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近北大博士/名校视界书库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田洪江
出版社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大作为一所名校,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无数学子梦想的承载。本书以访谈的形式[走近北大博士],扫描他们的家庭背景,我们看得更多的不是富足,而是一种清贫的支撑:点击他们的成长经历,我们体会更多的不是优越,而是历练,再现他们走过的路,倾听来自他们的心声,相信我们收获的不仅有知识与技巧,更多的是受益一生的坚定与执著。

内容推荐

为了使更多的家长、读者朋友能了解北大学校的学生成功的原因,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关心和探讨了北大新生从何而来以及他们中小学期间受到的教育等内容。

目录

通往北大的崎岖之路

 ——赵孟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我的成长经历及父母对我的管教

 2.父母的言传身教激励我小学成绩优异

 3.父母关心我的学习,也关心我的健康

 4.初中时爸爸妈妈不让我和“烂仔”交往

 5.母亲过于苛刻的要求成为家庭暴政

 6.爸爸无力劝阻妈妈,鼓励我读《毛选》

 7.复读阶段父母改进了教育方式

 8.考上大学,我有一种海阔天空的感觉

 9.上大学后学业成绩和演出才艺突飞猛进

 10.读研期间我的学业超越了父母的期望

 11.上研究生期间我对父母的理解和敬仰

 12.父母的品格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从农村走来的博士

 ——谢黄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我来自革命老区江西省兴国县

 2.父亲是个具有冒险精神的木匠

 3.母亲是个非常贤惠的大家闺秀

 4.我一上学就有浓厚的读书兴趣

 5.伯父用祖父受欺负的故事激励我

 6.为了读书父母不让我干家务活

 7.上中学后父母对我寄予莫大希望

 8.为让矮个的我吃好,妈妈历尽艰辛

 9.能干的父亲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

 10.母亲的为人处世对我的极大影响

 11.我能抵制父亲对我的消极影响

 12.我的母亲非常懂得照顾我教育我

有志者事竞成

 ——朱建乐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我的家乡在自然环境优美的闽西北山区

 2.爷爷虽穷,却是一条讲信用的好汉

 3.童年家里贫穷但也能比较自由地生活

 4.严重的耳疾是我中小学时最大的苦恼

 5.哥哥中学退学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6.在厦门大学时我的思想感情不断升华

 7.攻读研究生期间我在家乡做社会调查

 8.母亲以她那独特的方式为我祈祷祝福

 9.我对地位卑微的父亲和母亲永远感激

 10.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反思家庭环境

志向与选择

 ——方文博士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我从童年到青年的艰难求学之路

 2.家庭人员情况与童年的贫穷生活

 3.小时候我就想上大学研究经济

 4.小学时母亲引导我品德,父亲辅导我学习

 5.小学阶段的阅读、书法、交往和劳动 

 6.中学时我住校学习非常辛苦,经常生病

 7.中学阶段的生活趣事与社会时尚

 8.上大学期间父母对我的教育和照顾

 9.父母对我工作的支持和婚姻的关心

 10.概括父母亲教育我的基本经验

 11.村里人对我读书成才给予厚望

人生拼搏的价值

 ——麦可博士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我小时曾生活在一个四代书香门第的家庭

 2.我的姨父属于正宗的朱熹嫡传后代

 3.我们家人认为接受大学教育是绝对必要的

 4.上小学时外婆就对我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5.我中学阶段同省城下放干部子女交往较多

