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生的美文计划(中国名家美文180篇)
分类
作者 徐如麒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美文不可多得,辞藻华美者常常无内容,内容充实者常常显枯燥,辞藻内容俱佳者常常没有“主心骨”。

美文之美,义有多端:或美在深沉如鲁迅,或美在忧伤如沈从文,或美在奇诡如张爱玲,或美在透逸如汪曾祺……美文不可学,不可仿;能为美文者不多,能为美文者亦绝无可能篇篇皆美。美文如同天才之产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本书内容涉及文、史、哲、经、法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部了解现代中国文化史,增加个人文化素养的宝典,适合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

内容推荐

本书的180位作者都是“五四”一来一流的文化名人,其中包括一些泰山北斗式的人物。他们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有精深的造诣,但本书只是一本普通的文选,所选文章不是什么艰深的专业论文,而是经典的传世美文。透过这些文字,我们完全可以一睹这群塑造了现代中国文化形态的巨匠们的风采。本书内容涉及文、史、哲、经、法和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部了解现代中国文化史,增加个人文化素养的宝典,适合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由《艺术世界》杂志原副主编徐如麒先生编选。

目录

孟德斯鸠传

中国札记

序言两篇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吃人与礼教

疚斋日记

蒋锡兰岛

文学小言

杭州回忆

题跋三篇

全清词钞序

龙山梦痕序

我在西湖出家之经过

从雍乾间奉天主教之宗室说到石老娘胡同当街庙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地中海道中

与青年论读史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装饰

北大之精神

政本

新唯识论序

我在六十岁以前校后记

马先之《左氏纂读》跋

国文杂记

同学通论绪论

示菩儿

积微居金文说弁言

乌篷船

追忆先师严几道

钢铁假山

现代的中国怎样要孔子

补文心雕龙隐秀篇并序

中国生活面面观

玄学与科学

骨董琐记

人生观

我对于创作旧诗和新诗的感想

随感录

文人画之源流及其评价

南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峰游记

赠别大一诸君

侏儒与痰盂子

论所谓“国学’

龙山梦痕序

王静安先生遗书序

再游北戴河

丧偶日记

斗牛

半农杂文自序

我的母亲

中国学术的最大病根

在康奈尔的几年

月蚀

隋唐佛学之特点

落花生

文明或文化

研究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钥匙

妙峰山琐记序

论赋兼及赋史

纪念蔡元培先生

杭江之秋

没有秋虫的地方

长安道上

空轩诗话

再游新都的感想

与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傅斯年先生一封公开信

古史甄微自序

说思辨

剪拂集序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略论中国文学

考古闲话

故乡杂话

张居正大传序

行路难

中国古桥技术史概论

辛亥革命与我

新潮之回顾与前瞻

太平天国史事论丛序

太湖纪游

我与文学

翻译莎士比亚

章太炎与鲁迅

悲观与乐观

致郭沫若

关于诗

学画回忆

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任务是一样的吗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一回希有的经验

清华园之菊

闲话

建庐絮语

过去了的“五四”

论幽默

访笺杂记

良宽和尚

内蒙访古

我与中人

秃的梧桐

从滇池到洱海

五四断想

一篇传记文的欣赏

骑马

劫灰

介绍《中国历史参考图谱》

城隍庙的书市

我与《论语》

飞跎子传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词人纳兰容若手简前言

我的读书经验

我之书癖

再谈王静安先生的文学见解

北平通信

萤火虫

中国文字学史略

吴先生哀词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我和旧体诗

西溪

秦淮暮雨

忆清华国学研究院

儒家思想的新开展

雅舍

奠六弟

小顺子、珠儿、玛丽

西山的月

巴黎的旧书摊

全盘西化的辩护

毋忘振羽

三种汉画之发现

西湖的雪景

巨像

记齐白石

海的怀念

小言两段

成都的春天

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芙蓉城

清华园日记

敦煌莫高窟艺术

整理重庆江北汉墓遗物纪略

走过W学校的门口

罗迦诺的乡村

绕室旅行记

谈狐

回声

拿波里漫游短札

清华不是读书的好地方

乞巧

我和北大

孙传芳被刺感言

魏晋风流与私家园林

村居记事二则

宋代诗话鸟瞰

家书

麦积山石窟艺术

论晚明“流寇”

“问题” 

长治马路宽

光明

孩子的礼赞

四大城市

“中日亲善”颂

乡土中国后记

中国文明的起源

去看日本的红叶

新月诗迷序言

徐霞客——石灰岩地貌考察的先驱

蒲公英

论丁文江所谓徐霞客地理上之重要发现

雨前

寻梦人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地中海道中

◎林宰平

林宰平(1880~1959),福建闽侯人。名志钧,字宰平。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著有《欧行道中记》等。

