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一七二六年该书在英国首次出版时,受到读者们普遍的欢迎,一周之内销售一空;三周内售出一万册。并在短短的两年内译成法文、荷兰语和德文。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多次重读这部作品,并称它为最值得保存的六部作品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格列佛游记(附光盘)/世界文学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斯威夫特 |
出版社 |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一七二六年该书在英国首次出版时,受到读者们普遍的欢迎,一周之内销售一空;三周内售出一万册。并在短短的两年内译成法文、荷兰语和德文。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多次重读这部作品,并称它为最值得保存的六部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一部远远超出“儿童读物”范围的奇书。分书由四卷组成,每一卷中,主人公梅尔·格列佛都要遇到难以想像的情况,这位英国外科医生出身,升任船长的冒险家分别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等游历,构成了《格列佛游记》的四个部分。 目录 译序 格列佛船长给自己表亲辛浦生的一封信 出版者致读者 第一部 利立浦特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部 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三部 勒普塔、贝尔尼巴比、格拉布答布卓布、拉格乃各和日本之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部 慧嘶马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作者介绍了自己和家庭情况以及出游的最初动机。他 乘坐的船在海上失事,泅水逃生,安全登陆利立浦特岛国, 被人俘获,解往内地。 我父亲在诺丁汉郡有一份小家业,家有五子,我排行老三。我十四岁那年,他送我进了剑桥大学的意曼纽尔学院。我在那儿住了三年,专心于自己的学业。虽说家里给我的学费不少,但是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来讲,这项负担仍然很重。于是我就来到伦敦著名的外科医生詹姆斯·贝茨先生手下学徒;我跟他学了四年,其间父亲也时有小额款项寄来,我就用这些钱来进行航海和数学科目的学习,这对于有志于旅行的人来说是大有郫益的。我始终认为,总有一天我会交上好运外出旅行的。辞别了贝茨先生后,我回家去见父亲;多亏有他和约翰叔父以及几位亲戚的相助,我得到了四十英镑,况且他们还答应以后每年给我三十英镑以支持我在莱顿①求学。在那儿我学了两年又七个月,因为我明白在长途航行中,医学是极有用处的。 从莱顿回来后不久,我的恩师贝茨先生推荐我去亚伯拉罕·潘内尔船长统率下的“燕子”号商船上去当外科医生。我跟着这位船长干了三年半,曾数次航行去利凡特和其他一些地方。回来后又受到恩师贝茨先生的鼓励,我决定就留在伦敦,他还给我介绍了几个病人。我便在老朱瑞街的一栋小楼上租下数间房子;那时人们都劝我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于是我就跟新门街作内衣生意的埃德蒙·伯顿先生的二女儿玛丽·伯顿小姐成了亲,为此我还得到了四百英镑的嫁资。 但是,两年之后恩师贝茨先生去世,我一来没有什么朋友,二来又不肯背着良心学我的那些同行们胡来,生意便因此渐渐萧条。我同妻子以及几个熟人商量过后,决心再次出海远航。我先后在两艘船上当外科医生,六年中先后多次航行到东西印度群岛,我的财产也因此增加不少。由于身边总能找到大量书籍,闲暇时候我就阅读古今最优秀的作品。每次上岸我就去观察当地人的风俗、人情,也学着说他们的方言,由于自己的记性好,学起来也就格外容易。 这几次航海中的最后一次却不太顺利,我开始厌倦海上生活了,只想呆在家中和老婆孩子守在一起。我从老朱瑞街搬到脚镣巷,不久又搬到威平,希望能在水手们中间揽点生意,但却无计于事。就这样过了三年,眼看不可能有什么时来运转的机会,我便接受了“羚羊号”船主威廉·普利查船长待遇丰厚的聘请,当时他正打算到南太平洋一带去航海,一六九九年五月四日,我们从布里斯托尔启航。起初我们的航行顺风顺水。 由于某些原因,将我们在这一带海域的历险的详细情节一五一十地告诉读者恐怕不妥,只谈谈下面的情节也就够了:去往东印度群岛的途中,一阵惧风把我们吹到了万迪门兰①的西北方。据观测,我们发现自己的位置是南纬三十度零二分。水手中有十二个人因为劳累过度外加饮食恶劣而丧生,剩下的人也是极度虚弱。