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留学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百年海归的命运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命运。
本书中作者采访的部分海归创业人士,都是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以自己的智慧、胆识,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时代呼唤海归,海归钟情创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创业英雄(10位海归创业先锋)/海归推动中国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胡冰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留学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百年海归的命运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命运。 本书中作者采访的部分海归创业人士,都是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以自己的智慧、胆识,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 时代呼唤海归,海归钟情创业。 内容推荐 三十年为一“世”。自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神州大地走过了千百年来变化最巨也最为辉煌的三十年。在这一世中,一百多万中国人远涉重洋,寻找民族富强或个人成才之道。他们中的一部分学成归国,已成为中国建设和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企业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这套《海归推动中国》丛书,讲述了近两百位海归的成功经历,是目前为止国内行业覆盖面最广、研究范围最宽、采访人数最多、涉及领域最为齐全的一套研究和介绍海归事迹的丛书。丛书中的人物既有万众瞩目的共和国部长,又有甘于寂寞并为民族振兴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更有众多的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的企业家,是当代中国海归的全景式画卷。 本书为其中的一本。 目录 王中军 潇洒投资的艺术家 激情燃烧的岁月 下海留洋 华谊兄弟意外“触电” 开拓民营电影新格局 善于识人更善于用人 潇洒投资的背后 尾声 王波明 沉默的时代领跑者 靠英语走出灰色年华 北京人在纽约 从CBA到成立联办 一腔热情建立证券市场 功成,身退,创业 传媒时代的领跑者 尾声 王维嘉 无线互联网的寂寞高手 从砖窑工到大学生 在斯坦福登高望远 硅谷创业 折戟WAP “短信”翻身和《三界传说》 工作要像宗教徒般狂热 尾声 刘积仁 艺术风格的软件家 从全能选手到最年轻的教授 “3个3”的困窘 魂牵梦绕软件园 中国自己的CT机 世纪之交的战略突围 把握整体的决策艺术 尾声 严望佳 照亮网络安全的天空 被“志愿”改变的青春曲线 沃顿商学院的网络“警察” “启明星辰”在寂静中升起 咬定“入侵检测”不放松 中美黑客大战中的“光明”行动 学习中成长 尾声 邹其芳 牙缝里做出大生意 掀起康泰克旋风的“泥瓦匠” 负笈沃顿,认清真正的自己 发现市场空白后的创业闪念 吃螃蟹者要战胜孤独 专注是最好的品牌 持续稳健的发展战略 尾声 汪潮涌 心胸如海的投资家 从大别山到清华园 被华尔街“猎头”瞄准 携手回国 信中利的掌门人 投资朗新、搜狐、百度的弹指神通 “美帆赛”上的中国人 尾声 杨澜 一个人和她的时代 走红时挥别CCTV 转型于哥伦比亚大学 “杨澜访谈”横空出世 阳光卫视遭遇滑铁卢 新媒体从“天下女人”开始 那一刻,她代表中国 尾声 莫天全 开创搜房王国 跳级读完大学 人生轨迹在道一琼斯拐弯 中房指数的悲欢离合 创业从上网搜房开始 国际资本催动“百城战略” 中国互联网最大单笔投资 尾声 韩小红 美丽人生从体检开始 扔掉301医院的金饭碗 抢来的8000人团体大单 摆平了“非典”我还怕什么 大火“烧”来的风险投资 “奈何桥”上生死两重天 品牌输出战略的抉择 尾声 试读章节 1996年6月上旬,北京已是夏意浓郁。北大南门资源楼里,两个女孩一边忙活,一边聊天。 “我们公司名字多响亮呀?启明星辰,真好!” “严总说,我们是搞网络安全的,就是要让光明照亮网络时空,给信息时代一份宁静、健康和太平。” “英文名字也挺美呀,VENUS!” “是呀,可能是比喻我们要维护网络安全,做网络安全保护神吧!” 这两个女孩是启明星辰公司最早的两名员工,一个懂财务,一个负责公司注册手续。 就这样一个房间,三两个人,启明星辰悄然开张。 没有商业计划书,没有市场经验,凭着一腔激情,严望佳谢绝了国外公司的邀请,只身一人回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1996年的中国,国人对互联网还很陌生,国内做得比较有名气的网站唯有瀛海威。 很多人不知道网络,更不要说网络安全。 因此,听说严望佳将公司定位在网络安全上,好多朋友都不理解,纷纷劝她做门户网站。 当时,互联网以及门户网站在美国如日中天,炙手可热,哪怕公司的名字稍微跟互联网沾点边,股票也会一夜之间疯长。诱人的前景,完美的逻辑推导,并没有让严望佳动摇。冷静思考后,她还是毅然选择了网络安全这块尚不为人知的处女地。 “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一样,有好人,有坏人,也就有了永恒的‘警察与小偷’的故事。没有网络安全保证,我们国家所有投入在IT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说不定都会被浪费掉,因为没有人敢依赖不安全的网络做事。