智利号轮机,又轧轧的动,望着地中海进行(一月十四晚九时)。一湾的月亮向西斜坠,月光正照在水边铜人的头上。我在大厅写当天日记,才写了一半,听见船开,撇下日记本子,到舱面看了半晌才进去。自离上海以来,停船开船,不知多少次,今晚觉得特别注意似的,自己也莫名其妙。

无风无浪,船上许多人围着谈天(十五日)。他们谈到大战中航行地中海的危险,好些人初次听见,把两只眼睛直着,只望船旁海边发愣。原来当时神出鬼没的潜水艇,在这一代先后伤坏商船,不计其数。冒险前进的船只,在坡塞就要戒严,全船加上武装;然后探头探脑,大家都捏着一把汗,不顾死活的往前走。搭客一个个都要穿上浮水衣,挂上救生圈,整天在甲板上,夜间也不敢归舱。某次有一位女客,坐得既疲且冷,实在受不了,起来说道:“我宁可撞在鱼雷上,不能在此坐毙。”说着,一个人跑到房舱里去,至今尚有人述此事,以见当时海面露坐之苦。每到夜间,船面不敢留一星之火。前后左右,黑洞洞的。偶有吸烟者,大家都盯着眼睛看他;有时船上人还要干涉。舱里虽仍点着灯,但灯光好像土耳其的闺秀,绝不叫他一点儿外露。人人心目中,都觉得有一种危险的重担,背在身上,比救生衣圈,重得千百倍;寂静无声中,仿佛一呼吸间就可以死。有几个水手告诉我们说:有一回不及两小时,连碰两次鱼雷。第一次碰着,船坏了(也是法公司船),大家遇救上了别的船。气喘刚定,轰的一声,又中了别的潜艇所放鱼雷。你想险不险?幸而船破后,船上人都还得救;但是所受损害已经不少了。此时凡经过地中海的,人人真恨不得长出四个翅膀,飞渡过去。说也奇怪,你偏着急,他船偏要走得慢。平时不过走四天上下,这个当儿,加上一倍还不止。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直航的船,最易受潜艇的袭击。要避那摩鬼似的水里东西,所以只好弯弯曲曲,就像车走斜坡,忽左忽右,曲线的走法,自然要慢的了不得。不但船走时所取线路要秘密,就是未开船以前,出发时间亦是万分神秘。搭客及船上人等,都不能自由上岸。说明今天不走,忽然把锚起了,这是常有的事。前天我们经苏伊士河南口外,有一只沉船,还没有起起来,水面立有标识,叫人家注意。同船法国某教士指为德国潜艇所袭击的。潜艇要由苏伊士河通过,跑出红海来打人,以我们外行的看法,恐怕是不可能;然而这位教士先生,则言之凿凿有据。

又有一位教士,丹麦人,年纪已经很老了,在中国北方一带前后二十多年,完全变成了“中国化”。整天手拿一本汉文本板的书;如《白虎通》《山海经》之类,皆是他所爱读的。同船许多西洋人,他从不和他们攀谈。他的夫人也是古色古香的,每见船上法国女人穿着时髦衣服,我们倒觉得没有什么稀奇,她却瞧着暗暗的好笑。

船上又有几个外国人很有趣:一个是某国海军军官,在中国四川住过多年。他极喜欢打麻雀牌。有时背着手,手上拿着中国制短小的旱烟袋,在甲板上走,不大和人家谈天(这船上外国人,多半在东方久了,不甚活泼,各自各的,在船一个多月,没有一次团体的娱乐游戏)。他走路的时候,把脑袋放得笔直的。那脑袋的影子,永远在我记忆里。两个某国女太太,年纪我们自然无从知道,无意中时常看见他们把小粉拍在他们脸上乱点。一个某国的女仆,最爱骂小孩。这小孩是他主人的儿子,时常被他打耳刮儿,主人不在面前,这小孩哭了一阵也就罢了。他又喜欢站在人家过路的门口吃东西,常常坐别人的椅子,自言自语的说话。他又告诉同船中国人某君说:他的主人也是海军军官,在西贡等处好几年,夫妇两口儿都有了嗜好,手边财产很不少,不过给他的工资很少,说这次回国,再也不能忍受这样的待遇。

今天船上死了个水手。这人广东籍,谢姓,年纪将近六十岁了,他在舱面做工,脚底下垫个矮而小的木凳子,不提防歪了一下,凳子滑开,他跌了一跤,就跌死了。一个人原来不碰着潜艇和鱼雷,也要死得这样快的。搭客中之中国人,大家纠些钱,抚恤他家乡的遗族,一共凑了二千多佛郎。

