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光镜像(散文公社江西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晓君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时光镜像》,作者就像是生活在梦境与现实的交界处,捕捉着游离不定的影子,用情绪的流动把它们归拢在一起。或许是诗人的特质使然,李晓君的散文总是趋向于自我的独白……

内容推荐

散文集《时光镜像》注重表达作者和“世界”的关系,强调个人的感受和在场,通过自身对周围世界的观照,唤起人们隐藏的普遍情感。同时试图在物质挤压、庸常的世俗景观中,表达现代人生存的欢愉、痛楚和意义,展示作者对美与善的追求。

目录

第一辑◎墓园之侧

 寒食节003

 鹬鸟,鹬鸟007

 菖蒲之夏01 2

 在弥漫中药气味的时间里016

 面前的月亮021

 墓园之侧025

 乡间笔记029

田野(029)/一个秋目的午后(030)/沉睡(032)/桌球室

033/月亮(035)/湖(036)/雨滴(037)/乘中巴车驶过春

天038)/冬天的诗(040)

 影像,或独白042

细流(042)石膏像(044)/琴房(046)/夜晚(048)

马厩以南051

 蜂房054

 夜晚的石头057

 中学062

 乡村医生067

 单车爱好者071

 夜访076

 傍晚,在一家外面下着雨的小酒馆080

第二辑◎大海之远

 对大海的不可能接近085

 片断与札记092

阳台(092)/屋顶(093)/徒步旅行家(094)/楼梯(096)/楼

 梯道停放的自行车(097)/树冠(099)/乘列车远行(100)/车

 站广场(101)/街区(102)/潜泳者(103)/生活在别处(105)

 镜事108

冬天公园的椅子(108)/绿色游艇(108)/两张劳特累克

 的画片(109)/镜子里的事物(110)/香樟树(112)/斑马线

 上的盲女人(113)/黄昏《114)

 冬天的守望者116

 观察:十个断片120

幻影(120)/窗前(121)/铁索(123)/时光书店(124)/井

 中男孩(126)/空地(127)/头上的米开朗基罗(127)/克里

 斯蒂娜的世界(128)/湖畔回忆录(129)/在落日中忧伤的

 街(130)

 去往一个无名小镇的公路132

 忧郁141

 小旅馆149

 临街之窗156

 在疑惑中下雪159

 一位朋友的素描163

 乡间的柏拉图167

 在你曾经眺望的地方我们结束了交谈171

 女人们174

第三辑◎纸上豫章

 黄色吉他199

 赣江202

 杏花楼及其他205

 下罗209

 秋天的马拉松213

 苏圃路215

 夏日守望219

 路上的人群222

 日常生活的悲歌226

 小场景232

 远眺冬天的赣江237

 一个有着回廊的庭院241

 临街之吻247

 六个词253

一、女性文学杂志(253)/二、彭家桥(255)/三、宁王(257)

/四、我(258)/五、瘦骨伶仃(261)/六、秋水广场(263)

试读章节

那个少年,顺着黄昏的河滩行走。水鸟的叫声像水漂,贴着水面飞翔,河滩上的锯齿状植物已经枯黄,水面浅了许多,细长的刀鱼在冰凉的水中游弋;松鸦的鸣叫掠过城镇,它们凄惨的叫声里,仿佛浮现出久远的模糊的时间。

河流环绕着县城缓缓地流着。这个县。建制于东晋,属吴头楚尾。在我少年时代,这里依然是个静谧的、民风淳厚的地方,像所有封闭的山区一样,有着茂盛的植被,浓郁的乡情,有清冽的河流和单纯的人们。我家临水而居.水鸟的歌声夜夜抵达睡眠。现在,我是以另一个人的角度去打量他,那个少年,还缓步在1982年或者更早些的河滩上,这是他隐秘的乐趣之一。暮色使他的背影看起来显得有些孤单,对面的山坡渐渐变暗,几亿年前它们就已在那里,他想,而那个时候,这里还没有人群,没有村庄,这里还是一片亘古未化的蛮荒之地,他漫漶无边地想着……走上古老的城墙,穿着红背心的黑瘦男子正举着细长的勺柄浇地(一股浓烈的粪便的骚味在黄昏的天空飘荡),还有几个农妇弯身在地里捡拾割下的球菜。大块的红色的云朵堆积在山冈上空,再往上,则是无垠的深邃的蓝,微亮的星辰已经出现.鳞状的瓦顶铺排在暮色中。载着石灰的卡车从山冈冲下来,扬起的石灰漫上树梢和建筑的坡顶,当它驶上身边的水泥桥,他感觉到一种微微的震颤。

