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羊脂球/世界文学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莫泊桑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羊脂球》是莫泊桑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有产者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生动描绘了战时法国的社会图景,被誉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堪称楷模的名篇”。莫泊桑的语言雄劲、明晰、流畅,充满乡土气息,小说无论从结构、讽刺或观察来看,都是杰作。

内容推荐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他在相当短暂的一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他既是一系列著名长篇小说的作者,更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巨匠,人称“短篇小说之王”。该书是莫泊桑的经典作品,文中,作者将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羊脂球”与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所谓上层人物做对比,充分显示出前者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以及后者极端自私、寡廉鲜耻的丑恶灵魂。

目录

译序

月光

幸福

戴奥菊尔·萨波的忏悔

在旅途上

项链

一个诺曼底佬

两个朋友

骑马

西蒙的爸爸

在一个春天的夜晚

戴丽叶春楼

小狗皮埃罗

羊脂球

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

我的叔叔于勒

勋章到手了

绳子

小酒桶

烧伞记

一个儿子

莫兰这头公猪

一个农庄女王的故事

珠宝

壁柜

港口

一次郊游

爱情

一家人

修软椅的女人

附:一个被逼出来的译本

后记

试读章节

几年以来,她的医生眼见她深受肺病之苦,健康每况愈下,就竭力劝说她到法国南方来休养,但她固执地拒绝离开圣彼得堡。最后,到了去年秋天,医生认为她已无药可治,就通知了她的丈夫,让他立即命令自己的夫人动身到芒通来。

她上了火车,孤孤单单一个人坐在车厢里,她的随从人员则待在另一节车上。她靠着车门,带着淡淡的哀愁,望着田野与乡村在眼前驶过,心里倍感孤寂,自己无儿无女,几乎举目无亲,只有一个丈夫,而他对妻子已无情无义,如今将她打发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甚至不屑于陪同前往,就像把一个病重的仆人扔进了医院,她感触良多,深感自己在生活中已被抛弃。

每到一站,她的随身老仆伊凡都要过来问问女主人需要什么。他忠心耿耿,对伯爵夫人盲目服从,时刻准备执行女主人的任何命令。

夜幕降临,列车高速行进,伯爵夫人神经过度紧张,久久难以入眠。她偶生一念,想把自己丈夫最后一分钟交给她的那些法国金币,拿出来数一数。她打开小钱包,把闪闪发亮的金币全都倾倒在自己的双膝上。

但是,突然有一阵冷风朝她脸上扑来,她猛吃一惊,抬头一看,但见车门刚被打开,她赶忙用一条披肩盖住裙子上的金币,静观其变。几秒钟过去,门口出现一个男子,头上没有戴帽,手上受了伤,气喘吁吁,身上倒是穿着夜礼服。他把门关上,坐了下来,用炯炯有神的眼睛看了看伯爵夫人,然后,取出一块手帕,将流血的手腕包扎起来。

年轻的贵妇觉得自己几乎被吓得昏倒在地。这突如其来的男子肯定是发现她在数钱,他撞进来的目的当然是要抢她的钱,并杀人灭口。

他一直盯着伯爵夫人,喘着气,面部肌肉抽搐着,那架势无疑是要一扑而上。

他却忽然说了这么一句:

“夫人,请您不要害怕!”

她没有吱声,她张不开口,却听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乱跳,耳朵在嗡嗡盲响。

那男子又说道:

“我不是坏人,夫人。”

她仍然讲不出话来,但她身子骤然抖动了一下,使得双膝一并,于是,金币就像雨水从屋檐上流下来那样,全都倾泻到了地毯上。

那男子吃了一惊,他看着那些哗啦哗啦泻下来的金币,突然弯腰去捡。

伯爵夫人吓得手足失措,站起来就向车门跑去,想纵身往车下跳,她的全部金币也就纷纷洒落在地上了。那男子一明白伯爵夫人的鲁莽之举是要干什么,便赶忙冲上去将她抱住,强迫她坐下来,按住她的两腕,说:

“夫人,请您听我说,我并不是坏人,我正要把这些钱捡起来还给您,这就可以证明。但是,我需要您帮我越过国境,如果您不答应,我就完了,我就死定了。我不能跟您再多讲了。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就要抵达俄国的边境站,一小时二十分之后,我们将越过帝国的边境。如果您不帮我,我就完蛋了。但是,夫人,我没有杀过人,没有抢过东西,没有干过任何不光彩的事情。我可以向您发誓没有撒谎。现在,我没有时间再跟您多讲了。”

