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尔纳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科幻作家,他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获得了世界各国读者的青睐和赞誉。本书是他的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值得大家拨冗一读,它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培养勇于克服困难、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与此同时,还可以丰富读者们的科学知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譬如,对土著人的描写总带有一种轻蔑和歧视的态度,而且还对新西兰土著部落人吃人肉的现象有所渲染。这是作者受其时代的限制所产生的结果,读者们在阅读时应加以注意。
这是儒尔·凡尔纳惊险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悬念迭起、险象环生、充满激情的神秘故事:英国富豪格里那凡爵士的邓肯号豪华游船正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的海峡上进行其处女航,爵士突然发现船尾有一条鲨鱼紧随其后。水手们捕杀了鲨鱼,在鲨鱼的腹部发现了一只香槟酒瓶,瓶中装有三张分别用英文、法文、德文书写的信笺。这三张已被海水浸蚀得残缺不全的信笺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他们把信上所能看清的单词一一整理翻译出来,很快弄明白这原来是失踪已久的三桅船大不列颠尼亚号船长格兰特先生发出的一封求救信!格里那凡爵士根据信中的内容推测,大不列颠尼亚号已在南半球的巴塔哥尼亚沿岸沉没,格兰特船长和两名水手试图登上大陆,不幸在南纬37度11分附近被野蛮的印第安人俘获。
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获悉此事,当即赶往格里那凡爵士府上。英国政府拒绝派遣船队前往营救,正直勇敢的格里那凡爵士拍案而起,决定亲率邓肯号出海,去寻找格兰特船长。慈祥温柔的海伦夫人、深沉稳重的麦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的地理学家巴加内尔、精通航线的邓肯号船长孟格尔和老水手奥斯丁……这些充满正义和善良的人们在那封模糊不清、残缺不全的求援信的指引下,带着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刚毅坚强的格兰特小姐和机智勇敢的小罗伯尔,开始了一场命运未卜的援救之旅。
他们首先来到南美洲大陆,沿着南纬37度纬线穿越南美洲大草原,横贯巴塔哥尼亚、安第斯山脉和智利,却没有找到任何有关格兰特船长的信息。正当大家极度沮丧的时候,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再次察看那三张信笺,指出求救信中所说的正确地点应该是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于是,邓肯号再次启航,驶向重洋彼岸的大洋洲。就这样,他们找遍了南纬37度纬线两侧所有的陆地和海岛,登高山,爬冰川,过沼泽,遭遇地震、风暴、恶浪、洪水和野兽,还与海盗、吃人肉的原始部落土著人进行殊死的斗争,终于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找到了幸存的格兰特船长和两名水手。
本书集中体现了凡尔纳惊险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故事情节曲折惊险,人物命运瞬息万变。小说在重点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的同时,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丑恶现象,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控诉。小说中也有对黑人的歧视、对新西兰土著居民吃人肉现象的渲染等不足之处。
第一章 大鲨鱼
一八六四年七月六日,在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上,一艘豪华游轮开足了马力,乘着强劲的东北风全速航行。悬挂在尾樯上的英国国旗迎风飘扬;主桅杆上挂着一面蓝色小旗,小旗上用金线绣了两个光彩夺目的字母:E.G.,字母上方还有公爵的徽记。这艘名为“邓肯号”的游轮的船主是爱德华·格里那凡爵士,他不但是英国贵族院苏格兰十二位元老之一,而且,在享誉英伦三岛的大英皇家泰晤士河游轮协会会员中,他是最出名的一个。此刻,格里那凡爵士和他年轻的妻子海伦夫人正在邓肯号上,他的表兄麦克那布斯少校也一起随航。
邓肯号刚造好,这是它的首次下水试航。船已行驶到离克莱德湾几海里的地方,正开始往格拉斯哥港回航。到达阿兰岛附近的海面时,嘹望台上的水手突然跑来报告,说有一条大鱼紧跟在船尾的波浪中。船长约翰·孟格尔随即派人将这个消息报告格里那凡爵士。爵士就带上麦克那布斯少校一起来到艉楼顶,并向船长询问,跟在船后的是一条什么鱼。
“跟您说实话,阁下,”约翰·孟格尔回答,“我看是一条巨大的鲨鱼。”
“这片海域居然会出现鲨鱼!”格里那凡爵士惊奇地喊起来。
“当然了。”船长接着说,“这种鲨鱼属于天秤鱼,不管什么温度的海域,它都有可能出没。要是我没看错的话,这肯定就是一条天秤鱼!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只要阁下恩准,或者尊夫人想一睹奇特的捕鱼方式,我们马上就可以知晓了。”
“你的意思呢,麦克那布斯?”格里那凡爵士问少校,“没什么不可以的吧?”
