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下孕育的艺术生命形式,宛如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血儿”,流动着古典、现代、传统、国际诸多文化因子,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因子略领风骚就造就了林林总总的流派,就像一棵枝节蔓生略嫌杂乱的树。中国新诗史是一道耐人寻味的谜题,《中国新诗史论》这本诗歌史著作以独特的视角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从时间、空间、文化的三重纬度带领我们求解新诗史的骨肉生成以及未来走向。
该书作为新诗史研究专著,无论是学术含量还是知识含量都堪称精品。全书分三编,分别从新诗史的时间视角、空间视角和文化视角对新诗产生发展的态势和原因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阐述。打通现当代的时区局限,从长时段分析新诗的古今之别,从中时段研究新诗的中西之别,从短时段研究诗人的世代结构,作者将新诗作为历史的存在物去审视,从长焦到短焦,最后聚焦在诗人世代结构,构思有致,思维谨严。打通两岸三地和海外诗歌囿限,以新诗本体为研究对象。在沿海与内地、内地与海外、国际与本土的文化交流冲击中揭示新诗创作的钟摆规律和诗歌艺术的美学特征。在文化传统的长河中拾掇起新诗这一节点,于传统的断裂中探求未来整合的良性态势。
上编 新诗史的时同视角研究
第一章 长时段研究:中国诗歌的古今之别
第一节 阶段性差异与曲折型发展
第二节 新文化发生学与迁徙体验
第三节 摩罗诗力与第二次社会化
第二章 中时段研究:新诗的中西之别
第一节 文化与文体互动
第二节 保守型诗人论
第三节 激进型诗人论
第四节 自由型诗人论
第三章 短时段研究:诗人的世代结构
第一节 新诗与前喻文化
第二节 角色与媒介转换
第三节 诗歌与文化生态
中编 新诗史的空同视角研究
第四章 沿海与内地:引进和再造带来新诗创作的钟摆运动
第一节 钟摆:艺术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意象:沿海与都市
第三节 形象:内地与乡土
第五章 内地与海外:交流语境成就新诗艺术的美学特征
第一节 两岸三地新诗本体论
第二节 边缘处境
第三节 起承转合
第六章 国际化与本土化:新诗世代和派系的多样性生成
第一节 新诗的历史规定性-
第二节 三级跳现象
第三节 位移与寻根
下编 新诗史的文化视角研究
第七章 文化传统断裂的得失分析
第一节 功能性追求的结构化倾向
第二节 艺术文化论
第三节 文体转型论
第八章 文化回归思潮的历史评判
第一节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第二节 观念性建构模式
第三节 回归之历史契机
第九章 文化整合的未来走势
第一节 诗坛的哀兵模式
第二节 对峙与对话之转机
第三节 悲剧与崇高之塑造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