他跪到地上去捡金币,一直把椅子下的都捡起来了,滚到远处的几枚,也都没有落下。等那钱包重新装满之后,他将它交还给伯爵夫人,一句话也没有说,就转身坐在车厢的另一个角落里。

他们两人都没有挪动。伯爵夫人坐在那里默不作声,因刚才大受惊吓而仍然浑身发软,不过,情绪倒是渐渐恢复平静。至于那个男子,他没有摆弄任何手势,也没有任何举动;他正襟危坐,两眼直盯着前方,面色煞白,仿佛是个死人。伯爵夫人不时朝他瞟上一眼,立即又迅速将头转过去。这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相貌英俊,外表完全像一个贵族。

列车在茫茫黑夜中奔驰,不时发出凄厉的叫声,偶尔放慢速度,然后又全速前进。突然,列车大幅减速了,鸣了几声汽笛,很快就完全停了下来。

伊凡来到车厢门口,听候女主人的吩咐。

伯爵夫人最后又朝那个奇异的旅伴打量了一下,然后,声音颤抖,生硬地对自己的老仆人说:

“伊凡,你回到伯爵身边去,我不用你侍候了。”

老仆人不胜惊愕,眼睛瞪得大大的,结结巴巴地说:

“可是……夫人。”

女主人接着说:

“不用了,你以后不用来找我,我已经改变了主意。我要你留在国内。喏,这是给你回去的路费。把你的帽子和大衣留给我。”

伊凡惊愕失措,连忙将衣帽脱下,递了过来,就像往常那样一声不吭地服从照办,对主人们那些心血来潮的决定与不可违抗的古怪念头,他是早已习以为常了。他眼泪汪汪地奉命离去了。

火车又继续开行,朝边境线驶去。

这时,伯爵夫人对那男子说:

“先生,这些东西给您,您现在是我的仆人伊凡。我这么帮您只附带一个条件,那就是您永远也不要跟我说话,一句话也别说,不管是什么话,哪怕是感谢的话也别说。”

那陌生男子鞠了一躬,一言末发。

不久,火车又再次停下,几个穿制服的官员上车检查,伯爵夫人向他们出示了证件,并指指坐在车厢角落的那个男子,说:

“他是我的仆人伊凡,这是他的护照。”

火车又重新上路。

整整一夜,他们俩单独待在一个车厢里,谁也没有开口。

黎明来到,列车停靠在德国境内的一个车站,那个陌生男子下了车,站在车门口说:

“夫人,请允许我破例违反一次承诺,但我害得您失去了您的仆人,我理应代替他。您需要什么吗?”

伯爵夫人冷淡地回答说:

“请您去替我把我的女仆找来。”

那男子找到女仆后,就隐退不见了。

当伯爵夫人下车到餐厅去时,发现那男子在远处注视着她。后来,他们都抵达了芒通。(P22-24)

序言

莫泊桑是十九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学潮流中仅次于左拉的大作家。他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又接受了左拉的影响,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他在相当短暂的一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他既是一系列著名长篇小说的作者,更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巨匠。他数量巨大的短篇小说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不仅在法国文学中,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卓越超群的,具有某种典范的意义,所以人称“短篇小说之王”。

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1850-1893)一八五0年八月五日诞生于诺曼底省,名为贵族后裔,实际上其祖父只是复辟时期的一个税务官,父亲则是一个游手好闲、没有固定职业的浪荡子。莫泊桑在诺曼底的乡间与城镇度过了他的童年,一八五九至一八六0年随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读于拿破仑中学,后因父亲无行、双亲离异,随母又回到诺曼底。故乡的生活与优美的大自然给莫泊桑的影响很深,成为他日后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源泉。

莫泊桑的母亲洛尔·勒·普阿特文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莫泊桑从小就深受她的熏陶。洛尔的哥哥阿尔弗莱德颇有文名,青年时期曾是福楼拜以及帕纳斯派诗人路易·布耶的同窗。莫泊桑在鲁昂城高乃依中学念书时就结识了舅舅的这两位老友,这时,他早已是一个喜爱文学并已开始习作诗歌的青年,他从这两位前辈那里听到了“简明的教诲”,获得了“对于技巧的深刻认识”与“不断尝试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于一八六九年就去世了。同年,莫泊桑来到巴黎大学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被征入伍,在军队里担任过文书与通讯工作。在这场灾难中,他耳闻目睹了法军可耻的溃败、当权者与有产者的卑劣以及普通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与英勇抗敌的事例,感触很深,所有这些日后成为他文学创作的又一个重要源泉。

