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在世界影坛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史即是上海电影史,但现今确实落后了,进入21世纪,上海电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上海电影100年》一书以专业翔实的材料和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段百年发展史,作为对上海电影辉煌过去的见证和对上海电影灿烂明天的激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海电影100年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陈文平//蔡继福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海电影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在世界影坛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史即是上海电影史,但现今确实落后了,进入21世纪,上海电影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上海电影100年》一书以专业翔实的材料和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这段百年发展史,作为对上海电影辉煌过去的见证和对上海电影灿烂明天的激励。 内容推荐 回望上海电影100年走过的道路,上海电影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在世界影坛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史即是上海电影史。《上海电影100年》一书以专业翔实的材料和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上海电影事业和上海电影人的百年发展史。 目录 序 第一章 海电影的萌芽(1896—1921) 第一节 电影的发明及传入上海 第二节 中国电影院的发祥地上海虹口 第三节 上海第一家电影院的考证 第四节 上海摄制电影的开始 第五节 中国新闻电影的滥觞 第六节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及其出品 第七节 上海摄制的第一批长故事片 第二章 海电影的曲折发展(1921—1931) 第一节 明星影片公司的成立 第二节 明星影片公司的出品 第三节 上海电影事业的初盛 第四节 古装片、武侠神怪片风行一时 第五节 联华影业公司崛起 第六节 有声电影在上海 第七节 鸳鸯蝴蝶派与电影创作 第八节 中国美术电影创始人万氏兄弟 第九节 上海电影发行放映业的发展 第三章 新兴电影运动(1931—1937) 第一节 “九一八”、“一二八”和上海电影界 第二节 左翼与新兴电影运动 第三节 新兴电影运动中的明星影片公司 第四节 联华影业公司新创作 第五节 艺华影业公司成立及其出品 第六节 天一公司的出品及迁港 第七节 电通影片公司成立及其出品 第八节 “软性电影”及其他 第九节 国防电影运动 第四章 抗战时期的上海电影(1937—1945) 第一节 上海电影界的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节 “孤岛”电影现象 第三节 上海的日伪电影 第五章 战后艰难中的辉煌(1945—1949) 第一节 上海再度成为中国电影中心 第二节 “中电”及其出品 第三节 昆仑影业公司及其出品 第四节 文华影业公司及其出品 第五节 “国泰”、“大同”等影业公司及其出品 第六章 电影教育机构、报刊和论著(1921—1949) 第一节 电影学校 第二节 电影期刊 第三节 报纸电影副刊 第四节 主要电影论著 第七章 电影广告、海报和说明书(1896—1949) 第一节 电影广告 第二节 电影海报 第三节 电影说明书 第八章 旧上海的电影院(1908—1949) 第一节 旧上海电影院的概况 第二节 上海电影院的特点 第九章 新中国十七年时期上海电影(1949—19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电影的初创期 第二节 在政治中前进的上海电影 第三节 辉煌过后的早寒 第十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电影(1966—1976) 第十一章 新时期到新世纪上海电影(1977—2005) 第一节 变革和多元的新时期 第二节 谢晋电影 第三节 走向新世纪 第四节 主要导演、演员简介 简短的结语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它是近代文明的产物。 中国是有五千年以上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科学家就对大自然中的一些光学现象,对于光影关系以及物象生成原理进行了探索。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和他的门徒研究总结出八条规律性经验,记录在《墨经》中,通称“墨经光学八条”。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光学的科学文献。 后来,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灯影戏”,被认为是电影发明的先导之一。相传在公元前2世纪,方士为汉武帝招请亡故的李夫人之“魂”,方士利用光与影的关系,用烛光把一位身材与李夫人相似的宫女的影子照射在幕布上,载歌载舞,汉武帝仿佛见到了起死回生的李夫人。这是最早见之于记载的灯影戏。至于灯影戏演出,至迟到宋代以后,已不断见之于记载。这表明在11世纪,灯影戏作为一种演出形式,已逐渐兴盛起来。到13世纪的元朝时,随着蒙古军队的西征,把灯影戏传到了波斯、阿拉伯、土耳其等地。后来,又传到东南亚一带。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中国灯影戏传入法国马赛和巴黎;乾隆四十一年(1776),灯影戏传到英国伦敦。灯影戏又称皮影戏,传入法国时,被称为“中国影灯”,法国人凯伦德·艾克对它加以改造,用法国的服装、语言、习惯进行表演,被称之为法国的皮影戏。 