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惊鸿浙大/百年求是丛书
分类
作者 何亚平//朱惠珏//胡岚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讲演词61篇,其中多数是在总理纪念周上的演讲,具体收录了:《中西文字之比较》、《近年来世界治虫问题之进步观》、《进化概论及进化上之问题》、《光线对于真菌生理上之影响》等文章

内容推荐

“百年求是”丛书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地介绍浙江大学的历史、现状、传统、特色及其办校、治学、育人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丛书包括《经典浙大》、《名流浙大》、《感怀浙大》、《媒体浙大》、《西迁浙大》、《学术浙大》、《惊鸿浙大》、《诗词浙大》等8种。本书是其中的《惊鸿浙大》分册,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61篇讲演词。

目录

蔡元培

 对浙江大学农学院之希望

蒋梦麟

 我国农业上亟须解决的四大问题

马古烈

 中西文字之比较

陈布雷

 在国立浙江大学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樊德维

 对于苏俄之感想

吴福祯

 近年来世界治虫问题之进步观

钱天鹤

 浙省园艺事业之前途

蔡邦华

 冬天的昆虫界

吴南轩

 心理卫生运动

廖世承

 教育与社会问题

蔡堡

 进化概论及进化上之问题

贝时璋

 后得性遗传

陈鸿逵

 光线对于真菌生理上之影响

茅以升

 钱塘江铁桥与中国建设

马寅初

 不平等条约不废除 我国经济状况无法改善

许元龙

 死之生物学观

艾温斯

 英国大学生的生活

都锦生

 日本考察后之感想及个人事业梗概

梁漱溟

 中国农村建设

梅光迪

 爱国主义之今昔

亚历山大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

蔡竞平

 从公用事业说到民族复兴

海得

 美国妇女的生活

陶特

 美国宪法

孙逢吉

 我国桐油事业之概况及其改进之必要

程耀椿

 中国之动机燃料问题

胡刚复

 大学教育

王孚川

 中国教育之演进

严济慈

 自然定律与道德

梁庆椿

 农家会计与中国农业建设

冯言安

 园艺与中国

李培囿

 如何使教育发展创造之能力

孟禄

 世界之重要教育问题

恽荫棠

 理想中的工科毕业生

周承佑

 机械工业与国防

玻尔

 原子核

王吉人

 气候与健康

朱仲翔

 浙江矿业之发展

赵曾珏

 中国建设之回顾与前瞻

孔雪雄

 农业之家族的经营

缪彦威

 顾亭林先生处国难时之态度

费巩

 中日经济比较观

叶良辅

 宜山附近地形之由来

李熙谋

 青年与建国

郭斌和

 真善美相互间之关系

张其昀

 求是精神

郦衡叔

 唐人书法

顾谷宜

 读书方法

郑晓沧

 假若我得重做一番大学生

王芸生

 对日和会问题

庞德

 关于正义之学说

胡适

 自由主义与中国

李浩培

 联合国

沙学浚

 太平洋战争

王驾吾

 耶教儒诠

赵紫宸

 基督教精神与民主潮流

陈遵妫

 日食漫谈

胡先■

 生命之意义

苏步青

 数学之女皇

谢幼伟

 罪恶与人生

赵松乔

 美国之民族问题

后记

试读章节

蒋梦麟 我国农业上亟须解决的四大问题

说起本院我是常来的,不过和诸位全体见面时候很少。因为我很放心,本院院长和教职员都能负起责任来,将来本院一定是可以达到我理想中之学院的。本院精神现在已日进一日,物质建设,亦正行之有条,二年以后,本院必能焕然一新。研究方面,亦正积极准备。我们浙江大学——尤其是农学院,将来之成绩是无可限量的。

我去年和蔡先生到青岛,真使我受了一大刺激。青岛非特道路和别地不同,即是LLl地已无处不密布了森林,而其地之鸡羊猪等家畜,亦比别地大一些,其农业之进步,真使我佩服。可见德国人能以科学来经营青岛,与青岛尚未被彼德国经营以前比起来,相差真是几百倍呢。说起我国的农业,真是学校是学校,环境是环境,农夫是农夫,所谓风马牛不相及。刚才蔡先生已经讲过了。我国在黄河那方面,洪水时有泛滥,种田是不可能的,居民都是靠天过活,时而泽国,时而沙漠,地瘠民贫,少壮者多铤而走险,所以那地的招兵,几千几百是很容易的,不比我浙江招兵少人问津。我浙江真是膏腴之地呢。至于长江流域,就比黄河好得多了。气候温和,雨泽咸宜,然而在长江一带的居民,还都是靠天吃饭,不知进取,年来长江一带之生产日少,长此以往,真是危险的!