这里面有一个大市场,国内这方面还没有任何商业机构和研究机构来关注,我们带头做,成功的几率很大。” 理论与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有时距离还很大。 钟情网络信息安全的严望佳,创业伊始就面临这样的困境:理论上,网络信息安全不可或缺,但现实中真实需求几乎为零。 “严总,没有市场怎么办?”员工们望向严望佳的眼睛充满无助。 “没有市场我们就自己培育市场。”严望佳回答的语气却非常坚决。 严望佳决定先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人手,以网络安全理念对市场进行启蒙。第一步,编辑网络安全教材;第二步,开展相关培训。 她从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请来朋友,开始编辑出版有关图书。 《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安全结构设计》、《计算机网络安全工具》、《防火墙的选型、配置、安装和维护》、《黑客分析与防范技术》…… 这套网络安全丛书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传播安全知识撒下了第一批种子。 “并不是说我们没有别的事可做才以出书度日的,其实,这也算作是我们的投资,就好比在肥沃的土地里,如果不播种和耕耘怎么可能有收获呢?” 先锋往往成为先烈,现实中最先倒下的也往往是那些新生行业的倡导者。 这个奇怪的悖论,常常屡试不爽。在中国内地互联网行业,瀛海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后来的事实证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很多与启明星辰一样从事网络安全的公司,现在都不在了,其中有不少当时很有名,规模也不小,但最后都被市场大潮无情地淘汰了。 启明星辰是如何度过这段艰难时光的呢? 创业初期,启明星辰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甚至算得上惨淡1 1996年6月启明星辰开业,1997年1月成立研发中心,直到1998年,连续3年亏损。 “创业之初就曾经发生过‘断粮’的事情,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有时候员工工资都是我个人的私房钱。最困难的时候,曾找一些留学时的朋友担保贷款。” 公司何时能扭亏为盈,很长时间内成为严望佳的一块心病。 她发现,公司亏损的重要原因是公司业务在行内没有特色,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创业之初,启明星辰订单不多,大部分业务是搞信息安全行业培训。 公司成立四五个月后,拿到了第一张订单:国家信息中心防火墙测试工程。 当时,防火墙在国内刚刚起步。因为进人门槛不高,易复制,一时间,不少人蜂拥而上。 “挤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厂商很多,做低端,因为门槛低,可能很容易进入,但如果做不到最好,迟早会被淘汰。” 一边参与建防火墙,一边寻找新的业务方向。很长一段时间内,启明星辰高层都是这样边忙边看。 正在严望佳为公司如何扭亏为盈绞尽脑汁的时候,风险投资找上门来了。 国外特别是来自硅谷的风险投资商主动来找启明星辰,并和严望佳接触。但是由于网络安全这个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严望佳当时拒绝了国外风险资金的介入。 其实,早在1996年的时候,风险投资就主动找上过门,那时,他们希望启明星辰做门户网站。 “我只是以纯技术的背景来做公司,不像他们那些人依靠外来资本迅速扩大市场,建立符合大众需求的应用模式。他们走得很快,当时也很成功。但是,现在看来,我们的选择也有道理。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而网络安全产品提供商具有实实在在的商业模式——通过解决网络用户所面临的风险而赢得市场占有份额。” 关键时刻,还是中关村孵化器拉了启明星辰一把。 1998年,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启明星辰公司作为第一批海归企业进驻。入园后,启明星辰先后获得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上百万元。 不仅仅是资金支持,在提供优惠房租的同时,还大力向外界推荐。正是在创业园的支持下,启明星辰与有关政府部门建立了深度的项目合作关系。 得道多助。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启明星辰的经营逐步走出困境。 忍受3年的亏损,哪怕负债也要坚守网络安全阵地,能忍住这个“寂寞”,绝非易事。 “中国的网络安全需要中国人自己来维护。启明星辰的定位,我是经过反复考虑的。这个产业很严谨,需要我们沉下心来。我性格就是这样,一旦决定要做就心无旁骛。” P98-101 序言 本书是我主编的“海归推动中国”丛书中有关海归创业与发展的一部,主要涉及在国内成功创业的部分海归人士。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以后至今的十多年中,海归们踊跃回国创业,蔚然成风。海归创业是当今第五代海归区别于前代留学人员的最大特点,是当代海归大潮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改变命运的最鲜活的例子。 本书中作者采访的部分海归创业人士,都是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以自己的智慧、胆识,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业绩。我对他们能参与我主编的这套丛书并抽出时间接受采访表示感谢。