十一月五日,那一带正是初夏时节,天空中雾霾弥漫,船员们在距船半链②的地方发现了礁石;但是由于风势太猛,我们的船被刮得直撞上去,船身立刻触礁破裂。六名水手,包括我在内,把救生艇放下海去,用尽全力逃离大船和礁石。据我推算,我们大约划了三里路远,就再也划不动了,因为当我们在大船上时就已经耗尽了体力。我们只好听任波涛的摆布,约莫过了半个钟头,从北方突然吹来一阵狂风,一下就把小船掀翻了。小船上的同伴,以及那些逃上礁石或留在大船上的人命运如何,我不得而知,不过据我判断他们全都没有生还。至于我本人,则听天由命地游着,被风浪推向前方。我常常把腿往下沉,却总也探不到底,当我无力挣扎就要完蛋的关头,我忽然发觉水深已不能灭顶,而此刻风暴也大大减弱了。海底没有什么坡度,我走了差不多一英里才来到岸上,我想那时大约是晚上八点钟。我又接着向前走了近半英里,仍不见有什么房屋和居民的迹象,至少是我当时身体过于虚弱,没有看见。 P3-4 序言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一七二六年该书在英国首次出版时,受到读者们普遍的欢迎,一周之内销售一空;三周内售出一万册。并在短短的两年内译成法文、荷兰语和德文。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多次重读这部作品,并称它为最值得保存的六部作品之一。 这本书最受人们称道和评论家们瞩目的一点在于它对时事的针贬。斯威夫特主要抨击了当时政坛和学术界的一些丑陋的现象。书中的很多情节都在影射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政治讽喻,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及其当时政坛的情况。 一七一零年到一七一四年斯威夫特出任罗伯特·哈利(后为牛津伯爵)和亨利·圣约翰(后来的维斯康特·宝林不罗克)为首的托利党政府的公共关系官员,发表了大量的抨击辉格党的文章。他赞成托利党要求结束“西班牙王位继位之战”的计划,并发表《联盟军的行为》为托利党签订结束战争的合约营造舆论声势。斯威夫特为此成为最受尊敬的公民,贵族和内阁大臣们纷纷向他献媚。一七一四年,安女王去世,托利党垮台。辉格党执政后,迫害前任的托利党的官员们,并成立了秘密委员会调查他们在“和平”停战计划中的活动,牛津和宝林不罗克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一七二二年斯威夫特的朋友爱特伯瑞涉嫌参与“雅克伯密谋”受到审讯,囚禁狱中。斯威夫特本人也随时面临着被迫害的危险。 所有的这些政治事件都成为《格列佛游记》中讽喻的话题。格列佛在利立浦特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影射牛津和宝林不罗克一七一四年前后的经历和遭遇。格列佛在海战中取得胜利从而结束了利立浦特国和布莱夫斯库帝国(暗指法国)之间的战争。并通过非正规的途径(指宝林不罗克和法国秘密协商一事),格列佛扑灭了一场大火(指西班牙王位继位之战)。格列佛本应受到利立浦特国人的感谢,却因为技术不合法和为布莱夫斯库提出太宽厚的条件而遭到弹劾,(指宝林不罗克因为签署和平协议遭到指控)。而格列佛逃到布莱夫斯库帝国暗指宝林不罗克逃往法国。 在第三部中,讲述了用分析粪便构成来侦察推翻政府的阴谋诡计的设想和用字母破译法来解析信件,作为指控犯罪嫌疑人的证据的故事。以此来影射对爱特伯瑞主教的审判。虽然采用的讽喻手法令人震惊和作呕,但是隐含的道德力量使故事有了存在的合理性。 斯威夫特曾在爱尔兰的拉勒库当教区牧师,后来又在都柏林圣帕特里克任教长之职。不管这是否出于他个人的意愿,但是他后来却是全心全意投入了爱尔兰反对英格兰压迫的斗争中。他撰写了许多宣传册号召爱尔兰人民保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反抗英国政府的压迫,他是爱尔兰人们心中的英雄。 在《格列佛游记》第三部中作者通过描绘勒普塔国地面城市和乡间的颓败、荒芜的景象讽喻都柏林和爱尔兰农业的衰败;有关林大力诺城的反叛活动及国王最终所做的妥协指代的也许是一七二二年的反伍德运动(详见正文注释)。 斯威夫特倡导科学要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他之所以对当代的科学进行辛辣的讽刺,其中的一个原因在此,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他认为科学家们的行为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荒唐成分在内。所以在《格列佛游记》中才安插了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成食物、用蜘蛛丝纺线做衣、废除语言用实物交流的种种荒唐的研究。斯威夫特再次用离奇、甚至令人作呕的情节讽喻学究们的愚蠢可笑。而在批驳这种臆想科学在实际生活中造成的危害方面,斯威夫特叙述的口吻是沉重的,少了调侃的味道。 “老爷本来有一个磨坊,离别墅不到半英里远,靠一条大河的流水运转,供老爷一家和他众多的佃户使用绰绰有余。