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杏花村笔记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郭双威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杏花村笔记》,是作者近二十年所写文字的汇集,有随笔感悟,也有学习体会,有调研报告,也在发言摘要。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是围绕经济方面的话题展开的,书中的每一行文字,都凝聚着作者对杏花村的眷恋,对汾酒人的情感,对汾酒事业的热爱,对汾酒前途的期待。

内容推荐

这本笔记,是作者近二十年所写文字的汇集,有随笔感悟,也有学习体会,有调研报告,也在发言摘要。挑挑拣拣,有二十来万字,记录了作者几十年的心路历程:从一个学徒工,到董事长、党委书记;从一个说着乡音的“村”里人,到全国人大代表;从一个16岁就进厂的懵懂少年,到高级经济师……

全书共分为五篇:历史传承·与时俱进、品牌形象·文化建树、改革开放·内外求索、管理创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目录

第一篇 历史传承·与时俱进

 承前启后,再创辉煌

 不负重托

 调研与代言

 以“授权经营”发力前行

 汾酒何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纵论汾酒

 用心酿造,诚信天下

 改变自己,首先要认识自己

 重新定位企业发展战略迫在眉睫

 面对WTO说清香

 在“凄风苦雨”中突围

 从“马太效应”到区域竞争

 困难与出路

 做好晋酒这篇大文章

 把握机遇,乘势而上

第二篇 品牌形象·文化建树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山西

 大招牌,大责任

 品牌就是力量

 打破沉寂,正逢其时

 举名牌大旗,促山西发展

 商标漫谈

 前途无量竹叶青

 我们距离品牌营销有多远

 瞄准上升空间,提高清香品位

 发挥文化优势,推进品牌创新

 杏花村里扬激情

 汾酒文化节成功举办的启示

 让三晋旅游明珠更璀璨

 企业之魂与文化战略

 文化创建是占领市场制高点的新途径

 建设企业文化是做强汾酒事业的需要

 白酒企业与文化责任

 从酿造产品到酿造文化

 还原酒的文化载体功能

 酒字内涵多,大有文章做

 文化创新,和谐共进

第三篇 改革开放·内外求索

 开放,开放

 以开放为第一牵引力,把汾酒品牌做大做强

 放眼世界,借船出海

 面向全球经济,从容应对市场

 风雨兼程话改革 

 锐意进取,又好又快

 正视困难,揭短加压

 股份制,企业优化经营的新载体

 谋求效益,股东至上

 优化发展机制,搞好股权分置改革

 千万里远道探汾酒

 从立醅开始立稳我们的事业

 打好这场攻坚战

第四篇 管理创新·科学发展

 会问随想

 八大新举措扬汾酒美名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没有创新,名牌就没有生命力

 质量、名牌与“民”牌

 质量就是我们的事业

 细化管理,节能增效

 为市场服务,为销售服务

 营销的教训与对策

 着力点:自主创新

 人人都是竞争力

 不能拿着金饭碗讨饭吃

 机制与人才

 于事业就得有点“劲”

 企业经营离不开法律保护

 借势发力的一次成功实践

 质量,靠经济数学指导

第五篇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股份制企业加强党建的体会

 必须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小议

 做高素质的领导干部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态度决定成败

 共筑平安,构建和谐

 “酒都卫士”再立新功

 治河通道,繁荣酒都

 看《乔家大院》说“汇通”

 诚信天下做好人

附录一: 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发展纪实

附录二: 美不胜收杏花村——影像拾萃

后记

试读章节

以“授权经营”发力前行

作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最近直接授权经营的12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原汾酒集团公司已正式改制为“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从字面看只是个简单的文字变化,但其实质却意味着深刻的变革和重大突破。“新”公司为省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省人民政府授权对其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行使所有者职能。

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政府派出监事会,既解决了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问题,同时也摒除了以往对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监管不力的弊端。被授权企业按章严格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国有企业尽快实现向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转变。因此,这次授权经营、成立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整个企业而言是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汾酒企业曾是中国白酒产业公认的“汾老大”。1988—1993年,曾连续6年在全行业当中经济效益排名第一,为名优酒和整个白酒产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近些年汾酒的发展却经历了诸多坎坷。我们关键是落后在了观念与机制上。由于观念保守,虽然企业前几年也进行了相应的改制探索,但体制和机制一直没能理顺,尤其是企业机制创新缺乏力度,成为制约整个企业发展的瓶颈。

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届领导班子,是从长期计划经济模式和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直接生产经营的模式中脱胎而来的。为顺应这一转换,我们迅速成立了企业机制创新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门负责研究起草机构设置方案、三项制度改革以及企业管理机制创新的策划与实施方案。围绕三项制度改革,企业将在组织机构、管理机构、运营机构设置上,特别是在内控机制、用人机制、营销机制、分配与激励机制方面加以科学确立和大胆创新。我们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认真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彻底理顺内部管理体制,集团公司的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监事会都要健全机构,公司与下属企业“母”与“子”的责权利关系也必须真正理清、规范操作。要树立大营销、大科技、大物流、大信息意识,在母公司设立与之相应的营销、财务、采购、科技中心,特别要发挥财务中心的管理与监督职能,按照《公司法》要求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加以有效监控与督导。

