 3.6.5 语义混合 3.6.6 语义转化 3.7 小结 第四章 多义现象中认知语境语义阐释功能的有声思维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目的 4.3 先导实验的设计 4.3.1 第一次先导实验 4.3.1.1 研究问题 4.3.1.2 实验对象 4.3.1.3 实验手段 4.3.1.4 实验过程 4.3.1.5 数据分析 4.3.1.6 先导实验的局限性 4.3.2 第二次先导实验 4.3.2.1 研究问题 4.3.2.2 实验对象 4.3.2.3 实验手段 4.3.2.4 有声思维实验过程 4.3.2.5 回顾式访谈 4.3.2.6 观察 4.3.2.7 问卷 4.3.2.8 数据资料的整理 4.3.2.9 第二次先导实验的弊病 4.4 正式实验 4.4.1 研究问题 4.4.2 实验对象 4.4.3 手段 4.4.4 数据的收集 4.4.4.1 有声思维阶段数据的收集 4.4.4.2 回顾式访谈阶段数据的收集 4.4.4.3 问卷调查阶段数据的收集 4.4.5 数据的有效性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各个变量相关性分析 4.5.2 刺激 4.5.3 认知语境的运作 4.5.3.1 认知语境功能的静态描述 4.5.3.2 认知语境功能的动态描述 4.5.4 英语水平与认知语境运作的关系 4.5.5 性别与认知语境运作的关系 4.5.6 影响猜词成功率的因素 4.5.6.1 语法知识 4.5.6.2 原有知识(经验) 4.5.6.3 文化影响 4.5.6.4 原义 4.5.6.5 刺激 4.5.6.6 语感 4.5.6.7 思维程式化 4.5.6.8 格式塔式的意义填补 4.6 本项研究的尚存问题和启示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汉英术语对照表 附录2 有声思维、回顾式访谈、问卷录音转写文字资料选 附录3 略语表 致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