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偷窥/禁忌等于共有透视人性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徐浙宁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禁忌等于共有透视人性丛书”是中国首套原创人性分析丛书,配文原创插画,度身定作,意境玄妙,不仅是后现代心理学解读的大胆探索,而且融合了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元素,使“偷窥”、“偏见”,“抑郁”、“攻击”、“从众”、“失衡”立体而多元,读来颇有气势,是一套好看、新鲜,有趣的书。是所有心理咨询师必备参考读物。

本书为其中一册,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对“偷窥”给予了解读,通过“解读”给“偷窥”一个更公正、更清晰、更真实的形象,引领读者能更自然地看待“偷窥”,并理解我们本性中的好奇心、完形倾向与控制欲以及由此而来的“偷窥”行为。

内容推荐

如果您习惯从头至尾阅读,那么请注意本书的思路是先现象后本质的,一开始您可能读得很轻松,但到了后面就会觉得有些吃力,所以不要一口气通读本书,免得让自己“用脑过度”。

如果您只对偷窥现象好奇,想知道世间到底有哪些偷窥,那么请看第一章和第三章,第一章是对名人的偷窥,第三章是芸芸众生创造的偷窥万象;

如果您想知道偷窥是不是人之本性,是不是人人都有“偷窥欲”,那么就请读第二章“人类潜藏的偷窥情结”;

如果您对偷窥的心理机制想一探究竟,那么就请啃第四章“偷窥密码”,虽然不像“达芬奇密码”那样悬疑曲折,但也决不简单;

如果您想舒缓一下“偷窥”的压力,期待偷窥也有阳光的一面,那么就请看第五章“偷窥百叶窗”,相信看后您一定心情愉快,对人性与现实依然充满希望。

目录

本书使用说明

引言 偷窥——80%之外的视觉空间

第一章 谁在偷窥

一 戴安娜,为何“死”都走不掉

二 希拉里,什么让你如此卖座

三 璩美凤,到底谁在看你

第二章 人类潜藏的偷窥情结

一 飞行鞋、神袋、狗皮头盔

——人类对偷窥的渴望与崇拜

二 普罗米修斯、吕卡翁、尼俄柏

——人类对偷窥的敬畏与恐惧

三 “听房”、一丝不挂的梦

——偷窥:在习俗与本性的包容中栖息

四 猩猩、婴儿——偷窥:合理的存在

五 示假隐真,将计就计

——偷窥,不可抵御的原始好奇

第三章 亦正亦邪的偷窥万象

一 裙底、厕所、浴室

——身体:偷窥的第一目标

二 电影、真实——租房:谁知道墙后有眼

三 信用卡、电话卡

——“触网”:当心黑客偷窥

四 作弊、剽窃、盗版

——知识产权:名利驱动下的偷窥

作弊一一考试中的“偷窥”

剽窃——名望背后的“偷窥”

盗版——势压正版的“偷窥者”

五 家庭中正在上演高科技的“偷窥”

——爱:给偷窥一个高尚的理由

六 侦探、间谍、特工

——职业:为了国家利益的“偷窥”

七 侦察机、侦察卫星

——“合法”偷窥者:地球从此变得赤裸裸

八 隐性实验、自然观察

——研究:“偷窥”只为了剥下“伪装”

隐性实验一一单向玻璃后面的“偷窥”

自然观察法——不被觉察的“零距离”偷窥

九 偷窥器、反偷窥器

——工具:人类自造的“偷窥”麻烦

第四章 偷窥密码

一 偷窥:原始好奇与社会禁忌之间的博弈

二 偷窥:对缺憾自然完形的欲望

三 偷窥:生活在别处的控制与被控制

四 偷窥:失控的心理变态

五 为什么裙底、厕所、浴室之偷窥盛行

六 性,为何总是“偷窥”中永恒的主题

七 什么都可以成为“偷窥”的目标

第五章 偷窥“百叶窗”

一 宽容:让“偷窥”合理栖息

二 惩戒:让“偷窥”有界

三 理性:让自我控制“偷窥”

