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聊斋志异/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清)蒲松龄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为“世界文学名著青少年必读丛书”之一,由余秋雨教授专序推荐!

《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在这里,有温婉深情的狐仙鬼女,也有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鬼泼魔;有贪赃枉法的邪道鬼怪,也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不散英魂;有心怀鬼胎的伪善人,也有知恩图报的异类……他们无不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人情与鬼蜮,善良与邪恶,美与丑,在这里呈现交织。他们是那样的神秘,又是那样的不可思议。然而,在这个幻想世界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演绎的每一个情节,无不是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的再现。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才能,把鬼怪狐仙的命运,诠释得那样神采飞扬、那样美艳哀婉,令人感到无比的新鲜、无比的惊讶,而又是无比的拍案叫绝!

内容推荐

《聊斋志异》是清代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蒲松龄一生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故事新奇。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品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小说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暗。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阿宝》《梅女》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崂山道士》等。《崂山道士》通过王七到崂山学道。不想吃苦就想得到。法术”,结果栽了跟头,讽刺了投机取巧的人。含有深刻意义。《聊斋志异》的倾向是进步的。当然也夹杂着许多的封建糟粕。如宣扬佛道迷信思想和宿命论的思想。

目录

第1章 崂山道士

第2章 偷桃

第3章 口技

第4章 画皮

第5章 雷神

第6章 陆判

第7章 聂小倩

第8章 种梨

第9章 小猎犬

第10章 促织

第11章 妖术

第12章 石清虚

第13章 席方平

第14章 鸽异

第15章 阿宝

第16章 梅女

试读章节

第1章 崂山道士

县城里有个姓王的年轻人,排行第七。他家很有钱,用不着干活儿。于是,他整天除了吃饭睡觉,无事可做,便异想天开,想学仙法,当神仙,盼望能够长生不老。

王七听说东海边有座崂山,终年云雾缭绕,人迹罕至,连鸟儿也飞不到山顶上。传说在这座山的最高处,住着得道的神仙。

王七下定决心要学仙法,即使学不到,骗也要骗点儿东西回来。他告别妻子,背上行囊,上山拜师学艺去了。

经过重重艰险。王七终于爬上了高耸人云的峰顶。仔细一看,丛林深处,有一座古朴的道观,也不知已修建多少年了。道观门口百花争艳,后面竹林竞幽,一道清冽的山溪顺流而下,王七看得出了神。他敲门进观去,瞧见一个老道士坐在蒲团上,神采飞扬,目光炯然,根根银发直垂肩上。

王七不由得肃然起敬,跟老道士攀谈起来。老道士话虽然不多,却句句发人深思,玄妙难懂。王七听得很高兴,认为老道士就是得道的神仙,于是,跪下磕头,请老道士收他为徒。老道士看了他几眼,说:“做我的徒弟很辛苦,恐怕你这样养尊处优的人吃不了这样的苦吧?”

王七连忙说:“为了学到仙法,再多的苦我也能吃。”于是老道士收了王七做徒弟,让他与其他几个徒弟住在一块儿。

第二天,东方刚露出一丝阳光,老道士就叫醒王七,给他一把斧子,让他跟随大家一起去树林里砍柴。王七一心要学老道士的仙术,二话没说,扛着斧子就上路了。在树林里砍了一天的柴,到了傍晚才回来休息。

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王七发现自己的手上、脚上都磨出了许多水泡,腰酸背痛,连腿也抬不起了。心想,本来是来学仙法的,却每天都去砍柴,这么砍下去,到什么时候才砍得完啊?在家的话,哪里会受这么多苦呢?

王七思想开始动摇了,成天想着回家,砍柴也就无精打采。

这天晚上,王七和大家一块儿砍柴回来,愁眉苦脸地去拜见师傅,却见老道士与两位朋友正在喝酒。王七恨不得自己也上去喝两口。

天色渐暗,屋里还没有点灯。老道士取出一张白纸,剪出一个像镜子一样的圆形,把它粘在墙壁上。顿时,白纸变成了一轮明月,照得满屋子如同白天一般,连身上的毫毛也可以毫无差错地分辨出来。

徒弟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跑到屋子里来,瞧瞧师傅的仙法。有位客人见了,喝了一口酒,说:“今天有这么好的月色,我们可不能三个人喝酒,让大家一起来尝尝这酒的味道吧。”说完,他拿起桌上的酒壶,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去拿个杯子来,我请大家喝酒。”

王七心想,一壶酒,最多二、三个人就喝完了,而我们有七、八个人,怎么够分呢?