水鸟在夜晚鸣叫,它们惊惶的声音像木琴的悲声,它们来自家乡的丘陵,来自已经消散的久远的年代。水鸟继续在他的睡梦中鸣叫,像一片哗啦啦的水声将他淹没。十六岁前,他从未离开过这城镇,当他背着书包(似乎闷闷不乐地)走过街道的时候,他听到身后有人大声叫他的名字。这是一个很小的城镇,以至于任何一个陌生人的出现将引起全镇人的注意。唯一的弯曲不平的公路环山绕过,翻过山就是邻省一个叫茶陵的地方。据说,以前那里出产烟花、妓女和土匪。

我家紧靠河边,有几年春天发大水,洪水没有预兆地奔泻而来(我那时总是疑心大水来自山上),母亲大呼小叫,赶着我们手忙脚乱地将衣被、家具、锅碗往楼上搬,但还是有些旧椅子、破斗笠被水漂走。有的人家的牲畜也被水卷走了,涨着白白的肚皮漂浮在水面上。有人撑着竹排用钩子打捞可用的东西,我们站在阳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他把~件件物什往怀里耙。当时我就梦想着拥有一条木排,将它撑上大街,引来别人。的一片赞叹。洪水退去后,四处一片狼藉,我看见乡邻们似乎并不怎么抱怨,而是乐呵呵的收拾这残局(这当然是我的一种错觉)。河滩上伏倒的植物,它们的钩刺上挂着塑料纸、禾秆和破布条;死烂的鱼无辜地躺在那里,被更小的孩子们欣喜若狂地拾回去。

我的生辰八字忌讳水,母亲绝对不允许我下到河里去,但她一厢情愿的企图阻止不了我对河流的渴望。几乎没有孩子不下到河里去游泳,我很快就能畅快自如地在水中折腾是顺理成章的事。母亲的优点就是不为我的成长划定道路.她不会逼着我做作业看书,对我她几乎可以说是放任自流,这无疑助长了我的野性。因此逃避母亲对我玩水的追问是很容易的,她似乎总是轻易地被我骗过去(我有时怀疑她是故意装作不知道),因为我手臂和肩胛上褪下的皮屑岂能蒙过她的眼睛?我可以说充分享受到了作为一个儿童所应有的欢乐。她很少对我怒斥.更谈不上击打我的身体,对于疼痛我从小疏于体验,日后性情和身体显得有些脆弱是否有它的渊源?母亲很少用显见的语言、动作对我进行惩罚的教育,但也几乎不与我做出拥抱、亲昵的举止。有时我觉得我爱她,强烈地渴望接近她,但觉得有种无形的力量将我推开,使我愠怒和不快。这种体验,像静静生长的植物,只要不改变它的位置或者割断它,它就一直在那里生长着,并且变得越来越粗壮。

我不知道我的忧郁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们一经在我的内心出现,就像黑色的糖块沉入玻璃杯里,被时间缓缓地搅动着,越来越浓。我并不是个很合群的孩子,尽管我看起来并不缺乏快乐,我的欢乐通常自给,我很少在别的少年那里分享到真正的友情和温暖。我排斥他们,像一只充满怨气的动物,独自一人沿着墙角默默行走。那些孩子们,将我的书包丢到墙的那边去,但我不会跟母亲说,更不会哭泣。我从阅读当中体会到了真正的愉悦,但书籍是那么的少,记忆里的几个要好的伙伴.都是因为首先热爱他们家里的藏书而与他们交上朋友的,但这种友情并不牢靠,一方面出自我自私的天性,另一方面我们志趣确实迥异。这几个,出自书香人家,却都是打架斗狠的角儿。最早接触的书籍是《红楼梦》、《三毛流浪记》和一套完整的连环画《三国演义》,我奇怪我在当时竟读了张贤亮的《绿化树》。姨妈家有不少的医学书,放在高高的架子上,好奇心的驱使让我爬上梯子取下来偷偷翻过几本。  P7-9

序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始,随着诗歌、小说的日渐式微。散文以其边缘文体的优势,在文坛凸现出活跃的景象,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场散文热潮中,江西也出现一支颇为可观的散文写作队伍,以集群的阵容冲击全国文坛,作品不断地出现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以至有些刊物专辟“江西散文”专栏整体推介,称之为“江西散文现象”。

纵观历史,江西散文曾享盛名,唐宋八大家,江西有其三,渊源可谓深厚。而当下江西散文创作的勃兴,无论如何都可以看作后人继承前人、现实接续传统的一种努力。作为江西的文学组织工作者,我甚为高兴。

我因为学习散文写作,平时对关于散文写作的种种见解和经验十分留心。省作协嘱我为即将陆续出版的《散文公社·江西卷》说几句话,我借此机会将有关的读书笔记加以摘要,与同行共享:

从《尚书》开始,散文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几乎和诗歌平分秋色。先秦诸子散文、唐宋散文、明清小品,一直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基本格局和走向。