中国古代灯影戏在欧洲的流传,到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达盖尔照相法”,宣告世界摄影术的诞生。1878年胶片的发明;1888年动画片的创始人雷诺,创造了使用凿孔的画片带的“光学影戏机”;1894年,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公之于世,使电影达到了近于完成的阶段;凡诸等等,都为电影的发明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1895年12月28日,是世界电影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它被世界各国公认为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就在这一天,法国里昂青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内,营业性正式放映了《婴儿的午餐》、《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水浇园丁》、《墙》等几部世界最早的影片,向世界宣告可以连续放映的新的光影艺术——电影的诞生。在两年之内“他的观众遍布于五大洲”。 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国内外商贾云集,人口骤增,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产品也开始大量涌入,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日趋繁荣。电影(初时称为“西洋影戏”)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和文化娱乐形式,随着众多的舶来品传入上海。 1896年8月11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三)夜晚,在上海苏州河北的闸北西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私家花园徐园内“又一村”的游艺晚会上,法国文化商人放映了“西洋影戏”,当时共放映《马房失火》等14部短片。这是上海第一次电影放映,也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影片是穿插在“戏法”、“焰火”、“文虎”等游艺杂耍节目之中放映的。 这一次放映电影的广告,刊登在上海《申报》1896年8月10日至14目的副刊广告栏目中。这则广告是上海,也是中国的第一则电影预映广告。广告云:“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候颁,西洋影戏客串戏法。定造新样奇巧电光焰火。……初七日乞巧会,爰蒙同好诸君,在园内附设各种古玩,异果奇花,群芳谱曲,以助雅兴,预白。游资每位二角。”广告中所云“初三”,是指阴历七月初三,阳历则是8月11日。 此后几年,徐园内就经常放映电影,大多为外国影片,以此招徕游客。 早期放映活动最初大多是在一些茶楼和旧式戏院里进行。1897年7月,一名美国电影商人来到上海,先后在大马路(今南京东路)、二马路(今九江路)、四马路(今福州路)一带的同庆茶园、天华茶园、奇园等处放映电影。在天华茶园首次放映美国爱迪生的影片,曾连映了十余天。此人的姓名,一说是雍松,一说是詹姆士·里卡顿,至今尚无确说。美国电影自此进入中国。 据天华茶园1897年7月27日在《申报》上刊载的广告称:“此戏纯用机器运动,灵活如生,且戏目繁多。”票价是“头等座位五角,二等座位四角,三等座位二角,四等座位一角”。广告列举了影片节目内容有:“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黎府,罗依佛拉地方长蛇跳舞,马铎尼铎名都街市,西班牙跳舞,骑马大道,母里治地方跳舞,拖里露比地方人民睡眠,辣博鲁里地方农民跳舞,印度人执棍跳舞,以剑术赌输赢,骡马困难之状,西方野蛮番刑人,和兰大女子笑柄,等等。”从影片节目内容来看,大多是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奇风异俗和喜剧短篇。显然,这些内容的影片,很能吸引观众的好奇心理。P2-5 序言 我出生在曾经被上海人称作“下只角”(即城市落后地区)的浦东黄浦江畔,虽然落后于“上只角”的浦西市中心,但浦东当时却拥有一座在那个时代颇具规模的电影院——“东昌电影院”。在我童年,第一次观看电影就是在这座电影院,它是我接触电影的启蒙场所。及至上中学后,当时每周日上午的学生专场,票价只有1角钱,这绝对是我的精神大餐,几乎每场必看。 1966年,我17岁,正在上高中,发生了“文革”,学校停课了。约在7月间,天气很热,无事可干,想去神往已久的电影制片厂见识一下。于是借“串联”之名(乘公交车可免费),去到地处徐家汇的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制片厂,厂内贴满了大字报,这在当时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我的内心仍怀有一种神秘的感觉。突然,远处传来一阵阵的口号声,循着声音走近才发现,原来是北京来的“红卫兵”在横扫“封、资、修”,批斗“牛鬼蛇神”。烈日下,四条长凳上站着几个人,每人胸前挂着的牌子上写着打“×”的名字:陈鲤庭、谢晋、王丹凤、黄宗英……这些我慕名已久,以前只是在电影或报刊杂志上看到的名导演名演员,如此近距离如此模样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一瞬间心理上有点准备不足,但我马上恢复了“理智”,和一群人站在那里看起“热闹”。我的第一次与电影人接触竟如此而已,不能不说是历史的悲哀。 岁月流逝,往事并不如烟,这个场景、这个恶梦始终留在我的脑海中。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我任教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是谢晋先生。历史是公正的,它最终必定恢复人的尊严。 我生也晚,虽然没能更多地观赏到上海的早期电影,但一直颇留心于上海电影史的资料,于是产生了想整理一点东西的念头。当这个念头不可抑制地冒出来时,却又感到犹豫,有些“怯场”。