 6.为了能上大学外婆主张我先到农村插队去

 7.我到工厂工作不久就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

 8.我从福建师大到人大又到北大的学习生涯

 9.童年在外婆家的生活特点和外婆的人格影响

 10.姨妈、姨父和父亲的人格特征及其影响

草窝里飞出金凤凰

 ——刘雪桦博士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自己的成长简历和家庭成员概况

 2.童年的时候无忧无虑地自由生活

 3.学前爸爸妈妈教育我的一些记忆

 4.小学时艰苦生活环境的双重影响

 5.小学时对未来的理想和教育锻炼

 6.中学时爸爸对姨妈家孩子的关照

 7.中学时爸爸对自己学习的指导

 8.妈妈对自己学习成绩和特长的指导

 9.高考前后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情况

 10.父母在思想品德上对自己的影响

 11.概括父母亲的人格特征及其影响

耐挫方能成才

 ——林潇潇博士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我出生在林伯渠故里的一个普通农家

 2.不甘受欺负,幼年的我就有当头儿的想法

 3.由于贫穷,我们家孩子经常交不起学费

 4.小学时高中生的二哥常常代管我的学习

 5.初中时条件差,可是我从来没有觉得很苦

 6.我瞒着家人报了县一中,后来才能考上大学

 7.中学阶段依然贫穷的生活和两次大病的折磨

 8.我们那时报考高校专业根本没有人指导

 9.大学期间同父母联系多,回家依然干活

 10.父亲老实,母亲要强,二哥能干及其影响

 11.我的家里贫穷,但和睦、勤奋,喜欢读书

培育艰苦奋斗的精神

 ——陈平博士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家庭概况和爷爷奶奶

 2.我的童年生活很丰富很快乐

 3.爸爸妈妈很早就注意培养我

 4.小学时期妈妈给我订阅报刊

 5.爸爸妈妈要我诚实和严于律己

 6.爸爸妈妈对我进步的榜样作用

 7.家里为支持我学习不让我干活

 8.爸爸支持我到普通中学就读

 9.妈妈为我放弃个人升职机会

 10.爸爸要求我一定要学好英语

 11.中学时我经常回村里看望老人

 12.高中爸爸妈妈理解我选文科

 13.大三时爸爸主张我报考研究生

 14.哥哥是陪伴我成长的重要人物

 15.概括父母的人格特征及其影响

真情迎来希望

 ——林桐博士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1.要强的姥姥长期控制着我家的家庭大权

 2.姥姥非常爱我,给我多方面积极影响

 3.姥姥十分严厉,使我成为“问题”儿童

 4.妈妈在外面风光,但在家里却受压制

 5.中学阶段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6.高中阶段我绝对朴素,不愿与人交往

 7.上大学后我和妈妈矛盾冲突越发严重

 8.爸爸是标准的党员形象,特别正统

 9.妈妈爸爸关系不好,但谁也不提离婚

 10.没法见到我,爸爸就用写信表达意见

 11.姥姥去世后我开始走出家庭阴影

 12.勇敢地从科技英语转到研究美国文学

 13.表妹早年反抗未果,至今处境不好

 14.同学家庭环境好促进自身发展的例证

 15.我在学校的情况和父母与学校的联系

经历就是财富

 ——刘忠范博士的成才、成长访谈和分析

试读章节

1.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由地在山野玩耍

记者:赵博士你好,我们已经商量了这次访谈的计划,下面我想请你先介绍一下你自己的简历。

赵:我生于1973年,在湖南中部邵阳地区的一个大工厂里面出生,但是从血统来看,我的祖籍是湘潭人,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湘潭的,而且我上大学以后家又搬回到了湘潭。我出生的那里的环境比较闭塞,以前是为预防和苏联打仗建的一个兵工厂。因为在山区里面,和外界的惟一联系就是靠一条公路,我就是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下长大的,直到我18岁考上大学那年才离开。我是1991年考上长沙的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5年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读完硕士接着就读博士研究生。

记者:你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怎么样?

赵:我们那家工厂远离市区,那是为了防止飞机轰炸建在大山里的厂子,就连厂房都在岩洞里面。

记者:你们的生活条件怎么样?

赵:生活条件不算很差,就是跟外界的联系不是很方便,那个工厂像一个自己生存的小社会一样,旁边就是农村,那里也可算是农村,在一个小盆地里。

记者:你们家的经济条件是在当地那个社区里面算是好呢、中等,还是差呢?

赵:算是中等吧。在比较早的时候还比较差,父母的收入比较少,家里都还有负担,我爸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要读书,每个月都要往老家寄钱,所以家中的经济条件在七十年代是比较困难的。八十年代以后就有了一些好转,在我们那个厂子里面属于中等,或者说还比较好。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也为我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记者:下面我们按照时间序列,请你先谈谈上学之前有哪些令你难以忘怀的事情?

赵:小时候的事是我爸后来告诉我的。我爸喜欢下象棋,经常抱着我下棋,大概在我3岁的时候,因为长期看父亲下棋的缘故吧,棋盘上的字我都能认得。爸爸高兴的时候就叫我出来表演一下,就是当着众人的面辨认象棋子,这是我父亲当时最引以为自豪的一件事。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妈在我上学之前就教我汉语拼音,教我认识字,当时是“文革”后期,有时候走在路上她就教我认识那些大标语,比如墙上写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为人民服务”。上学之前我就认得了不少字,这对我以后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记者:一般家里对于老大总是比对老二的期望高一些,我想你父母从小就对你寄予比较大的期望,那样才会对你多方教育、严格要求的。我还想问一问小时候你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过吗?

