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一百句/悦读经典
分类
作者 郜元宝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迅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又是杰出的散文家,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也是卓有成就的诗人、文史家和翻译家。鲁迅的文学作品中所蕴藏的丰富而深刻的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内涵和启示实在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本书精选了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百个经典语句,并作了详细的解读。

内容推荐

在黑暗势力面前,他恶魔般地矗立着;在人民大众面前,他忠实如牛。他就是鲁迅,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良知,而被誉为“民族魂”。在他五十六年的战斗生涯中,他的创作达三百万字,译文约二百五十万字,显示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实绩,成为世界文学宝库的珍品。本书精选了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一百个经典语句,并作了详细的解读。

目录

卷前小引

编者感言

人立而后凡事举

要警惕西方的“文化偏至”

“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

“英雄志士”不是“人”

非信无以立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可怜的中国的孩子

“国粹”可能就是“国渣”

“中国人”与“世界人”

“自大”也有讲究

“扫除庭院”与“劈开地球”

只有“来了”来了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暴君的臣民比暴君更暴

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历史只有“吃人”二字

难见真的人

地上本没有路

怨恨造物

敢把唾沫吐在新的少年的脸上

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

梦醒以后无路可走

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中国太难改变了

梁启超的腰子、鱼肝油、痱子粉和

须滕五百三

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

男人扮女人

中国历史的恶性循环

欢迎这样的外国人

自己裁判,自己执行

一定要死,还要吃饭

瞒和骗的大泽

为敌人而活

难以直说的悲哀

一切都是中间物

我不乐意

我不布施

我且去寻野兽和恶鬼

抉心自食者的失败

沉默充实,开口空虚

谁反对白话就诅咒谁

少看或者不看中国书

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

从《毛诗大序》到六个“敢”

“真的猛士”的文采

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

“奴才的破坏”和“强盗的破坏”

无声的中国

“仇猫”的三个理由

婚礼无非性交的广告

《红楼梦》的五种读法

小乘与大乘

今日就是“大时代”

煮自己的肉

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

精神上的流氓

帮忙、帮闲和扯淡

娘儿们也不行

我们要觉悟着被描写

批评·骂·捧

京派与海派

清代学术是折本的生意

傻瓜的遗传

文字狱的另一面

成也不信,败也不信

也不过挽联做得好而已

中国的脊梁

“爱面子”和“不要脸”

连迷信也会弄虚作假

苏州话令人肉麻

“放火的名人”和“点灯”的无名氏

心里受伤永不全愈

应该悬想它是一件新东西

暗杀中国著作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文字游戏国

藏在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 

勇士自然也性交

人生有限而艺术永久

文艺是沟通人类的正道

“沦为异族的奴隶”或“做自己人的

 奴隶”

生活的渣滓

遗嘱七条

一个都不宽恕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肩住了黑暗的闸门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1919)

已故旅美华裔学者夏济安在他有名的文章《鲁迅作品的黑暗面》里说,鲁迅写上面这句话时,一定想起《说唐》中的故事:隋炀帝阴谋布置的干斤闸被一个勇敢无私的巨人独自托住,天下群豪才免遭聚歼,但这位英雄最后还是被沉重的闸门压死了。其实,鲁迅在闸门前加了修饰语“黑暗的”,与“因袭的重担”相对,显然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规则,不单单指隋炀帝式的政治淫威。

鲁迅反复申明,他只是进化链条上的“中间物”,不属于崭新的人类,因为他被传统文化毒害太深,理应随传统文化一同败亡,不占新人的地盘。“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意思是由自己来和因袭的传统较量至死,使年轻人不受毒害,过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生活。

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长文章中,鲁迅还认为,过去中国人奉行长者老者本位的思想,视幼者为工具,积谷防饥,养儿防老;现在应反其道而行,以幼者为本位,承认新的少的总是好的,旧的老的总是恶的,后者应心甘情愿为前者做牺牲。

对这种“幼者本位”的进化论思想,鲁迅后来也有所怀疑,但他仍然愿意牺牲自己,为青年人创造生存的空间。

托住黑暗闸门的牺牲者形象,须建立在对传统的黑暗化和恐怖化描述的基础上,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后人不认为传统乃漆黑一团的邪恶存在,牺牲者的牺牲就不仅没有意义,反而滑稽可笑了。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许多人开始反思“五四”的“激烈反传统”的偏颇,不仅要求越过“五四”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大有美化传统、迷恋传统之势。如果这股否定“五四”的潮流最后得胜,“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是否就会变成鲁迅一厢情愿的自我美化呢?

