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06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蒙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从书,从1998年开始,已经连续出版了九年,其间经受了图书市场的检验,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与好评。作为年度盘点的最佳文学系列,仍将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数位文坛宿将鼎力协助,众权威选家精心编选,倾力打造辽人版2006年度最佳选本。今年的选本仍然秉承我们一贯的纯文学主张.将读者最喜欢阅读的文学门类中的精品编选成如下六卷:中国最佳中篇小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中国最佳杂文;中国最佳散文;中国最佳随笔;中国最佳诗歌。主编本丛书的编委及各分卷的选编者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不负读者厚望,将发表于2006年1-12月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完整、客观、公正地呈现给读者。每卷卷首的序言则无论是作为一份颇有研究价值的、对当年文学的回望与综述,还是作为一份呈送给读者的阅读导引,都是为2006年度的中国文学以及它的众多爱好者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本书为中篇小说卷。

内容推荐

辽宁人民出版社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为当代文学存档,已历时九年。

这套丛书将目光锁住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耙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时至今日,它已走过了九个年头,赫然排列出五十多本留存着文学流年芳香的佳作选。它恪守纯文学阵地,坚持编选的民间视角,逐年梳理,逐年集粹,自成风格,稳稳地占据着文学年选的地位。

这套选本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是以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客观审视或居高临下的姿态亲近现实,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因此,这套选本不奇异、不乖张,不空蒙、不小资。平实、亲切、生活、现场,就是它的特点。

目录

序 在世界的幽暗处

乡土人迹

春天来到昙华林

家道

母亲

霓虹

第三地晚餐

忆秦蛾

仿佛依稀

小男人

世界

打火机

向北方

试读章节

意见领袖

乡下电视多了,报纸就少了。我订了份报纸,不料成了批发式的周报甚至旬报。乡邮员小吴一个月难露几次脸,来一次就批发一大堆:总理的出访和归国同步报道,球赛的预测和回顾联袂而来。我对这种时间杂串很恼火,差一点要打电话向邮政局投诉。后来一打听,得知小吴的月工资才一百多元,摩托车的汽油也不能报销,因此他不得不把副业当正业,兼职开上了推土机,实有谋生的无奈。

我只得把话咽了回去。

比较自己当知青的那个年代,那时候乡邮员没有摩托车,连脚踏车也没有,靠两条腿步行,还可以让大家看到当天报纸。为何三十年后的乡村邮政竞糟糕到如此地步?乡邮员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这种市场化分配看似合理,但对贫困山区的某些公益事业而言,岂不是要斩尽杀绝?

我是这里不多的私人订报者之一。只是不知这是对小吴有利(让他的业务效益有所增加)还是不利(如果无人订报,他每月下山一趟也许就够了)。

没有报纸,并不妨碍山里人放眼中国和世界。这一天我妻子去胖姑娘家买豆腐,回来大笑不已。我问她笑什么,她几次刚要开口又忍不住捧腹弯腰,眼泪都出了眼眶。原来,她刚才在大路边听一堆人聚议国事,绪非爹正在那里发表口头社论,议题是海南岛上空的中美撞机。

“……美国飞机来了,你有狠,就一炮打他娘的尸,跟什么踪?闻屁臭么?你的飞机又不硬,做得蛋壳子一样,假冒伪劣,撞不过人家的美国货,怪谁?”这是他对中国飞行员和飞机质量的不满。

“美国也他娘的太毒了,就是欺侮你不敢打。上次还炸我们的南斯拉夫(正确说法应该是我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说是误炸。屁!你相信么?你以为他们飞机上的炸弹真是没捆好,一不留神滚下来一个?飞机上捆炸弹,总不会是用草绳捆吧?起码要拿六码丝(一种农民所熟悉的铁丝)来捆吧?他娘的,一炸就是三弹齐发,明明不是滚下来的,硬是起了毒心。最后说是赔钱。谁知道真的赔了没有?再说,他美国反正是有钱,扯几张票子不碍事。就当是摸了你老婆的屁股,赔五块钱,输钱没有输气呵。你拿他如何办?”这是发泄对美国当局的嫉愤。

绪非爹端着一个保温杯朝乡政府走去,见到这个爹那个婆的,还是一路上心潮难平:“不得了哇,不得了,飞行员还没有找回来!飞机犁一路去,轮船又犁一路回,到现在,一块降落伞的布也没找到。你们说那个飞行员是不是也有点蠢?未必手机也没带?打个电话回来呵!说我在哪个弯角,省得这么多人耽误瞌睡呵!”