战后退伍,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莫泊桑于一八七二年三月开始在海军部任小职员,七年之后,又转入公共教育部,直到一八八一年完全退职。在小职员空虚无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恶习,私生活放荡,这种下了他过早身亡的祸根。但另一方面,他勤奋写作,拜福楼拜为师,在他的具体指导下刻苦磨砺,长期不怠。在此期间,他于一八七六年又结识了阿莱克斯、瑟阿尔、厄尼克、于斯曼等青年作家,他们都以左拉为崇拜对象,经常在巴黎郊区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号称“梅塘集团”。一八八0年,“梅塘集团”六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合集《梅塘之夜》问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为出色,这个短篇的辉煌成功,使莫泊桑一夜之间蜚声巴黎文坛。

《羊脂球》写于一八七九年,是莫泊桑经过长期写作锻炼之后达到完全成熟的标志,紧接着这个短篇,是如喷泉一样涌出的一大批中短篇小说。从一八八0年到一八九一年因病停笔,十年期间,他共创作发表了三百余篇中短篇小说,几乎每年都有数量可观的精彩之作问世,特别是在前三四年,佳品更是以极大的密集程度出现,一八八一年有《一家人》、《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戴丽叶春楼》,一八八二年有《菲菲小姐》、《一个儿子》、《修软椅的女人》、《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月光》、《遗嘱》,一八八三年有《骑马》、《在海上》、《两个朋友》、《珠宝》、《米隆老爹》、《我的叔叔于勒》、《勋章到手了》、《绳子》,一八八四年有《烧伞记》、《项链》、《幸福》、《遗产》、《衣柜》等等。一八八五年,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中名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仍不乏出色之作,如《珍珠小姐》(1886)、《流浪汉》(1887)、《港口》(1889)、《橄榄园》(1890)等。

早在以短篇小说成名之前,莫泊桑就开始了长篇小说的创作,他的第一个长篇《一生》经过几年的耕耘,于一八八一年完成,一八八三年问世。自此,他逐渐由短篇转向长篇,在几年之内相继发表与出版了几部著名的作品,一八八五年:《漂亮朋友》;一八八六年:《温泉》;一八八八年:《皮埃尔与让》;一八八九年:《如死一般强》;一八九0年:《我们的心》。

莫泊桑早就有神经痛的征兆,他长期与病魔斗争,坚持写作。巨大的劳动强度与未曾收敛的放荡生活,使他逐渐病入膏肓,到一八九一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终于在一八九三年七月六日去世,享年仅四十三岁。

一、短篇小说创作

莫泊桑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三百余篇短篇小说的巨大创作量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他的短篇所描绘的生活面极为广泛,实际上构成了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社会一幅全面的风俗画;更重要的是,他把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题材是丰富多彩的,在他的作品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如战争的溃敗、上流社会的喜庆游乐、资产者沙龙里的聚会、官僚机构里的例行公事、小资产阶级家庭的日常生活、外省小镇上的情景、农民的劳动与生活、宗教仪式与典礼、酒馆妓院里的喧闹,等等,都有形象的描绘;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物,从上层的贵族、官僚、企业家到中间阶层的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小业主,到下层的工人、农民、流浪汉以至乞丐、妓女,都得到了鲜明的勾画;法国广阔天地里,从巴黎闹市到外省城镇以及偏远乡村与蛮荒山野的风貌人情,也都有生动的写照。在广阔的艺术视野与广阔的取材面上,莫泊桑的短篇显然超过了过去的梅里美与同时代的都德,而在他广泛的描写中,又有着三个突出的重点,即普法战争、巴黎的小公务员生活与诺曼底地区乡镇的风光与轶事。

由于莫泊桑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他在当代作家中就成为这一历史事件最有资格的描述者。他对战争的所见所闻是那样丰富,而他的体验感受又是那么深切,因此,他在整个创作的历程中始终执著于普法战争的题材,写出了一批以战争为内容的短篇。毫无疑问,他是对这场战争描绘得最多的法国作家,可以说,这一历史事件由于有了莫泊桑才在法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莫泊桑关于普法战争的著名短篇有《羊脂球》、《菲菲小姐》、《女疯子》、《两个朋友》、《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米隆老爹》、《一场决斗》、《索瓦热老婆婆》、《俘虏》等。

……

莫泊桑最后的三个长篇:《皮埃尔与让》、《如死一般强》与《我们的心》,都带有心理小说的性质,其中《皮埃尔与让》是三部心理小说中惟一具有严肃的伦理内容的一部。它在心理分析的真实自然与深刻上,也显然大大超过了其他两部,即使是在法国近代的心理分析小说中,也算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

