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长生不老--长寿文化史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英)卢卡斯·博亚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长生不老》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文化中的人类长寿记录,千奇百怪的延寿方法,以及围绕长寿的科学进展,剖析各种文化中人类对长寿的追求与探索。

宗教、民间传说、科学与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资料,既有信史,又有荒诞成分,作者一一信手拈来,铺陈一个个趣味横生的长寿故事。茶余饭后卧读,既能满足向往长寿的猎奇心理,还能意外收获小小的常识。

内容推荐

还有什么比延年益寿、逃脱死亡更基本、更原始的欲望吗?人类固执地拒绝死亡,梦想青春永驻,千万年来一直在真实与想象的世界里,追逐长生,一路狂奔。

本书从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文化中的人类长寿记录,千奇百怪的延寿方法,以及围绕长寿的科学进展,剖析各种文化中人类对长寿的追求与探索。

目录

序言

中世纪之前:太初寿星

中世纪:天恩普照

文艺复兴时期:肉体回归

十八世纪:理智产生奇迹

十九世纪:科学乌托邦

二十世纪上半叶:空想时代

二十世纪晚期至今:健康宗教

结语

试读章节

可享“高寿”的地方或在时间终极,或在世界尽头,这既流露出对昔日得享高寿的怀旧之情,也说明要长命百岁是何等困难,更遑论是否有此可能。这些长寿者的生活之地,或异代不同时,或异地不同处,而他们的体貌特征、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诸多细节都显示了他们与我们不同。我等凡人里面的几个无畏莽撞的家伙总能远航到世界尽头,寻找长生不老之术。传说中的苏美尔国王吉加美士确实曾去寻仙,最终却是空手而返。

然而,如果没有了总有一天可实现神话般的永生和长寿的希望,会怎么样呢?这些都是不能成真的美梦吗?也许吧;若永生和长寿曾经有过,而且如今依然存在于世界某地,我们就能搜寻得到,进而洞悉这个大秘密,或许还能获得同样的长生不老——至少我们当中的几个天之骄子或许能高寿和永生。在历史开端,在天地尽头,想象之中就曾经有过万寿无疆,所以对这种欲望确实无可非议。再者,以前的狂想万一确有证据呢!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目的呢?以下是些方法。

很多古希腊的神话叙事中,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和长生不老的各种方法中蕴含着两大主题。一是可为新生婴儿举行让其可永生不朽的宗教仪式,尤以在烈火边进行严酷考验为佳,借以除去所有会引起肉身腐朽的天性。荷马史诗中的英雄阿喀琉斯在幼年时就由母亲西蒂斯倒提脚踵,浸入冥河中。他除了脚踵外,浑身刀枪不入。可惜正是脚踵让这位英雄在特洛伊战争中丧命。

按照公元前四世纪的/35史学家泰奥彭波斯的说法,要返老还童,一种值得推荐方法就是食用青春树的果子,“任何品尝了果子的人,都可重获青春”。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巨细无遗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希腊神话中的科尔喀斯国王的公主美狄亚身怀绝技,让丈夫伊阿宋的父亲埃宋得以重返青春。其技艺用到了精心调制的药剂(内含上千种成分,其中有各种根茎、种籽和花卉,以及雄鹿肝、狼人内脏等),还有有史以来的首次输血手术。美狄亚用利剑切开年老体衰的埃宋的喉咙,让血液全部流干,接着往血管里输入她预先准备好的液体。只见埃宋的发须立即由白变黑,皱纹消失,四肢百骸恢复了活力,这位年老的国王顿时年轻了40多岁。

很多追寻长生不老术的人推荐的一种方法是超凡脱俗,步入仙界。其中包括去除肉身。古代亚洲是这方面的领军。据源于中世纪的说法,修炼瑜珈者可活200岁,甚至可活350岁。他们已经从肉体的束缚里解脱出来,由“心”将其意志施于“物”。到了最高境界,凡人可成为超人,长生不死。当今现存的一个榜样就是巴巴吉,他是一名印度教领袖,生活在印度北部。这位圣人的肉身永恒不变;他无须进食,即使进食也只是为了与一起进餐的伙伴同乐;他的肉身躯壳不会有影子,行走时不会留下脚印,等等,等等。