我们研究科学的人,万不可顺时听天,当谋所以制御天然之方。德国人能在空中收取氮气。以为肥料,向之智利硝石必须取之于智利者,今亦能自造之。这都是人力战胜天然的结果。我可以说现在我国农业上之大问题亟须解决者,有四端:第一是水利,第二是种子,第三是虫害,第四是肥料。要救中国将死之民族.先要把这四端解决了才行。关于第一端是大规模的,是要赖政府之力去做的。关于第二端,则个人之力亦能行,如蚕种之改良,在本省有很好的成绩,这是轻而易举的,只要诸位努力去做。再看我国老农,早知选种方法,然因循旧法,不能改良,此种责任,尽在诸位肩上。关于虫害,事亦易行,惟宜合力共图。乡民无知,咸委之于天命,诸位应尽力宣传,自不难余求肃清。关于第四端,亦须依赖政府之力及大资本。在此四端之中,二、三两端,全赖诸位负责进行,还望诸位努力。

原刊于《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八期(1930年4月]9日)

马古烈 中西文字之比较

诸位:

这次兄弟到杭州来演讲,中国话说得不好,想用外国话,但是后来想想在贵国用外国话,有许多不方便,就马马虎虎用中国话讲一讲,讲得不好,请诸位原谅。

杭州西湖的名胜,就在欧洲也很闻名的。兄弟在法国听说美丽的西湖风景,很想来看一看,但兄弟这次到贵国来是奉敝国教育部命令派来调查高等教育的。来到中国已经两个月,在南京和上海,忙极了,到二月之后才能有一二天工夫来到此地,心中非常有趣,难以言语形容,实在因为现实的西湖风景比理想的要好得多。今天承张主席、陈教育厅长约我到此地来谈谈,对他们诸位非常感谢。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中西文字的比较,大意分为三段:

(1)中西文字分别的缘故;

(2)中西文字分别的结果;

(3)中西文字各具的特点。

中西文字分别的缘故

中西文字分别很容易:中国文字每一句话有特别的意思,是写意思的;欧洲文字是写声音的,不写意思,像ABCD完全没有意思的。中国字一看就知道所有的意思。所以:

写意思的是中国文字,

写声音的是欧洲文字。  分别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话欧洲话有分别。中国话是单音语,欧洲话是复音语;不但欧洲,近亚洲,中亚,土耳其,波斯,蒙古,都是复音,朝鲜都说单音,缅甸受印度影响,也倾向复音;朝鲜因为接近中国,所以说的是单音。所以说单音,除中国外,别的可说没有。因为单音语所成文字是写意的,复音所成文字是写声的。单音写意,复音写声,它们中间是很有关系的。

单音言语大概可以这样说:每个文字常常不变,复音语变化多了。常常不变的话用来写声写意都可以,复音用来写意思,便不容易了,因为变化在声音上。譬如日本语本是复音为受中国文化影响,但说中国话不便,所以不得不造出字母来表示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晓得用复音语写意思,定不方便,欧洲及近亚各国因复音关系所以用文字来写声。中国话本是单音,不必写声,写意思便够了,比较简单得多。声音各人不同,而意思总是一样。例如中国话说桌子椅子,外国话也有桌子椅子的话,声音虽属不同,意思恰不两样。这样看来写意写声文字分别的缘故便在单音复音上面。

复音语——写声;

单音语——写意。

中西文字分别的结果

现在讲中西文字分别的结果。有什么言语有什么文字,有什么文字代表出什么文化。单音语是独立的,常常不变的,一字与别字不生关系,自己有独立的意思。复音语一句一句连续不断地才能表示意思。文字也是一样。写意文字有独立性,写声文字有联络性,写意文字每个字有部分意思,联起来成总和的意思。写声文字必须联络看才能达出意思。有哪样文字有哪样用处,需要联络的文字用来叙述方便些,独立文字不便。例如叙述感情风景用独立文字写来清楚点,用欧洲复音文字写风景便联络得不大清楚;而什么历史的叙述,欧洲文字很方便。又可说写意文字是独立的,每个字须要想一想,所以可达出抽象的意思,写声文字须要联络,可以随便怎样写,长长篇幅可以说出。有哪种文字有哪种思想,中国文字写意思的所以思想是综合的;欧洲的写声文字,欧洲思想是分析的,因之可以说文字的分别根本从单音复音出来,于是不得不有写声写意的分别;文字有分别,思想也不得不有综合和分析的分别了。

中西文字各具的特点

现在便可讲第三段了。现在对于中西文字并不加以比较,批评好歹,只能各说出其特点:

(1)写意文字,不论在何时何地,总表示一样的意思;声音则常随时随地而不同的。所以文字和言语就发生分别,有些写本地土话的文字,除本地外,连本国别地人也读不清楚。这是写声文字不便利的地方。

(2)言语过多少时候就有变化,百年前和百年后就有不同,所以欧洲文学过三四百年便不能了解,现在非特别研究不能懂得。现代人看欧洲十四十五世纪的书,一般人非要翻译不可。写意就没有这种弊端。例如汉代的声音一定与现在不同,文学家研究隋唐之末的语言和现在已有不同,那时人说话现在已不能懂。汉朝距离更远,区别当然更大,可是现代人把汉朝三代的书拿来看看却可懂得。现代人所说的话,虽同他们不同,但意思是同的。

(3)地方也是如此。贵国各省口音有分别,但文字是相同的。我从前在巴黎认识了一个安南人,他是个翰林,他什么话都不能说,中国话也不会说,只会说他自己的安南话;我也不懂安南话,但他写的文字我懂得,我写的他也懂,这正是因为安南文法大部分和中国相同的。他的言语我不懂,但是写意文字我是能懂的。又如贵国人说日本话很不容易,但看日本书过二三月就能够了,这便是写意文字的方便,口音不同而意思相同的缘故。

(4)但是写意文字字数很多,不容易记忆,不比欧洲写声文字,只有念多个字母,容易记忆。写意文字是常常不变的,写声文字常常变更,写意文字是全部意思的文字,写声文字是一部分意思的文字,要暂时应用,学习便利,则用写声文字,如果要想永久留作后人看看,那末用写意文字比较好一点。

原刊于《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第十六期(1930年6月14日)P3-7

序言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文璀璨、英才辈出的著名大学。

我对浙江大学怀有深厚的感情,更热爱这所学校所拥有的优良求是校风。每次我回到杭州,只要有时间,我都会回到学校,到当年学习、工作过的地方走走看看。每当这时,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记忆中熟悉的岁月。

一所大学的声誉,源自于它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也要靠它所培养的学生来充分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从求是书院创办到今日浙江大学的一百多年办学历史中,浙江大学名师荟萃、大家云集,曾经拥有像蒋梦麟、邵裴子、竺可桢、马寅初、刘丹、钱三强等等这样杰出的校长、教育家。尤其是竺可桢校长,对浙江大学的贡献甚巨,在长达十三年的长校中,以其坚强的毅力、超凡的学识和卓越的教育思想,带领浙江大学在艰难困苦的西迁办学中崛起,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四个大学之一”。他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至今仍是浙江大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源泉。同样,在浙江大学的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诸多学科领域中,都拥有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如马叙伦、马一浮、沈尹默、苏步青、王淦昌、夏承焘、贝时璋、张其昀、谈家桢、卢鹤绂等等,都可谓是开创学科、自成一家、独领风骚的名师大家。在浙江大学培养的众多毕业生中,既有像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陈独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夏衍,我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邵飘萍,著名的画家、敦煌学家常书鸿等等这样的文化名人;也有像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中国抗生素研究第一人汪猷,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叶笃正,“两弹一星”的功勋赵九章、程开甲等等这样的科学巨匠。在浙江大学任教和就学的师生中,有160余人当选为两院院士,这在中国大学中是很少见的。正是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和对社会的独特贡献,使浙江大学声名远播,也使浙江大学在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浙江大学这块深厚的土地上,不仅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科学大师,也在它百年办学中形成了堪称典范的求是精神。“求是”是浙大的校训,也是一代又一代浙大学人百年不懈的追求和实践。

所谓“求是”,就是“求真、求善、求美”。求是精神就是革命精神、科学精神、奋斗精神、牺牲精神和开拓精神。实事求是、严谨踏实、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是求是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科学工作者、一切学人的共同追求和理想。

竺可桢老校长是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求是精神的典范。他在1941年发表的《科学之方法与精神》演讲一文中对近代科学与求是精神做过很好的阐述。他说:“近代科学的目标是什么?就是探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而改变,这科学的目标,蕲求真理,也就是科学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他认为,“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一)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今天重读竺可桢老校长写于六十多年前的这些话,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正是这种求是精神,使浙江大学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办学中,从创建、变革、崛起到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其坚忍不拔的精神气质,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使其在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始终走在前列,引领潮流。求是精神之所以伴随着浙江大学的百年风雨而历久弥新、发扬光大,是因为它凝聚着几代求是学人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不懈追求与崇高理想,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为强国富民而奋争和振兴的历史传统,它蕴含着求真创新和为科学牺牲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说,浙江大学的百年沧桑,是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中崛起的近代奋斗史的一个缩影,浙江大学的百年成就,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步入现代发展和中华民族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宏愿。  今年5月,浙江大学将迎来110周年华诞。在此时出版“百年求是”丛书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这套丛书以传承求是文化,展示办学成就,提炼浙大精神,开拓浙大未来为宗旨,采用一书一题的撰述形式,力求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地介绍这所学校的历史、现状、传统、特色及其办校、治学、育人等方面的经验和成就,举凡名师大家、校园纪胜、学府精品、西迁史话、经典学科、名家名作、校友回忆、媒体记录等等,均在记述和收录之中,这对于很好地总结和回顾浙江大学一个多世纪的办学经验,梳理浙大的发展脉络,提升浙大的文化内涵,传承求是创新精神,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开拓性工作。

