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以投机的智慧,行智慧的投机。他“圆”而不“奸”,“方”而不“苦”,以一个书生、学者的微薄之力,揭露和抨击世俗的扭曲和丑陋,借以完成文人济世的人生追求,同时排遣内心的郁闷和痛苦,获得良知的安慰。他以圆滑老练的处世智慧辅助他桀骜不驯的冲天才气,在学术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书是历史小说,全方位、多角度地叙述了纪晓岚刚直不阿、诙谐幽默的一生,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悟、有所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解密学问大师纪晓岚(一代文宗的书生本色)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何香久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纪晓岚以投机的智慧,行智慧的投机。他“圆”而不“奸”,“方”而不“苦”,以一个书生、学者的微薄之力,揭露和抨击世俗的扭曲和丑陋,借以完成文人济世的人生追求,同时排遣内心的郁闷和痛苦,获得良知的安慰。他以圆滑老练的处世智慧辅助他桀骜不驯的冲天才气,在学术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本书是历史小说,全方位、多角度地叙述了纪晓岚刚直不阿、诙谐幽默的一生,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悟、有所得。 内容推荐 纪晓岚总总纂《四库全书》而被文林仰之如南山北斗.除了他的学问,人们所敬重的,还有他的人格 他是个有“人格魅力”的学问大师,如果没有《阅微草堂笔记》,他永远是一个寂寞的学问大家,永远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这部书里,藏着一个真实的纪晓岚。 目录 前言 上部 生死书丛的文臣生涯——纪晓岚与《四库全书》 第一讲 原是书生真本色——文化语境下的纪晓岚 第二讲 曾读人间未见书——入主“四库馆”的纪晓岚 第三讲 文场依然是刀丛——修书险境中的纪晓岚 第四讲 惟应自戒口如瓶——文字狱阴影下的纪晓岚 第五讲 生死书丛似蠹鱼——终老宦海的纪晓岚 下部 张皇鬼神的寓言世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第一讲 稗官原不入儒家——《阅微草堂笔记》其书 第二讲 张皇鬼神的寓言世界(上) 第三讲 张皇鬼神的寓言世界(下) 第四讲 参透《阅微》“野狐禅”(上)——《阅微》中的狐文化内蕴 第五讲 参透《阅微》“野狐禅”(下)——《阅微》中的狐文化内蕴 第六讲 人木三分骂亦精——《阅微草堂笔记》对理学的批判 第七讲 世间万事须阅历——《阅微草堂笔记》对经世实学的张扬 第八讲 如弹寡女丝幽咽吟黄鹄——《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节烈观念 第九讲 悲风生字里惨淡秋灯绿——《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女性问题 第十讲 谁能炼石补青天——《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官场景观 第十一讲 忍看血泪两斑斑——《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奴婢问题 第十二讲 一部《阅微》融乡情——《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沧州 试读章节 第一讲 原是书生真本色——文化语境下的纪晓岚 众所周知,在清代,有一位在正史和野史中都出尽了风头的人物,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占尽风光,而且在民间也有很好的口碑。这个人物,就是以总纂《四库全书》而名满天下的纪晓岚。 