“只要您愿意,我也赞成。”少校平静地回答。
“还有,”约翰·孟格尔接着说,“这种可怕的鲨鱼是无法捕尽的,因为它们太多了,我们刚好遇到了抓它的机会。如果抓到它,在除去一害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场景,这不也是一件痛快的事吗?”
“那行,抓吧。”格里那凡爵上回答。
爵士马上叫人去告诉夫人。海伦夫人听到后也感到有意思,就高兴地来到艉楼,准备欣赏这精彩的场面。
海面平静,海水清澈;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了那条飞快游动着的大鲨鱼。它一会儿潜到水下,一会儿又蹿出水面,显得极其矫健和勇猛。约翰·孟格尔船长逐个下达命令。水手们就遵照船长的命令,在粗绳的一头系上一只大钩子,钩子上挂着一大块熏肉,把这条粗绳子从右舷抛进水里。远在五十码以外的鲨鱼很快就闻到了诱人的熏肉香,它像闪电一样飞快地冲过来,转眼就游到了游轮附近。它用尾鳍控制着身体的平衡,一对灰黑的鳍猛烈地扑打着海水,朝那块熏肉直冲过去,暴突的大眼睛里冒着贪婪的欲火。它翻过身子张开大嘴时,四排大白牙就呈现在大家眼前。它那宽大的脑袋,就像一把装在长柄上的双头铁锤。约翰·孟格尔船长没看错,这就是英国人称之为“天秤鱼”、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人称之为“犹太鱼”的鲨鱼,也是最贪馋的一种鲨鱼。
邓肯号上所有乘客和水手的眼睛都盯住了那头大鲨鱼,只见它一下子就冲到钩子旁,猛地向上一跃,打了个滚,吞下鱼钩,熏肉进入了它的口里,粗绳也相应地被拉直了,鲨鱼就这样被钩住了。水手们赶紧把帆架末端的辘轳转动起来,吊起了那个庞然大物。鲨鱼感到自己已不在水中,就更是死命地挣扎,不住地跳跃。水手们看到后,立马就把另一根粗绳打成一个活结,把它的尾部套起来,这下它就无法动弹了。鲨鱼很快被吊上船,被摔在甲板上。一个水手悄悄走上前,一斧头猛地砍下去,把鲨鱼的尾巴砍断了。
巨鲨被捕获,那庞然大物威风尽失,不再让人感到可怕了。在报复心得到平息的同时,水手们的好奇心却没有得到满足。根据一贯的经验,他们在抓到鲨鱼后,一定要给它开膛破肚,好好地翻找一下它的肚子,要知道鲨鱼是什么都吃的,也许有希望从它的肚子里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而且,他们并不是每一回都失望。
这么恶心的“翻找”是格里那凡夫人不想看的,她就一个人回自己的舱房去了。鲨鱼还躺在甲板上喘息。它大概有十英尺长,六百多磅重,在鲨鱼中,这并不算太长或太重的,不过,天秤鱼还是可以归类于最凶猛的一种鲨鱼。
水手们很利索地把这头鲨鱼的肚子破开了。它确实是把鱼钩吞进了且十,但在它的肚里没发现其他的东西,可以想见这只庞然大物已经很久没吃过东西了。水手们极其失望,就在准备把它的残骸丢进海里时,水手长突然在它腹中发现了一个粗糙的东西。
“瞧!那是什么?”水手长叫起来。
“那个嘛,一块石头而已,”一个水手回答,“为了让身体平衡,它把石头吞下去了。”
“胡说!”另一个水手说道,“是一枚连环弹打进了这家伙的肚子里,还没来得及消化。”
“你们别瞎猜了,”大副汤姆·奥斯丁争辩道,“你们没看到吗,这混蛋还是个醉鬼呢,它把酒喝光了还不够,连酒瓶子都要吃下去。”
“什么!”格里那凡爵士惊奇地叫起来,“鲨鱼肚子里有瓶子吗?”
