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名医数以千计,著作众多,浩如烟海,作者从中遴选了杰出的、德艺双馨的医药名家,上自东汉末年的张机,下至清代后期的王清任等十四位,细细研读,不断探索,而后从这些名家的自然观、人生观、疾病观、认识论、医德思想诸方面,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一分为二地进行评述。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写作,集腋成裘,即为本书。
本书通过对古代14位著名医家的精神世界的全面考察、深入分析,揭示他们成功的奥秘乃至中医药学的思想文化根基,总结中医药学运用传统文化文化的经验教训。意在启示当代人们正确对待中医药学及其中的传统文化。根本目的是为现代名医的培养提供历史参照,弘扬传统中医文化。
本书的基本特色有二:一是实事求是。在翔实考察名医的著作和事迹的基础上,探索他们的思想渊源,揭示其主要观点和贡献。力求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并参照当代科学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以论证中医文化的优越性和局限性。二是突出个性。在全面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每位名医的个人特征,各人有各人的特殊经历、思想和贡献。唯其如此,才使中医药学丰富多彩。
第一章 妙理宜人入肺肝——张机的理法创新思路
一、精究医药于乱世
二、大人统一的整体思想
三、“六经”体现的系统特征
四、通常达变的逻辑思维
第二章 修炼多从苦处来——葛洪的长生思考
一、由儒人道兼习医
二、长生久视与玄道一
三、旧身不改与气形神
四、我命在我不在天
五、变化乃天地之自然
六、借众术共成长生
七、长生的可能和极限
第三章 旧学商量加邃密——杨上善的哲理探索
一、被遗忘的哲人
二、上帝鬼神的新解释
三、首言“一分为二”
四、提倡“反物观道”
五、以病人为本
第四章 活水源流随处满——孙思邈的世界观方法论
一、医林中的哲人
二、病因论中的唯物论
三、防治法中的辩证法
四、神秘性中的合理性
五、医德中的美德
第五章 桂花成实向秋荣——王冰的哲学思想
一、慕道者
二、“太虚”说
三、“生化”论
四、重“参验”
五、致“和平”
第六章 心夺造化回阳春——钱乙的笃行精思
一、专业儿科五十年
二、探究小儿特殊性
三、着眼整体论证治
四、斟酌通变契精微
第七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刘完素的革新精神
一、因时因地,独树一帜
二、既循天道,更重人为
三、探索五运六气,揭示天人关系
四、调控阴阳变化,以平为期
五、既重治身,更重治心
第八章 定把金针度与人——李杲的传道精神
一、为医传道者
二、土气一元论
三、升降浮沉论
四、临病制宜论
第九章 等闲拈出便超然——朱震亨的为医之道
一、弃举子业,游艺于医
二、参之以太极之理
三、倡导节欲养生
四、力主阳有余而阴不足
五、发明相火论
六、一以躬行为本
第十章 工夫深处独心知——李时珍的苦索敏求之路
一、少年秀才,终成医圣
二、一气万物,变化无穷
三、阴阳五行,造化之机
四、格物穷理,求实求真
五、巧思善断,勇于创新
六、批判继承,痛斥邪说
第十一章 凌云健笔意纵横——张介宾的医学理论探索
一、出入医与戎
二、医易同源论
三、天人之际论
四、精气形神论
五、太极命门论
六、阴阳对待论
七、五行相火论
八、格物致知论
九、巫祝鬼神论
第十二章 丹青难写是精神——傅山的“高韵”和医学方法论
一、横空出世一峰青
二、为人储药折肱儒
三、着眼全体巧施治
四、千方百计平阴阳
第十三章 不薄今人爱古人——徐大椿的思想方法论
一、元气论
二、古今论
三、同异论
四、鬼神论
五、医德论
第十四章 不依古法但横行——王清任的疑经创新精神
一、誓做救民良医
二、敢于非古疑经
三、注重考察实践
四、论证灵性在脑
五、存疑以俟高明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