纪晓岚,名昀,别号茶星、三十六亭主人、观弈道人,晚号孤石老人、石云,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尔庄(今河北沧州市沧县所辖)人。 纪晓岚是一位博洽淹通的大学问家,一位才华旷代、机智敏捷的大名士,一位卓有建树的目录学家和音韵学家,一位喜欢谈狐说鬼的笔记小说巨匠,一位独抒性灵的诗人。我们还可以说他是一个连皇帝的玩笑也敢开的幽默大师,一个能随时随地给自己找乐的大儒。 纪晓岚生于清雍正二年甲辰(1724)六月十五日午时,关于他的出世,许多正史和笔记小说都有过传奇般的记载,江藩的《汉学师承记》算是一部正统的学术史,对纪晓岚的出生曾做过这样的描述,说河间是九河故道,每逢下大雨,四周洼地就成了一片汪洋,有一天夜里,纪晓岚的爷爷纪天申梦见有一片火光从大洼里升起来,然后直飞人他家楼中,他从这个梦里惊醒,孩子就生下来了,所以人们认为纪晓岚是“火精”转世。 在献县一带,自“五代”以来民间就流传着驱赶“火精”的习俗,据说这个“火精”是女性,每次裸体在火中现身,人们一旦发现,就要敲打铜器,把她赶走。民间传说,纪晓岚出生的这一天,“火精”又出现了,人们一边敲打铜锣,一边吼叫追赶,这个“火精”一直逃到纪家门前,闪进门里不见了,大家正在惊奇,纪府内忽报纪容舒大人生了一位小公子。满月以后,人们看到这个婴儿,耳垂上好像有穿过针孔的痕迹,双脚也白嫩尖小,好像缠过一般,越发相信他是“火精”转世了。 当然,这些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都是有意识地为纪晓岚涂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还有一些笔记小说,则是根据纪晓岚的习性。给他加以神化,比如纪晓岚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性,他喜欢抽烟,烟袋锅又奇大无比,一袋烟点上能从他家虎坊桥一直坐轿子抽到圆明园。比如他平生不吃米,只偶尔吃一点面食,一顿能吃二斤多烤肉。他家的案子上,总是罗列着一些榛子、栗子、枣等干果,他随时抓取就放在口里,和别人谈话时也时常这样,所以笔记小说《妙香室丛话》说他是“猴精”转世。 不过,纪晓岚的出生地却是一块浸润了古老历史的土地。西汉初年,汉景帝刘启之子刘德封邑于此,称为河间王。从西汉直到南北朝时代,献县一直是王封之地,在这里封为王侯的有十多人,至今,献县有着中国最为集中的汉墓群落。 这里要说几句刘德。这是一位一直被纪晓岚所敬重的先贤,刘德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人物,他为人修学好古,尤好儒术,平生致力搜求古书,网罗儒生,著书立论。刘德所在的时代,中国学术文化刚刚经历了秦始皇文化禁毁的扫荡。刘德急切抢救文化典籍,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振复学术,他从民间得到先秦旧书,必精心誊写,留下原本,而以抄本归原主,并加金帛酬谢。消息传开,有祖传旧书者便不远千里竞相献书,因此刘德得书最多。几乎与汉朝廷相等。他爱书,更爱读书人,曾多方招致儒生,在献县筑了一座“日华宫”,用来安置学士,进行学术活动。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由毛公、贯公等讲先秦典籍,毛传《诗经》由此从河间传出。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国学复兴运动,就是从纪晓岚的家乡这块土地上掀起来的。 这块土地上的深厚文化积累熏陶着献县士人,有清以来,自顺治乙亥到乾隆丁丑,献县这个地方,出过九名进士,这在北中国诸县中,怕是独占鳌头了。而这九名进士,多出于本县的大户纪家与他们的儿女姻亲戈家。 纪家是献县的望族,纪晓岚的高祖纪坤是明廪膳生,曾著有《花王阁剩稿》诗集,他的曾祖纪钰、祖父纪天申,都是乡间乐善好施的士绅。《献县志》中多处记载他们的善举。纪晓岚的父亲纪容舒,是纪氏家族第一个踏人官场的人,他是康熙癸已(1713)恩科举人,历任户部四川、山东二司员外郎,刑部江苏司郎中、云南姚安知府,后来回京做官,当过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他又是一位精于考订、博闻强记的学者,著述很多。