在散文创作理念上,一直存在着某种认知误区:散文是无体之文,人人可为。却不知其最是易写而难工。

散文有情操,情是情愫,操是思想。情与操是壳与核的关系。

散文应该是作家心智和情思的结晶。每个字都是作家对日常生活历史的烙印和醒悟。从容不迫地把所思所想抒写出来,靠的是丰富的知识和想象力,靠的是作家对事物的敏感和爱恨。通过读与看,作家对事物表征有了初步认知和判断,但这还不够,作家只有通过缜密的思考,才能建立自己的写作和阅读的参照体系,以及对日常经验的总结和归纳。

好散文是有重量的。这种重量的体现不是形式,不是内容,不是语言,而是作家对生活思考方式。好散文也是有真性情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或者虚张声势,炫耀卖弄不能感人,只会引起反感。

在这样一个文化多无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也成就了散文的声誉。散文说理与写实兼容,抒怀与阐述交汇,虚实结合、人文相谐,便捷而灵动,大有可为。然而它必须从精神层面上,涵纳文化,体悟人生,执著理想,有史家气象,才有自己的位置,至少在眼下是这样。

散文是最有人文传统的文体,文以人传,事以人记,在记事写人中,描绘现实,记录历史,阐发感受。即使是游历文字,骋目驰怀,也以真实的感情为系缆,以世俗情怀为铺垫。当许多虚构文字回避了现实的严厉,当一些报导文字过于倚重和拘泥于事实,散文则以真实为基石、以史实为支撑,以敏锐快捷、深刻厚重的文字为涵蕴。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怀,成为记录历史变迁、描绘社会情状、抒写生命感悟,较为灵活多变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散文总体面貌上,应当注重的是一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的体现,是对生活的情感表达和理性记录。让读者能够从人文精神的层面上得到享受。

散文的写作,首先需要作家敞开心襟,饱含激情,做到真知灼见,思想特立。这样,我们的散文就会走向盛大和关。

散文走到今天,越来越走向宽阔。这种宽阔当然也包括题材向细小的部分延伸,使得散文的根系和枝叶越来越茂盛。但那只是为了向着历史的或当下的生活呈现出更为庞杂甚至粗放的场景,让我们跨过时间和空间,顿悟生命不断的追问,它超越了我们的记忆和经验。却伸展了我们想象和思想,使得散文一下子大起来。

一篇好散文,它具备了细枝末节,具备了纵深横侧,还应该具有悲悯的情怀和大爱的气概,并且有感而发,动之以情,从而使文字产生质感,生动美丽起来。这是散文走向开阔和宽广的标志,也是大作家与小作家的区别。

人们在不断地强调神形统一、情景交融,不断地翻新技巧和提倡新思维、新写法的时候,常常忽略了对自身生命和灵魂的抵达。它形成的直接效果不是一种对生活更加彻底的追问,而是一种对它探询过程的概念化,并形而上的哲学。

从书籍开始,从史料开始,从修辞开始,从意想开始,从哪里开始便到哪里结束,从来没有亲近过泥土,亲近过生活,没有重心,这样的写作就像干尸一样,没有生命。

散文的文字应该是有肉有骨有重量的,沉甸甸的。好句子,不拘泥于形式,用力生猛,会深入进骨子里。

不矫情,不守旧,诗意而理性,在不经意中显露作者的才情和智慧;节制,不落俗,于平淡中见真情,在极度自由中舒缓着、澄清着时间的记忆,引起读者的思考。

在所谓的视觉文化、网络文化、拇指文化打着大众的旗号,对文化进行肆意的解构,快餐化;对严肃的文化精神进行嘲讽、戏谑化的今天,我们不能不问:散文是该坚守清静还是凑低俗化热闹?,它还能担当抚慰精神的责任吗?散文将走向何方?

一个正常的成熟的文坛,没有黄钟大吕式的有质感、有品相的东西,是有愧于读者、有愧于时代的;如果让那些散发着功利铜臭的东西假文学之名大行其道,这个文坛也是有失颜面的。

散文本质上是内敛的。是寂寞者事业。与其让散文有如街市杂耍,盛装游行,不如当作围炉而坐的夜话,闲暇安静时的品茗,友朋相聚时的薄酒。在这个流行文化与商品文化日益成为社会生活的宠儿之时,让文学守护清静,坚持冲淡,也许是对文学最为实际的爱护。

少一些大散文的呼号,也少一些小女人的絮叨,既不唯大亦不自轻,是一种理性的常态,是归于平实和沉静的自在。从花团锦簇,绚烂之极,而归于朴素,臻于成熟,才是散文创作的正道和应有的景象。

上述言论,涉及散文的价值取向、艺术追求,以及散文作家的写作姿态,无论赞同与否,我觉得都可以从中受到某些启发,并以为不妨将它作为一种真诚的祝愿。愿江西散文作家自信而非自负,自强而不自满,自立而知自省,自尊而能自谦;愿江西散文创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江西文学发展和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8.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