“百年求是”系列丛书第一辑9种书,书目和内容我都看了,也翻了几本,觉得编得很好,很生动。这里有我所熟悉的人和事,也有我所不熟知的人和事,特别是浙大的一些前辈先贤,像竺可桢老校长,我无缘聆听他们的教诲,然而看了他们的事迹,令我十分感动。追今抚昔,饮水思源,浙大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和作为,我想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前辈先贤打下的扎实基础,也是一代又一代浙大学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呕心沥血所铸成的。他们是浙大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在他们身上,承载着浙大不同时期的求是血脉,也凝聚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母校的赤子之情。你可以感受到中国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情怀。这是一部鲜活的浙大历史,对我们广大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知校、爱校、荣校教育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百年浙大,史料浩如烟海,典藏富如宝库。我希望能把这件有意义的工作继续做下去,做得更好。通过深入发掘,精析历史,彰显前人,激励后学,出版更多更好的精品,以彰显浙大百年成就,回报社会。

“求是系治学之本,创新乃科技之源。”值此浙江大学100周年华诞之际,殷切希望浙江大学广大师生高瞻远瞩、求是创新、永不怠懈、永不自满、与时俱进、开拓奋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  

2007年5月

后记

《惊鸿浙大》是研究浙江大学校史和浙江大学校园文化所得资料的选编,取材于1 930年4月至1949年5月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和《国立浙江大学曰刊》(复刊)上的讲演词。收入本书的仅仅是在这些浙大校刊上刊登的二百多篇讲演中的小部分。

首先,我们选取的是那些至今仍富教义的讲演;其次,也选取了一些介绍当时前沿科研成果的报告;再者,是名人来浙大的讲演。因为仅选刊载于校刊上的讲演词,因而有些名家的讲演未能收入。例如1947年7月28日钱学森教授来浙大的讲演《工程与工程科学》,校刊上只作简要报道,未刊讲演词,虽然在《竺可桢日记》(第2卷)中对这次讲演也有所记录,但亦显简略,故只能忍痛割爱。唯一的例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尔先生的演讲。虽然当年《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也未刊演讲词,然而相关报道甚详,且玻尔先生在中国各地演讲均为同一主题,《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也在先前报道中已做了介绍,因此,以三篇报道记录当年玻尔先生来浙大的盛况还是可行的。

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国立浙江大学校刊》等的出版难以规范,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浙江大学西迁过程中,排版、印刷都很困难,还经常因铅字不够,用各种符号如小圆圈、三角形等代替一些常用字,而因编辑和校对疏忽出现的错别字和不当标点,也很常见。因此,在本书定稿时,我们除了将繁体字改为简体字外,也力所能及地改正了原刊中明显的错误和疏漏之处,并将一些很普及的外国人名,改用现在通用的译名,例如毛根改为摩尔根,哥尔德柏哈改为哥德巴赫,发尔玛改为费马,来普尼兹改为莱布尼兹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惊鸿浙大》的选编受到浙江大学档案馆的大力支持。浙江大学档案馆吴永志馆长从确定选题起,自始至终关注着《惊鸿浙大》的选编进展并给予很多帮助。浙江大学出版社徐有智总编辑是《惊鸿浙大》选题的首倡者,他和责任编辑张明先生付出了巨大艰辛,才使本书得以如期出版。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参加本书选编工作的有何亚平、朱惠珏、胡岚、于小涵等。何亚平提出了选编原则并确定所选篇目。朱惠珏、胡岚负责复印及繁重的校对工作以及演讲人简介的编写。于小涵负责资料收集和演讲人简介的补充、校审。最后由何亚平终审定稿并写了序和后记。为保证编校进度,朱惠珏和胡岚两同志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他们付出的艰苦努力,是本书选编工作得以完成的保证。

《惊鸿浙大》是一个很好的选题,本书仅仅是开了个头,希望它也能像“百年求是”丛书的其他书籍一样,能有续集出版。

何亚平

2007年4月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