这位绪非爹已在供销社退休,成天捧着个保温杯到处游荡,这里站一下,那里站一下,经常说得唇干舌燥,也确实需要茶水及时补充。实在没有话题和听众的时候,他有些无聊,就搓一手麻将,打一轮桌球,骑着摩托去镇上飙车,当一回玩酷的时尚老年。直到有一次翻车受伤,他好几天撅着屁股哎哎哟哟,扶着墙壁走路,才不再沾摩托。

方方、蒋韵、李锐、蒋子丹等朋友来乡下时,听我一番介绍,对这位意见领袖大为好奇,要我领头前去拜访。但那天运气不好,我们没找到他,只看见到他家墙根刷有石灰标语“力戒空谈多干实事”。绪非爹后来得知此事,听说来访的都是作家,也觉得十分可惜,失去了一个与作家深入讨论台湾问题的机会。“中国就是一个人,一个男人呵。”他愤愤地痛陈国是:“台湾就是中国胯里的一粒弹子。这粒弹子如今捏在美国手里呵。他不时捏你一下,不时又捏你一下,痛得你没办法。你看恼不恼火?原来还有一粒弹子捏在英国手里,两边夹着你捏。英国那个婆娘居然还想得出,上一回还要出钱来买弹子。”

“真是要感谢邓小平,说我们的弹子怎么能卖给你呢?就一举把香港收回来了。现在我们胯里要痛,也只痛一粒了。”他补上重要的结论。  这些话女士不宜,但纯属说话的常识化和形象化,其实并无下流之意。看他的脸色,也是一本正经的。

我夏天里下水游泳,有幸在水中被他偶尔接见过三两回。他把汽车轮胎当成皮筏子,一块木板当作船桨,慢慢地朝我划过来,一个黑点由远而近。待看清他了,我发现轮胎上还横绑两块木条,就像船上的左右舷板,塑料袋里还藏有肥皂、毛巾、保温杯一类,看得出主人不是来游泳,是装备齐全地来洗澡。大概是对退休生活不大满意,绪非爹火气更大,越来越像个愤青,开口就骂乡政府:“一年吃了一二十万,哪来那么多死尸要招待?说是招商引资!钱呢,引来的钱呢?钱毛也没有一根!还不如拿去喂猪,一二十万买饲料,总要喂出几百斤肉吧?”

骂完官员又骂日本右翼势力:“参拜,参拜,参他娘的尸!真要搞得中国人火了,好,什么事也不做了,一人出十块钱,做两个原子弹。老子把火柴一划,嘭嗵!”

“你是放原子弹还是放鞭炮?”我没听明白。

“当然是原子弹!”

他的原子弹还处在划火柴的水平,大概不会让日本人民过于紧张。

P12-14

序言

在世界的幽暗处

文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是谁也否定不了的,甚至它的趣味、风尚与手法与社会也有着共时性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之所以让我又一次拾起这古老的论题,是因为连续阅读了《母亲》、《家道》、《向北方》等一批中篇小说,它们是林建法先生从2006年发表的中篇作品中遴选出来的。我当然不能说2006年的中篇都是这样的思想与艺术风貌,但有这么多的作品关注大致相似的问题,表现出相似的艺术取向,还是令人惊讶的。我一直以为一个年选应该在好作品主义的前提下以开放的胸襟尽可能阅览天下美文,并以此申张自己的理想,同时以集中表达的方式强调某种立场与理念。显然,今年林氏中篇选本在调试一个和声,他用这个和声在表达一个主题,从而使一个文学年选成为一个年度社会心理分析白皮书。

