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诗学批评史
分类
作者 陈良运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将中国诗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地划分为五个阶段,区分为五种美学形态,即先秦两汉的“功利批评”说;魏晋南北朝的“风格批评”说;隋唐宋金元的“美学批评”说;明清近代的“流派批评”说以及词学与曲学的“诗学批评说”。以此为轴,条分缕析,阐精发微,系统地梳理了三千年中国诗学发展的脉络。

目录

接受读者与时间的考验——增订本自序

导言

第一篇 先秦两汉诗歌观念的演进与功利批评的形成

第一章 诗歌创作观念与接受观念的萌芽

一 上古代的诗歌形态

二 “《诗》三百”中的诗歌创作观念

三 《左传》中的诗歌接受观念

第二章 先秦诸子诗歌观念的演进

一 孔子及其弟子论《诗》与用《诗》

二 子思、孟子称《诗》及“以意逆志”说

三 “诗言志”与荀子的文体观念形成

四 屈原新体抒情诗中的诗歌观念

五 “乐”与“诗”观念互补

第三章 两汉的功利主义诗学观

一 尊《诗》为“经”的功利定向

二 儒家诗教的确立

三 《诗大序》与《诗谱序》的理论意义

四 《离骚》评价之争

第二篇 魏晋南北朝诗歌本体的重构与风格批评的出现

第四章 诗歌文体的重新认识

一 曹丕、陆机、葛洪的诗美特征说

二 “以意为主”对“言志”的变通

三 “形似之言”与“声律”论

第五章 《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一 诗歌文体发展的历史考察

二 论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

三 创作方法与鉴赏批评

第六章 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

一 诗歌美学特征的确认

二 五言诗独特情质与诗人个体风格

三 流派探索与比较批评

第七章 齐、梁趋向唯美的诗歌理论

一 “文”、“笔”之说与“美文”意识

二 冲决儒家诗教的“宫体”诗论

三 儒家诗教传人的反批评

第三篇 隋唐宋金元诗歌精神的升华与美学批评的崛起

第八章 重振诗歌人文精神的“风骨”论

一 隋至初唐的诗学批评

二 陈子昂之“兴寄”与“风骨”

三 李白等盛唐诗人的“风骨”诗学观

第九章 标志诗歌艺术走向成熟的“诗境”说

一 王昌龄的“诗有三境”说

二 释皎然论“取境”与“造境”

三 权德舆、刘禹锡的“境在象外说”

第十章 政教与审美结合的现实主义诗论

一 杜甫、元结的诗歌美学思想

二 古文家的“文”、“诗”分别论

三 自居易的现实主义诗学纲领

四 现实主义诗学之承续

第十一章 司空图《诗品》与唐末五代诗论

一 司空图诗论的哲学、美学思想基础

二 艺术哲学的经典之作——《诗品》

三 唐末、五代诗论

第十二章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鉴赏批评

一 审美鉴赏向诗境整体把握的提高

二 审美接受准则的确定

三 唐代诗选家的审美态度

第十三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诗学走向

一 宋人对唐诗的接受与评价

二 诗文革新运动者的诗学主张

三 苏轼的诗歌美学观

第十四章 两宋理学家的诗学观

一 邵雍的“情伤性命”与“以物观物”说

二 朱熹“文皆是从道中流出”的诗论

三 包恢三种“自然”说

第十五章 江西诗派的诗法理论及其嬗变

一 黄庭坚首立诗之“法度”

二 诗法理论从“悟”到“活法”的发展

三 诗法理论在南宋的嬗变

第十六章 《岁寒堂诗话》与《沧浪诗话》

一 张戒由“思无邪”论“意”、“气”、“韵”、“味”

二 严羽“以禅喻诗”重塑诗学本体

三 “参诗精子”的美学批评

第十七章 金、元诗论缀要

一 苏、黄之辨与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二 江西诗派再评价与方回《心境记》

三 刘将孙的诗趣说与杨维桢的“人品”论

第四篇 明清近代流派理论的拓展与诗学本体的深化

第十八章 以“格调”为核心的明代“复古”诗论

一 复古之先声与茶陵派的“格调”说

二 前七子诗学理论的两面性

三 后七子中谢榛、王世贞的诗论

四 胡应麟的“体格声调、兴象风神”论

第十九章 以“性灵”为核心的文学解放思潮

一 文学解放运动先行者的理论纲领

二 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与“法不相沿”说

三 竟陵派之“孤怀孤诣”与“厚出于灵”论

第二十章 晚明三家诗论

一 许学夷之“通变”而“入圣”、“入神”论

二 陆时雍关于“韵”的美学阐释

三 陈子龙“忧时托志”的救亡诗论

第二十一章 重整与改善的儒家诗学

一 虞山派论“诗人之诗”与“儒者之诗”

二 黄宗羲的“万古之性情”说

三 王夫之的“兴、观、群、怨”新释

四 叶燮重建儒家诗学体系

第二十二章 清代四大流派的诗学观

一 王士祯“神韵”说的美学意义

二 以儒家诗教为本的“格调”说

三 袁枚“性灵”说——诗人“天分”论

四 倡导“学人之诗”的“肌理”说

第二十三章 繁荣的清代诗话与论诗诗

一 《诗辩坻》等论“作诗之人”

二 《诗筏》等论诗的审美创造

三 赵翼、张问陶等的论诗诗

第二十四章 “诗界革命”时代的到来

一 龚自珍倡导个性解放的理论与实践

二 黄遵宪、梁启超的“诗界革命”论

三 王国维“境界”说之系统观

四 鲁迅“求新源”振“雄声”的《摩罗诗力说》

第五篇 词学与曲学诗歌文体的更新与诗学批评的增容

第二十五章 词学——诗学的偏离与深致

一 诗学初立与“诗余”之辩

二 词分二派:理论并行发展

三 词学深致之一:由“比兴”而“寄托”

四 词学深致之二:由“词心”而“词境”

第二十六章 曲论对中国诗学的贡献

一 “曲如赋”——诗歌文体再次新变

二 “豪辣”、“至情”——传统情感论的突破

三 “本色”——充实内涵与拓展外延

四 “俗而不俗”——“雅、俗之辨”新论

五 “真诗在民间”——民歌理论的发生

主要引用书目和参考书目

后记

再版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9: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