中国道教也有相似的修炼术。道士通过炼气、守一、修炼内丹,同时辟谷绝粒,得以脱离尘世和引起肉身腐败之物。道教始祖老子认为依照此法修道,可享寿千年;其后的道士更进一层,有道教典籍坚信神仙可享寿达一万年。

在这点上,生与死,俗世与仙界之间的界限,都变得模糊了。在尘世活了一千年后,老子有意离开人世,超越生死,直登仙界。这样也就有了众多的神仙。其中有些尽管有辞别人世的迹象,也被埋入地下,可是等到发掘其坟墓时,却发觉里面空空如也。神仙可择地而居,或上极乐天堂,或住海上神山,或居西天昆仑。

神仙肉身仍存,然而已经远离人世而活,此后再行尸解。因此神仙世界依然虚无飘渺,无生无死,或许方生即死。

在各种荡涤身心、令肉身不腐的修炼法之中,素食属于其中之一。食用植物常常与延年益寿相关联,倒也很容易理解。从古至今,受这种道理启发的教义很多,其本质远非只限于饮食;这些教义还倡议禁欲苦行和特别的道德体系。这点很适用于古希腊奥菲斯教派及毕达哥拉斯学说,后者是前者在哲学上的表达。拒吃牲畜,因为食用牲畜只会让人联想到死亡;食用生命之源的草本植物才是修炼的一个要素,目的是净化脱俗,壮大生命力。

P11-13

序言

以前的丛书,都有弘远的抱负。大部头像“四库”这样的,固然不说了,小的如鲁迅的“朝花译丛”,也是以“传新知,启民智”为宗旨的。洋的如查尔斯·艾略特(Charles Elliot)的“哈佛古典丛书”,则为记录2000年来人类进步的痕迹,“给受教育不周备的人,一个袖珍的图书馆,使砥砺思想,陶冶性灵,跻于文明的传薪者之列”。

这是自信、开朗、庄重的时代的往事了。

咱们时代的人,性子要阴郁,精神则萎靡,对善、对美、对进步,抱的都是犬儒的心。书虽然和前人一样,也依然在写,依然在读,但目的则变了:或为传授、学习生存的兵法,或为生存之余,松一松心里的压力。无论写书,读书,似都是生存的余事了。求写作、读书而为传薪的人,渺不可得。因此编一部译丛,却以前人的宗旨为宗旨。这在出版者来说,是“不可”的,在编者是“不能”的,对读者来说,又是可笑的。

这名为“三尺书架”的译丛,是套用了查尔斯·艾略特的“五尺书架”,即“哈佛古典丛书”别名。但面对它的抱负,我们很惭愧,因此自裁了两尺,以表示不如人家。但“五尺”是汉子, “三寸”才是“钉”;之所以裁两尺而非四尺七寸,是我们还有小小的抱负,尚可以自诩。兹略述其意,就教于读者。

选目的标准,是不求经典,但都得是“好铁”打的。也不求读者奉为思考、行动的指南,只在于让人知道:有过这样的人,想过这样的事,有过这样的体验。这些知识、想法、体验,都是我们曾有却不清晰的,或想有却没有的。总之不谈奇,不言怪,不故作玄虚与高深,务求知识的平正,经验的练达,和人情的通脱。常人不愿有的东西,本译丛一概不取。

第二个标准,是选书不按知识的分类,比如从这个鸽笼里,揪出本科学,从那个鸽笼里,掏一本文学。我们只选天上的野鸟,只长得俊,叫得好,飞得漂亮,那不管它挂的是科学、文学、哲学,或难以类分的标签,都在我们的选取之列。因为知识有类别,经验是整体的。

第三个标准,是文字要有风格,即便不能,也要清晰。无论正说,反说,斜说,侧说,但句句都得是人话。译文的风格,也以此为追求,至少不让读者掰着手指头,去数句子的“主谓宾”。

一个译丛该有的说明,也就是这些了。简而言之,本译丛的宗旨,是为读者提供一点有意味的知识、想法和体验。使我们于“兵法”之外,还有人所该有的知识,在平淡的生活之外,有人该有的更好的体验,在俗常的想法之外。还有让我们感到自尊、自信,感到不枉而为人的想法。在这犬儒的时代,这就是文明的薪火了,虽不足以“雄”,亦足以“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7: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