他们是(按姓氏笔画排列):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中军,中国财讯传媒集团总裁王波明,美通无线通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王维嘉,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严望佳,中国瑞尔(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邹其芳,信中利投资公司董事长汪潮涌,阳光文化基金会董事局主席杨澜,搜房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莫天全,北京慈铭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总裁韩小红等成功创业的海归人士。 我曾经总结过海归回国创业的十大特点。这里,我想再强调几点。 首先,海归创业改变了国内产业生态,带来了以互联网和IT领域为代表的新经济。留学生创办和管理的企业如亚信、搜狐、新浪、网易、中星微电子、百度、盛大、展讯、空中网、尚德集团、东软集团、启明星辰等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主流。 东软集团的刘积仁,留美归来以3万元起家,创建东软公司,不仅成功将业务开拓到国内外多个领域,而且成为国内股市第一家软件类上市公司。“在软件行业,中国需求最大的就是软件与工业的结合,软件正成为基本的平台,将来会像电和水一样,成为每个人都要依赖的东西。”如今,刘积仁正带领东软以软件外包为引擎,全面推进东软的国际化进程。 “中国的网络安全需要中国人自己来维护。我们必须要掌握一种能够解决网络安全本质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这一技术可能是很多其他技术的源头,可以跟随安全市场的需求不断传递下去,延展开来,同时又能和其他技术形成一个联动的安全体系。”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严望佳,十几年来,沉潜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带领创业团队创造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上多个第一。 其次,海归创业依靠先进技术和理念,让传统行业焕发生机。搜房、携程、e龙、如家等都是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把房地产、旅游、酒店等传统行业公司变成高效率、富有活力的新兴企业。而新东方把传统英语培训班做成了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慈铭体检更是把以往正规医院处于边缘地位的体检业务做成了一个产业,瑞尔齿科则开创了将连锁经营引入口腔医疗的先例。 1997年初,莫天全创办“搜房网”。这是中国房地产界第一个“门户网”。莫天全把传统房地产指数和信息全部转移到网上。创办“搜房网”,正是是因为他有一种直觉,就是互联网将成为中国最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他在道一琼斯Teleres公司工作3年,做的就是房地产信息网的事,本身具有得天独厚的经验和优势。用10年的时间,莫天全将搜房网做成全球最大的房产类专业门户网。 在德国读书时韩小红发现,西方人对待病症的理念是防病重于治病,健康体检是国民待遇,而国内在这方面还是空白。韩小红说.“在国外待得越久,我就越感到祖国需要改善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的责任大。当时最强烈的一个想法,就是赶快回国,用自己所学改变这种状态。虽然体检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医院也都在做体检,但是脱离医院独立的专门健康体检机构之前还没有。市场是空白的,如果我来做可能会迅速获得成功。” 再有,大批海归活跃在高端服务领域,很多都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领跑者。海归们在金融财务、咨询、法律、经纪代理、传媒、出版、公关、广告、旅游、会展、教育等多个领域大显身手,加快了中国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财讯传媒集团的总裁,王波明旗下有多家中国一流刊物、网站,包括其顶尖的《财经》杂志及和讯网。而《财经》杂志对冲国传媒业的贡献,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风格和内容上,都独树一帜,得到了业内的认可。近年来,借鉴国外影视产品制作理念与技术,让艺术和市场充分结合,《夜宴》、《功夫》、《天下无贼》、《可可西里》、《手机》等国产大片脍炙人口,大获成功。这些影片的走红让幕后的留美学子王中军走到了镁光灯面前。凭借“杨澜访谈”,留美归来的杨澜已在华语传媒界打造出极具影响的个人品牌,吸引了无数观众,关注“一个人和他的时代”。 最后,海归创业是推动中国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无论是像王维嘉这样开创无线互联产业的斯坦福博士,还是像邹其芳这样牙缝里做出大生意的沃顿MBA,抑或汪潮涌这样纵横投资江湖投资创新企业的投资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创新创业,将个人的事业发展与国家的进步发展结合起来,创造出无愧于自己和社会的成就。 时代呼唤海归,海归钟情创业。 海归创业已经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国与世界接轨最密切的领域,大大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是中国5000年来创业机遇最多的时期,也是海归创业的黄金时代。 海归创业,恰逢其时。 王辉耀 2007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