文学再次成为人们感知社会的敏锐触角。想对当下的社会风尚进行整体性的描述是相当困难的,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事实上,目前人们似乎更关心自己身边的事件,连同学界的表达,也不太愿意大而无当地关心问题与主义的宏观论题,具体、功用、学科等等都体现出分工愈来愈细的技术主义倾向。这其实已经是当今社会行为的表征之一。虽然国家政策在进行努力,但发展的欲望依然作为最根本的动力澎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效率化、数字化、工具化、制度化正在规约着个体与社会的各种行为,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特别是获取生活资源的途径,并且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物质、使用价值、可操作性、速度、兑现等等已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指标。对于这样的社会而言,许多东西是要被遗忘的,许多东西则要作为包袱被抛弃、被转嫁,当发展制造着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的时候,也引发了社会阶层深刻的变化与震荡,被人忽视的机会成本与隐匿状态下的资源的分配加剧了这个社会财富的积聚与流动,拉大了贫富之间的差别,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催动着消费的攀升,极大地解放与刺激了人的欲望,它所引发的冲动如洪水一样摧枯拉朽般地冲击着这个国家几千年的文化习俗与道德体系,迅速地改变并重构起新的人伦关系,情感、诗性、血缘、自然、节俭、谦让、羞涩等等,或者被商业化地利用,或者成为奢侈品与垃圾鲜有顾及。所有这些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被讨论、被关注,但是其后的效率原则使这种讨论连讨论者本人都感到索然寡味,而当时间推移到90年代以后,它们干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说得夸张与严重一点,它们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只有文学,只有艺术,对此保持着关注。早在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就开始了对现代化的反思。这股有着浪漫主义传统支撑的美学思潮在刚刚启动的现代化面前采取了反向的思维方式,他们看到的不是迎面扑来应接不暇的一个个新事物,而是迅速消失的一个个旧日景象,传统的文化、乡村,旧日的都市、民风和与之对应的传统价值与心理结构成为这股美学思潮反复书写的对象。而其后的新写实,虽然身体转过来。了,但是它看到的是现代化灯影下世俗的日常生活的场景,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好像被现代化遗忘了,他们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油米酱醋,日常生活,时常仿佛停滞了,在显示世俗生活静穆的力量与巨大惯性的同时,也发掘出其惰性与贫贱的一面,而更重要的是新写实引入了现代性的视角,在这种视角下,日常生活与市民阶层以及其他社会底层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细致的刻画。随着新写实的深入,原先的日常生活力量显出了颓相,它们被冲击,被瓦解。现代化的震荡波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即使是缺乏社会地位与舞台的平头百姓,也一样被激发起了梦想,同时与梦想相伴的,是在财富面前的窘相、焦虑、暴躁、惊慌失措、沮丧与无助弥散在新写实的作品中,成为这些作品小人物的特征性表情。再接着的是现实主义冲击波,事后,曾有大量理论对这股创作思潮进行过反思,并且将其与批判现实主义传统进行严厉的对照,指出其赢弱屈从的一面。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现代化的牺牲品毕竟是这股思潮着力表现的对象,比起新写实主义,他们已经正面触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经济改革,体制转型,都有不同侧面的表现。更重要的是,那些改革与转型中的利益付出者被他们反复书写,下岗工人、失地的农民、没有工资的教师、被改革车轮裹挟着处于矛盾状态中焦头烂额的基层干部,人们清楚地看到,他们是现代化进程中被抛弃的对象,是现代化进程付出的成本。现在看来,问题可能出在现实主义冲击波这批作家的创作态度上,他们选对了表现对象,却未能采取恰当的主观意图,所谓“分享艰难”显然夸大了这些弱势群体的地位,模糊了社会的责任主体,将其视为体制的利益共同体了。

这一简单的回顾足以说明某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新时期文学有许多的不满,但它毕竟承袭了文学自远古以来的基因,“诗可以怨”,文学总是充当着不合时宜的角色,总是关注着自己时代的创痛,自己时代的溃败之处,关注着失败与不幸的人群,守护着人们最柔软的深处。从这个角度讲,文学似乎又是远离社会的,它在远处,打量着这个社会,在社会的中心、在社会的热闹处没有它的影子,它也与社会事件无法共时性地存在。我们现在已经看得非常清楚了,文学是从时代的忽略与遗忘处出发的,寻根是对失落的文明的复现,新写实是对日常生活忽略的抗拒,现实主义冲击波意外地唤回了被放逐的底层。而今天,新世纪的小说则将笔触探向了这个社会无法看清的暗处,无法顾及的柔弱处,无法明确的病痛处,它们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些社会的硬件与结症,不是腐败、改革的难题、公平与效率等等,它们是一种氛围,一种心理,是我们的感受与我们的内心生活。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5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