赵:当我出生的时候,我家原有的4位老人除了公公以外的3位老人家都仙逝了。我的爷爷曾经是湘潭的教育界名人,他曾在湘潭一中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副校长。湘潭的湘江大桥建成时的对联就是他写的,大家都很敬重他,不幸的是他在48岁就去世了。

记者:小的时候父母有没有带你出去玩过?

赵:没有,基本上是我自己出去玩的。那时我家住的那个地方很偏僻,活动空间只有在工厂附近。记得还没有读书的时候,我就喜欢跟小伙伴们在山野里面乱跑。我们跟城市里面的孩子完全是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那里没有城市的影子,它比较接近农村孩子的生活方式,一般农村小孩子要做的事我们都要做,比如抓泥鳅、捉迷藏。但毕竟是一个工厂区,是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地带。我们那里有幼儿园,但是我比较调皮,上了几天还不习惯就出来了。我比较野,父母没有精力管我,他们怕我到处跑会受伤,就强行把我送到幼儿园里,后来我就拒绝去,因为那儿的纪律太严格了,而且那里的小朋友我也不认识,大概不到半个月我就不愿在幼儿园里待下去了,一直到上学都是在山区的家里度过的。

记者:真有意思!你说自己“野”!记不记得当时是怎么个野法?怎么让父母放弃对你的要求的?

赵:不去幼儿园是经过一些斗争的。妈妈送我到幼儿园的第二天我就哭闹不止,后来我越来越不想去了,大概过了八九天,有一天我死活不愿意去,他们想强迫把我送到幼儿园,我爸就背对着我往地上一蹲,我妈挟着我的胳膊往我爸的背上推,要他把我背到幼儿园去。我一下子就抓住我爸的眼镜说:“你要是强背我去的话,我就把你的眼镜打掉。”说着就拿下他的眼镜摔到了地上。后来他们说算了算了,不再强迫我去幼儿园了。开始他们还开玩笑说去幼儿园可以“发工资”,可是我去了好几天也不见发工资。后来他们的“威胁”和“利诱”全都破产了,我就彻底解放自由了。童年的回忆都是美好的,家里对我的活动没有多少限制。我现在也认为家长在小孩上学读书前不要有太多的束缚,不要老是把孩子关在家里,甚至搞什么3岁就练琴。那是对孩子天性的摧残,每个年龄段都有其各自做的事,小孩子就应玩耍。不知道我说的这些对不对?

记者:对,你是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得出的,让学前的孩子自由地玩耍有许多好处,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当然还有交际能力,这些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

P1-4

序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都是名校,一直以来都有人研究她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可以被研究的东西实在很多,但是对北大、清华大学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的经验却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现今,在北大、清华大学有许多的老教授都认为:北大、清华最为宝贵的不是她们有那么多的专家权威,也不是她们有一流的图书和各种设备,而是北大、清华拥有成千上万的、每年所吸纳的全国最为优秀的青年学生,这些素质优良的年轻学子具有无限生机和创造潜能,是我们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在此,我们非常赞同他们的看法。那么,来关心和探讨北大、清华新生从何而来、他们中小学期间受到的教育,包括个别化的家庭教育就变得非常必要了。这些年写有关北大、清华大学学生中小学阶段生活故事,北大、清华学生中小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北大、清华学生参加高考的经验,北大、清华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经验之类的书籍已经出版了不少,但是对北大、清华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作品还不多,为此,我们精心策划出版了这套丛书。

为了使更多的家长、读者朋友能了解,获得更多的收益、启发,我们精选出的北大、清华博士生的家庭教育经验都来自我们这个时代,而北大、清华博士生家长与当今的多数中小学生家长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生活背景。我们懂得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希望悉心阅读丛书的家长能从书中得到启发,改进家庭教育。当然,也不要随便拿自己的家庭与某位北大、清华博士生的家庭比,更不要无端埋怨自己的孩子笨。更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从现在做起。书中多数北大、清华博士生来自普通家庭,他们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成绩有过起伏,品德进步有过曲折。在当今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高度发展、家长素质和家庭生活不断提高的时代,家长只要用心都有可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子女,可以说条条道路通北大、清华,就看家长和孩子用心不用心。要树立这种信心,更要有脚踏实地、从日常小事做起的精神。

我们衷心希望广大家长和教师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更加重视教育下一代,努力培养素质优良的孩子,深入研究家庭教育、不断创造新经验、新方法、新观点,不断改进家庭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共同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优秀人才!

田洪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