如果传统有其黑暗的一面,鲁迅的承当就是真实的;如果传统并非如此,鲁迅的牺牲就是无谓的。

必有一是,非此即彼。

可怜的中国的孩子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虽然“人口众多”这一句话,很可以闭了眼睛自负,然而这许多人口,便只在尘土中辗转,4、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热风》,1918)

鲁迅常说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把人当人,中国人到他那个时代还没有争到做人的资格。他对人之为人的本质和权利有独特的理解和较高的标准,始终不满现实的人的状态。

于是,很自然地,他将中国的希望寄托于孩子。

但马上又担心孩子们长大以后,很可能和祖辈父辈一样没出息。

在他的小说、散文诗《野草》和大量杂文中,经常可以看到变坏了的孩子的形象。《狂人日记》就有不怀好意的孩子恶毒地瞪着狂人,“都是娘老子教的”;《孤独者》中讨好魏连殳的一大堆孩子也都不是好货;《野草》中的孩子甚至跟在父母后面对年迈的祖母说:“杀!”;杂文中描写的“上海的儿童”、“上海的少女”,更令人堪忧。

鲁迅总是真诚地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意见。他淡小孩子的文章,和别的杂文一样尖锐,激烈,忧患深重,并不刻意遵循儿童文学的一般格式,故意装出一副似乎为儿童文学所特有的天真幸福的假模样。

不知道在孩子们看来,鲁迅这种尖锐、严肃、忧郁的气质,是可亲可爱呢,还是可怕可厌?

如果我是孩子,或者想到自己做小孩的时候,恐怕还是觉得他可亲可爱,因为这至少比较真实。

“国粹”可能就是“国渣”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热风·随感录三十五》,1918)

把国粹比作瘤或疮,出人意料,也引人深思,因为抓住了共同点,即“特别”,而特别的东西未必就好,所以名为“国粹”,往往倒是“国渣”,应该扫除才是。

如此立论,比那些貌似高明的学术研究,直接爽快得多了。

我们今天是否还会像鲁迅批评的国粹论者那样,盲目拥护国粹,认为凡特别的东西就都是好的,就应该保存呢?

恐怕还有一点。

人类保存过去的东西,或特别的东西,目的何在?鲁迅说他有一个朋友(我怀疑就是他自己)说:我们要保存国粹,先要问国粹能否保存我们?如果国粹无助于保存我们,反而以它因袭的重担,像黑暗的闸门那样将我们压碎,保存这样的国粹岂不就等于自取灭亡?

现在报纸上常常可以看到要保存所谓物质形态或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其实也就是鲁迅当年碰到的“国粹”——换了一个说法而已。但是,像鲁迅那样面对“国粹”或“遗产”而发出严肃追问的人在哪里?

21世纪的中国似乎又进入新的文化复古时代,就连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那样的假古董、假国粹,也能“迷”倒一大片。看来鲁迅确实死了,连同他和他那一代人从切肤之痛出发对中国传统的真诚的怀疑,都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而历史,正被一班新的不学有术者任意打扮着。

P15-20

后记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这套丛书独辟蹊径,从每一部经典中选取最具警策意义、最接近今日生活的“百句”,加以引申,等于给繁忙而有为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精华的选本,同时也为读者深入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百句,当然不一定就是整整一百句,每本书的体例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句一议,有的是精选数句说明一个话题,还有的选句则“藏”在正文的解读之中。

丛书虽小,却云集了一批学术名家。他们对经典有精深的研究,对生活有独到的感悟。由他们带领读者穿越历史,与先贤对话,交流,碰撞,想必会是一次愉快的精神历险。这套丛书之所以叫“悦读经典”,就是希望读者捧读这些小书时能享受到一种身心的愉悦。

愿读者诸君阅读愉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3: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