“确实是一个瓶子,”大副回答道,“但是,这个瓶子明显不是来自酒窖。”
“噢,奥斯丁,”格里那凡爵士说道,“你取出这个瓶子,要小心点,在海里找到的瓶子,里面一般都会装着重要的信件。”
“你还真以为有啊?”麦克那布斯少校说道。
“最少有这种可能。”
“噢!我不跟您争论了,”少校回答,“也许瓶子里装了什么秘密。”
“我们马上就会知道。”格里那凡爵士说完又紧跟着问,“奥斯丁,怎样?”
“喏,看吧。”大副举着他好不容易从鲨鱼肚子里取出来的那件不成样子的东西说。
“好,”格里那凡爵士说道,“叫人把它清洗干净,再送到艉楼。”
奥斯丁遵照吩咐,洗干净那东西,把它送到方形厅去,摆到桌上。格里那凡爵士、麦克那布斯少校、约翰·孟格尔船长都围坐在桌子边。海伦夫人当然也围上来了,要知道,女人的好奇心一般都会比男人的好奇心更重呢。
在海上,芝麻大的事也会被当成是不得了的大事。大家用眼神探视着,静静地待了一阵子,心里在想着,这个瓶子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东西?是遇难船只的求救信?或者是一个航海者因为寂寞难忍,而随意写就的一封不大要紧的信?
格里那凡爵士想弄个究竟,于是马上开始检查瓶子,就像个英国检察官在寻找重要破案线索似的,检查得非常仔细。格里那凡爵士这样做并不是虚张声势,这样谨慎认真是有道理的,因为有些东西外表看起来虽然并不重要,却总是暗藏着重要的破案线索。
格里那凡爵士首先检查的是瓶子的外表。这只瓶子的瓶颈细小,瓶口的玻璃很厚,上面有铁丝缠绕,铁丝生了锈。瓶壁也相当厚,可以承受好几个大气压力,一眼就能看出它出自法国香槟省,阿依或埃佩尔奈的酒商喜欢拿这种酒瓶来敲击椅子衬档,椅子衬档都被敲断了,酒瓶子却还是好好的。眼前的这只瓶子不知道在海上漂了多久,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的撞击,却还没有破裂,可见它的结实程度确实令人称奇。 “这是克里格酒厂的酒瓶。”少校脱口而出。
少校对这方面很在行,没有人会怀疑他的判断。
“亲爱的少校,”海伦夫人接口道,“如果你仅仅知道它的出处,而不知它从何而来,这没什么用的。”
“很快就能搞清楚,我亲爱的海伦,”爱德华爵士回答,“我们已经能够肯定它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漂过来的。您瞧,瓶子外面这层固化物质跟矿石相当接近,这是因为它在海里泡了很久——在没被鲨鱼吞下去之前——所以被腐蚀了。”
“您的分析我完全认同,”少校说,“瓶子外表结了一层很厚的杂质,能证明它漂流了很长时间。”
“它到底是从哪里漂来的呢?”格里那凡夫人急切地问。
“您先不要这么急,我亲爱的海伦,先等等吧,研究这瓶子需要耐心。用不了多久它就会给我们揭开谜底的,如果我的判断没有失误的话。”
格里那凡爵士说着,同时开始刮擦封住瓶口的那层坚硬的物质。一会儿过后,就露出了瓶塞,只是,瓶塞已经让海水浸蚀得不成样子了。
“很遗憾,”格里那凡爵士说,“就算瓶子里藏了信件,字迹肯定已经模糊难认。”
“很有可能。”少校说。
“不过,”格里那凡爵士接着说,“要是瓶口没塞紧的话,瓶子扔到海里马上就会沉到海底,反过来看,幸好是鲨鱼吞它人肚,并把它带上了‘邓肯’号。”
“这一点可以肯定,”约翰·孟格尔船长回应道,“但是,如果是它在大海上漂浮时被捞起的,我们就可以确定它的经纬度,根据气流和海流的方向,推断出瓶子在海上的漂流路线。可是,我们是从鲨鱼肚子里找到它的,这就不好办了。”
“让我们先看看再说吧。”格里那凡爵士回答道。
此时,他小心翼翼地把瓶塞拔出,随即,艉楼里弥漫着一股海腥味。
“是什么?”海伦夫人迫不及待地问,表现出女性惯有的急切心情。
“是信!”格里那凡爵士说道,“我的判断没错!是信!”