《皮埃尔与让》故事情节平淡无奇,但整个作品并不乏扣人心弦的力量。作者没有乞助于奇特的构思与不平凡的事件,而是以一个家庭中带悲剧色彩的伦理矛盾来获取感人的力量。这里的矛盾之所以是悲剧性的,是因为它并非产生于任何一个人物不合理的行为或错误的意念,相反,每个人物都有自己值得同情的一面,并且他们在各自的处境里都深感痛苦。皮埃尔因发现了母亲过去的不贞,心目中失去了一个贤淑慈爱的母亲形象,对母亲产生了幻灭而不能从痛苦里自拔;让因哥哥对母亲与自己的不可理解的粗暴而不安;他们的母亲罗朗夫人则因失去了一个儿子的爱而难过,还因为皮埃尔那法官式的严厉而感到害怕。罗朗夫人早年的隐私被发现一事给全家带来了烦恼、矛盾与混乱,成为母子隔阂并永远分离的根由,然而,罗朗夫人早年对丈夫的不贞偏偏又是情有可原的,是不相称的婚姻必然造成的结果。那时,她是一个温柔文静、聪明敏感的少女,却被嫁给一个粗鲁、俗气、愚蠢的丈夫,而她所遇见的马雷夏尔又是那么善良、多情、谦和,他们的爱情是真诚的,长时期中,她在感情上更是马雷夏尔的妻子,她从不为这段私情而悔恨,并且一直珍藏着自己的爱。因此,她也就无法向自己的儿子承认过失,表示忏悔。莫泊桑这样构设了每个人物在自己的地位上所不能解决的矛盾,从而写出了一个表面上平静得难以察觉,实际上锐利得令人心碎的感情悲剧。小说最后一章无疑是很感人的,作者对皮埃尔离国前的孤独与凄凉的描写,带给小说的结尾以感伤的基调,母子二人诀别的情景更加强了悲怆的动人的效果,而且,作者以真实自然为准绳,严格掌握分寸,力求使感伤的情绪不流于滥,让人物内心里痛苦的感情表露得尽可能简约含蓄,与最后欢送的场面相适应,从而使小说具有一种深沉的悲剧的格调。

在《皮埃尔与让》中,莫泊桑显示出专注心理描写的兴趣,他摒弃了对任何其他趣味性成分的追求而认真严肃地致力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状态与活动规律。皮埃尔是小说的中心,他的思想情感不断起伏变化,而他自己又不断地进行自我分析,人物的这种自我分析,正是作者所进行的心理描写的一种方式。在小说里,人物的内心活动占有绝大的比重,不仅故事是随着人物的心理活动而展开的,而且作为故事背景的历史事实也是通过人物的观察、窥测、思考、分析而逐渐显露出来的’而人物内心种种思绪的滋生、发展、起伏、变化,又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们往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琐碎的生活细节、无关紧要的某个形象就足以成为一种心绪、一段心理活动的诱因或契机,如使皮埃尔开始对母亲产生怀疑的,是药剂师波兰老头和他聊天时所讲的一句话,使他在码头上摆脱了自己烦恼的情绪的,则是他所看到的一艘土耳其船。人物的内心活动与外在的日常现实生活这样水乳交融,互为因果,形成了一种心理的辩证法,这是小说中心理描写之所以真实自然的所在。

《皮埃尔与让》作为心理小说的意义在于,它展示了各种不同的心理描写。这里,既有皮埃尔连绵不断、起伏变化的心绪,也有让明白了真相后在如何对待遗产问题上思想斗争的反复与他思考中不同的层次变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莫泊桑在小说里实际上已经把潜意识的描写带进了文学,如皮埃尔得知弟弟获得了遗产后莫名其妙的烦恼。两兄弟在母亲与罗泽米丽太大面前不自觉的较量,皮埃尔对母亲那种不近人情的怨恨,等等,都带有某种潜意识的性质。而且,莫泊桑还在对潜意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表现出了人物之间的某种难以察觉、难以言传的非理性的感应关系与直觉的交流,如第五章中,皮埃尔与母亲两次关于马雷夏尔的肖像的谈话以及皮埃尔在客厅里来回走动时“都遇着他母亲的眼光”的情景,这些心理描写显然突破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文学中的既定方式,有助于细致地揭示内心深处微妙的活动,开现代心理分析文学的先声。至于小说中写到不止一个人物从遗传学常识对于马雷夏尔与让的相貌是否相像有所考虑,写到了皮埃尔把自己的精神状态当做一个“生理学的问题”来思考,显然又带有自然主义的痕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