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06中国最佳随笔/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蒙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从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九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作为年度盘点的最佳文学系列,仍将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数位文坛宿将鼎力协助,众权威选家精心编选,倾力打造辽人版2006年度最佳选本。今年的选本仍然秉承我们一贯的纯文学主张.将读者最喜欢阅读的文学门类中的精品编选成如下六卷:中国最佳中篇小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中国最佳杂文;中国最佳散文;中国最佳随笔;中国最佳诗歌。主编本丛书的编委及各分卷的选编者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厚望,将发表于2006年1-12月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每卷卷首的序言则无论是作为一份颇有研究价值的、对当年文学的回望与综述,还是作为一份呈送给读者的阅读导引,都是为2006年度的中国文学以及它的众多爱好者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书为随笔卷。

内容推荐

辽宁人民出版社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为当代文学存档,已历时九年。

这套丛书将目光锁住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耙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时至今日,它已走过了九个年头,赫然排列出五十多本留存着文学流年芳香的佳作选。它恪守纯文学阵地,坚持编选的民间视角,逐年梳理,逐年集粹,自成风格,稳稳地占据着文学年选的地位。

这套选本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是以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客观审视或居高临下的姿态亲近现实,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因此,这套选本不奇异、不乖张,不空蒙、不小资。平实、亲切、生活、现场,就是它的特点。

目录

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想象

中年人最怕的是失去方寸

俄狄浦斯的灵魂

千古伤心文字狱

“古镜”今说

另一个八十年代

“9.11”遗址随想

中国作家的生活方式

年画

学会跪拜

狗年初一

照片骗人

人生几度秋凉

戊戌年的铡刀

这是什么

古怪的海瑞

异国读屈原

山居心情

熬至滴水成珠

我有一个狮子军

通向务虚之途

近思录

高尔夫别高

老房子的前世今生

论火锅

吃喝的自白

往事浮花

西风残照大寨行

二十六个字母

让死亡等待

行夜路

一滴水有多苦

日常记 

走向地坛

户口短语

辣椒们也开会

僻室笔记

我是大师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和想象

虎啸

神农架启示录

青海湖畔说危羊

都市的生灵

名画亲历记

忧郁的探戈

猎狐者蒙哥马利

光明的低头一瞬

萨帕塔的关键词

到纽约找鲍伯·迪伦

在卢梭铜像面前的思索

抄纸女的不能承受之薄

夜读抄

理想的阅读

书房天地

辞典中的历史

“寻根”二十年忆

秋华与冬雪

随笔二题

人间要传奇

“蚊子血”与“一粒饭” 

红楼隔雨相望冷

粱启超怎样当父亲

命名

树林里有两条小路

不读耶利内克的理由

试读章节

梁启超曾经为戊戌六君子作传,传记之中如此形容林旭:“……自童龀颖绝秀出,负意气,天才特达,如竹箭标举,干云而上。冠岁,乡试冠全省,读其文奥雅奇伟,莫不惊之,长老名宿,皆与折节为忘年交。故所友皆一时闻人。其于诗词骈散文皆天授,文如汉、魏人,诗如宋人,波澜老成,瑕奥深裱,流行京师,名动一时……”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六君子被杀,骨干分子梁启超却亡命日本。有人分析,梁启超心里多少有些抱愧,因此,他的六君子传多有溢美之辞——这大约是一种聊以自慰的补偿。当然,梁启超对于林旭的赞誉算不上夸张,可是,他隐去了某些重要的情节。林旭高中举人的第二年进京会试,竟然名落孙山;次年再考,又一次落第。这的确有些丢人。于是,林旭干脆留在京城,捐了一个内阁候补中书。如果说,林旭考取了什么状元榜眼探花,日后封了一个什么官,他会不会从另一条歧路平步青云,从而避开了菜市口的杀身之祸?

梁启超在戊戌六君子传之中说,他始终把林旭当成了弟弟——林旭小一岁。林旭素来喜好吟诗作赋,他曾经做出了诚恳的规劝:“词章乃娱魂调性之具,偶一为之可也。若以为业,则玩物丧志,与声色之累无异。方今世变日亟,以君之才,岂可溺于是。”这似乎是夺人所爱,然而,林旭听进去了。他断然戒诗,转身跟随康有为,“治义理经世之学”。如果说,林旭专攻词章之学,哪怕成为游历边塞、出入青楼的浪荡文人,是不是反而有机会尽享天年?