纪容舒一生三娶,他的第三任太太张氏生纪晓岚。 纪晓岚从四岁起开始读书,自称从此一生“无一日离笔砚”。十一岁时,父亲做了京官,他便随父人京师。拜当时著名学者李穆堂(李绂)、方苞为师。十五岁时跟当时的经学大师董邦达学习经学。这一段时间的潜心读书和广为交游,使他在二十四岁那年考上了顺天乡试的第一名,乾隆十九年甲辰会试,他中二甲第四名进士,改庶吉士,从此步人翰林。 纪晓岚曾自述,三十岁以前,他致力于考证之学,三十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争雄,而立之年,他已经在学术上露出了锋芒。三十六岁那年,他奉命典试三晋,做考官,第二年充任国史馆总纂,不久又提督福建学政,可以说在仕途上一路青云直上,春风得意,学问上也是日益精进,成为青年才俊。 四十五岁,纪晓岚被任命为侍读学士,这个职务使他有更多的机会陪侍皇帝左右。乾隆皇帝对这个富有幽默感的侍读学士自然也青眼有加。很多笔记小说记载了纪晓岚与乾隆皇帝逗乐子的故事,比如一则故事说,某日,纪晓岚陪伴乾隆去圆明园踏青,乾隆有心要试一试纪晓岚的才学,指着空中白鹤,让他即兴赋诗,纪晓岚不假思考,脱口吟出: 万里长空一鹤飞, 朱砂为顶雪为衣。 正要接着往下吟,皇帝说:“错了错了,你看那明明是只黑鹤,怎么是‘朱砂为顶雪为衣”’。纪晓岚是近视眼,抬头一看,鹤已经飞远了,只有一点点灰色的影子,遂转口吟道: 只因觅食归来晚, 误入羲之蓄墨池。 说这只鹤本来是白的,只因它寻找食物回来得太晚,看不清归路,掉进书圣王羲之存墨的墨池里,给染成了黑色。 乾隆皇帝一听十分高兴,说:“卿真旷世奇才也!”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天乾隆皇帝召纪晓岚奏对,说:“朕今天十分高兴,是因新得一喜,特召卿进宫,赋诗志喜。” 纪晓岚一听,脱口吟出一句: 我主今日降真龙。 乾隆一笑说:“卿错了,不是皇子,是位公主。” 纪晓岚心中一惊,于是急忙转口: 月里嫦娥落九重。 乾隆故作伤心状,说:“可惜没有成人。”纪晓岚顺水推舟: 想必人间留不住。 乾隆说:“掉进井里淹死了。”纪晓岚方才大悟,刚刚生下的公主,怎么会失身掉进井里去呢,这是乾隆爷开玩笑呢,于是接口又吟道: 翻身跳进水晶宫。 乾隆皇帝哈哈大笑。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纪晓岚就凭着他的这一份幽默与智慧,才能在朝廷中游刃有余。可是跟皇帝开玩笑,可不是好玩的事,伴君如伴虎啊。跟皇帝开玩笑,最要紧的是得把握一个分寸感。有一个故事就把这个分寸感体现得神形毕现。那个故事说: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巡幸木兰,一次驻跸热河,游大佛寺,见天王殿中,有一大肚弥勒,笑容可掬,乾隆问:“纪爱卿。你说这佛为何见朕微笑?”纪晓岚从容对答:“此乃佛见佛笑。”乾隆说:“这是什么意思?”纪晓岚说:“圣上乃文殊菩萨转世,当今之活佛,今朝又来佛殿礼佛,佛见佛,焉有不笑之理。”乾隆说:“不对,这个佛我怎么看着对你也是笑眯眯的,这又是为何。”纪晓岚说:“佛见臣笑,是笑我不能成佛啊。”你看这个分寸感把握得多好。同是一佛,对皇帝是“佛见佛笑”,对自己则是“笑我不成佛”,慧心独运。妙语解颐,其机智权变,可以说是行云流水,不见痕迹。 正当纪晓岚志得意满之际,一场大祸已悄然降临。P3-10 序言 2006年10月黄金周和2007年初,我先后在河北电视台作过两期讲座。先讲了《生死书丛的文臣生涯——纪晓岚与〈四库全书〉》,这个讲座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收视率创了版块新高,因此,编导许来云就让我再作一期。于是就有了《张皇鬼神的寓言世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这个讲座。第二期共有十二讲,从容量上比第一讲多了一半还多。 “燕赵大讲堂”是河北电视台新推出的一档节目,它的风格类似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应该说,这是让学术走向百姓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清代的学者中,我尤其喜欢纪晓岚,所以纪晓岚研究是我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曾倾十余年的心力,主编了《纪晓岚全集》三十六卷,并写出了几本研究其生平和学术思想的专著。