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的榜样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罗志丹//李湘舟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次道德模范评选,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为了进一步推广实践,使道德模范的高尚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湖南省文明办精心收集了湖南省11位(其中杨怀保在湘潭大学读书,由陕西省推荐申报)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迹——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在风雨中为亲人撑出一片蓝天、白云深处的守望者……

内容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湖南省文明办精心收集我省11位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迹”的专著,具体收录了:《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在风雨中为亲人撑出一片蓝天》、《将帮助别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舍命救人的断指英雄》、《44年人间至孝奉亲人》等文章。

目录

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犹有花枝俏

在风雨中为亲人撑出一片蓝天

带着全家上大学

将帮助别人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年愈古稀的慈善义工

一朵让顽石低头的格桑花

舍命救人的断指英雄

悲壮还债铸诚信

白云深处的守望者

44年人间至孝奉亲人

后记

试读章节

袁隆平,一个显得有些平凡和土气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

是怎样的力量把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13亿人的命运呢?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促使着袁隆平年轻时违背父亲的意愿作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促使他执著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地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1930年9月1日,一个风和日丽的初秋,在北平协和医院的产房里,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了。为了纪念次子降生于北平,袁兴烈先生按照袁氏家族“隆”字的排辈,为其取名隆平。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袁隆平少年时代兴趣广泛,喜欢音乐,爱好体育,尤其酷爱游泳。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学业期满,当父亲问他将来的志向时,他回答得很干脆:“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主要是在武汉和重庆度过。对于这样一个生长在大城市,并自小就上教会学校的人来说,在风华正茂的时候选择学农,实在是出人意料。

“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没有功成名就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质朴的表白,有的只是对美丽的特别感悟与无悔执著。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当年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是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永远,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并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

梦,诞生于儿时那片美丽的园艺场

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他之所以会如此义无反顾地选择以农业作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竟只是缘于儿时感觉到的刹那间的美丽。

1930年9月1日,一个风和日丽的初秋,在北平协和医院的产房里,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了。为了纪念次子降生于北平,袁兴烈先生按照袁氏家族“隆”字的排辈,为其取名隆平。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是一位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袁隆平的母亲华静是一位扬州姑娘,自幼在英国教会学校读书,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袁隆平少年时代兴趣广泛,喜欢音乐,爱好体育,尤其酷爱游泳。1949年夏天,袁隆平高中学业期满,当父亲问他将来的志向时,他回答得很干脆:“我唯一的选择就是成为一个农业科学家。”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主要是在武汉和重庆度过。对于这样一个生长在大城市,并自小就上教会学校的人来说,在风华正茂的时候选择学农,实在是出人意料。

“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j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没有功成名就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质朴的表白,有的只是对美丽的特别感悟与无悔执著。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当年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是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永远,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并进而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13亿中国人的命运。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

在安江农校,他一呆就是19年。回顾在安江农校的教学生涯,袁隆平感触良深:“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生物学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在以后的作物育种科研中,才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袁隆平以非凡的努力完成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为将来的科研打下了基础:同时,一场梦魇般的饥荒最终促使他全力以赴地编织杂交水稻梦。安江农校成为袁隆平腾飞的起点。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安江农校宁静的校园也无法幸免。袁隆平为这沉痛的现实深深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青年袁隆平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秀建大队支农。生产队长老向企盼地对他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800斤、1000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不个白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老队长的话又一次唤醒了袁隆平深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生的追求。

“三年困难时期,我亲眼见过有人饿死在路边、田坎上,很多人因饥饿得了浮肿病。当时我们农校的老师被下放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在集体食堂里,我们吃的菜就是一大锅红薯藤,加一小酒杯的油来煮,跟猪食差不多。饭是双蒸饭,用水蒸了两次,饭粒儿看起来大,吃下去一会儿就饿,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顿饱饭就好了。”

“人类能否战胜饥饿?我认为主要靠科技进步,再有一个和平的环境,通过不断研究,取得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就能解决饥饿问题。我是学农的,每年做点优产育种研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经做过一个好梦,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几个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回忆起当年的那场灾难,袁隆平那种济世情怀,那种对生命的真挚的呵护与关爱,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内心的崇高与博大。

梦当然只是梦。为了通过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一步步接近这个梦,袁隆平以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为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努力着。“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杂交水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当袁隆平打算大干一场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雨袭来。造反派把“自由散漫,典型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袁隆平的试验田搅得一片狼藉,并准备把他关进“牛棚”。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为此,他郑重地告诉结婚不久的妻子邓哲要做好分手的准备,但邓哲的话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大不了,我和你一起当农民。”这让他下定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1968年5月18日,这是一个袁隆平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他视为生命的试验田里的秧苗竟然全部被人连根拔起,整个试验田被彻底破坏。事发后第4天,痛不欲生的袁隆平才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找到残存的5根秧苗,继续坚持试验。p3-6

后记

今年9月20日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6周年暨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发出《关于印发(关于在“公民道德宣传日”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的方案)的通知》。为贯彻、落实通知精神,集中展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省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以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经省委领导批准,省文明委、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在省文明委领导下,我省成立了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各市州相应成立了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7月31日,省活动组委会在我省各类新闻媒体发布公告,公布推荐标准和推荐办法,广泛发动群众推荐。经广大群众层层推选,社会公示,公众投票和省文明委审定,产生了每类(共五类: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2名共10人我省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一次道德模范评选,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社会道德的力量来自榜样,十七大报告指出:“发挥道德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运用典型的力量,进一步推广实践,使道德模范的高尚行为逐步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省文明办精心收集我省11位(其中杨怀保在湘潭大学读书,由陕西省推荐申报)道德楷模的感人事迹,认真编写了《我们的榜样》一书。我们期待该书能为文明风尚的形成起到应有的作用。

需要声明的是,书中所采用的照片.有的注明了作者,有的不知道作者,就注明了媒体。请作者看到后,与我们联系,我们务必按国家有关规定付酬。衷心感谢你们的支持。同时,书中的每篇故事都是综合多篇文章的产物,在此对这些文章的作者也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