四 升华:在阳光中享受“偷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现代传媒为什么会让我们不知不觉成为偷窥者,是无奈、无辜还是本就有心呢?是的,传媒本就面向大众,很多的时候我们被迫接受各种信息,成为无心的偷窥者;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依赖传媒,凭借这样一只“专业的眼睛”满足我们潜藏着的偷窥欲。不管有心还是无心,我们始终对我们之外的世界充满好奇,传媒就像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一样,弥补了我们自身所不及的视觉能力,让我们的视觉空间再次获得延展。说到底,传媒并非“偷窥之眼”,只是满足我们“偷窥”的另一工具罢了,真正让戴安娜“死都走不掉”、让希拉里“传记大卖座”、让璩美凤“性爱光碟大曝光”的其实是我们潜藏着的偷窥情结。也许,“偷窥”犹如弗洛伊德所提的“性本能”一样,让享受现代文明的我们无法接受,我们哪里是这样的呢?但是正如“性本能”一样,当我们暂且放下文明所带给我们的禁锢时,我们会发现,“偷窥”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东方,从神话到习俗,从来就是我们本性中存在且冲突着的元素。

一 飞行鞋、神袋、狗皮头盔

——人类对偷窥的渴望与崇拜

象征着西方文化渊源的《希腊神话故事》里,到处都是“偷窥”的故事:

那些擅长魔法的仙女们有三件宝物:一双飞行鞋,一只神袋,一顶狗皮头盔。拥有这三件宝物的人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看见谁就能看见谁,而别人却看不到他。

这是记于“珀耳修斯”故事中的一段话,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偷窥”,但三件宝物却发挥着与偷窥同样的威力——“想看见谁就能看见谁,而别人却看不到他”。“偷窥”之眼犹如无形之眼,可以幻化为任何的东西,在这里是三件宝物,在别处可能就是“隐身衣”或者“魔镜”,或者“千里眼”与“顺风耳”。但不管是哪一样,都能实现“偷窥”的愿望:看到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

近年来非常火爆的两部大片——《哈利·波特》与《魔戒》,都不约而同地为“英雄”配备了“隐身衣”,使他们不但能安全地近距离窥视“坏人”的行动,而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可以隐身而去、有惊无险。看过《哈利·波特》或者《魔戒》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奢望——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件超越人类肉眼的隐身衣吧。其实仔细想想,人类也在这方面作出过无数尝试,比如:武打片中的夜行衣、现代野战部队的迷彩服等等。令人兴奋的是,据英国、美国媒体报道,目前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正在加紧对“隐身衣”的研制,而且已经成功地令一段13厘米铜柱隐身。在科学家看来,隐身衣并不是魔法,它只是需要借助一种新材料——元材料(metamaterials)。这种材料可以避开光、雷达以及其他各种微波的探测。用杜克大学电子工程学教授大卫·史密斯的话来说,就是“隐身衣的工作原理就像在空间里挖了个洞,光波和其他电磁波在遇到物体后会发生偏移。这样,物体所在位置好像什么都不存在一样”。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认为,最多五年,他们就可以研制出可以覆盖住坦克的隐身衣。这种隐身衣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

除了隐身衣,“魔镜”就更是众多神话、童话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了,比如《封神演义》里有所谓“照妖镜”,能够将两只肉眼看不到的“妖怪”照出原形;《一千零一夜》有“仙镜”,一问就可以找到想找的人:不论他骑上老鹰、还是潜入鱼腹,都逃不过镜子的“眼睛”;而著名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魔镜”就更不能缺少了——魔镜、魔镜,这个世界上谁最美——恶毒王后反复出现的台词。

于是无论白雪公主在哪里,“魔镜”都能看到她,帮助恶王后找到她,比如她自以为与小矮人们在一起是没有人知道的,可实际上她们在森林里的一举一动都被看得一清二楚,只是她与小矮人们浑然不觉罢了。这是不是“偷窥”的最大理想呢?

“千里眼”与“顺风耳”更不用说了,与其借助宝物,不如就长个宝物吧,谁有了这两样东西,可就能真的“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了,而且还不怕别人抢,因为就长在自己身上!“千里眼”与“顺风耳”是不是人类潜在“偷窥欲”所激发出的美妙遐想呢?

