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文是一个珍藏丰富的艺术宝库,一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进入到这个艺术世界之中,我们不仅可以超越时空,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风貌,窥见折射出时代之光的人的精神世界,体会到诗人和作家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领略到他们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而且还会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得到一种审美的愉悦
《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优秀诗文背诵篇目所编写,与教材同步。本书栏目新颖,内容丰富,相信广大中学生朋友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②,胶鬲③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④,孙叔敖⑤举于海,百里奚⑥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⑦,行拂乱⑧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⑨,曾益⑩其所不能。
人恒过⑾,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⑿而后作,征于色⒀发于声而后喻⒁。人则无法家拂士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①舜:名重华,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畎(quan)亩:农田,田地。畎:田间水沟。②傅说(yue):商王武丁的大臣,据说曾在傅岩给人做苦力。版筑:用两版相夹,使土筑成墙形。③胶鬲(ge):商末周初时人,原为商纣王臣,后隐于鱼盐买卖中,周文王得知,封他为大臣。④管夷吾:管仲,颍上(今属安徽)人。起初辅佐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争夺帝位。公子纠败,管仲成为阶下囚,鲍叔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并在管仲的协助下,成就霸业。士:这里指掌管监狱的官吏。⑤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名敖,字孙叔。⑥百里奚:春秋时虞国人,字里,名奚。初为虞国大夫,后为晋俘获,在秦国为奴,随后逃到楚国,秦穆公以五张公羊皮换取他,让他担任秦国大夫,故百里奚又被人们称为“五羊大夫”。⑦空乏其身:使他一无所有。⑧拂乱:打乱。⑨动心忍性:使其心触动,使其性坚强。⑩曾益:增加。曾,通“增”。⑾恒过:常常犯错误。⑿衡于虑:阻碍人的思绪。⒀征于色:表现于人的脸色上。⒁喻:知道,懂得。⑩法家:掌管法度的大臣。拂(bi)士:辅佐之士,拂,通“弼”。
释文
舜从田地里被启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推荐,胶鬲自鱼盐贩中被推举,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荐,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任命。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托付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磨炼他的意志,劳累他的筋骨,煎熬他的身体,用种种行动去阻碍、打乱他的事业,这样来让他意志坚强、性格坚定,以不断增长才能。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难于思索,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个人的思想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言语声中表达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懂得。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有才的臣子,外部没有来自敌国的隐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逐渐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发展,而安乐将导致死亡。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孟子用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故事,说明身负重大责任的人,一定会经过“动心忍性”的折磨,具体地说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是因为忧患往往给人生活的经验、智慧,促使人对生活道路的思索,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机遇,有人可能通过偶然的机遇获得成功,但应该看到,艰苦的磨炼是成功的基础。孟子借人的修养指明了治理国家之道,认为在国内如果没有掌管法律的大臣、辅佐君主之士,在国外没有敌国的隐患,这样的国家常常会消亡。所以,他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尽管孟子说这话是有其针对性的,然而,这一道理已为人们接受。
P11-12
中小学//语文读物//古典文学//传统文化//素质教育//古诗词//阅读教学//自学参考资料//语文教学//50