我国白酒业跨越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观念阶段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推销观念阶段,步人了市场营销观念阶段,迈进了整合营销时代。然而我们的营销机制、市场运营、产品开发、品牌意识、文化战略等由于观念和机制上的滞后,拖了整个企业发展的后腿。新一届领导班子必须以创新精神全力抓好营销体系的改革与调整。首先,要实施“大营销战略”,运用整合营销的现代理念,制定符合汾酒实际的品牌化、立体化、差异化营销策略,搞好产品、价格、宣传、促销等策略的组合运用,统筹资源、积蓄力量、突出重点、整体作战;其次,是把现有的销售公司改组为独立法人企业,使之真正形成市场化的商业运作,要讲究成本控制、追求投入产出比;最后,厂商共同开发的品牌要重点向着精品拓展方向延伸,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全面推向省外市场。

着手制定和实施汾酒文化经营战略,也是我们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确定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汾酒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传统工艺、超凡脱俗的品质。这样一块资源丰厚的历史名牌、民族名牌、国际名牌,竞由于企业以往品牌意识、品牌经营手段以及市场营销观的落后而没能做大做强,实在有愧于先人。汾酒今后的发展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品牌文化、工艺文化、产品文化等一系列资源优势,制定和实施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企业与品牌文化经营发展战略,以便在白酒行业日趋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形势下,凸显汾酒产品、汾酒品牌和汾酒企业的个性差异,充分展示其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文化形象风采。目前,汾酒已开始着手率先实施CI战略,建立企业的“理念、行为、视觉”三大识别系统,同时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与CI策划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富有汾酒形象特质的全新文化体系。

面对日趋激烈的白酒市场竞争以及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充满自信。我们将继续依托和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名牌优势、历史文化优势、技术优势、质量和规模优势,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强化机制创新,系统整合、科学制定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以低成本、高科技、产业化为特征的名牌扩张与可持续发展,把企业培育成为名白酒、保健酒、酒文化旅游三大基地,进而把公司发展成为品牌国际化、机制市场化、组织高效化、管理现代化的大型名酒企业集团,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加雄厚的实力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

总之,“授权经营”令我们换个角度看职能。我们要立足高起点,谋求新发展,充分利用授权、改制的时代契机,彻底更新观念,尽快实现企业体制、机制、管理和营销全面创新,用改革、创新思维为企业未来发展制定全新战略。

(2003年1月5日)P9-11

序言

这本笔记,是自己近二十年所写文字的汇集,有随笔感悟,也有学习体会,有调研报告,也有发言摘要。挑挑拣拣,竟有二十来万字。那天,把初稿细细看完,起身眺望窗外,正值阳光明媚,满目葱绿,酒文化广场上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嬉戏……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关于笔记,关于汾酒,关于杏花村,关于自己在这里走过的岁月,一幕幕在脑海中展现开来。

1965年,在那个多数人还不能填饱肚子却充满理想的年代,我到杏花村汾酒厂参加了工作。在成装车问洗过酒瓶,在酒库勾兑过酒样……师傅们热情、纯朴、勤劳、敬业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我以后的人生。1970年应征入伍,军营这个大熔炉赋予我严谨、坚忍的性格,使自己受益终生。源于对汾酒的眷恋和热爱,我放弃了部队发展的机会,毅然回到了杏花村这块热土。在党和人民的培养下,我走上了管理岗位,伴随着汾酒事业的发展,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

在四十多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无论经历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无论多么繁忙和辛苦,我都保持着静思和笔记的习惯。忙了一天或一个阶段,一个人坐下来,想一想,记一记,仿佛是与心灵对话,有益工作,有益身心。今天看来,哪怕是当初不成熟的,甚至带有时代局限性的一些思考,在经过时间的洗练之后,也成了引人深思的印迹和弥足珍贵的记录。

《杏花村笔记》收录的文章,多是围绕经济方面的话题展开的。“经济”一词,来源于“经世济民”的概念,可见经济是为社会昌盛和人民幸福服务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大众的牛活中。从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意义上讲,作为一名企业领导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如果能自觉地接受先进的理论,再凭借大量实践的体验,肯定会从中受益;同时,大量的探索实践又自然会促使企业家不断去思考规律性的问题,形成理论性的总结。

一个习惯,竟形成了一本书,这是初始没有想到的。它反映了企业管理者在创新实践和政策理论间寻找通向理想之路的思索和探寻轨迹。

文稿中还有一块内容,是围绕管理来说的。“管”是执行和落实,是手段而非目的;“理”则是要理清思路,理顺关系。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再加上良好的“管”和“理”,无疑是具备了完成事业的重要条件。回头看来,自己一直试图解析这种关系,一直在研究和总结,不断和同志们探讨,就是想找到最佳答案,于是就有了“111343”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有了“内抓管理、外拓市场、转换机制、科学发展”的经营方针;有了“用心酿造、诚信天下”等理念和方法。

《杏花村笔记》中的每一行文字,都凝聚着自己对杏花村的眷恋,对汾酒人的情感,对汾酒事业的热爱,对汾酒前途的期待。看着这些文字,想到一代代汾酒人为了汾酒事业顽强奋斗的过程,不禁由衷感慨。我想,必要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为大众做事,包括廿愿承受寂寞压力,就总能有所作为。

毕竟这些笔记大多源自自己多年来日常工作中随手写就,集成时义难免敝帚自珍,难以圆满周到。倘若能提出一些问题,引起一些关注,获得一些反响,得到一些指教,我已深感荣幸。

2007年7月1日

后记

《杏花村笔记》就要付梓出版了,一时间想起了很多事。从一个学徒工,到董事长、党委书记;从一个说着乡音的“村”里人,到全国人大代表;从一个16岁就进厂的懵懂少年,到高级经济师。讲述这个过程,最想说的就是两个字:感谢!感谢党和国家的培养,感谢杏花村人,感谢汾酒事业,感谢我们的时代。

在文稿的整理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热心支持和帮助,无法一一列出,只能在此一并致谢。

2007年7月6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6: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