徒弟们都找来了杯子,争先恐后地斟酒,唯恐酒壶没酒了。可奇怪的是,不管大家喝了多少酒,打开酒壶一看,竟还是满满的。王七心里暗暗称奇。

接着,另一位客人说:“既然有这么皎洁的月光,我们大家光坐着喝酒且不是太寂寞了?不如请嫦娥仙姑来给我们跳舞吧。”

说着,他拿起一支筷子,轻轻地向明月掷去。果然,从月光中飞出一个身姿轻盈的仙女,初时不到一尺长,落地时却和普通人一样高了。

仙女长长的黑发、细细的腰肢、闪闪发光的衣袍,正如月宫中的嫦娥。只见她翩翩起舞,笑容满面,摆动着宽大的双袖。她一边跳舞,一边唱起了婉转的歌儿。

……唱完动听的歌曲,嫦娥盘旋身子,越舞越高,一下子跃到桌上。大家都惊讶地注视着她,可嫦娥顿时又变回到刚才的那根筷子。老道士和两位客人哈哈大笑。一位客人说:“今天晚上玩得很开心,酒也喝够了,我们可不可以到月宫里再喝上两杯呢?”  于是,桌子、椅子,连同老道士和两位客人都缓缓地飘到了墙上的月亮中。徒弟们围成一圈凑上去看,只见他们三人已坐在月宫中的那棵桂花树下,兴高采烈地相互敬酒呢。

晶莹剔透的月光下,连他们三人的头发和胡须都能一一看清楚,就像人影子在一面大镜子里面。过了一会儿,月色渐渐暗淡了下来,终于,屋子里一团漆黑,什么东西都看不到了。一个徒弟点了一支蜡烛进来,大家这才看见老道士独自坐在椅子上,两位客人已经不见了。桌子上还残留着一些剩酒剩饭和瓜皮果核:而墙壁上的那轮明月,不知什么时候又变成一张圆形的镜子了。

老道士睁开眼睛,问道:“大家今天都喝够了吗?”

徒弟们说:“够了,够了。”

“那么,大家早点休息去吧,免得耽误了明天砍柴。”大家答应着,纷纷回到房间里睡觉去了。

王七亲眼目睹了老道士的仙法,心里对神仙生活向往极了,盼望着能学到些师傅的手段,因此渐渐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时间过得很快,自从王七经历了那个神奇的夜晚,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P1-4

序言

《聊斋志异》是清代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也是蒲松龄一生的代表作。《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故事新奇,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品的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小说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等篇最有代表性。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无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黑暗,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阿宝》《梅女》等。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崂山道士》等。《崂山道士》通过王七到崂山学道,不想吃苦就想得到”法术”,结果栽了跟头,讽刺了投机取巧的人,含有深刻意义。《聊斋志异》的倾向是进步的,当然也夹杂着许多的封建糟粕,如宣扬佛道迷信思想和宿命论的思想。

《聊斋志异》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融为一体,吸收了古代白话小说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简洁而优雅的文言风格。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最高峰。它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全书充满丰富的想象力,且具极强的社会批判性。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它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而生动。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他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怀才不遇,72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加之他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才创作出了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一问世就很快风靡世间,三百年来经久不衰。在我国古典小说里,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聊斋志异》这样,古今皆热。雅俗共赏,老少都爱。近两百年来,许多艺术门类从《聊斋志异》汲取艺术营养,《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成为曲艺、戏曲、电影、电视等众多艺术的表现热点。本作品则从《聊斋志异=》中选取了16个故事,并作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语言生动,情节曲折离奇。让读者在生动的叙述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一书有传世抄本,今见到最早的抄本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的铸雪斋抄本,15年后有湖南王氏刻本和浙江赵氏刻本,共收有431篇。1949年后在东北发现了蒲松龄的上半部手稿共4卷237篇。今收录最全的《聊斋志异》本是中华书局于1962年出版的会校会注会评本,共收有491篇,可说是最为完整的版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5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