四川三星堆遗址里的铜人面具像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希冀有更完美的视觉与听觉的愿望呢?看着距今几千年前的铜面具,人们不得不惊讶于其“大眼巨耳”,似乎人世问的一切都逃不过他的感知。今天,人类已经用科学的方法研制出了各种望远镜、潜望镜、反光镜、显微镜、窃听器等等,让“大眼巨耳”不再只是图腾与神话。

隐身衣、照妖镜、仙镜、魔镜、千里眼、顺风耳其实都是“偷窥之眼”的化身,是用来“偷窥”他人的工具,不同的是有的掌握在“坏人”手里,散发着恶毒的气息;有的则为“好人”服务,闪动着正义的灵光。人类对“偷窥”的渴望激发了“传奇”的想象,不仅创造了“宝物”,也创造了无数拥有“宝眼”的“奇人”——孙悟空,《西游记》里的一号人物,他的“火眼金睛”比起“照妖镜”可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识妖魔、辨鬼神,惩恶扬善,威力无比。这样还不够,还能“七十二变”,随意变换身形,潜入“敌”营,侦探“敌”情,无愧为“齐天大圣”!

二郎神——杨戬,无数神话、演义中的“角”,其标志性特征就是比人多了一只额头中问的眼睛,而其他两只眼睛却好像成了装饰。这多出的一只眼睛其实就是为了看到人家看不到的东西,看到他人不希望被看到的事情。不过也难为二郎神的这只眼睛要兼顾“正”、“反”两面,既要在《封神演义》里明察秋毫、了解人间疾苦;又要在《宝莲灯》里,看穿人间冷暖,去硬生生地拆散一对有情人,让人和仙的结合成为悲剧。二郎神的“偷窥”比起孙悟空的更具“人性”——神奇中有好有坏,如果它是为正义而亮,就成为人类的“保护神”;而如果因邪恶而亮,则成为害人的“魔鬼”。

“偷窥”原本就是这样,无所不在,亦正亦邪。飞行鞋、神袋、狗皮头盔、魔镜、孙悟空等等都是人类心底里想超越视觉、超越局限的渴望,是人类“理想视觉”的化身,是人类渴望知道与控制“未知”的心底欲望,是人希望有神般魔力的幻想;然而,人类心底也都潜藏着不想为他人所知的秘密与自卑,“偷窥”为他人也架起了一道通向自己内心隐秘的桥梁,“偷窥”延伸自己视觉的同时,也将自身放在了他人的视野中。人啊,就是这样矛盾:渴望神奇,却又畏惧潜伏的欲望;敬畏神灵,却又恐惧无常的命运。

P24-27

序言

在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严重损害人类尊严的事件:

第一次要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家哥白尼发现了太阳是世界的中心,我们世代居住的地球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人类的自尊心第一次受到了严重损害,为了宣泄强烈的愤怒情绪,人们将日心学说的热情传播者布鲁诺残忍地烧死在火刑柱上;第二次要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了人类与猴子居然是同一祖先,人类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严重损害,衣冠楚楚的人类难以接受毛脸红臀的猴子是自己祖先的事实;第三次要追溯到殖民时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自诩为理性动物的人类,在大多数情况下的行为是受潜意识主宰的,第三次触及了人类自尊的底线。在21世纪的今天,一群年轻的心理学者怀揣着对心理科学的无限热忱,用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编著了《禁忌等于共有——透视人性丛书》,有可能第四次触摸人类自尊心的敏感神经,“从众”、“偏见”、“偷窥”、“攻击”、“抑郁”、“失衡”无一不是人性中最常见,却难以接纳的真实。

我们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探索心灵世界的奥秘。

弗洛伊德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强烈的禁忌之所以被严格设定,正是因为那是人性中最深层次的冲动。人类的“最高秘密”——最不愿意与人分享的事情是如此惊人的相似。

这就是在我们生活的时空中,无时无刻、无地无处不在的社会心理规律,其影响力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无孔不入,无形莫测,却又不容置疑。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论我们主动还是被动,自愿还是被迫,承认还是否认,有意识还是潜意识,都时不时地在震撼和涤荡着人性幽谷里潜藏的真我。

21世纪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9·11恐怖袭击、非典肆虐横行、北大学子卖肉、著名艺人自杀、针孔摄像偷拍、国际赌场包围;时代在飞速进步,社会在深刻变化,高新技术的普遍使用,传统理念的重新审视,使我们的身心不由自主地受到冲击和震撼。