大约七年前,有一群规划师来找他,提出毁掉那个磨坊,在山腰上重建一个,在长长的山脊上开凿一条大运河用来储存水,再用发动机和管道输送水供磨坊使用;因为高处的风可以吹动水,因而更利于水的流动;又因为水是从斜坡上流下,和航道水平的河流相比,只需一半的水流就能带动磨坊的运转。他说,当时和朝廷的关系不太融洽,又迫于朋友们的压力,就接受了这项建议;雇用了一百个劳工干了两年,工程失败,规划师们都走掉了,把一切的过失都推卸到他的身上,从那以后,经常抨击他。他们还在其他人的田产上做实验,也都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除了针砭科学和政坛方面的弊端外,《格列佛游记》中最闪光的一点是关于人性的看法。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人性的特点。在第一部“利立浦特”中,采用了居高临下的视角,用巨人的眼光俯视人类的荒唐渺小。利立浦特人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野心抱负,不惜牺牲人类美好的情感,他们诡计多端、残酷无情。在第二部“布罗卜丁奈格”中,从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布罗卜丁奈格人令人作呕的体味、举止和习惯;他们的刑法残暴;由于没有社会责任感,彼此之间的关系冷漠;他们对待格列佛十分粗暴,毫无体恤之情;国王和王后也把他当成开心的玩物豢养。在第三部“勒普塔、贝尔尼巴比、格拉布答布卓布、拉格乃各和日本之旅”中,作者以平常的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的本性;理性被滥用,从事无谓的智力游戏或用来剥削压榨百姓;在格拉布答布卓布,展现在格列佛面前的是人类的罪恶史,其中充满了诈骗和罪恶,人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一步步地堕落,走向深渊。在第四部“慧嘶马国”中,作者从理性动物慧嘶马的角度审视人类,人类在它们眼里和肮脏、邪恶、淫荡、愚蠢的野胡一丘之貉;而且因为受了些理性的熏陶,变得比野胡更可恶。 这四幅描绘人性的图画,在色彩上呈逐渐暗淡的趋势,这又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格列佛对人性幻想破灭的过程。在故事的开端部分,格列佛还是一个乐观、单纯的人,以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因此在利立浦特国所见到的种种阴谋令他着实吃惊。而从慧嘶马国返回英国后,他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偏执狂,满脑子是人类的邪恶,无法再看到个体身上再现的美德,他对慧嘶马的忠诚成了一种病态的狂热,他的生活因而成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笑话,格列佛本人也最终成了作者斯威夫特无情嘲讽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斯威夫特不是格列佛。现实生活中的斯威夫特虽然憎恨人类的丑恶,政府各部门的腐败,但却真诚地热爱那些道德高尚的个体。他也不像格列佛那样纯粹以理性作为衡量人的标准,并因此而憎恨、厌恶、鄙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斯威夫特对人是宽容大度的,因为他从不指望人是完全理性的动物。在斯威夫特眼里,人虽不是个理性的动物,但人是可以运用理性的动物。 《格列佛游记》另一个独特的地方表现在组织结构的多重性。卷首部分的结构像小说,有一个真实的主人公,他在讲述自己的冒险旅行。乍一看,像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但是很快,冒险的历程就显得过于荒诞,超出了小说对情节真实性的要求。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它属于模仿游记故事的题材,讲述一系列滑稽、可笑而且虚幻、不真实的经历;但斯威夫特却又在尽力再现当时游记题材的真实性。作为一部游记,它中间还有许多乌托邦的思想,慧嘶马国就是乌托邦理想主义思想的再现。而且在游记中作者采用了拉伯雷常用的讽刺技巧,用轻快的笔调对当代的科学家和政客们进行辛辣的嘲讽,揭示人类的劣根性。所以说这部游记既是游记,又是针贬时事、再现乌托邦理想的讽喻文学。其中揭示的许多现象仍是现今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对人性的探讨就更值得当代人去反思了。 本书中的书信部分和第一、二部由王林翻译;第三、四部分由史晓丽翻译。译文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史晓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