这些可能性仅仅是臆想和感慨的材料,历史只能吝啬地拣出一种可能给予实现。历史给林旭的角色是,投入康有为的阵营,成为维新的活跃分子。当然,林旭欣然接受。戊戌年的六月份,光绪皇帝召见名声在外的康有为,晤谈十分投机;八月末,林旭得到召见。光绪皇帝肯定相当欣赏这个锋芒毕露的小伙子。没过几天,林旭和杨锐、刘光第、谭嗣同一起被授予四品卿衔,担任军机处章京。至少在当时,林旭的内心一定涌出一阵春风得意的自豪。

林旭很快就成为光绪皇帝的心腹。这肯定是因为他的不凡见识。光绪第一次召见林旭的时候,他们之间的交谈几乎无法进行。林旭从小生长在温润的福州盆地。无论是买米、招呼邻居还是在私塾老师那里朗读“人之初”,一律用的是福州方言。福州方言音韵丰富,古意悠悠,一些老先生伸长脖子吟诵唐诗宋词,摇头晃脑令人神往。如果不是跟随沈瑜庆离开福州,林旭很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还有另一套所谓的“官话”。从南京到北京几年的工夫,林旭的官话好不到哪里。那一天召见的时候光绪皇帝满口京片子,林旭答得磕磕巴巴,许多话根本无法听懂。光绪皇帝皱了一阵眉头突然灵机一动,吩咐太监摆上笔墨。每当林旭的福州式官话荒腔走板得太厉害,光绪皇帝就命他将奏对之言写在纸上。往后的日子里,笔墨的辅助竟然成为他们君臣对话的基本模式。如果不是得到光绪的特殊器重,如此费神的交谈不可能再有第二次。

林旭频频进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成了光绪与康有为之间的使者。康有为的激进思想引起许多大臣的忌恨。为了掩人耳目,光绪皇帝不再召见他而命林旭传话。那一天光绪正在与林旭促膝密议,小方桌上照例放置一副笔墨和一沓纸。太监突然报告慈禧太后从颐和园返回宫中,现在已经抵达宫门。突如其来的造访引起了一片惊慌,脸色苍白的光绪急忙起身相迎。林旭手忙脚乱地收拾桌上的纸片,匆匆登轿而去。如同鬼使神差似的,林旭的一张纸片不慎遗落在宫里,竟然被李莲英的亲信拾到,上面写的恰恰是康有为的一系列密谋。于是,“新党死机,遂定于此矣”。某些关键时刻,历史的重量的确只像薄薄的一张纸,轻轻一翻就过去了。

戊戌六君子想必是一个事后的命名。这几个人共同倾向于维新变法,但并非一个坚定的小团体,信仰一致,并且明确地约定时刻共进退。例如,康广仁多半是一个不明就里的屈死鬼——因为康有为出逃而揪住他顶账。据说康广仁平时常常奉劝康有为不要惹祸,充当了替罪羊之后痛悔不已。他在狱中急得以头撞壁,啼哭不止。六君子之中他第一个行刑就戮,因为刀钝而砍了好几下才死,挣扎得衣裤全都撕裂了。杨锐来自张之洞派系,事态紧急的时候有些不知所措。光绪皇帝给康有为的第一道求救密诏在他那里压了几天才转手由林旭递交。总之,种种迹象表明,林旭完全可能在乱哄哄的局势里找到一个机会出走。山高皇帝远,保得下一条命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然而,林旭留下来了。

的确,林旭不如谭嗣同那么壮烈,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所有的历史人物都是凝固的前辈,以至于人们不再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们的真实年龄。回到二十三岁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什么吗?胡子茬刚刚开始发硬,揣一张学历证书四处求职,空闲的时刻给女友发几则不成不淡的短信,然后呆头呆脑地坐在沙发上看周杰伦演唱和超级女声。二十三岁的林旭有胸襟,有抱负,诗文行世,遐迩闻名,然后又转身在政治领域经历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短命则短命矣,然而还是比许多凡夫俗子多活出好几辈子。也许,做出了什么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二十三岁时已经有了不凡的定力:得意的时候没有轻狂之态,事到临头不会惊慌失措。许多人一直到耄耋之年还无法做到这一点。有人传说,林旭被捕之前曾经到一个传教士那里哭诉。即使这是事实,林旭的名声仍然毫发无损。一根手指头放在菜刀之下,多数人已经开始全身战栗;一颗头颅即将落地,瞬间的迷乱又算什么?几天之后,人们在监狱里看到林旭时,他已经镇静如常。这个浓眉大眼的小个子“秀美如处子”,脸上时时浮出安详的微笑。这时的林旭已经成长为真正的大英雄。人生的全部账目盘点清楚之后,这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正在铁窗下心若止水地等待最后的结局。