在感受震撼之余,我们试图用心理学的独特视角,以《流言》、《暗示》、《从众》、《偏见》、《偷窥》、《博彩》、《攻击》、《抑郁》、《失衡》为题。来洞察和解析社会热点心理现象背后的人性共有的禁忌。我们编写丛书的目的不是要揭露人性的阴暗和丑陋,而是希望告诉人们,我们对自身弱点的恐惧和排斥,是因为我们放大了对自己问题的独特感。社会心理学有一个照镜子技术,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照镜子来完成自我认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别人的反馈更好地认识自己,别人是我们的镜子。别人通过我们的反馈更好地认识自己,我们是别人的镜子。我们在这里提供几面折射人性的镜子,帮助人们更理性地认识自己,从而让大家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在自我探索中达到自我觉悟,进而如释重负。

在本套丛书的编写方案中,设想首先从有轰动效应的热点事件率先唤起读者的共鸣,仿佛是音乐会的开幕序曲;接着将节奏放到舒缓,对心理现象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犹如曲径通幽;紧接着五彩斑斓,呈现出心理现象在各种生活领域的诸多变身,好似一桌满汉全席的盛宴;然后从实证的角度。借助心理实验、心理调查、科学事实揭示和印证心理现象背后的规律原理;最后,从应用的角度,帮助读者观察评估自己,找到生活和工作的借鉴。

长久以来,在我们的心中一直蛰伏着一个梦想——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心理学的魅力。每当看到朋友们谈到心理学,脸上神采飞扬,眼神熠熠生辉的时候,想编写关于透视人性丛书的冲动就会从心底涌起。非常高兴有机会能与宗月琴、徐浙宁、张磊、鲍立铣、梁良、李淑臻、王小晔、陈林、李君春诸位俊才合作,他们是一群才华出众的心理学博士和硕士,也是我的挚友;他们既有专业的心理学功底,又有隽永的文笔,更有敏锐的时代触角。我们一起尝试用《禁忌等于共有:透视人性丛书》分享心理学的魅力,在心理学的象牙塔和社会热点现象之间构建一条彩虹。

好事多磨,这套丛书在出版过程中几经曲折,辗转反复,如今终于与心理学爱好者见面。我体味其间,感触良多,正如智者所云:凡事都有两个方面,英文中也有“A coin has two sides”的名言,这套丛书由于经历时间的磨砺,几经修改,反复酝酿,因此也更多地吸纳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更多地沉淀了作者的真知灼见,越发凸显出丛书追求和倡导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

现在其中的《从众》、《偏见》、《偷窥》、《攻击》、《抑郁》、《失衡》率先要与读者见面了,我们非常高兴。值此之际,尤其要感谢东方出版中心和策划编辑张晶,正因为他们的慧眼独具,才避免了《禁忌等于共有:透视人性丛书》的明珠暗投。

章震宇

于海上问天阁

2007年5月11日午夜

后记

一直希望能写一本很心理学的书,既不是深奥的理论,也不是通俗的读本。希望能用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现象,希望通过心理学的解读使得原本“定格”的现象有另一番风景。

非常感谢章震宇博士让我参与本套丛书的撰写,让我能够在书写《偷窥》的过程中体验心理学与生活的距离,再次发现心理学的魅力与价值。同时,也让涉足了十余年心理学的我有一个尝试“专业解读”的机会。虽然这个历程比最初想象的曲折了很多,时间竟然比我写博士论文还久,历时近四年;但终于还是在大家的努力下面向读者了。

从2003年夏天的第一稿,到现在的第若干稿,它不仅在结构上作了很大的调整,而且从解读的方向上也有了极大的转变。第一稿的风格像杂文,语言犀利,颇带讽刺,将“偷窥”看作人类自己制造的矛和盾,我好像一个“非人”在冷眼旁观世间的“偷窥万象”,整个‘‘偷窥”的世界显得滑稽又讽刺。整部书的格调显得低沉而粗犷,其间运用的心理学理论只是在解读‘‘偷窥”,但对于“恶意的偷窥”则充满了无奈。后来经过几次修改,拔掉了很多的“刺”,更为客观冷静地来看待‘‘偷窥”,不仅从心理学上给予了“偷窥”合理的解释,也从丈化学与社会学中找到了其存在的理由。书稿的色彩开始明亮起来,但对于现实中的“偷窥”还是心存很多无奈……