我之所以喜欢纪晓岚,因为从他身上,看到了沧州这块大土地对一个人文知识分子性格所形成的影响。 或许因为一生位居显要,纪晓岚曾被说成“世故老人”,而且一度按“御用文人”定性,被列入“另册”。 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连续剧一出,纪晓岚火爆天下,但同时也被戏说”弄得面目全非,离他的“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了。 纪晓岚一生有两大突出贡献:一是他总纂了《四库全书》;二是他写出了《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是在乾隆时期文化专制的一片风声鹤唳中主持编纂《四库全书》的,有清以来的“文字狱”,到乾隆朝达到了最盛,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引入明律惩治范围之内,乾隆朝是为发韧。其文字狱的株连,也远远超过了“大清律’’的规定。制造文字狱是乾隆皇帝的拿手好戏,也是他文化政策的一个总纲。借制造文字狱可以提高皇权的威严,可以打击朋党,可以封杀舆论,可以扼制思想,真是好处多多,乾隆皇帝深谙“面南”之术,他对如何在思想上、文化上对付汉族士人,其套路是最清楚不过的。乾隆朝发生了二十多起“疯汉”文字狱,“防民之口胜于防川”的壁垒森严,可见一斑。 在修书的过程中,不断有书籍被指出违碍而遭到禁毁,就在修书期间,发生了五十多起文字狱案,这些也都是从修书得到的“眼线”。 在这样的文化与政治高压之下,知识分子被异化、被扭曲是难免的。我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检索纪晓岚奏章时,曾发现了一份奏稿,大意是,某日退值,有人拦轿献书,读之多有违碍字句,已将献书者交刑部云云。这让我出了一头冷汗,这个人的命运不得而知,但绝对是“在劫难逃”。纪晓岚自己也制造过“文字狱”,这让我心里不舒服了好久。 君王的不测淫威让饱读诗书的纪晓岚变得曲身危行,自屈自卑。青年时代的昂昂意气不复存在,校勘《四库全书》时,他甚至有意在书中醒目处留下破绽,等着乾隆皇帝校出指斥。以示人君之圣明。 但纪晓岚还是凭着一己之力尽量保护了很多有价值的书籍免遭“秦火”,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他的同僚一个个相继倒下,他也颇有几番险象丛生,几平就不能善终。 在四库馆高级馆臣中,只有他一个人看到了这项旷古文化工程告竣。他坚守到了最后。这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执官方学术牛耳的泰斗级学者,纪晓岚对中国学术思想有哪些贡献呢?周中明先生说:“纪昀从来不是一位具有深邃哲学思维的思想家,他没有也从未尝试过建立一个整饬有序的理论体系。但是,他的思考却是空前广阔,立足于古典文化的‘穴结’点,借助于浓厚文化积淀所锻铸出来的锐利眼力,他回眸追索,气象万千的学术文化之流在他的境界内被条分缕析地加以滤析、评验”(《纪昀评传》)。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我也认为,在学问的“围城”中,纪晓岚不失为一个忠勇的擎灯者,他对中国学术思想上的建树,也正立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穴结”点,在深沉的反省与宏阔的价值评判中重申儒家的“务实”传统,发扬光大经世实学的精神。他倡导“以实心励实行,以实学求实用”,鼓励学人摒弃虚玄学风,主张不读死书,对道学家尚空谈、争门户,则直指其失。这种“崇实黜虚”的务实精神,对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的这些思想。也通过他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中充分体现出来。 