P92-94

序言

面对入选的60余篇随笔佳作,如何在这千余字的小序中提要钩弘,略加评说?踌躇再三,仍不得其要。干脆兴之所至,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吧。

姑且对“随笔”二字作一望文生义的理解。正是这一个“随”字,使得当下随笔写作之疆域极其广阔。仅入选的这60余篇随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到亘古、近及当下,玄若思辨,形若如生,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真可谓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只不过“随”是“随”了,却还有一个“笔”字在那限制着,无论万里驰骋,又莫不落笔生花,下笔有神。或许正是当下随笔写作的这种特点,使得我们每年的遴选过程十分为难:既要使之区别于散文,又要使之不同于杂文甚至还有论文。好在它的疆域之广阔,给了我们躲闪腾挪的足够空间,于是就有了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2006中国最佳随笔》的大模样。

所分六辑大致是或据其内容、或依其特色而作的大致归纳,未必十分确切,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这一年随笔写作的大概轮廓和总体风采。

归入第一部分的篇什,其涉足的话题尽管各不相同,但大抵以思想性见长,有点类似于杂文。虽不及杂文那般犀利,但又更彰显阐释的充分和话语的亲和。无所谓优劣之分,倒是见出了不同文体间的不同特色及独特功能。

第二部分的四篇长于说史。前些年习惯将其划入文化散文一支也未尝不可,我这里只想说的是现在这类以随笔说史的文字是越来越多了,颇有些随笔领域中的“百家讲坛”,本书所选五篇不过只是挂一漏万。伴随着CCTV“百家讲坛”的热播,说红楼、品三国、话论语,一时竟成时尚,无论学界对此存有何种评说,我想只要说的、品的、话的不是太离谱,对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承接文化传统总还是不无裨益吧。至于入选的这五篇历史随笔,在普及历史知识之余,更有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之功效,这恐怕又是CCTV“百家讲坛”所未能及的。

第三部分的篇什看上去比较庞杂,或是尘世在心灵激起的涟漪,或是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或是娓娓道来,或是警句妙语,却共同成了当下尘世间的一幅浮世绘,丰富、好看。

第四部分之所以单独成辑,是因为这五则随笔不约而同地涉及到一个共同的话题——生态。如此集中地围绕着生态问题有感而发,在以往的随笔写作中似不多见,足见环保、生态一类关乎国计民生的深层次问题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作家的视野与思考。往小里说,这是作家思想的敏锐与深刻,往大里说,又何尝不是国家之幸事?当一个国家的国民温饱尚存问题之时来谈论环保与生态多少是有点侈奢之嫌的,而如今这些问题集中地被提出来,实则昭示着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接下来的第五部分笔触莫不伸向了域外。这自然不是一片新的领地,所不同的是深度发生了变化,那种开放不久到境外看热闹的情景正在悄悄地向着看门道转换。

最后一部分所辑录的随笔则莫不与阅读有关。我想它的功能与作用大约是会因其文字的活泼与美丽而超越一般性书评的。据报道:近两年来,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尽管我们可以为这种持续走低寻找到种种理由并为之开脱,但我想这样的走低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一件好事。因此,引导国民健康的阅读任重道远,这些美丽的随笔在自觉地承载着这样的职责,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

兴之所至、随心所欲地对入选之随笔勾勒了一番,这篇小序的使命就该结束了。最后,有必要对选编过程中的若干技术性问题交代一一:

首先,对入选作品的作家,我们尽可能地在本书出版前以不同方式征得了他们的同意;但少数入选作品的作家,因我们孤陋寡闻,尚未及时-9之取得联系,只是又不忍割爱,故冒昧将其大作选入。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并请他们在见到本书后及时与出版社联系。对所有入选作品的作家,谨表达我们真诚的谢意。

其次,限于我们阅读的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是为序。

2006年岁末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2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