这一稿与之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偷窥百叶窗”的内容,增加了人在“偷窥”世界中可以选择与调节的主动性,使原有的格调变得更为积极与乐观。本稿除了像前稿一样,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对“偷窥”给予了解读,奢望能像弗洛伊德揭示“性本能”一样让读者看到“偷窥本是人类潜藏着的矛盾情结”,希望通过“解读”给“偷窥”一个更公正、更清晰、更真实的形象,希望引领读者能更自然地看待“偷窥”,并理解我们本性中的好奇心、完形倾向与控制欲以及由此而来的“偷窥”行为;而且,更希望能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中阳光与潜能的部分,看到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所坚信的人所拥有的“自我改变”、“自我调节”与“自我实现”的力量,在理解“偷窥”两面性的同时,努力走向“偷窥”阳光的一面,让自己成为控制“偷窥”的主人,而不是反被“偷窥”控制的奴隶。

事实上,这样的修改更符合心理学的精神——心理学不仅是要揭示人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机制,更要引领人走向幸福的心理生活,增强人内心的力量与信心。犹如“偷窥心理”一样,只有“碎片公寓”的主人希格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控制感、找到心灵的安全连结,才可能真正走出“偷窥职业生涯”!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大学好友王庭照博士,因为他的提醒让我在修改文稿时有了更多的反省。今年四月,正当自己面对原稿有些不知所措的时候,他来电问我在做什么,我告诉他在写一本关于“偷窥”的书,他饶有兴致地问我想写些什么,于是将原有的思路与大致内容说与他听。他听后说很有意思,很有心理学味道,只是建议我在结尾的时候一定要给读者留下“希望”,让心理学的解读更利于心理健康。

这实在是一个及时而意义重大的建议!

今天,书稿终于要出版了,安心的感觉多于兴奋。因为书写中深感学问不精、功底尚浅,有太多需要“完形”的部分,自己只是试图“管中窥天”,虽然写得辛苦,也只是应了章震宁博士常说的一句话“有限满意”罢了,所以很难有兴奋之感;但又因为能及时增添“偷窥百叶窗”一章,反映了心理学于生活的意义,所以平添了很多的安心。

最后,要衷心地感谢为本书劳心劳力的策划张晶老师和版面制作师郭建荣先生,感谢他们能一再忍受我的延期交稿,并同我分享整个出版过程中的焦虑与喜悦!

徐浙宁  2007年7月17日于家中

书评(媒体评论)

自古以来人类在好奇心的趋动下不断进行着探索。大到整个宇宙,小到一个电子无一不是研究的对象。人类的眼光已经远到130亿光年,最小已经解析到夸克。但当人把目光投向自身却依然困惑。“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从公元前开始就引领着人类一步步寻找出关于自己的真相。人类的复杂性成就了人类不同的学科: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解剖学、基因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爱智慧的人类使用了迄今为止可以使用的一切手段来认识自己,表达自己。

《禁忌等于共有:透视人性丛书》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关于我们自己的书。

——黎瑞刚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

在我看来,哲学往往从复杂的具体看到简单的抽象,比如从天体运动、万物生息看到”运动是绝对的,静皮是相对的“,而科学往往从简单的具体看到复杂的抽象,比如从“苹果落地”看到“万有引力”,从“洗澡”看到“浮力定律”。那么,心理学是什么呢?心理学曾经是哲学,所以能从复杂中看到简单,心理学现在是科学,所以能从简单中看到复杂。但不管是从复杂到简单,还是从简单到复杂,心理学所做的就是以其独特的视角解读人类心理现象,甚至是解构人类惯常的心理图画。“偷窥”,“偏见”,“抑郁”、“攻击”、“从众”、“失衡”都是存在久远而还将继续存在的人类心理现象,从古至今,万象丛生,耍说清不容易,要出新更不简单。而这套丛书的作者们,虽然都是年轻的心理学界人士,却秉承了心理学的专业素养,既能从繁杂的现象中发现人性最原初的本色,又能跳出惯常的认知定势赋予这些心理现象独特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套丛书不仅是后现代心理学解读的大胆探索,而且融合了文化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元素,使“偷窥”、“偏见”,“抑郁”、“攻击”、“从众”、“失衡”立体而多元,读来颇有气势——这是一套好看、新鲜,有趣的书。

——张结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心理学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