蔡继福先生从事上海史研究几十年,是本校历史系教授,我和他探讨,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本书的合作。经过两年的努力,锱铢累积得以完稿,没想就写成现在这个样子。本书写作分工陈文平策划大纲、通稿修订,蔡继福初稿执笔。 电影是唯一的能让人确切知道其诞生日期的艺术门类,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内放映第一批电影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电影原本是工业革命和技术奇迹催生的一个“玩意儿”,令发明者始料不及的是,电影诞生至今仅仅一个世纪,它却迅速地向世界各地传播,成为现代人类文化与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电影尽管是舶来品,但其悠久的历史,几乎与世界电影史相当。1843年上海开埠以来,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欧风美雨风气之先,随着西方商品及文化的输入,电影(初时称为“西洋影戏”)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和文化娱乐形式首先传入上海。就在电影发明的第二年,1896年8月11日(光绪二十二年七月初三)夜晚,在上海苏州河北的闸北西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私家花园徐园内的“又一村”游艺晚会上,法国人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上海第一次的电影放映,也是中国第一次的电影放映。1908年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A·Ramos)在上海虹口建立起一座可容250人的虹口活动影戏园,这是上海建造的第一座正式电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座正式电影院。1913年,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由郑正秋、张石川编导的影片《难夫难妻》,标志着中国第一部原创故事片的诞生。由那时至今,上海放映电影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古老的北京虽然诞生了中国的首部国产片,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此后并没有大的作为。而当时的上海,作为中国近代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得天独厚,其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历史的必然。上海的电影工业在曲折中发展和成长,曾经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电影人,拍摄出一大批经典影片,为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值得深入研究,发扬光大。 对上海历史的研究,无疑有着不同的领域或门类。本书是研究上海电影历史的专著,选择的只是其中的一个领域或门类。上海电影史的研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学科方向和思考进路可供选择。我们只是选择了多种方式中的一种,努力全面占有材料,力求冷静、客观、全面地表述和阐释电影史现象,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烟雾,钩沉发微,还原影坛那一段历史真实。 不过,撰写上海电影史,尤其要写成一部准确可靠的专门史,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出于对学科建设和研究的考虑,以及一般读者的需求,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由于时间仓促及学术素养等原因,书中的疏忽遗漏之处乃至缺点错误,尚乞学界同仁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写作和出版,得到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上海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基金、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和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谢晋院长为本书题写了书名,谨此表示感谢。我的研究生宋鹏、陶阳参加了本课题的资料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写完这篇序文时,正值国庆深夜。我伫立窗前,深夜的上海仍不能安静下来,极目望去,远处的霓虹灯闪烁跳跃,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之中。心里情不自禁跳出一句话来:上海,你何时重振昔日电影辉煌? 陈文平 2006年秋于上海 后记 简短的结语 回望上海电影100年走过的道路,上海电影曾有过辉煌的过去,在世界影坛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1949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史即是上海电影史。但现近确实落后了,进入21世纪,上海电影事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我们预祝上海电影重振雄风的一天早日来临。 后记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借鉴和采用了诸多电影史家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注释和参考文献中已经一一列出,在此向惠顾于我们的所有专家致以崇高敬意和感谢。 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