纪晓岚以总纂《四库全书》而名满天下,而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却是他晚年用十年心力写成的《阅微草堂笔记》(五种)。 纪晓岚的门人盛时彦曾在该书序文中谓其撰述缘起:“采掇异闻,特作笔记以寄所欲言。《滦阳消夏录》等五书,俶诡奇谲,无所不载;洸洋恣肆,无所不言,而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 这部大书实在是一部有为之作。虽然称它“欲使人知所劝惩”,但却不是一部仅仅“说因果”的书。诚如鲁迅先生指出的:“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由于其思想上、艺术上杰出的成就,从它问世之后即与《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蔡元培先生说:“清代小说。最流行者有三:《石头记》、《聊斋志异》及《阅微草堂笔记》是也。”(民国七年会文堂书局本《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序言)谭正璧先生编写的《中国文学史》,将其与《聊斋志异》、《子不语》并称为清代传奇小说的三大派。他说:“清代的传奇小说,凡三大派;《聊斋志异》以谴辞胜,《子不语》以叙事胜,《阅微草堂笔记》以说理胜。后起的作者,皆不能逾越此三家的范围。” 这部书反映了十分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举凡官场世相、轶事掌故、民俗风情、异地风光、典章事物、乡里见闻、狐鬼神怪、医卜星相,可以说是上下古今,包罗万象。纪晓岚营造了一个高度人格化的鬼狐世界,这个世界一方面是现实人生的投射,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赋予了理想化色彩的世界。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中,才藏着一个非常真实的纪晓岚。 读纪晓岚的诗,可以读出他的性灵,他的才情,却难以见到他真实的喜怒哀乐。 读纪晓岚的文章——他留下的文章,大部分是为别人写的书序、寿序以及奏疏和谢恩折子之类,从这些文章中,也较少看到他思想的闪光。 读他的诗,你看到的是一个曲高和寡的纪晓岚;读他的文章,你看到的是一个笏袍显宦的纪晓岚;读他的《四库全书总目》,你看到的是一个博学多识的纪晓岚;听别人讲他的故事。你看到的是一个诙谐虐浪的纪晓岚。 这些,都不是纪晓岚的全部,或者可以说,都不是真实的纪晓岚。 如果没有这部《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永远是一个寂寞的学问大家,永远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 那么,《阅微草堂笔记》中藏着一个怎样的纪晓岚呢?这个真实的纪晓岚是个什么样子呢? ——他是一个在文网紧密、法纪森严的时代,敢于抨击社会的黑暗、官场的窳败、理学的腐朽的文学斗士; ——他是一个借谈狐说鬼烛照人间幽微的幽默文学大师; ——他是一个在对乾嘉之治的一片颂扬声中,从虚假繁荣的幕后看到了那个社会的危机,敢于呐喊出“盛世危言”的清醒的小说家; ——他是一个重性灵、重真情而又有着模糊情爱观的矛盾人物; ——他是一个在理性主义的时代“持理”而又“反理”的学问宗师; ——他也是一个善于把人生经验化作生存智慧的智者。 那个世界里的纪晓岚,真正是有爱有恨、有血有肉的纪晓岚。 通过对纪晓岚的二元世界的透视,我们看到了一个通古今之变的大儒真实的心路历程,同时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冰川如何在人文知识分子的心壁上留下了擦痕。 这本书是根据两期讲座的讲稿整理的,在整理过程中,补人了讲稿因时间限制而删掉的一部分内容,也对一些过于口语化的表述作了调整。讲稿中的一些观点,属于我个人的“一家之言”,难免有谬误之处,真诚地期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在选题策划、节目制作和成书过程中,得到了河北电视台《燕赵大讲堂》栏目组许来云女士的具体帮助,在此并致谢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