“信!信!”海伦夫人惊奇地叫道。
“不过,”格里那凡爵士说,“信取不出来,因为纸受了潮,都附着在瓶塞上了。”
“那就砸碎瓶子好了。”麦克那布斯少校提议说。
“我希望完好无损地保持瓶子的原样。”格里那凡爵士表示异议。
“这是对的。”少校马上改变了意见。
“当然,最好不要砸碎瓶子,”海伦夫人说,“但是,如果瓶子里信件的重要程度超过瓶子本身,就只能选择牺牲瓶子了。”
“阁下只要敲掉瓶颈,就能够完整地取出里面的东西了。”约翰·孟格尔提议道。
“说得不错!就这样办吧,亲爱的爱德华。”海伦夫人大声说。
当然,也只有这个办法了。所以,虽然格里那凡爵士很不情愿,但也只能敲掉那只宝贵的瓶子的瓶颈。瓶子上的那层杂质已经像花岗岩一样坚硬,要敲掉它还必须动用锤子。一会儿过后,瓶颈敲碎了,散落在桌子卜,大家马上就看到了几张粘在一起的纸。格里那凡爵士小心翼翼地从瓶里抽出它们,一张一张揭起来摊放在桌上。海伦夫人、少校和船长围到了他的身旁。
P3-9
法国作家儒尔·凡尔纳被誉为“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一八二八年二月八日,儒尔·凡尔纳出生于法国西部海岸名城南特市,他的父亲皮埃尔·凡尔纳是当地的一名律师,其祖父是普罗万法庭的一位代理推事,曾祖父是法国最高法院的公证人。在这个和睦的家庭里,儒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正统教义的熏陶,继承了父辈因长期从事法律活动而养成的批判精神以及法国阿洛特血统的浪漫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九岁的时候,儒尔被送入当地的圣斯塔尼斯拉斯学校,他在文学、地理方面的特长与爱好很快表现出来,学校的档案里有儒尔·凡尔纳连年获得地理、声乐、背诵、作文和翻译等奖项的记载。
一八三九年夏天,年仅十一岁的儒尔·凡尔纳得知一艘三桅远洋船科拉利亚号正准备启航开往印度,并且一位跟他同龄的孩子在这艘即将启航的帆船上有一份少年见习水手的雇佣合同,他便决定悄悄地进行一次冒险旅行。于是,儒尔把自己积蓄的零用钱全部收集起来,买下了那个同龄少年的聘约,然后顺利地登船出航。他的父亲得到消息之后,搭上一艘火轮船及时赶到下一个港口,在科拉利亚号上找到了正在兴奋不已的儒尔。回到家里,儒尔受到了父亲严厉的斥责,挨了一顿棒子之后被禁闭起来。儒尔躺在床上,流着泪向他的母亲发誓说,从今以后他“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儿童时代强烈的探险欲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这一难忘的童年经历,让凡尔纳的心灵从此驰骋于各种奇妙的幻想之中。
一八四六年,儒尔中学毕业。按照父亲的规划,身为长子的他理所当然地要接替父业,因此,儒尔开始在南特攻读法学,并于一八四七年四月被父亲送往巴黎继续攻读法律。一八四九年,儒尔-凡尔纳在巴黎通过了法学考试,获得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致力于喜剧、悲剧、轻歌剧的创作,经常出入于文学沙龙,与亚历山大·仲马——《三个火枪手》的作者结识,并与热情好客的大仲马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在大仲马的帮助下,他的剧本《折断的麦秆》于一八五。年六月十二日在巴黎历史剧院上演并受到观众的热烈回应。
此后,儒尔·凡尔纳拒绝接管他父亲的律师事务所,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一八六三年,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正式出版并获得成功。此后四十余年间,儒尔-凡尔纳一直笔耕不辍,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部新作问世。他的科学幻想小说的总名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简称《奇异的漫游》),著名的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代表作。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于一八六八年正式出版,是儒尔·凡尔纳惊险科幻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悬念迭起、险象环生、充满激情的神秘故事:英国富豪格里那凡爵士的邓肯号豪华游船正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之间的海峡上进行其处女航,爵士突然发现船尾有一条鲨鱼紧随其后。水手们捕杀了鲨鱼,在鲨鱼的腹部发现了一只香槟酒瓶,瓶中装有三张分别用英文、法文、德文书写的信笺。这三张已被海水浸蚀得残缺不全的信笺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他们把信上所能看清的单词一一整理翻译出来,很快弄明白这原来是失踪已久的三桅船大不列颠尼亚号船长格兰特先生发出的一封求救信!格里那凡爵士根据信中的内容推测,大不列颠尼亚号已在南半球的巴塔哥尼亚沿岸沉没,格兰特船长和两名水手试图登上大陆,不幸在南纬37度11分附近被野蛮的印第安人俘获。