日落时水极平,真是和油似的,碧绿的无边无际,腻滑滑的发亮,映着一片一片的紫云,那紫的透明色彩,仿佛能看见他的背影,而又忽浓忽淡,衬托出好些层来。只有放花爆时半空中烧化出来的颜色,可以形容他万分之一。这种海色云光,在船上海员们,或者见惯了,不算什么一回事;我们真是感谢大自然给我一张这么伟大,这么神化的水彩画,慰藉我们客中的寂寞。但是今早还是活活的老谢,此刻好看的晚景,他已经不及见了。听说他明早四时水葬。

船经希腊的可利多刺岛(十六日晨)。据说:从前这岛上曾经建立一个小小王国。岛上人口不过二十余万。天暖无风,船去不住的摇动,海面并没看见白的浪头。又经意大利半岛(十七日晚。)当通过海峡的时候,望见挨特纳山,——高三二八。米多,——全山是雪,但并未见什么火山。再进已到了西西里岛中之麦西那埠。时已黄昏,夹岸千点万点灯火,犹如繁星一般。这两天海面,一只船都没遇见,忽然到了这样热闹的地方,有好些西人小孩们,正在饭厅吃晚饭,看见窗外闪闪烁烁的灯光,距船很近,都跑到窗门外,拍手欢呼。我们也觉得船两旁都好看。但是船主此时和我们苦乐恰在正负相反的方面,此处行船颇提心,今晚饭厅上,就没看见船主来吃饭。

十余年前,有一晚,此地大风大浪。海水比岸上楼房还高。一刹时,死了二十余万人,倒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一个悲剧纪念地。

又是一个有名的地方来了。拿破仑第一出生在哥西卡,他失败后,初次被窜在厄尔白岛,这两处原来相距不远,我们今儿在这两地中间通过(十九日)。船距哥西卡尤近,几乎山上一草一木皆可见。厄尔白岛就在斜对过。茫茫水影中,回想当日拿翁从岛上脱走的时候(事在一八一五年三月一日),他们坐的船,不知打那儿出发。越想越觉得当前实景,富有趣味。

大家都说地中海风浪好厉害,前两天却是意外的平静。十八日下半天及十九日整天,果然了不得。那浪来得非常雄厚有力,就像前前后后无数的山,浮在水里头,在那里乱动,一重又一重滚过来,后边有什么东西推他似的,来势极猛,然却不是汹漶漂疾的样子,因为无大不大的,所以觉得他的态度很笨。我从少至今,航海回数不少,从没看见这种大规模和这种黑熊一般的蠢浪。经过厄尔白岛之后,遇见一只黄烟通白船甲的商船,迎面而来。看他船身仿佛整个已经沉没海中,一回儿又拔了起来。我们自己的船,是个什么情形,也就可想而知的了。但是总不能看见自己的。

一月二十日上午八时二十余分,船到了法国马赛港口停住了。一直等到下午三时二十余分,才开入码头。当在港口停泊时,看见码头很近,老不肯进去,大家莫明其妙,又都很着急,一群人热锅上蚂蚁似的,绕来绕去走。岸边风景又没什么好看。靠岸一带工厂颇多。但山上树林甚少,又不苍翠,不如昨天过哥西卡时所见山容之美。马赛山的土色,就像北京冬天白炉里烧过的煤球的灰,凡在北边住过的人,就可以知道此地的山色了。四时三十分船靠码头,船上人告诉我们说:“今天西北风极大,比昨儿更厉害,倘若不看好风色,一下子开进来,恐怕出乱了。”大家所莫明其妙者,现在可明白了。六时四十五分才离船。

P60-62

后记

四年以前,当我想到要编这本书的时候,曾征询过一些朋友的意见。时至今日,当时的许多话都已渐去渐远了,但有一句话却记忆犹新,那就是: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为什么说这件事值得做,看完了这本书,或许你已有所了解。收在这里的作者,都曾名重一时,有的还是一些泰山北斗式的人物,走近他们,当然不是一件易事。但我们又很难拒绝他们的魅力,也许,这就是一种文化魅力。这样,编选一本一般意义上的文选,以帮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也就是合适的选择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文选,所选文字基本上以散文为主。而就是这些文字,由于浸染了作者的学识素养,尽管只是一篇序、一篇跋,或者只是一篇读书笔记,它们独特的价值,就用不着我在这里置喙了。

关于编选这本书,有几点需做说明:

一、本书现名为《中国名家美文180篇》,放版时则为《中国现代知名学者传世文典》,顾名思义,所选范围只限现代知名学者。

二、本书收作者一百八十个,没有多收也没有少收,是觉得这个数字较适合一本书的容量。

三、本书目录排列,按作者的生年先后为序,同一生年的,则按笔划为序。

四、本书选文,以散文为主,但这里的散文,应取一种宽泛的理解。

最后,我十分感谢团结出版社的张宏儒先生。实事求是地说,没有他的鼓励,就不会有这本书,而现在,当这本书终于和读者见面的时候,我相信他是会和我一样高兴的。

徐如麒

2006年10月2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1 3: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