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获悉此事,当即赶往格里那凡爵士府上。英国政府拒绝派遣船队前往营救,正直勇敢的格里那凡爵士拍案而起,决定亲率邓肯号出海,去寻找格兰特船长。慈祥温柔的海伦夫人、深沉稳重的麦克那布斯少校、粗心大意的地理学家巴加内尔、精通航线的邓肯号船长孟格尔和老水手奥斯丁……这些充满正义和善良的人们在那封模糊不清、残缺不全的求援信的指引下,带着格兰特船长的一双儿女——刚毅坚强的格兰特小姐和机智勇敢的小罗伯尔,开始了一场命运未卜的援救之旅。
他们首先来到南美洲大陆,沿着南纬37度纬线穿越南美洲大草原,横贯巴塔哥尼亚、安第斯山脉和智利,却没有找到任何有关格兰特船长的信息。正当大家极度沮丧的时候,地理学家巴加内尔再次察看那三张信笺,指出求救信中所说的正确地点应该是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于是,邓肯号再次启航,驶向重洋彼岸的大洋洲。就这样,他们找遍了南纬37度纬线两侧所有的陆地和海岛,登高山,爬冰川,过沼泽,遭遇地震、风暴、恶浪、洪水和野兽,还与海盗、吃人肉的原始部落土著人进行殊死的斗争,终于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找到了幸存的格兰特船长和两名水手。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集中体现了凡尔纳惊险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故事情节曲折惊险,人物命运瞬息万变。小说在重点描写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的同时,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谴责了贫困、失业和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丑恶现象,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控诉。小说中也有对黑人的歧视、对新西兰土著居民吃人肉现象的渲染等不足之处。
儒尔·凡尔纳一生共创作八十多部作品,除了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之外,其他最为读者所喜爱的主要作品有《八十天周游世界》、《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蓓根的五亿法郎》、《烽火岛》、《征服者罗比尔》、《喀尔巴汗古堡》、《米歇尔‘斯特罗哥夫》等等。与《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样,这些作品以追求科学、民主和进步为主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体现出反对外来侵略、反抗奴役和压迫、歌颂人性的真善美等等正义倾向。作者善于将现实与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大胆丰富的想象、新奇神秘的场景和包罗万象的科学知识,创作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他笔下的主人公基本上都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高雅脱俗的志趣、疾恶如仇的品德、临危不惧的正气、舍身救人的牺牲精神和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基本上都是敢于、善于与大自然、与人间邪恶作不懈斗争的既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式人物。世界上还很少有像他这样的作家,从广袤的陆地写到浩瀚的海洋,从神秘莫测的地心写到变幻无穷的星际空间。他的许多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科学预见,如今都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一百多年以来,儒尔·凡尔纳这个名字超越时空地域,散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成为历久不衰的文学名著,深受全世界一代又一代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读者喜爱与欢迎。
一九O五年三月二十四日清晨八时,儒尔·凡尔纳因糖尿病急性发作,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